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丁大同编著的《加缪》透过对加缪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图书 | 加缪/大家精要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丁大同编著的《加缪》透过对加缪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加缪》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丁大同编著。 加缪(1913~1960),20世纪闪烁奇异光芒的法国作家和哲学家。这位被誉为“太阳的后代”的思想家,运用荒谬主题、反抗主题、阳光主题这三大主题。分别揭示了现代世界的荒谬,‘引导人去反抗这种荒谬性,追索“阳光和大海”的自由生活,阐明了人的生存应该是富有激情的、纯朴自然的、享受爱与美的神性生活。加缪的小说、戏剧和哲学论集寓意深刻,充满了对当代人性、生存变异等重大问题的精辟揭示。给人们以在荒谬里生存下去的无数希望和勇气。加缪积极主张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生活,在战时是反抗德国法西斯主义血腥占领的抵抗运动战士,在战后是反对政治独裁和民族压迫的和平主义斗士,被誉为“青年一代的良知”。1957年,加缪因揭示了当代生活的“荒谬性”,提出反抗理论,指明“通向太阳之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带大家走进加缪的世界! 目录 第1章 贫民区的孩子 一、贫民家庭 二、走进学校 三、反法西斯主义战士 四、结识文学名流 第2章 荒谬系列 一、荒谬者:《西西弗的神话》 二、局外状态:《局外人》 三、囚禁状态:《鼠疫》 四、流亡状态:《流亡和王国》 第3章 反抗系列 一、初探“反抗”理论 二、《反抗者》的发表 三、关于反抗理论的论战 第4章 正午的思想 一、正午概念 二、自由王国 三、爱情系列 第5章 未竟之志 一、和平主义理想 二、获得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生命戛然而止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与波伏娃的友情 波伏娃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1943年11月,加缪迁居至巴黎,担任他和萨特的出版商伽利玛出版社的审稿员。加缪、萨特和波伏娃的友谊便由此开始。 加缪、萨特和波伏娃三人第一次相聚是在弗洛尔咖啡馆,那是萨特和波伏娃工作、取暖、用餐和交友的地方。起初,三人的交谈有些局促不安,随即他们谈起自己的写作。加缪和萨特都对超现实主义诗人弗朗西斯·蓬热代表作《事物的观点》有着一致的评价。 波伏娃说,在他们之间打破僵局的是加缪对戏剧的热情。加缪在阿尔及尔组建了一个业余政治剧团。“萨特谈到了他的新剧本(《禁闭》),以及可能限制该剧上演的种种条件。他建议由加缪担任主角演出这个剧本。加缪起初犹豫不决,但拗不过萨特的坚持,也就同意了。” 他们在波伏娃旅馆的房间里,把这部即将低成本巡回演出的剧本排演了几遍。“加缪乐意投身这次冒险,这使得我们很喜欢他,这也表明他有大把时间可以支配。他刚来巴黎不久,他结婚了,但他妻子还留在北非。” 萨特很满意加缪扮演的加尔散,但他的赞助者却撤资了,这人的妻子本来要在《禁闭》中登场的,却因与抵抗运动有染而被捕。这时,萨特得到一个让职业演员在巴黎舞台上表演这部戏的机会,加缪也就成人之美地退出了。 萨特说,加缪“和我完全相反:一个英俊、优雅的理性主义者”。萨特印象中的加缪,是个“有趣的人:很粗鲁,但常常很逗乐……我们觉得他作为阿尔及利亚人的一面很可爱。他有法国南方人的那种口音,有一些西班牙人朋友,这可以归结到他与西班牙人和阿尔及利亚人的联系”。 波伏娃补充说:“他是这样一个人:跟他在一起我们过得很开心。我们经常见面——各自的事情说都说不完。”还说,“他的年轻和独立在我们之间建立了纽带,我们都是被禁闭者,我们的成长不靠任何‘派系’的帮助,我们不属于任何团体或小圈子。” 在《早年生活》里,波伏娃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战时精神生活记录。当时,他们和加缪及另一些知名或即将成名的新朋友,包括画家巴勃罗·毕加索,法国诗人米歇尔·雷里斯,法国哲学家、《色情史》的作者乔治·巴塔耶和法国作家雷蒙·格诺一起,过节、排戏或喝点酒。“在所有威胁还悬在我们这么多人头上的时候,我们过早地庆祝着胜利。”食品供应短缺,但波伏娃有时会弄来一些肉请朋友们一起享用。她说,她供给“我的客人一碗碗新鲜豆子、成堆的菜肴和炖肉,我还总是留心搞来很多葡萄酒”。 1944年春天,加缪在一群朋友面前主持朗读了一出由毕加索创作的戏剧。演员之一布拉塞给加缪和萨特拍了一张合影,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柯亨一索拉尔和杰拉西的传记都收录了这帧照片。但托德和洛特·加龙省曼的传记,仅有的两本收录照片的加缪传记却没有收。当其他客人在宵禁前走后,演出人员和一伙密友的聚会持续到凌晨五点。 还有,波伏娃这样写道:我们用江湖郎中、骗子、小丑和游行造就了一种狂欢。多拉·玛尔模拟了一场斗牛表演,萨特在碗橱上指挥管弦乐,兰布尔像个食人者一样切火腿,格诺和巴塔耶用瓶子代替佩剑上演一场决斗,加缪和勒马尔尚则在平底锅盖上表演行军,会唱歌的唱,不会唱歌的也唱。我们搞了哑剧、喜剧、滑稽模仿剧、独白剧和忏悔剧。即兴演出络绎不断,受到热烈的欢迎。我们放唱片跳起舞,像奥尔迦、旺达和加缪都跳得很棒,其他人就不行了。 出版于1963年的波伏娃的回忆录中,她把加缪描写成巴尔扎克《幻灭》里到巴黎追寻成功的年轻乡下人:他从不隐瞒他享受功名的事实,对此,他如果摆出一种淡漠的态度,反而显得不那么自然。有时候他还是会露出一点拉斯蒂涅(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一个主角,这个朴实的穷大学生在巴黎大都市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利令智昏的生活)的腔调,但他似乎不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他的灵魂单纯、热烈。心情好的时候,他也能随便开开玩笑。弗洛尔酒店里有个侍者名叫帕斯卡尔,他坚持管他叫笛卡儿。但他有如此放纵的本钱,他的迷人魅力,冷静和热情恰如其分搭配的产物,确保他不会堕入粗俗。最让我喜欢的是,即使在沉浸于个人活动、愉悦和友谊之中的时候,他也能在人和事中感受到普通人感受不到的超然的乐趣。 波伏娃在回忆录中说,她曾向加缪吐露爱慕之情,但遭到拒绝,这使她对加缪的感情复杂化了。后来,她又发牢骚说加缪待她粗鲁不耐烦,她猜想这也许是因为加缪是地中海女人的后代,觉得她没有魅力,不能承认她是一个能跟他平起平坐的知识分子。她还不知道加缪曾当着阿瑟·库斯勒的面挖苦她:“想想吧,以后她躺在枕头上会说什么。多恐怖:一个唠叨鬼、彻头彻尾的女才子——无法忍受。”不过,加缪和波伏娃还是就很多重要的问题做过交流——或在私下,或当着萨特的面。有一天晚上,他们单独在一起,加缪向她倾吐了自己爱情生活中遭遇到的巨大创痛。 当加缪在突遇车祸死去后,波伏娃在巴黎的围墙下通宵徘徊,悲痛得难以入眠。 P25-2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加缪/大家精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大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5427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65.5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28 |
宽 | 15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