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诗现代性追求的矛盾与演进(九十年代诗论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魏天无编著的《博雅文学论坛·新诗现代性追求的矛盾与演进:九十年代诗论研究》属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的乐趣,在深思与发现。

  博雅文学论坛,收录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学科青年才俊最新研究成果,以细读为基础,以深思为导引,以发现为旨趣。学求博识,文求雅正。

  本论坛不求体系之完备,规模之显赫。有引以为同道者,则择善而行。魏天无

内容推荐

魏天无的《博雅文学论坛·新诗现代性追求的矛盾与演进:九十年代诗论研究》导论部分从现象层、观念层两方面,讨论九十年代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诗学建构活动。前者以现象描述为主,勾勒其基本面貌和特征;后者以对观念的梳理和反思为主,显示现代性研究在其中的重要性。第一章通过考察西方“纯诗”概念的由来、含义,以及它在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歌中的接受情况,指出八九十年代诗人对“纯诗”存在的误读误解。第二章分析“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诗学观念的异同,重点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认为重提诗人“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the individual intellectual)形象,以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第三章分析“中年写作”观念,认为此观念的精神支柱,外表上是罗兰-巴尔特有关写作的秋天状态的后现代式隐喻,其内核则是在本土文化传统濡染中形成的士大夫情结--怀旧。第四章从个人与自我、个人与历史意识、个人与现实责任、个人经验与非个人化经验四个层次,剖析“个人写作”观念的诗学含义。第五章研究“叙事性”观念,认为它反映了九十年代社会转型中诗与现实关系的重新聚焦,是九十年代诗歌“知识型”发生转换的表征,是诗人在向往和培育一种与“中年写作”相称的“新情感”。第六章评述郑敏的新诗理论研究,认为以自我经验为参照、深刻的“当代意识”是她的研究的两个基本特征,并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诗歌两方面,探讨她对语言与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

《博雅文学论坛·新诗现代性追求的矛盾与演进:九十年代诗论研究》结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九十年代以来诗歌批评存在的弊端;第二部分有针对性介绍现代西方阐释学相关理论,以期对诗歌批评作纠偏;第三部分则结合阐释学理论,提出建立现代诗歌阐释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建立以文本细读为中心的语言批评模式,谋求交流与沟通的“对话批评”理想,承担探求诗歌艺术真理的批评职责和使命,致力使诗歌批评成为生命与激情的创造物。

目录

导论 九十年代语境中的现代诗学建构

一 现象层: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性研究的状况和问题

二 观念层: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意识的强化

第一章 不可能的“纯诗”与可能的诗

一 “纯诗”与反“纯诗”:两个时代的两种写作

二 “纯诗”的起源:诗的尊严和力量在诗本身

三 “纯诗”的内质:沉醉于想象的心灵的自由舞蹈

四 “纯诗”的内形式:无限接近于音乐的和谐

五 被曲解的背后

第二章 “知识分子写作”:重塑“个体知识分子”形象

一 被遮蔽的诗学共识

二 何为“知识分子性”与“知识分子诗人

三 “诗歌精神”与诗人写作的悖谬

第三章 “中年写作”:怀旧与新生

一 关键词:限量、重复与怀旧

二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观念的冲突

第四章 “个人写作”:历史意识与现实承担

一 “个人写作”诗学观念的语境分析与语义透视

二 “个人写作”诗学观念的四对关系辨析

三 结语: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神话

第五章 “叙事性”:诗歌“知识型”的转换

一 社会转型中诗与现实关系的重新聚焦

二 “知识型”的转换与现代性诗学观念的复生

三 “叙事性”:诗歌抒情性的变体

第六章 郑敏与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

一 郑敏新诗理论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 “找回自己的新诗自主权”:语言与传统文化新解

三 对话:“古典现代性”与现时现代性之辨

结语 建立现代诗歌阐释学

一 困惑中的当代中国诗歌批评

二 现代性与现代西方阐释学中的批评形态

三 批评的理想与理想的批评

九十年代诗歌批评论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怎样细读现代诗歌——以顾城的《远和近》为例

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本论著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诗学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段的“诗学建构”活动面貌的梳理清晰、全面。论著突出考察“纯诗”“知识分子写作”“中年写作”及“叙事性”等重要命题,应是抓住这一时期诗学建构的症结。论著突出的优点是,对这些存在多种理解、多向度阐释,并存在激烈争议的命题、概念,作出有说服力的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分析,并提出论者的判断。有不少分析,如诗歌的“知识分子精神”“中年写作”等,富启发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子诚)

本论著选题新颖,在九十年代诗论研究方面有着不容置疑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著从新诗现代性视角透视当前诗坛:不失为一个准确而有力的研究途径.有助于揭示一些为人忽略而又重要的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

九十年代诗歌理论,是一个已有人涉及,但远不够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领域。有.些论争还尘埃未定,有些概念至今还纠缠不清,如何对之定位,并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尚有待时日。本论著从诗歌理论的观念层和现象层两个层面入手,讨论了九十年代诗歌理论的生成过程、理论依据和价值趋向,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作了必要的厘定,同时,也指出了这一时期诗歌批评所存在的问题。在上进过程中,显示了作者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对问题的敏感意识。……论著结构性强,理论思辨气息浓厚。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光炜)

论著有相当的准备和资料阅读作基础论述框架接纳了该范畴几个主要的理论批评现象(是与诗歌思潮相对应的批评与争论),作了比较具体的归类与分析。论著最值得赞赏的是坚持反思问题的研究立场,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复述。行文过程也较重视概念的辨析,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梳解。论著体现了“批评的批评”的思辨品格。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光明)

我以为,本论著在以下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颇具开创性的研究工作:首先是提要钧玄,在纷纭繁复的诗学现象和诗歌观念中,为九十年代诗学研究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线索,确定了一个有新意的观察角度和合理的研究坐标。其次是披沙拣金,在众声喧哗的理论主张和争辩驳难的话语交锋中,为九十年代诗学研究择取了一些主要的诗学命题,建构了一个基本的理论逻辑。再次是纵横捭阖,对上述九十年代的一些主要诗学命题,结合其赖以发生的中外诗歌历史和诗学理论的背景,进行了具体的理论论述,在论述中着重辨析其真伪。抉发其学理,申述其价值和意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示了九十年代诗学的现代性追求的一些颇带本质性的规律性的理论问题。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於可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诗现代性追求的矛盾与演进(九十年代诗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天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143303
开本 32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9
15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