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F·史密斯所著的《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黄金分割的原则如何能够从纯数学领域延伸到信息科学的领域或者叫做“信息学”。良好的比例采取了无穷无尽的形式,涵盖了艺术、音乐、建筑学和更为复杂的城镇主题。《美观的动力学》一书致力于通过提出有着无穷无尽的线索可以将”两类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削弱这样的观念。总之,对于发现的奖励,就是美感的瞬间,或者叫做“有了!”这样的体验,这在科学中司空见惯,在艺术领域也是如此。
图书 | 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彼得·F·史密斯所著的《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黄金分割的原则如何能够从纯数学领域延伸到信息科学的领域或者叫做“信息学”。良好的比例采取了无穷无尽的形式,涵盖了艺术、音乐、建筑学和更为复杂的城镇主题。《美观的动力学》一书致力于通过提出有着无穷无尽的线索可以将”两类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削弱这样的观念。总之,对于发现的奖励,就是美感的瞬间,或者叫做“有了!”这样的体验,这在科学中司空见惯,在艺术领域也是如此。 内容推荐 彼得·F·史密斯所著的《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只有假定以下信念是有根据的,才值得探讨审美愉悦的体验,这一信念就是:存在着构成主观审美体验基础的客观真理。《美观的动力学》这本书在个人品味和集体时尚的框架内,探究了审美感知的根源。 《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旨在对于建筑和城市格局的批评性分析提供心灵的工具,目的是增进对建成环境的品鉴。正是近来科学和生物数学发展出的一些分支,为一种超越主观而又不减损主体性的审美理论提供了平台。 美并不是任意而为的:存在着为美的无限多种表现方式定性的逻辑。仅仅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是不够的;当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喜欢时,美的体验会更为丰富。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阿姆斯特丹与老虎 第1章 设立基础 第2章 审美感知的根源 第3章 变幻无定的因素 第4章 探索和谐 第5章 从和谐到混沌 第6章 从大自然到人工物 第7章 明智的干预 第8章 统一Vs多样化 第二部分 帕提农神庙与向日葵 第9章 比例的深层结构 第10章 美的数字命理学 第11章 主题的演变 第12章 超越门廊和穹顶 第13章 当代的变式 第14章 建筑隐喻 第15章 次级比例 第16章 大脑边缘区 第17章 生物气候学的机遇 第三部分 城市的动力学 第18章 城市和参与的维度 第19章 偶然的奖励 第20章 街道 第21章 广场 第22章 遭遇古老的众神 第23章 伦理的维度 附录 审美表现力清单 词汇对照 图片来源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观的动力学--建筑与审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彼得·F·史密斯 |
译者 | 邢晓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443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80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8 |
宽 | 18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1-1260 |
版权提供者 | 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