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会游戏(0-7岁)》(作者练丽丹)——一位妈妈的快乐游戏手记!
游戏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情感,启迪孩子的心智。这本书不仅告诉父母陪孩子玩什么,更教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希望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那份亲子相处时的亲近和愉悦。
图书 | 好父母会游戏(0-7岁)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好父母会游戏(0-7岁)》(作者练丽丹)——一位妈妈的快乐游戏手记! 游戏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情感,启迪孩子的心智。这本书不仅告诉父母陪孩子玩什么,更教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希望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那份亲子相处时的亲近和愉悦。 内容推荐 《好父母会游戏(0-7岁)》(作者练丽丹)的各种游戏是作者贴着父母的心精心设计的,活泼有趣、简单易行。《好父母会游戏(0-7岁)》中的游戏提示、类似游戏、温馨提示、举一反三等灵活多样的板块组合,使这本书更具实用价值。这是我看到的在亲子游戏方面最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读物,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游戏方法1:专注聆听法 生活游戏1:对“牛”弹琴(5个月) 生活游戏2:餐桌上的“捣乱”(3岁) 游戏方法2:动静观察法 生活游戏:踩“地雷”(4岁) 游戏方法3:动手操作法 生活游戏1:倒来倒去的茶(2岁) 生活游戏2:给“瓶子宝宝”喂饭(2岁半~3岁) 游戏方法4:听动结合法 生活游戏1:听到××拍拍手(2岁半) 生活游戏2:翻翻翻,找书页(4岁半) 游戏方法5:挑错检查法 生活游戏1:给妈妈纠错(4岁半) 生活游戏2:丢三落四(4岁) 游戏方法6:聆听指令法 生活游戏1:踩“坏蛋”(4岁) 生活游戏2:放下还是拿起(7岁) 游戏方法7:快速反应法 生活游戏1:火车往哪开(6岁) 生活游戏2:谁是黑桃3(7岁). 游戏方法8:目标锁定法 生活游戏:我会做涟漪(3岁), 游戏方法9:快速搜索法 生活游戏:抢数字宝宝(6岁) 游戏方法1O:抗干扰法 生活游戏:玩乒乓球抗干扰(5岁) 游戏方法11:一心二用法 生活游戏:澡盆里戏水(2岁) 第二章 想象,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 游戏方法1:刺激想象法 生活游戏:树有翅膀(2岁半) 游戏方法2:回忆想象法 生活游戏:把喷泉搬回家(3岁) 游戏方法3:角色扮演想象法 生活游戏:储钱罐“小猪猪”(4岁) 游戏方法4:主题想象法 生活游戏:摆“房子”(3岁半) 游戏方法5:列举想象法 生活游戏:毛巾还用来做什么(4岁) 游戏方法6:逆向想象法 生活游戏:如果天不下雨了……(5岁) 游戏方法7:替代想象法 生活游戏:用拖把棍子炒菜(6岁) 游戏方法8:连环想象法 生活游戏:进不了家门怎么办(4岁半) 游戏方法9:接续想象法 生活游戏:故事接龙(3岁半) 游戏方法10:扩散想象法 生活游戏1:书的样子像什么(5岁) 生活游戏2:羽毛球拍像什么(6岁) 游戏方法11:增减想象法 生活游戏:10个人挤一张床(4岁) 游戏方法12:联想想象法 生活游戏:没有奖状,哪来的麦当劳(7岁) 游戏方法13:正反想象法. 生活游戏:“好”结果与“坏”结果(5岁) 第三章 细节,在于敏锐的观察 游戏方法1:比较观察法 生活游戏1:找“朋友”(2岁半) 生活游戏2:小白兔“长相”不同(5岁) 游戏方法2:引导观察法 生活游戏:“研究”哈巴狗(5岁) 游戏方法3:检查观察法 生活游戏:谁在玩失踪(3岁) 游戏方法4:配对观察法 生活游戏:“电话”连线(4岁) 游戏方法5:整体观察法 生活游戏:给“小猫咪”做手术(4岁) 游戏方法6:变换观察法 生活游戏:鸡蛋太娇气了(5岁) 游戏方法7:思考观察法 生活游戏:伞下观雨(4岁半) 游戏方法8:步骤观察法 生活游戏:看我这样洗脸(3岁) 游戏方法9:移动观察法 生活游戏:一边走一边看(6岁) 第四章 语言,孩子智力发展的加速器 游戏方法1:不断重复法 生活游戏:随身“播放机”(1岁半) 游戏方法2:鼓励推动法 生活游戏:鼓励孩子说出来(1岁7个月) 游戏方法3:条理讲述法 生活游戏:汇报“工作”(2岁半) 游戏方法4:丰富词汇法 生活游戏:上海太漂亮了(3岁) 游戏方法5:口头复述法 生活游戏:故事之旅(3岁) 游戏方法6:生动描述法 生活游戏1:怎么个“累法”(4岁) 生活游戏2:披头散发(5岁) 游戏方法7:首尾接续法 生活游戏:“接力棒”(3岁半) 游戏方法8:多方扩展法 生活游戏1:给词安“尾巴”(5岁) 生活游戏2:锦上添花(7岁) 游戏方法9:趣味串联法 生活游戏:把“绳子”接起来(6岁) 游戏方法10:自由编撰法 生活游戏:闭眼抓词编故事(6岁) 第五章 轻松识记,魔术般的记忆力 游戏方法1:直观记忆法 生活游戏:不看电影看放映(2岁) 游戏方法2:模仿记忆法 生活游戏:滑稽的表演(2岁) 游戏方法3:回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记车牌号码(2岁半) 游戏方法4:快速记忆法 生活游戏1:摆围棋子(6岁) 生活游戏2:敌人被消灭了(5岁) 游戏方法5:检查记忆法 生活游戏:小小考官(5岁) 游戏方法6:归类记忆法 生活游戏:给图片找家(5岁) 游戏方法7:选择记忆法 生活游戏:最不喜欢的不要念(6岁) 游戏方法8:叠加记忆法 生活游戏:我买了××(6岁) 游戏方法9:配对记忆法 生活游戏:找回“新郎新娘” 游戏方法10:形象记忆法 生活游戏:这些字太好玩啦(2岁)。 游戏方法11:故事记忆法. 生活游戏:飞机把狗叼走了(5岁半) 游戏方法12:联想记忆法 生活游戏:土豆,土豆,我的土豆(6岁). 游戏方法13:连锁记忆法 生活游戏:树把太阳塞到床底下(7岁) 第六章 思维,世间最美的花儿 游戏方法1:探索发现法 生活游戏1:土里会长钉子(3岁) 生活游戏2:照在被窝里更亮(3岁). 生活游戏3:自行车为什么骑着不会倒(6岁) 游戏方法2:寻因问果法 生活游戏:猜猜他为什么要打人(5岁) 游戏方法3:自由扩散法 生活游戏:好玩的楼梯(4岁) 游戏方法4:逆向思考法 生活游戏:一跑一停(4岁) 游戏方法5:比较分类法 生活游戏1:比比拼拼(2岁至3岁) 生活游戏2:谁不是一家人(4岁半) 生活游戏3:谁进去“睡觉”(5岁) 游戏方法6:兴趣推理法 生活游戏1:杨杨只能点什么菜(4岁) 生活游戏2:摆筷子学推理(3岁半~6岁) 附录:儿童游戏问题咨询解答 注意力篇 想象力篇 观察力篇 语言力篇 记忆力篇 思维力篇 家长的游戏能力和游戏原则 后记 试读章节 特点与目的:让孩子很认真、专注、仔细地聆听,可以提高听的注意力,培养其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关键提示:给孩子提供听的材料一次不能太长,否则孩子会产生听觉疲劳,影响听的效果和注意集中程度。如果不知道孩子能坚持多长时间,在看到孩子转移了注意目标或表现得没兴趣时,就要及时停止游戏活动。 有了孩子,在妈妈的世界里孩子就成了主角。想象着孩子会叫妈妈了,幻想着他和妈妈说话了,这是多美妙的事!还不会说?没关系,先让孩子听,先逗孩子玩。 闲不住的我,只要看到儿子航航醒着,就陪着他玩。我们的床上挂有蚊帐,我在蚊帐上方挂上三角摇铃,轻轻一摇,“叮铃铃”地响,躺在床上的他立即兴奋起来,张着小嘴笑,两只小胳膊儿在空中挥舞,两只小腿儿也在乱蹬。有时,我拿出一条红色丝巾,伴随着录音机里的音乐节奏,在他眼前晃呀晃的,他黑亮的眼睛就追随着丝巾,开心地看着。 有时,我用录音机播放各种音乐给他听,像古典音乐《寒鸦戏水》《步步高》《高山流水》等,儿童歌曲《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音乐有的欢快活泼,有的舒缓轻柔。总之,每天都要放一小段曲子。 我还时常抱着儿子到户外,只要有响声的地方我都要抱着儿子凑过去。听公路上汽车“呜呜”声,工地上搅拌机“轰隆轰隆”声,池塘里青蛙的“呱呱”叫声,理发店剃头的“呜呜”声。我还经常用象声词来吸引他专心地去听,比如我会边剁饺子馅边说:“航航,你听,‘咚咚咚’,妈妈剁饺子馅啦!”每次进卧室,我都对儿子说:“‘哒哒哒’,宝宝敲门啦,要进去睡觉啦!” 没事的时候,我也总爱跟孩子说话,用“情人”一般的眼神看着他,用笑吟吟的笑脸对着他,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我都会边做边说:“航航,换尿布喽!”“穿衣服喽!”“航航,你看我吃了一块口香糖,怎么样,香吧!”还用嘴做出“巴咂巴咂”的动作,惹得他用惊异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咯咯”地笑。 这样的“对牛弹琴”,惹得家人总是说:“你也不累呀?”不累不累,和宝宝说话怎么会累? 游戏意义 注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前提。听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听世界”,能刺激孩子的听觉发展。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声音,给孩子提供了辨别声音的条件;高雅音乐的美妙旋律,除了能促进孩子左脑和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外,还能发展孩子听的注意力。人的声音,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对于婴儿而言,是最美妙的“天籁”。有研究表明,妈妈声音的频率是孩子最喜欢,也是最适合听的。经常和孩子说话,除了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以外,还能随时让孩子注意你,起到集中孩子注意力的作用。 游戏启示. 0~6个月的孩子的注意是一种先天的定向反射,心理学上叫做无意注意。你给孩子提供什么,他就注意什么,此时孩子的主动选择的能力还很弱。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来源的方向上,带响声的玩具、妈妈的声音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妈妈不仅要多用嘴说,还要多用眼神交流、用动作配合,让孩子对你感兴趣,提高注意集中效率。此外,在音乐方面,父母还可以给孩子播放世界名曲,比如莫扎特、肖邦等的音乐,让孩子去体会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父母不一定要刻意要求孩子听,只把它当做一个背景音乐也不错,在孩子吃饭时、睡觉前放来听一听。 摇发声的玩具(3~5个月) 你拿着拨浪鼓或摇铃在孩子的身体两侧、后背等交替着摇晃。也可以找一些体积小的发声玩具绑在四五个月孩子的胳膊或腿上,只要孩子一动就会摇。这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因为这会让他觉得他可以控制这些玩具。当然,如果孩子玩厌了,表现得不情愿时,就要及时拿下来。 听各种声音(2—4岁) ①听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听风吹的声音,雨打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各种鸟叫声等,神秘地、悄悄地对孩子说:“嘘,听!现在是什么声音?”并用象声词来形容。 ②听人脚步声。在大街上让孩子听听人的走路声。“听听,谁走路的声音响?”“谁走路的声音小?”“他走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穿高跟鞋走路和平底鞋走,哪个声音轻?” ③听音乐声。有不少乐曲是多种乐器合奏的,在听同一乐曲中,每次可以给孩子提不同的要求。比如这一次要求听音质而忽略其他,下一次要求听节奏而忽略其他。如果你家中有电子琴或其他乐器,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来演奏,让孩子辨别音质和节奏等。 制造动静(2岁半~4岁) 让孩子背对着你,蒙住眼睛,之后你故意做出一个带声音的动作,让孩子来辨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①用身体制造声音。跺跺脚、轻拍手、动动嘴做咀嚼状等,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还可以把一个动作多样化,比如跺跺左脚,让孩子辨别是哪只脚在动;拍出不同的声响,让孩子模仿你刚才是怎么拍的;吃东西时,让孩子猜猜你吃的是什么…… ②用不同的东西敲出响声。敲敲地板、门、桌子、冰箱等,也可用不同的工具(如小棒,石块)敲,用不同的方式敲(如用指甲轻刮、用手拍打等),等你敲完,孩子睁开眼,让他猜猜你刚才敲的是什么东西。 用疑问吸引孩子听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时,如果孩子听了一半就不专心了,你可以用疑问句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你问:“你知道接下去小兔子会做什么吗?”“你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吗?”或者你用夸张的语气吊他的胃口:“哇,这下麻烦可大了!”“呀,这接下去可糟糕了!” 如给2岁左右的孩子讲故事,则故事不能太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四五分钟。此外,讲故事时一定要有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并配上肢体动作,以凝聚孩子的注意力。3-5 序言 早在2004年,我就在成长论坛上“认识”了醉梅老师。当时,醉梅老师是《成长》杂志的主编。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励年轻父母和教师写案例,并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这一点被我“偷学”到了。后来,我也非常注重积累生活中的案例,并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分析。不过,那时的我非常稚嫩,竟然没有勇气与醉梅老师深入交流,但醉梅老师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两年前,我在中华家庭教育网上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网络班的学习,和醉梅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在我的心目中,醉梅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不仅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老师。每次读醉梅老师的文章,我都感到受益无穷——案例是如此的鲜活,分析是如此的深刻,建议是如此的中肯。 前不久,得知醉梅老师要出版《好父母会游戏》一书,我真为年轻父母感到高兴! 随着我对手稿的阅读,越来越觉得用“智慧”二字来概括醉梅老师再恰当不过了。我感觉她就像魔术师,随时随地都能变出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能引导孩子跟着她的思路走。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只要我陪在孩子身边,我的脑海里总是会冒出很多游戏点子,或许是当时的情境激发的吧!”原来,醉梅老师一直有游戏意识,能灵活自如地驾驭游戏,轻松自在地创造游戏。 我想,如果我们父母能把这点“偷”学到,那该是多大的收获呀!可不是吗?源自她育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动的游戏故事,都被她归在了某个方法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以及提供的游戏启示来扩展和延伸游戏——我们也学当游戏魔术师!正如她所说的:“我这本书这样设计,就是想让父母们能够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创造、变通与思考。因为学会创造是一种教育资源,学会思考是一种游戏能力。” 醉梅老师在玩中学的理念,其实与我的教育理念也不谋而合。虽然我并不提倡妈妈放弃工作全职带孩子,但非常希望妈妈在孩子生命中的前3年,能够运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陪伴孩子。妈妈的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妈妈也是与孩子游戏的最佳人选。 在女儿3岁前,我几乎是全职带她的,只有在育儿的间隙才写写稿子。我经常牵着女儿的小手,奔跑在公园里,寻找新奇事物,教她学会观察;走楼梯的时候,我会教她数数;洗澡的时候,我会把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扔给她,让女儿在舀水的过程中感知瓶子的大小;即便是在等车的时候,我也会教她观察来往的车辆……夏天,我带女儿玩沙玩水;冬天下雪时,我带女儿去玩雪。我母亲说我把女儿“带坏”了,但我知道,这种游戏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其实非常重要。 这些做法背后的理念,我觉得是和醉梅老师相通的。但通读了醉梅老师的手稿后,依然还会遗憾:我怎么没有早点认识醉梅老师并读到她的书呢?否则,我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游戏灵感。当然,现在也不晚,有了这本倾注了心力、洋溢着热情、闪耀着教子智慧的实用游戏宝典,让我在今后的育儿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 现在不少父母习惯于把孩子交给早教中心或送孩子上各种亲子班,以为那样就可以提升孩子各方面的智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但我认为,游戏才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游戏伙伴;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短暂的童年,陪孩子做游戏,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因此,我愿意向各位爸爸妈妈推荐醉梅老师的这本别具一格、有实用价值的好书,做到像醉梅老师那样:寓教于乐,寓学于玩,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崔华芳 2011年6月 崔华芳: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家教畅销书作家,曾出版《好妈妈不妨“懒”一点》《左手“赏识”右手“挫折”》《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等20余部著作。 后记 孩子,你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当第一眼看到你时,我这样对自己说。 孩子,你是小天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妈妈的陪伴,对吗?因为,你的眼睛告诉了我:妈妈,陪我吧! 是的,妈妈来陪你,可爱的小天使,我的航航!可我该怎么陪你呢?我不会像很多妈妈那样,天天要你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背唐诗宋词,不会要你掰着稚嫩的小手儿计算1+2等于几。我不允许在你我的生命旅程中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一见书本就皱眉的孩子,一个一见作文就头疼的孩子。我只想陪你玩!快乐地玩!开心地享受童年! 可我知道,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学习,就要拥有能力,就要出类拔萃。因此你也不例外。然而,我会告诉你,学习是玩,玩是学习。你相信吗?不信?其实,你正在听我说话,对吗?正在看我悬挂在床架上的彩铃,对吗?你咯咯地笑了!其实,你已经在学习了! ——选自醉梅家庭教育工作室记录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孩子赋予了我当母亲的责任,而我又像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当了妈妈后,我就像是回到了童年,孩子成了我对童年的追忆。或许我和孩子天生有缘,才想到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孩子,用孩子的心去体验孩子。当孩子出生后,看到别的妈妈让孩子学这学那,我对自己说,我不要那样做,我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把学习当做玩的童年,一个学就是玩、玩就是学的童年! 我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我也知道,只有寓教于乐、边学边玩才会有效果——既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而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中提高孩子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戏!我要自己设计游戏,然后陪着孩子做游戏。 因为我的早教意识和游戏意识j使孩子在各方面能力上都有所收获,这让我这个做妈妈的很欣慰。在幼儿园小班时,老师就反映,航航能很认真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课,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做事利索。上了小学后,儿子经常和我辩论,我教他有条理的论述,他的口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由于经常和孩子玩找不同、对比图片的游戏,粗心的我培养了一个细心的孩子。由于经常和儿子玩想象力游戏和语言游戏,孩子经常是见到什么都要告诉我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在孩子的文字里,用词也丰富、准确,他的作文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富有文采,多篇发表在报刊上……这些就不一一细谈了。 我们知道游戏有很多,但也要找孩子喜欢玩的,能调动他的兴趣的游戏。很多游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在这本书里,我要倡导的就是: 多发现——发现身边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游戏材料,并设计成游戏? 多思考——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游戏可以被延伸出来? 多运用——当学了某一方法后,能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创造更多的游戏? 游戏有很多,但更多的游戏不是靠别人为你提供,而是要学会自己去创造,运用自己学到的设计出更多的游戏,去适应孩子的游戏需要,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需要提及的是,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华家庭教育网首席专家、中国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倡导者和实践者、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丛书主编顾晓鸣老师的指导,感谢他多年来的栽培、鼓励和支持;感谢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季淑华的支持,感谢心理咨询专家丁洪海对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育儿网的任玲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乐晓妈(陈照云)提供的生活游戏案例,为本书内容增添了风采。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还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肖庆兰、刘春琴、张海燕、闫岚、崔伟华、王慧辉、王艳、郗红喜、张功领、张晚生、王瑕、王英霞、朱洪艳、林金琴、沈媛、冯士清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是,在写本书之前,书中的一些自创生活游戏已经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得到了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喜爱和认同。这次,不过是把生活游戏再整理成文,奉献给广大父母。当然,本书不可能包罗万象,生活永远比书本丰富。阅读本书的父母朋友们,如果拙作中的游戏方法和案例对你有所借鉴和帮助,在你今后的游戏实践中,如遇到什么难题,可以和我交流探讨。个人电子信箱:wplld@sohu.com,QQ号:290767713。 作者 2011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游戏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情感,启迪孩子的心智。这本书不仅告诉父母陪孩子玩什么,更教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希望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那份亲子相处时的亲近和愉悦。 ——家庭教育专家 孟迁 本书的各种游戏是作者贴着父母的心精心设计的,活泼有趣、简单易行。书中的游戏提示、类似游戏、温馨提示、举一反三等灵活多样的板块组合,使这本书更具实用价值。这是我看到的在亲子游戏方面最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读物,值得一读。 ——红黄蓝旭鸿亲子园副园长 王瑕 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亲子游戏书了。作为一本慧心家长人手必备的亲子游戏宝典,本书的游戏设计贴心地囊括了不同年龄、性格、喜好的孩子们的各种需求,让家长从学会陪孩子玩游戏,到善于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增进亲子感情之余,保证让大人孩子都爱不释手! ——《孩子》编辑部主任 麦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好父母会游戏(0-7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练丽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7023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