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门和前门的传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建业的《前门和前门的传说》是围绕着北京的前门建筑以及前门地区的街巷、景物、史事、人物、老字号商铺、民俗风情等形成的口头民间文学。

本书也是一本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说为载体力作。新颖角度,独特的构思,亲身体验,揭示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奥秘,展现穿越心灵与书尘空间的智慧之虹。

内容推荐

《前门和前门的传说》是围绕着北京的前门建筑以及前门地区的街巷、景物、史事、人物、老字号商铺、民俗风情等形成的口头民间文学。在北京的发展史上,前门是北京的象征。历史悠久、涵盖深广的前门的传说是京派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文化精神的民间传说之一,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前门和前门的传说》由杨建业所著。

目录

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一、前门的前世今生

二、前门楼子和相关传说

三、前门老字号和相关传说

四、前门胡同街巷和相关传说

五、前门上元灯会和相关传说

后记:前门的传说是北京传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试读章节

前门是北京的一部分。关于北京这个城市的出现有很多传说,在这部分传说中有一些是与前门有关的,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数“北京城与八臂哪吒”。

人人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吒城”。人人都说只有八臂勇哪吒才能镇服得了“苦海幽州”的孽龙。北京城究竟怎么样修造的这一座“八臂哪吒城”呢?这在北京就传下来一个民间故事。

皇帝要修一座首都北京城啦,就派了工部大官去修建。工部大官慌啦,赶忙奏明了皇帝,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龙,十分厉害,臣子是降服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们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当时,皇帝就问这些军师们:“你们谁能去给我修建北京城呢?”好多军师们,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地不敢答话,时间长了,实在不好不答话啦,大军师刘伯温说:“我,我去吧!”二军师姚广孝紧接着也说:“我也去!”皇帝老儿高兴啦,准知道这两位军师是能“降龙伏虎”了不起的人,就派了他们去修建北京城。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就到了现在北京城这块地方来啦。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这块地方,打下了公馆以后,就天天出去采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大军师刘伯温是看不起姚广孝的,二军师姚广孝是也看不起刘伯温的,刘伯温说:“姚二军师,咱们分开了住吧,你住西城,我住东城,各自想各自的主意,十天以后见面,然后坐在一起,脊背对脊背坐着,各人画各人的城图,画好了再对照一下,看看两个人的心思对不对头?”姚广孝明知道刘伯温是要大显才能,独夺大功的,就冷笑了一声说:“好吧,大军师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当下,两个军师就分开住啦。起初两天,两个人虽然没住在一起,也没出去采看地形,可是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听这句话,像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个没完,这是谁说话呢?怎么看不见人呢?照着你的“话”,你的“话”是什么“话”呢?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到了第三天上,两个军师都各自出去采看地形去啦,刘大军师走到哪里,他总看见有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在他前面走,刘伯温走得快,那小弦子也走得快,刘伯温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刘伯温起初也没觉出特别来,后来他也有些疑心啦,就故意停住脚步,咦!真奇怪!那小孩子也站住啦,刘伯温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另外,那姚二军师呢?也是碰见这么样的一个小孩子,姚广孝也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刘伯温、姚广孝各自回到各人公馆以后,耳朵里就又听见了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在东城想,姚广孝在西城也这么想:难道这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就是哪吒不成?不像啊!哪吒是八条膀臂呀!刘伯温在东城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姚广孝在西城也在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  一夜过去了,是两个人约会的第四天啦,刘伯温吃完了早饭,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溜达去了,他为什么今天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看是不是哪吒。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门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找哪吒。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碰见的孩子都是一样,今天他们又都碰见那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啦。刘伯温、姚广孝今天碰见的小孩子,还是穿红袄、短裤子,只是红袄不是昨天那件红袄了,这件红袄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是有几条膀臂似的。刘伯温着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吒吗?赶紧往前就追,他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得快,那小孩子跑得更快,只听见一句:“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那小孩子就跑得没影没踪啦,再也瞧不见啦。刘伯温的随从,看见军师爷在大道上飞快地跑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在后面直喊:“军师爷!军师爷!你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他的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了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跟军师爷吗?一个人也没瞧见呀!”刘伯温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碰见了这么一个小孩子,也追那个小孩子来着,也听见了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没看见有什么人,他也明白了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

刘伯温回了他的东城公馆,姚广孝也回了他的西城公馆。刘伯温想:照着我画,画一定是画图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八臂哪吒要我照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啦,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那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么想来着: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在第九天上,刘伯温就通知了姚广孝:明天正午,在两城的中间,脊背对脊背画城图,请姚二军师准时到场。姚广孝答应啦。P1-4

序言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北京城内有座大前门,前面有一条令人神往的前门大街。长大以后才知道,所谓“前门”,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没有人能指出,前门”二字写在哪里,门匾何人所写,挂在城门什么地方。前门,是北京城正阳门的俗称,是写在北京以至全国人民的一心里;挂在口头上的称呼。北京是个口头文学非常发达的城市,不但前门没有明文标出,就是哈德门(崇文门)、顺至门(宣武门)、齐化门(朝阳门)……也同样是活在人们口头语言上的地名,并无实际存在的门匾标志。这些口头地名的名气很大,以至于人们把这些地方真正的行政命名给忘掉了,大家都知道鼓楼前头有座“后门桥”,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正名叫万宁桥呢?因为《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中都直呼其为后门桥了。这就是民俗的力量,民俗是由人民的创造,又由人民约定俗成的文化事象。“前门”,是一个典型的由人民创造,又由人民约定俗成的地理标志物的名称;围绕着前门而形成的故事、传说早已深入人心,得到北京城人民的文化认同。早在2008年,当时的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出了一套《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丛书》,其中第一册就是《前门的传说》。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老师为之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指出:“应该承认,经过作家的笔把民间故事改编为文学读物方面,阿·托尔斯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作为一个老评论家和民间文学研究者,我希望一方面要以科学的.理念和态度,搜集记录现在还流传在口头上的北京民间传说故事……也希望以《前门的传说》为起点,推动北京市的民间传说故事的改写工作,并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能够在读者中得到传播。”三年过去了,崇文区和东城区合并为新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口头文学的保护也开拓了新的局面,一本《前门和前门的传说》摆在了我的面前。作者杨建业是位作家,又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他以自己独特的“前门人”的角度引经据典地谈了前门的历史典故,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角度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巧妙地把传说和历史、历史和现实结为一体,开辟了民间传说故事如何切入生活的新途径,真是可喜可贺!

前门在北京城人民心中的文化地位是很难撼动的,因为它积淀了若干代人的情感和历史文化事象在内。《前门和前门的传说》一书尊重历史传统,尊重人民的情感,既以民间传说故事为题介绍了真实的历史,又如实地记载了这些口头文化传播情况,是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好书。同时,这个书名有亲和力,有北京味儿,我很觉亲切。北京文化的特点是“城”,巍峨壮观又有节奏感的城墙曾号称是中华民族的“项链”,而大前门就是这项链上的项坠,如同“胸花”,反映着民族文化的气质和精华。前门是北京城正阳门的俗称,是北京内城南垣正门,是北京城最重要最宏大的城门,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前门的传说》是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前门是北京城的重要文化景观,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形象代表。如果说前门是古代建筑中最具有大众性的物质代表;《前门的传说》则是北京城非物质文化中口头文学的代表。一个没有传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人文祖先的民族,口头文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的语言珍品,是存在人们心灵上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地域人们文化认同的标志,是人们共同心理素质的表现。保护口头文学就是对活态文化的尊重,记载口头文学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而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去解析口头文学存在的理由,流传的原因,使读者更能从口头传说中了解到前门地区城市文化性格、城市的.前世今生、市民的风俗习惯,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有益的。民间传说是地域文化的基因,是由于自然原因、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形成的历史文化事象,有强大的生命力。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研究历史,才能得到力量,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掉自己的文化之根。

前门是最有大众性的历史文化宝地,是自古以来所有来京的人均可到此一游的地方。“前门楼子九丈九”是北京最高大的城门,在历史上是元代的丽正门、明清两代的正阳门、民国时期的陈列馆、新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这里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老字号商店,是中外物资重要集散之地;这里是中华仁人志士必到的公众活动场所,爱国之心在此沟通,救国之举在此议起。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的王克昌同志给我来信,列举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蔡元培、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冼星海等革命先贤在前门的足迹,说明前门也是革命圣地。因本书是以历史上的传说为主,所以这方面很少涉及。每本书均有自己的任务,这本书侧重讲前门建筑、街巷胡同、节日民俗和“老字号”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前门大街的史地民俗。尤其是对商贾文化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到前门大街发展的历史。前门大街之所以能集中这么多家老字号,是由于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时,这里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手工业集聚之地、观光旅游胜地、戏园集中之地、娱乐之地、餐饮美食之地,而且是铁路、邮局等实用之地。作者在书中既进行论证,又加入许多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情节生动自然,很有趣味。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 “天街”是“天阶”的谐语,一俗一雅,反映了人们对这条大街深情厚意。2011年8月第二届前门历史文化节开展了“盛世前门,天街亮宝”活动,把这一“俗”一“雅”连在一起,很有创意,说明传统也时尚,受到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文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软实力,而口头文学是地域文化的基础。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而口头文学是地域文化之源。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口头文学是了解地域文化的窗口,也是发展地域文化的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的竞争,决定胜负的是文化。所以,兵马未动,文化先行,重视民间文学的抢救和收集整理,是有文化觉悟的举措,是有战略眼光的表现。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宝藏,对于振兴古老的前门大街来说尤为重要。前门.大街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北京人的心,对于全国也有重要影响。写此序言时,正值“天街亮宝”活动正火热进行,有两件“宝贝”使我兴奋:一是台湾会馆前的“电音三太子”踩街,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二是台湾维纳斯画廊展出的“丰收圆:满一吉祥麒麟”。之所以让我兴奋,传说中的北京是座三头六臂两只脚的哪吒城,前门就是哪吒中间的“头”;自古有“盛世出麒麟”的说法,这两大亮点均在前门大街中的“台湾街”所亮的“宝物”中体现了出来,让人拍手喊绝!仔细一想,也不奇怪,两岸本来就是同出一根,血脉相连。也更说明,前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前门传说具有极大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社会教育价值以及文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对于前门传说故事进行学术研究,正符合我们当前对民俗研究要从描述到解释,从解释到应用的社会要求。

我祝贺杨建业同志编著的《前门和前门的传说》一书的出版,留住城市的记忆,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间文学是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记录的是人民的集体的心理历程,有极强的生命力。民间传说是城市记忆,是在人民生活中自然传承的,但是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这种传承被边缘化了,甚至发生断裂。我讲的绝不是杞人忧天,确有一件让我心痛的事:在一次讨论北京历史文化的会上,我说了一句: “谁不知道北京是座哪吒城?”当时就有同志回答: “在座的谁知道北京是座哪吒城?”我成了少数。在坐的老北京人不多,知道北京是座哪吒城的人很少,这是我的悲哀,也是城市的悲哀。好在《前门和前门的传说》这本书“一、前门的前世今生”中就谈到了这个故事,使大家知道老北京是座哪吒城,是个有众多美丽传说的古城。我们读这本书,如同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老北京人对话,触摸他们的心灵,体尝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作为“北京人”的幸福感。这本书展现了前门大街的包融性、地域性和时尚性的城市文化性格,歌颂了这条街以“诚信”为魂的精神面貌。用杨建业同志的话来说,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有原创性、特质性、系统性。这“三性”是对前门传说特点的概括,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口头的传说形成可用书面传播的文字,又有学术观点解读,用散文手法去丰富,是个创举。我相信, 《前门和前门的传说》的出版,一定会使“前门传说”得到普及。从此,前门传说就不单是北京人的语言财富了,它属于全中国人民,也属于全世界喜爱中华文化的人民。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后记

为什么说前门的传说是北京传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呢?这是由前门在北京的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这一点在前门的文字中都已讲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前门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北京人,或者是曾经经过这里的那些外乡人的心中。看见前门楼子就知道自己到北京了。这是当年很多外地人从前门火车站走出来的第一感觉,也是漂泊在外面终于回家的北京人的真实感觉。

从一个有关北京造城的传说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前门的传说在有关北京的众多传说中的重要位置。

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讲个和谐,讲对称。这北京城东有东直门,西面就有西直门,走过了左安门,接下来就能走到右安门,逛了东单,你肯定就能找到西单。不光是这种标志明显的地方,就是那些被淹没在城里的大小胡同,你在东城找到了一条,那在西城的这个位置你肯定也能找到一条差不多的胡同。北京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都是因为北京城里有一条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往北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等,过景山的最高点万春亭,直抵钟鼓楼,有16里地长。紫禁城就在这条中轴线最中心的位置上,老北京城里所有的建筑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中心建起来的,东西对称。北京城的这条中轴线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徐达了。

徐达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当了皇上后,拜徐达为右相,让他带人来扫清北方元朝的残余势力。自元大都被拿下后,徐达就一直待在北京,对北京这里非常熟悉。朱棣要修北京城,徐达被刘伯温举荐担任了建城总督。

当时北京城的位置还没定,徐达问刘伯温在哪里建城。刘伯温对徐达说:“北京城的位置就在将军的箭上。”徐达没听明白,问刘伯温:“军师这是何意?”刘伯温说:“就凭你徐达的神力射出一箭,箭落在哪儿,就在哪里修建北京城。”徐达是个武将,说话办事干脆利落,听刘伯温这么说,马上张弓搭箭,运足神力,向西边射出了一支箭。箭飞驰而去,刘伯温赶紧带人坐上船,顺着大运河往西追。

徐达这一箭射得太远了,一下子飞到了如今北京城南几十里地外的南苑。箭落在地上的时候,恰巧被住在这里的一位大地主看见了,这位地主心想,在这儿建城,自己的房子、田地不都被占去了吗?于是他把箭从地上拔出来,取出自家的箭弓,把箭又向北射去。箭借风势,一下子飞到了现今后门桥这个地方。

这座后门桥始建于元代,最初叫万宁桥,是木头结构的,后来改造成单孔石拱桥,俗称海子桥,又因为在地安门北面,地安门又称后门,所以也称后门桥。

再说刘伯温追到南苑,掐指一算,知道徐达射出的箭落在了这里,他便找来那位地主,向他要箭。地主知道刘伯温不是凡夫俗子,瞒是瞒不住的,便如实相告。刘伯温便向北追去,在后门桥找到了这支箭。再后来,刘伯温就以这支箭经过的地方为中轴线,建起了北京城。

——《徐达一箭射出中轴线》  中轴线是建造北京城的灵魂。

没有中轴线,也就不是北京城了。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描述过它:

“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作了前卫。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

他赞美这条中轴线是“穿过全城的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2011年5月20日的《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表示,北京市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日,“推动中轴保护申遗,共建和谐世界城市——北京市2011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前门地区作为北京中轴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位置独特,无以替代。

自2008年8月7日隆重开街,这条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街,便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久违的当当车,仿佛穿越了时光的楼房店堂,触动了无数老北京人的心房。人们说,历经数年修缮一新的前门大街重现的是建筑形态,恢复的是历史文化。从一条街,我们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未来。重新开街的前门大街一亮相,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商业氛围,被北京市确定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当年,众多本已闻名全国的商家店铺,都以能迁到前门地区来开店为幸。今天,修复一新的前门大街吸引了众多老字号企业纷至沓来。2009年9月28日,前门大街103家商户全面开张迎客,其中,全聚德、都一处、壹条龙等81家民族品牌,占到了开业商户的79%;老字号比修缮前增长了46%。前门大街以中华民族品牌为主体的业态结构得以确立。

一声过市炒肝香。悠悠的炒肝香,不知勾起多少人对那老北京历史的回忆。2011年5月8日,鲜鱼口街正式开街,很多老字号又回到了这条街上。一时间,食客盈门,人流如潮。“京味特色,美食经典。”在鲜鱼口地区的招商工作中,按照“保留、恢复、引进、扶持”的思路,大力推动老字号品牌聚集,使京味老字号占到了人驻老字号的70%,形成了经济上的带动效应。

作为北京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开街后的前门大街自觉地承担起了宣传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职责。2010年起,前门大街先后恢复、举办了“天街年市”、“天街上元灯会”、“花耀天街”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受到专家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众多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活动,也都被安排在这里举行。前门已经成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前门大街独特的魅力,同时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中外商家。刘老根大舞台、台湾文化商务区,以自己独有的特色,成为前门大街的新成员,进一步丰富了前门大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前门历史文化节是东城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传统特色鲜明、文化主题突出,它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举办前门文化论坛,历史文化展览,商户形象展示,北京民俗表演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展现新东城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魅力,树立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新形象的舞台。

今日的前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随着中轴线申遗,前门大街不仅成为国人心中的一块圣地,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目光的关注。

在这个时候,搜集、整理和研究前门的传说,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前门的传说申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我就很想把有关资料和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进一步推动对前门传说的保护与传承。这个想法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城区文化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等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的多方帮助。前门项目总顾问、前门商会王再云会长,从我着手编写前门的传说起,亲自审读,多次提出宝贵意见,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前门大街亲身感受对我进行指导。刘锡诚老师对前门的传说从项目的申报到本书的撰写,一直给予了很大帮助,每次在开会和研讨时,刘老师总不忘提起前门传说一书的有关进展问题,对我进行鞭策。赵书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为本书作序。这些都令我非常感动。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民间传说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虽然出生在前门外,多年沉浸于文化领域,特别是自从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伊始便从事这项工作,但要写一本研究前门传说的专著,真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但仍可欣慰的是,本书使我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心愿。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我在开始收集、整理、研究前门的传说时,年近八旬的父亲已是肝癌晚期,多次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当他知道我在从事的工作后,不仅在病床上跟我一起回忆在我小时候他曾给我讲过的那些传说故事,而且,在身体能够活动时,还认真阅读我完成的初稿,指出其中不准确的地方,并帮我收集相关的资料。父亲对我说,他知道的那些前门的故事已经很多年没有对人说起过了,他也很少听到别人再讲了。他希望能早日看到我整理出这本书来,使前门的传说能够永远地被喜爱北京的人们记住。父亲病重时住在友谊医院的病房里,夜晚需要有人陪护。那些个夜晚,我坐在父亲的床边,看着他在昏睡与清醒间交错。当他清醒的时候,总要问起我在写的书,问到前门。他很想到修复一新的前门去,再走上一走,看上一看,但是身体的原因使他一直未能成行。就在本书完稿之前,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

献给那些真诚热爱北京、热爱前门的人。

2011年8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门和前门的传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建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6815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1-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