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
内容
编辑推荐

带领孩子欣赏文化的方法,乐在外地生活的方式,怎样让孩子与自己一起成长。

黄方兴编著的《流动的窗口》以文字及图片交互呈现,透过作者真挚而深入的文笔,带领读者开启一段崭新的亚欧之旅及异国文化缩影。除了游历外,本书还提供了“有用小贴士”,介绍了火车班次、设备和目的地天气等必备资料。

内容推荐

黄方兴编著的《流动的窗口》内容介绍:这个夏天,一位当摄影师的美国爸爸和曾任记者的中国妈妈带着精灵可爱的三岁半儿子龙龙,搭乘火车横越亚欧大陆。三人一起背背囊上路,以北京做起点,穿越乌兰巴托、西伯利亚、莫斯科、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柏林、巴黎、日内瓦、伯尔尼、佛罗伦萨,最后来到西方文艺复兴之源罗马。

带上一个三岁的孩子旅行两个月,很多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孩子是旅途上的亲善大使。除了游历外,《流动的窗口》中提供“有用小贴士”,讲解火车班次、设备和目的地天气等数据。

目录

自序

起因

01 我爱北京

 火车之旅——从广州到北京

 寻找胡同/什刹海

 大金丝胡同12号/签证好难

02 不羁乌兰巴托

 火车之旅——从北京到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不修边幅/向草原进发

 游牧人家/打水/草原之夜

 草原的黎明/砍柴

 正宗蒙古烤肉

 遭遇俄罗斯领事馆

03 穿越西伯利亚

 火车之旅——从乌兰巴托出发

 签证风云/火车上的生活

 贝加尔湖谱写的朦胧诗

 西伯利亚掠影

 莫斯科快到了,肚子饿扁了

 站台上的疯狂买卖

04 红都莫斯科

 火车之旅——到达莫斯科

 莫斯科传奇/在莫斯科搭地铁

 红场沉醉/签证逼我们快走

05 仲夏赫尔辛基

 火车之旅——从莫斯科到赫尔辛基

 签证惊魂/初到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晚餐/赫尔辛基印象

 著名的市集/美丽的古堡之旅

 欢乐仲夏节

06 皇都斯德哥尔摩

 横渡波罗的海

 初入皇城/嘎姆拉斯坦

 走进皇宫

07 惊鸿一瞥哥本哈根

 火车之旅——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

 童话都市哥本哈根

08 沧桑柏林

 火车之旅——从哥本哈根到柏林

 入住柏林青年旅馆/历史的痕迹

 战争的烙印/最好吃的热狗

 朝拜珀加蒙/莫奈的睡莲

09 浪漫法兰西

 火车之旅——从柏林到巴黎

 巴黎的早晨

 花都令人眼花缭乱/走向凯旋门

 深藏卢浮宫的美人

 奥德赛博物馆/巴黎书香

 巴黎圣母院惊艳/巴黎小住

 巴黎仲夏夜/巴黎人

10 瑞士之声

 火车之旅——从巴黎到日内瓦

 失望日内瓦/为签证而战

 伯尔尼的慵懒时光

 探访阿尔卑斯山/天使在人间

11 亚平宁的古迹与废墟

 火车之旅——从波尔多到佛罗伦萨

 俏!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的痕迹

 大卫和维纳斯/又见圣罗伦佐

 小贩风景/维奇奥石桥

 佛罗伦萨沸腾之夜

12 罗马假日

 火车之旅——从佛罗伦萨到罗马

 绕道西安娜/初到罗马

 罗马畅游

 罗马斗兽场遗址/神圣梵蒂冈

 梵蒂冈博物馆/罗马假日/终曲

试读章节

火车之旅——从广州到北京

我们在广州时,正赶上中国铁路的再次提速,火车票也好买极了,不用再像从前那样在火车站的人海里挣扎。

记得小时候跟父母搭火车,父亲总要到处拉关系才买到两张硬座票,车厢里挤满人,有时真恨不得爬上行李架去躺着。人挤人的地方舌战总是难免,也常用拳头争地盘。冬天还好,人多挤成一团暖和;夏天就惨了,男女老少亲密无间,更有衣不蔽体者,敞胸露怀,令旁观者作呕,常见漂亮的阿姨眉头紧皱,满脸深恶痛绝,不停地翻白眼。妈妈总是带着两张大塑料纸,晚上铺在硬座底下给我和哥哥睡,次日爬起来,蓬头垢面,像从煤场里钻出来的野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时候,卧铺票更难买,而且很贵,我父母是消费不起的。软卧就根本不用想,老百姓有钱也坐不上,那是给一定官位的人坐的。

十来年前的事儿,现在看来,却遥远得像隔了一个世纪。

常言道:时过境迁。如今中国市场经济活跃,火车也电气化了,车厢里都有空调,以致龙龙小睡的时候,同车的大叔总提醒我给他盖好肚子。

威廉最喜欢在中国搭火车,少见多怪当然是原因之一。在美国,大多数人远行都会挑飞机或自驾车,火车慢且贵,乘客若非没有其他选择,便是像龙龙这样的火车迷。

中国铁路服务全面,吃、喝、看、读、玩样样俱全,现在还有影碟机出租。

车一启动,便有乘务员推着小车沿车厢一路叫卖,威廉总会凑上前左嗅右瞧,问:“这个多少钱?”或者“你有没有‘恨’冷啤酒”?

乘务员见他金发碧眼却会两句中文,诧异之余答非所问:“咖啡?雀巢咖啡要不要?”

“不要。啊……啤酒,‘恨’冷的,有没有?”

车行中沿途停的小站上也有许多卖吃喝的小车,车主都穿着中铁标志的制服,小车上也都贴有中铁符号,不知道是小站的员工还是个体承包户,卖的东西干篇一律,鸡腿、鸭蛋、腊肠饭,也有威廉最喜欢吃的卤蛋。从前小站上还有许多本地人端着脸盆、提着铁桶或挎着篮子,沿列车奔跑叫卖,有玉米或包子什么的,争分夺秒与乘客车上车下讨价还价,但现在全没了踪影,想是竞争过于激烈,站台将他们拒之门外。可惜小站从此不但少了一道风景,旅客解馋的东西也少了。

方便面也许是全中国最受欢迎的铁路食品,列车一动,车厢里的热水炉还没烧开,乘客们便一个接一个泡面。龙龙向来以Pizza或白饭充饥,这回却对方便面青睐有加,从广州到北京不过24个小时,他吃了4包面,半夜醒来,睡眼惺忪跟我说:“我要Instant面面!”

邻座的北京大叔很会吃,不仅带了方便面,还有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和烤鸡腿,营养十分均衡,都是人家上车前在超市买的,价廉物美,直叫我们眼馋。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这是我会唱的几首中国歌谣之一,唱给龙龙听,哄他睡觉。威廉在旁听了笑言:“听好了,这是妈妈的爱国教育。”龙龙当催眠曲,他只想听着爸爸妈妈的声音进入梦乡,令他热情高涨的是“披头士”的摇滚乐。殊不知他妈妈在唱“催眠曲”时,也有些热情高涨,脑海里尽浮现天安门城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轰隆,轰隆,轰隆……”列车顶着初夏的太阳向北方奔去,我的心早在皇城根下转悠了,信息太多太满,以致辗转无眠,望着车窗外飞逝的山林田野发呆。

  寻找胡同

全世界都在等看瞧北京2008年的重台戏,只是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在美国时,常有人逮着我说:“听说为了办奥运,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都给政府碾平了,是真的吗?太可惜了!”言者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不会吧。前些日子才有人告诉我,北京的四合院现在都是古董级保护对象,给有钱人买来做别墅,价钱高得要命。”尽管我心里也没底,毕竟人在异乡,拥有的只是记忆中的片段。

再次到北京,我一门心思要住在四合院里。于是一上出租车便对司机没头没脑地说:“麻烦您带我们到胡同去吧!”

“胡同?哪儿的胡同呀?”司机没了主意。

“就是有四合院给人住的那些胡同呀。”

“哎哟,那我可不知道……”看样子他宁可不做我们这生意了。时,已被夷为平地。

“前门?”司机瞪大眼睛,像看疯子似的瞅我。“那儿太杂,你带着一大一小俩老外儿,不能上那儿去……去柳荫街吧,外国人最喜欢上那儿。”

司机自做主张,一趟车把我们载到柳荫街口,康王府前。昔日王府如今已是观光重地,恐怕康王再世也住不上了。

“怎么办?”我问威廉,他一直在看地图,也曾以游学为名在北京玩了三个月。虽然中文还是不大会说,方向感却比我强多了。

“请问,”他指着地图问司机,“我们现在在这儿?”

“对,康王府,棒得很!…司机竖起大拇指说。瞧他自豪的神态,我真以为他是康王的子孙。

“请问,‘哪儿’是不是有Bridge?”威廉在空中比画弧线,

“Bridge?You know?”

“桥!那儿是不是有座桥?”我指着地图上前后海相接的一点说。

“对对对,银锭桥!”司机如释重负。

“请问,我们要去‘哪儿’!”P14-17

序言

感恩节的前一周,收到香港万里机构出版社编辑何健庄女士的E—mail,告知《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内地出版,十分高兴。可惜我们正忙着搬家,那股高兴劲儿没能持续太久便给埋没在搬箱移家具的劳动中,床、餐桌、沙发、书桌几项大家具都有了着落,我们倒在沙发上还没歇几分钟,房里留出的空间立马便给搬家公司送上门的一箱箱书和威廉的老相册占满了。新家还没有书架,都怪威廉太挑剔,趁儿子上学时,拉着我从城西靠海的家跑到城东,山的另一头,偌大的洛杉矾,那么多家具店,给我们一家家看过,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不是颜色或款式对不上,便是用料不好,偶尔发现十分中意的,却又标着天价,令我们空欢喜一场。回到家,新屋还飘着油漆的味道,我打开窗户,让油漆味飘出去,阳光泻进来,落在新漆的墙上、沙发上,以及屋子中央那一堆从地板堆到天花板的纸箱上。算了,没有书架也罢,先把书解放了再说。这样想着,我便着手开箱。几个小时过去,天已尽黑,那所有纸箱终化作两圈围墙换放的书,墙线似的——有了书的屋子,终于有了家的味道。

背很疼,搬东西搬的,我躺在地板上动不了,脑袋里忙着想,想过些天要烤的火鸡;想龙龙的裤子都短了,得给他买些新的;想《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再版的新序该怎么写……

龙龙放学回来,见纸箱没了,兴高采烈,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围着新“墙线”转了大半圈,找到《哈里·波特》第五册,便趴在地毯上读起来,那八百多页的小说已给他看了三分之二。

光阴荏苒,这话任何人小时候都不觉得,等慢慢长大了才逐渐领会,待为人父母后,便成了时常挂在嘴边的真理。这不,四年前跟着爸爸、妈妈从东半球转到西半球,从北京到罗马的小家伙,转眼已经七岁。那时龙龙才三岁半,话还说不成句。我们一家三口从北京出发,搭上火车一路往西行,在干枯的蒙古草原上骑马、烤羊肉、睡帐篷,穿越西伯利亚,在莫斯科红场上流连忘返,在赫尔辛基过仲夏节,在斯德哥尔摩皇宫里闲庭信步,在柏林追寻柏林墙的遗痕,在巴黎小住,把时间花在众多博物馆和无数咖啡店里,后又在伯尔尼爬阿尔卑斯山,在佛罗伦萨感受文艺复兴,寻找莎士比亚的灵感,吃吉拉特(意大利雪糕),最后迷失在荒野一般的古罗马帝国的遗迹中。

当时一点儿没觉得龙龙太小,也许不适合像我和威廉那样扛着背包走世界,只觉得一股上路的冲动儿,便去了。倒是现在,见着些三岁小童时,才意识到龙龙当时的确年幼,只是我们从未把年幼与无知画上等号,或者因此而低估他的能力。那会儿我们如果往这些方面多想一点儿的话,这一行程很可能也就行不成了。其实,这与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一样,在灵感与冲动来,临时立即采取行动,事情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办成;反观左思右想者,在想出来的各种可能和问题面前,经常就胆怯或退缩了,留下的就是遗憾和空话。英文里有句熟语,“Actionlouder than words”,就是“说不如做”,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要做行动的巨人”是一样的道理。小孩子们,都是纯洁、勇敢的心灵,在他们人生最初的字典里,没有“困难”,只有“做”,他们,通常都是“行动的巨人”。龙龙的行动有很多,只要不会导致伤人伤己,威廉和我总是尽可能地支持他。从小他就喜欢画画,家里到处是纸和笔;喜欢和小朋友往沙池或泥巴里跳,跳就跳呗,大不了回家马上洗换;路上见了受伤的小蜜蜂在人行道上挣扎,我和他找来小木棍帮蜜蜂移到玫瑰丛里;小时候他迷火车,一旦有空儿,我们就去火车站,看各种各样的火车来来往往,给他讲火车的来龙去脉;这些日子他与志同道合的小朋友设计了一款飞行器,有板有眼画了无数蓝图,还找我们那些在国家航天局工作的朋友咨询,专家建议他们先做个模型,小家伙们便着手找材料,有些是要花钱买的,怎么办?周末时,他们就到公园去卖小饼干和柠檬水,饼干和柠檬水我们几家大人帮着做,到了公园,小家伙们自己画了广告纸四处去张罗买卖。忙了一天,终于有了点成果,正准备上网查便宜的买材料的地方,次日在学校听说洛杉矶市中心的好些流浪汉衣不蔽体,难以过冬,他们商量后便把那点儿劳动所得贡献了,买材料的钱还得另外想办法。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as long as you are focus.” 我们时常这样对龙龙说,在美国,许多家长都是这样鼓励他们的小孩。龙龙的理想有许多,宇航员、艺术家、演员、导演——他是自由的,用不着威廉和我为他做选择,我们所能做的是将宇宙这本大书为他打开,让他去看,去经历,去感受,去选择令自己快乐的方向。

时常有人问龙龙:“那漫长的火车之旅,你记得多少?”

他会侧着脑袋想一想,然后说:“我记得——长城、蒙古帐篷、莫斯科官员的口头禅‘不可能’、斯德哥尔摩皇宫站岗的士兵、柏林的热狗、罗马斗兽场——当然,还有巴黎,铁塔、圣母院、法国面包——”

我们当然希望他能记得更多的细节,但是我们欣慰地发现,那些他细说不清的经历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爱世界,爱自然,爱艺术,爱探索,理解世界很大也很小,从容接受不一样的人和事物——威廉说:“那些经历,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随着他一起成长。”

记得那年出行前,在广州与朋友们聚首,当年几个小声说大声笑的女孩如今都做了妈妈,其中一人说:“为人父母方知艰。”大家跟着点头称“是”,除了我,摇头说:“不觉得。”“为什么?你儿子那么乖?”

答曰:“不乖,是个调皮鬼,但是我们没怎么把他当小孩看待,家里有事我们都与他商量,他有活动我们也参与,工作之余,我们尽可能和他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成长。威廉与我更倾向于和龙龙建立一种朋友关系,相互信任、尊敬,敬而亲近,而非远之。龙龙更时常叫威廉‘big brother’。”

虽然自己做母亲的日子还不长,但我觉得为人父母其实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在与龙龙一起玩、一起长大的日子里,我发现自己变得勇敢了,以前怕蛇怕甲壳虫,现在统统摸过不怕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是蛮有耐性的,可以趴在地上搭几个小时积木;更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是有些艺术细胞的,可以鬼画符几笔——原来,为人父母,也可以这么好玩儿!

我很高兴《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能在中国内地出版,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青睐;感谢香港万里机构出版社,尤其是何健庄女士,一直以来,对我和这本书信任有加,为我们奔波忙碌;感谢我的爱人威廉,感谢他的爱与信任,为我打开世界的大门;感谢龙龙,给了我第二个童年;感谢我的哥哥,不仅帮我做了许多调查,还为我们设计了此书的封面和版式;感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人生一路走来,幸亏总有他们的关爱与支持陪伴,还时常与他们顶嘴,真是不应该,这本小书,是献给他们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动的窗口(带上孩子去旅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方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725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