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庄子(中国人的梦)/话说国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子的学说,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奇谲神异的课文背后,庄子帮助我们解开人生的诸多迷惑。在庄子找寻的神秘世界中,一个意义深邃、见解犀利、充满智慧的思想领域让我们大开眼界。由王珺编写、刘庸绘画的这本《话说庄子:中国人的梦》将以现代的眼光,轻松的笔调,富有创意的文化写作,具有美感的插画表现,重构了国学经典《庄子》,仿佛与圣人同行。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王珺编写、刘庸绘画的《话说庄子:中国人的梦》。《话说庄子:中国人的梦》的内容提要如下:

庄子就是那棵立在荒野上的大树,他不是车船能省脚力,不是灯火可以照亮道路,也没有结出可以果腹的果实,但他为行旅劳顿之人撑起一片阴凉,让人休憩片刻。

如果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没有了这一棵棵大树、一朵朵小花,那么行旅本身就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苦役……

目录

第一话 庄子肖像:拒绝被凿开的混沌

第二话 庄子说伦理: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第三话 庄子说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

第四话 庄子说情感:少给我们一些被感动的机会

第五话 庄子说治国:无为而治与看不见的手

第六话 庄子说战争:蜗牛角上的争斗

第七话 庄子说技术:全球化的反对者

第八话 庄子说知识:无心才能得道

第九话 庄子说工作:勤奋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第十话 庄子说死亡:生命的新阶段

第十一话 中国政治中的庄子:清谈误国与文明的幸存

第十二话 中国世俗生活中的庄子:事不关己与中国式的自由

第十三话 中国宗教中的庄子:仙风道骨与冷月禅心

第十四话 中国文学中的庄子:鹏程万里与晓梦蝴蝶

第十五话 中国艺术中的庄子:明月入怀与气韵生动

后记:与你无关的呓语

试读章节

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倏与忽很要好,经常相聚。为了方便,相聚地点选在了距离两人住地等远的中央领域。混沌作为东道主,非常热情,为倏、忽的相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倏与忽都特别感激。时间长了,倏与忽商议报答混沌的方法。二人说: “人人都有七窍。眼用来看,耳用来听,口用来饮食,鼻用来呼吸,而唯独混沌没有,我们帮他凿开吧。”于是二人便开始工作了,每天为混沌凿通一窍。第七天七窍全部凿通了,混沌有了凡人的形态,可是却死了。

——译自《应帝王》

混沌是什么?

混沌就是天真,淳朴,未经世事的真诚。

每个人都曾经是混沌,后来被父母、老师、职业、社会……凿开了七窍,于是就“死”去了,只有一个人幸存了下来,他就是——庄子。

因此在我们试图要了解庄子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思想准备——不要像看一般名人传记一样,妄图从中学到些什么成功的秘诀;不要想成为庄子,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成为庄子的基本素质——我们不再是混沌了。

庄子通过《马蹄》中关于马、泥、木的被雕琢、规范的过程,映射了人性被文明泯灭的过程。

马,四蹄可以踏霜雪,皮毛可以抵御风寒,逐草水,撒开蹄子在草原上奔跑。这就是马天生下来的自然本性呀!虽然有高台大殿,对于它们来说,那有什么用处呢?到后来出了一个名叫伯乐的人,说:“我会驯马。”于是在马身上打上烙印,在马蹄上钉上马掌,在马头上罩上笼头,在马嘴上勒上缰绳,把它们拴在马槽上,还编上号码。这样一来,看上去还是原先的马,而实际上马已经死了十之二三。然后还要饿着它们,渴着它们,让它们齐步,前面有马嚼的牵制,后面有皮鞭的胁迫,到这个时候,马就死去了一大半。

不仅马的命运是如此,其他东西也是一样。比如陶匠说:“我会整治陶泥,把圆形陶器做得符合圆规的规范,把方形陶器做得符合矩尺的规范。”木匠说:“我会整治木材,该弯曲的地方符合曲尺,该平直的地方符合墨线。”可是就陶泥和木材的自然真性而言,它们愿意让人按照规矩的样子摆弄自己吗?不过世人却不理会它们的自然真性是否受到损害,世世代代都说“伯乐善驯马,陶匠善治泥,木匠善治木”,这也真是那些一心想要治理天下的人之罪过呀!

人生下来的时候是人,但从父母、老师开始我们就受到类似木匠、陶匠的整治,如果“幸运”还能遇到一个伯乐。被规、被矩、被弯曲、被拉直、被打上烙印、被钉上马掌、被罩上笼头、被勒上缰绳,直到成年时,最终变成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安装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

但庄子拒绝了这种命运。

也正因为庄子拒绝被整治成型,他永远是一团混沌,所以他也是难以被描绘的,他的肖像必然是一片模糊。他没有留下更多的资料让我们了解他,但根本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庄子的一生不能被“悼词”这样歌功颂德的模式框起来。

在通常的模式里,我们要描述一个人,会专注于他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即他的“自我”,然后述说他的功绩、他在社会上的名声,但庄子对这些都不以为然。《逍遥游》中,他通过对宋荣子、列子的描述,道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这样一些人,论到才智,他们可以办好一件公务;论到声誉,他们可以叫响一个地区;论到品德,他们可以侍候一位君主;论到手腕,他们可以受聘一个邦国。这些人的自我感觉良好,绝不会认为自己可笑,但是,宋国的贤人荣子仍然要笑他们的浅薄。宋荣子为人处世坚持自己,不受外界影响。哪怕全世界都来赞美他,也不感到欢欣;哪怕全世界都来指责他,也不感到沮丧。他认为我是我,物是物,内外有别。内我外物之间,界限分明,所以他的心态稳定,不受外界影响。光荣啦耻辱啦他看得很淡。有他这样的修养,也就很不错的了。但他还不算树立了道德。

再看那郑国的列御寇——列子修得风仙之术,能乘风飞翔,每次乘风旅游,轻飘飘地玩他个数十天,对于世俗追求的所谓幸福,列子是从不肯多费心思,斤斤计较的。列子虽然已经不受行旅之苦了,但是,列子还是有所依赖的,就是风。若有人能洞察宇宙万物的真相与本质,依靠着大自然的规律,掌握了天地间的阴气、阳气、风气、雨气、晦气、明气这六气的变化,从而使用这六气,获得无穷的生命力,遨游无穷宇宙的人,那么他还需要依赖什么呢?所以说:至人不追求自我实现,神人不追求成功立业,圣人不追求名扬千古。

瞧,我们普通人的人生理想:自我实现、成功立业、名垂千古,对于庄子都是不必要的,庄子认为只有放弃了这一切,人才成为了真正的人。

所以我们无法描述庄子,因为除了留下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以外,他几乎什么也没有干。

我们知道,他做过几天漆园小吏,其余岁月,都隐居在贫民窟,靠编草鞋为生。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编草鞋的人——刘备。刘备是以编草鞋为始,却不安于编草鞋,最终当上了偏安一隅的土皇帝。但庄子的起步似乎比刘备高,毕竟他进入了官场,而且从后来的情况看,如果他愿意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是可以加官晋爵的。但他放弃了这一切,却最终安身立命于刘备不耻的编草鞋行业。

也就是说庄子异于当时之人,可能也大异于时下许多人。在他看来“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句话实在是人生实践的标准。

可以说“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几百年里是我们这个世界核心的意识形态价值,不论东方、西方,什么主义,大家都把它挂在嘴上。

但它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2300多年前庄子就意识到了,而且,庄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真正地相信,并切实地实践了它。

而今天不论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日本,有几个知识分子,愿意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享誉全球的机会,真正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合乎大道呢?

P9-14

后记

与你无关的呓语

有个名叫孙休的人,登门拜访扁庆子,惊叹不已地询问:“我安居乡里,没有人说我道德修养差,面临危难也没有人说我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里却从未遇上过好年成,为国家出力也未遇上圣明的国君,被乡里所摈弃,受地方官放逐,而我对于上天有什么罪过呢?我怎么会遇上如此的命运?”

扁子说:“你不曾听说过那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身体力行吗?忘却自己的肝胆,也遗弃了自己的耳目,无心地放纵于世俗尘垢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求建树的环境中,这就叫做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有所建树而不自得。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干用以惊吓众人,用修养自己的办法来突出他人的污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在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你得以保全形体和身躯,具备了九窍,没有中道上夭折于聋、瞎、跛、瘸而处于寻常人的行列,也真是万幸了,又有什么闲暇抱怨上天呢!你还是走吧!”

孙休走出屋子,扁子回到房里。不多一会儿,扁子仰天长叹,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长叹呢?”扁子说:“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弟子说:“不会吧。如果孙休说得对,先生错了,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如果孙休不对,先生是正确的,他本来就是迷惑的,先生又有什/z,过错呀!”

扁子说:“不是这样的。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国国君很喜欢它,用‘太牢’来宴请它,奏‘九韶’乐来让它快乐,海鸟竟忧愁悲伤,眼花缭乱,不敢吃喝。这叫做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假若是按鸟的习性来养乌,就应当让它栖息于幽深的树林,浮游于大江大湖,让它吃泥鳅和小鱼,这本是极为普通的道理而已。如今的孙休,乃是管窥之见、孤陋寡闻的人,我告诉给他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就好像用马车来托载小老鼠,用钟鼓的乐声来取悦小鹌雀一样。他又怎么会不感到吃惊啊!”

——译自《达生》

真正认同庄子学说的人,从不反对不喜欢庄子的人,也不反对以其他方式理解庄子的人。他们不会用剑和火枪推广庄子的思想,不会把持不同意见的人送上火刑柱,不会为捍卫庄子的思想发动自杀式袭击。

庄子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所有人的,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喜欢尽可以转身走开,甚至骂一句“神经病”。庄子绝不会对你表示愤怒,他只会自责:用你不能理解的思想把你的心灵扰乱了。

几天前听于丹老师讲经典。讲到了那个著名的良宽禅师与小偷的故事,却有一个和自己记忆中不同的结尾:

良宽禅师半夜回家,正好小偷在家里偷东西,他便等在门外。小偷一无所获,出门遇见禅师。禅师说:“让你空手而归,实在不好意思”,于是脱下身上的衣服披在小偷身上,“这个送给你吧”。

后面的事情我的记忆是:小偷走后,禅师裸身沐浴在月光下说:“可惜我不能把这一轮明月送他。”于丹老师的说法是: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说:“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一早,禅师在门前发现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  在我的记忆中,禅师没有教化小偷,他给了小偷需要的东西,留下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于丹老师教化了小偷。

但我不禁要想:

明月是小偷需要的吗?如果他能安身于沐浴月光的幸福,为什么他要选择这样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业?如果他真的放弃这个职业,那么他将靠什么生活?禅师能帮他找一个工作吗?

庄子不教化别人。他对世界最大的干涉,也不过是——让人认清自己罢了。

所以我还是重复开篇时的那句话:不要妄图从庄子这里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除非你能作出以下选择:

假如有一个职位,有两个人候选,一个人品德高尚,一个人品德卑劣,那么就把它给卑劣的人吧。因为高尚的人一无所有,也知道坚守道德,卑劣的人没有了名利的牵挂和约束,就只能巧取豪夺了。

写这本小书的时候,总听见细切的笑声穿越历史的回廊远远而来。

庄子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所以最后我不得不说:无论是我以上说的一切,还是《庄子》中记载的一切,都并不是庄子的思想本身——“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庄子(中国人的梦)/话说国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珺
译者
编者
绘者 刘庸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2252
开本 24开
页数 22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5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