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老子(中国人的圣经)/话说国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马睿编写、刘庸绘画的这本《话说老子:中国人的圣经》是“话说国学”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将以现代的眼光,轻松的笔调,富有创意的文化写作,具有美感的插画表现,重构了国学经典《道德经》,仿佛与圣人老子同行。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马睿编写、刘庸绘画的《话说老子:中国人的圣经》。《话说老子:中国人的圣经》的内容提要如下:

老子是谁?

他只给历史留下一个背影,只给我们留下无尽传说。

但老子写了《道德经》。

从此,他就是我们暮然回首时,总是萦绕存心头的文化乡愁,羁绊着万千游子的脚步。

从此,他就是古老中国的一面图腾,神秘东方的一线灵光,吸引世人不远万里而来,寻幽探胜。

目录

第一话 老子的背影:日暮乡关何处是?

第二话 老子的传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话 “全宇宙都在我的枝头招摇”——道可道,非常道

第四话 给文明泼一瓢冷水——绝圣弃智

第五话 开风气者先要迎合风气——和光同尘

第六话 效率与人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七话 做人要低调——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八话 世事洞明即学问——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第九话 天才的脆弱——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第十话 与命运握手言和——无为而无不为

第十一话 物尽其用的智慧——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第十二话 管理者的必读图书——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十三话 老子与弗洛伊德: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是德不德

第十四话 假如老子生活在信息时代——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第十五话 看向消费社会的一记冷眼——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第十六话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幸福指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十七话 生存与死亡,都需要勇气——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第十八话 老子的告别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余音:老子没有标准像

试读章节

大凡历史上名气大的人物,圣人也好,枭雄也好,总有些神秘处,否则是要令崇拜者失望的。老子,是连孔圣人都称之为“神龙”的人物,其神秘指数达到了五颗星以上。不信?你把汗牛充栋的古籍一路翻过去,街谈巷议的传说很多,但见于正史的,只有寥寥几条信息。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很有些名气,千古奇书《道德经》的作者,后人追封的道教始祖。中国所有读书人的老师孔子,都曾向他讨教过学问。另两位了不得的人物庄子和韩非子,在自己的书里尊称他为“老聃”。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为他写过传,从故纸堆和各种传言中,考订有关他的信史,确定了他的籍贯,介绍了他的后裔。按司马迁的说法,老子是楚国人,家在苦县厉乡曲仁里,据现在的行政区划,这里属于河南省鹿邑县。今天鹿邑县境内尚有“老君台”遗址,以及不同时代所建的跟老子有关的建筑。在安徽的涡阳,也有一处“东太清宫”,有人认为这里才是老子的故乡。就这么几条记载,后世学者还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把老子的生平渲染得更加扑朔迷离。

至于老子的家庭出身,父母姓甚名谁,司马迁没有写,民间野史倒是有各种说法,让人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种。对于我们这个重视血缘、重视家谱的民族来说,老子从何处来,只好是一笔糊涂账了。

人生数十年,老子在何时何地走向他的终点呢?也不知道。据说,最后见过他的人是函谷关的关尹喜。此人虽然只是个小公务员,见识却是不凡,正是应他的要求,老子才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没有把玄思妙想烂在自己肚子里。当然,关尹喜也许就是运气好而已,一时好奇,歪打正着,刚好又遇上老子心情好,有求必应,关尹喜就这样沾了老子和《道德经》的光,从此青史留名,连一贯清高的庄子也称赞他为“博大真人”。如果弄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公务员”评选,是应该有这位先生一席之地的。说起来,中国文化之有《道德经》,也真侥幸!函谷关著书的故事,也说明当时社会风气还是比较重视思想家的,所以老子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赢得了名望。话说老子写完了《道德经》,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从此杳如黄鹤,不知所终,于是,早在他的肉身从这个世界消失之前,老子就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日后再多的文字,也无从捕捉函谷关以后的老子。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神龙”既不见酋,也不见尾。老子其人,给中国历史留下悬案,也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老子》其书,则把先人的哲思和智慧溶化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牵扯着中国文化世世代代的乡愁。日暮乡关,在遥远的公元以前,不绝乡愁,一路蔓延了两千多年。

穿越时空,从老子的古老国度来到年轻的美国,在纽约第五大道上,不仅有各种顶级品牌,还有庞大的大都会博物馆,在它的一楼有个埃及馆,陈列着法老的石棺、法老的壁画。石棺里的法老我们不得而知,壁画上却看得见一个渐行渐远又蓦然回首的法老。埃及的艺术史家,把这个著名的回首叫做“回望前生的乡愁”。乡愁是远行时的留恋,是记忆里的温情。都说叶落归根,人年纪越大,乡愁越是清晰,文化也是如此,历经的岁月越是悠久,回味的乡愁越是绵长。所以大凡年代久远的民族,总有无数承载着乡愁的背影。印度王子告别他的宫殿,从此成为释迦牟尼;摩西率众出埃及,返回祖先的土地……我们的老子,比起埃及的法老来,离开得更彻底,他没有回头,他只把乡愁留给后人。

函谷关至此远矣!老子没有回望,回望的是我们。老子成为“神”,五千言成为“经”,养生术、兵书、政治、道德、哲学、处世、修道……林林总总,都在这座富矿里挖掘。研究五千言成为学问,连篇累牍,头头是道。作为经,作为学问,那是文化乡愁里堂皇高深的部分,可以膜拜,可以敬畏,却难以亲近。而作为数千年之下的一个普通中国人,一边牵挂那不知所终的老聃,一边摩挲那神光离合的文字,油然而生的会心,如见故人的亲切,是文化乡愁里温情脉脉的部分,趣味盎然的部分。是暮春季节的黄昏,伴随平林新月升起的袅袅炊烟。是雪夜闭门,三五友朋围坐温酒的红泥小火炉。是品尝了人生凛冽,满目萧瑟之后乍现的生机。是经历了东奔西突的仓皇,蓦然回首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归宿:啊,原来它一直在这里。

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老子(中国人的圣经)/话说国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睿
译者
编者
绘者 刘庸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2276
开本 24开
页数 21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4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