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
内容
编辑推荐

八大和弘一,在他们的时代,戛戛独造,迥出群类。有点怪、有点迂,甚至有点傻,言语鲁钝,又似乎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说。

幸好,他们留下了绘画、书法。何妨一起看看他们的传奇生涯,看看他们的春种秋收、花开花落,看看矛盾纠结之后内心的自在世界,真是别出一番滋味和境界。对于热爱古典艺术世界的你,《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作者:杨林)也尊是一件特别的礼物。

内容推荐

《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用独特的方式和活泼的语言讲述了八大山人与弘一法师“戛戛独造的人生”。

八大山人,因国破家亡遁入空门,由儒而禅,勘破禅机。无意中成为曹洞宗第三十八代传人;晚年还俗,明心见性于笔墨,成为一代艺术宗师。

弘一法师,英才早发历尽红尘,艺业鼎盛,放弃荣华。毅然皈依佛门行净土、修律宗,猛著精彩,舍身饲虎,最后完成“悲欣交集”的莲花涅槃。

《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由杨林编著。

目录

序/余世存

楔子

上编

八大山人:被涂改的怪鸟

身世之谜

末世奇案:王恭厂大爆炸

画坛“双子星座”

不被理解从不解释:八大的哑谜诗

“被爱国”的贵族画家

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政治讽刺漫画家?

纠结于人世与出世

个性神童

吸尽西江来,他能为汝道

恋恋红尘

谁共美人楼上头

再婚生活

逍遥日子

“八大山人”印猜想

裂变走向孤绝

另类的心灵捕手

西瓜禅

书画同源,淋漓奇古

书法史上的“未来战士”

从临摹到突围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不断变化的落款和印鉴

沽画痛饮度余年

翼溉劂孵

弘一法师:民国的好样子

艺术照亮蒙昧心灵

富商之子

当代书法审美悲剧

邓石如与书法革命

早年教育

弘一法师总结的习字正途

浮浪少年

红颜知己

母丧之痛

特立独行的留学生

东京美术学校高才生

任教浙江一师

一根筋教师

忙碌充实的课余生活

(断食日志>

决意出家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

“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

写字弘道

转入直书派

印光法师

字人合一

闭门思过,依教观心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身世之谜

试读章节

要了解一个三百多年前画家的真实生活,难度很大。我们的历史记载从来不注重细节,这与最早时的工具匮乏,技术难度大有关。文字发明的初期,在龟壳、兽骨上刻字,纪事文体一定要简约。纸张发明后,载体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是敬惜字纸,文体有变,简略依旧。即使到了明清,白话文体的话本、演义大盛,纪事文体也还是没大变化。不是古人们有很好的环保意识,而是古代纪事到了秦汉以后,禁忌、规矩越来越多,有些情况下不得不删繁就简、含糊其辞。

八大山人不是官方正史要记载的重要人物,当年的行踪只能通过友人的记述、民间的谱志及他自己有限的诗文、信札进行追寻。幸运的是,同时代有三人分别为他作过两篇传记和一篇画记,且都写在他去世前。资料固然珍贵,可我们应该知道古代的传记和碑文一贯秉承为贤者讳的原则,加上传媒业不发达,他又是把自己隐藏得很深的特殊人物,因此内容上的干货能淘出几分,是要心里有数的。何况作传记的三个人都是他的外地粉丝,一个根本没见过传主,另两个只是见过一面。

八大山人的真名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虽然有朱统鏊一说,但很不可靠,因为作为明皇室后裔,在清初公开真实身份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风险。隐姓埋名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也就是屈从,不想惹是生非。就像美国现在的很多非法移民,只要不乱说乱动,政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勤奋工作遵纪守法,碰到运气好还会给一张绿卡。可一旦不识时务,一天到晚打着前朝宗室的旗号,用着皇族谱名招摇过市,无疑就是挑衅当朝,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虽然说起来要管别人的人本身也不是什么合法移民。

我们现在知道八大山人有很多号:八大山人、个山、雪个、个衲、驴、驴屋、人屋、拾得、何园、刃庵、传綮、法堀、灌园长老、广(同“庵”)道人等。刃庵、传綮、法堀是他出家为僧的释号。另外还有朗月、良月、破云樵,据说是他在还俗前出佛入道时的道号,但他的道士身份在学术界以前就有争议,现在已被完全否定。灌园长老、广道人也貌似道号,但确是八大山人为僧期间亲笔书写使用过的。他一生思想、行为上的老庄倾向一直很明显。八大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字叫朱耷,虽然从未见过哪张作品有此签名,可又被言之凿凿地加以肯定。很早的《江西通志》(康熙五十九年编纂)上就有:“八大山人名耷。”后来乾隆四年张庚的《国朝画征录》记八大山人:“姓朱氏名耷。”《石渠宝笈》亦以《朱耷独鹤图轴》见载。在八大刚去世十五年后就陆续有这些记载,极有可能是言之有据的空穴来风,捕风捉影也是因为有影可捉。“耷”可能是八大山人的乳名,据说因为生下来耳朵挺大,他亲爱的父亲就常开玩笑这样称呼他,最后变成了昵称,后来就变成了响亮的俗名。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耷”与驴有关,驴的耳朵很大,而八大在佛门生涯后期,常常自摸其顶日:“吾为僧矣,何不以驴名?”拿自己开涮是禅师的日常生活作风,既能体现得道的优越,又能在自嘲中发泄点儿不满。也就是说,既然是和尚,怎么能不承认自己为秃驴?这比鲁智深同学肚量大,他最听不得人称秃驴,谁敢说个“秃”字,马上就奉送老拳让人尝尝。令八大郁闷的是,徒有驴的脾气,却连驴的自由快乐也没有。种种证据表明八大一生对驴情有独钟,再给自己起这样一个“耷”字为号是不奇怪的,也符合他一贯的气质。“朱”字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八大一生传世作品中,从未见其使用过朱姓落款。最早是怕暴露宗室身份,这在禅宗也是犯忌的。还俗后不使用朱姓,或是心有余悸,或是自觉低调做人。

“八大山人”是他还俗后的晚年(从五十九岁始)一直到去世前最常用的签名落款,音节铿锵,结构有力,响亮而又醒目——听觉和视觉效果俱佳。甚至郑板桥认为,八大名满天下与他最后只用八大山人一名落款有很大关系,好记且给人印象深刻。那个年头会有那么好的品牌包装意识?考虑到他晚年职业画家的身份,可能性应该是有的。

末世奇案:王恭厂大爆炸

八大的出生,倒是伴随着一件不需要任何包装炒作的大事。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发生了一起至今无人可以解释的大事件,现在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这三大谜的共同特征是大爆炸,第一起发生在四千年前古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城,似乎是一把天火把这座文明已高度发达的古城瞬间毁灭。前几年科学家在发掘城中古代大型洗浴中心遗迹时,发现一些物质是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制造的高温下熔化的。第三起是公元1908年6月30日,早上7时17分,北纬60度53分09秒,东经101度53分40秒,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美丽的通古斯河畔,一团耀眼夺目的火球从天而降,爆发出一声巨响,七十公里外的人都被严重灼伤,方圆几百公里的四千多万棵树木被焚。连欧洲国家的人们都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地也随之颤抖。算出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一千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总和,只是没有核辐射。

时间上溯到第二起,就是在八大出生的大明天启六年,农历五月初六,北京西南王恭厂(今宣武门—带)附近发生了一场同样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在爆炸之前还有征兆出现,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的目击者之一,他在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的前后过程。据他记载,五月初二夜里,前门角楼出现“鬼火”,发出青色光芒,有几百团之多,飘忽不定。不一会儿,鬼火合并成一个耀眼的大团,在空中飘飘悠悠,天明不见。另据记载,在五月初六事发之前的夜间,后宰门的火神庙中不时传出乐音,一会儿声音细,一会儿声音粗。当天早上,天空皎洁,万里无云,忽闻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顷刻大震一声,天崩地陷,昏黑如夜,万室平沉。若乱丝、若灵芝状的烟气冲天而起,经久方散。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二三里,瓦砾盈空而下,上万间房屋,两万余人皆成粉碎。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两千余人,从高大的脚手架上被一齐震飞。成片的树木连根拔起,飘飞远处。石驸马大街一尊五千斤重的石狮子飞到十里之外的顺城门外。象来街的皇家象苑,象舍全部倒塌,成群大象四处狂奔,使局面更加混乱。王恭厂虽说是皇家的军火库,但是这场大爆炸不像—般的火药爆炸,再说库存火药从量到质也产生不了那么大能量,关键是还没引起一点火灾。

灾难之中奇况颇多:承恩寺街上一乘八抬女轿毁置街心,轿中女客及八名轿夫眨眼无踪。菜市口一位绍兴来客正与人喝茶聊天,忽然头颅不见,躯肢委地,而近旁六人则安然无恙。元宏街一顶过路女轿被掀去轿顶,女客衣饰尽去,赤体在轿,却毫发无损。最令人不解者,凡死者、伤者及无恙者,全都在瞬间被剥光了衣服。事发后,京城西南一带,眼见各色男女,有以瓦片遮身,有用裹带护体,或披条床单、半条破裤,狼狈不堪。相互间啼笑皆非,集体裸奔。

“不焚寸木”,“衣衫尽去”,能量巨大,对这场灾难的稀奇古怪,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2-5

序言

这是一部独特的传记作品。八大和弘一两个传主在书中并无交集,作者杨林先生也没牵线,分析二者的异同。二人一前一后在书中呈现,却在杨林先生的笔墨里显示出相辉映的格调。通读本书,可以说,作者在对传主的评述、对我们中国书画史演变的梳理等方面,多有洞见,在传记形式方面也有自己的新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八大的一生及其艺术跟亡国孤愤相关:作为前朝皇室子孙,八大是遗民,是丧家丧国者;八大的“哭之笑之”签名意在斯焉。但在杨林先生的考证里,八大跟前朝并无那么深的感情,他的“亡国”之痛远不及他的人生形而上之痛。杨林用纪传的形式,为我们完成了一次严谨的论说;或者说,他把论文融入了传记。他像侦探一样,把我们带回到传主的诗3c~11传主的交往中,清理后人强加给传主的不实之词,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接近真相真实的八大。

正是读了作者的评述之后,我们多少能够想象八大的生活。我们能够理解八大的“现代性”,因为他在周围纷纷转型、纷纷投机、纷纷生活之际跟最独立的自我相遇了。他喜欢友谊、温情、热闹,但那种个体本位、不依傍万有的孤独更是他的真实。如何在“非现代的”官家文化和社会伦理生活中存在,如何救赎个体,这种种现实问题成全了八大,使他最终能够退出人群,自铸个人。

至于弘一,作者也梳理出他的个性极端、极度认真的精神。这种穷究一切的浪漫,可以成全很多东西,比如他多才艺,他教出了一批杰出的弟子……但弘一法师从物质、精神而究极到灵魂,去寻求“人生欲”的满足,抛下了世俗生活,精进勇猛,修得无上正法。

两位传主的人生和艺术作品都是我们“中国人生”的极致。杨林先生立身处世于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并非在文化界,因为对中国书画的喜爱,潜心学艺,二三十年的时间顶礼、涵咏八大和弘一;终于放声言说二人,一定有他郁结的东西,有值得我们驻足倾听的东西。事实也如此,书中可圈可点者极多;尤其是,作者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给我们证实了二人都“与时代格格不入,戛戛独造,迥出群类”……

这种揭示于今仍有意义。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演进数千年囿于伦理本位之中,个体难以独立,独立者也多自私自了,无能有效地回馈群体和社会。但八大和弘一不同,他们无论出世还是入世,都惠及了当时后来,都给我们中国的精神注入了新的人格象征。比如,杨林在论述康有为等人把平民气象带入中国书法中后,也谈论了弘一书法,传统的“书如其人”多是表象,在弘一那里,书法、体貌、心灵几乎是三位一体了。

用得上一句谈论莎士比亚的话,八大和弘一都是说不尽的。作者谈论的是他心中的八大和弘一,他把二人从其时代中拔出,置放在一起,有意无意地显示出了人生形而上层面的圆融。他们二人都超拔出流俗时世,以一人之力教训教化一个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神气质和表达正好构成完整的太极。八大是阳性的,“无端狂笑无端哭”,在阳明中又有不动声色的阴质力量;弘一是阴柔的,“一直低到尘埃里”,在柔弱里又有催生大爱的力量。时代是阴性的、投降的、偷生的,八大却是阳刚的、性情的;时代是有力的、雄壮的、牺牲的,弘一是柔美的、护生的……这是一部不俗的作品。我个人有幸先睹为快,并在阅读中时时反观自身。时代确实在变化,“个人的自觉”之民族精神终于能够在华夏文明漫长的进化中脱颖而出,由李卓吾、汤显祖、徐文长、八大、曹雪芹等先知天才们感知到的这一精神,到了近代,形成了文明涅粲复兴的新文化运动。较之八大等人,弘一已经并不孤独,他的朋友、弟子,他周围的高僧大德,他时代的圣贤们,都在救人救世……这种自觉觉他的努力,在当代更有广泛的回应。一如八大和弘一,成为作者的良师益友,几乎相伴大半生。这是一部值得推荐并收藏的作品。我个人多有所感,在这里饶舌推荐,相信读者开卷,自有悠然会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021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