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四公子(疏也何妨狂也何妨)
内容
编辑推荐

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经历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名声依旧,生气犹在。王忠和编著的《民国四公子(疏也何妨狂也何妨)》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内容推荐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疏也何妨狂也何妨)》共4章35小节,简要地介绍了上述四人在文化、艺术、学术上面的成就,以及他们在人格、修养、性情上的特点,同时,因为考虑到“民国四公子”的提法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时恭亲王奕之孙溥儒正在德国留学,回国后隐居西山,潜心读书;直至30年代才鹊起于旧京画坛。其诗文书画亦无一不精,无论气度、修养、学问、风采较之上述四公子,均无稍逊。故作者亦将其列为公子之一,附于溥侗后。

《民国四公子(疏也何妨狂也何妨)》由王忠和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天潢贵胄落民间 / 1

第一节 溥侗,红氍毹上佳公子 / 3

 一 家世显赫溥将军 / 3

 二 红豆馆主票界王 / 11

 三 纯粹艺术费追求 / 29

 四 误入政界落寞终 / 35

第二节 溥儒,西山脚下旧王孙 / 44

 一 皇帝赐名做大儒 / 44

 二 西山读书二十年 / 50

 三 三绝漫道诗书画 / 61

 四 大节凛然不糊涂 / 82

 五 细听王孙说前朝 / 102

 六 安贫乐道见真性 / 110

 七 柴米油盐浑不知 / 114

 八 设帐课徒传国学 / 118

 九 魏晋人物生今世 / 120

第二章 袁克文,风流倜傥“二皇子” / 125

 一 异梦得名称豹岑 / 127

 二 嗣母溺爱祸非福 / 132

 三 风流业师方地山 / 136

 四 仓促联姻刘梅真 / 148

 五 风流公子乱问政 / 151

 六 只问诗酒不问政 / 157

 七 涉足黑道做大爷 / 161

 八 旁观者清阻帝制 / 164

 九 红氍毹上抒怀抱 / 178

 十 文坛之星猝陨落 / 198

第三章 张伯驹,丛碧馆主布衣客 / 213

 一 名缰利锁本无缘 / 215

 二 一生聚散救国粹 / 223

 三 诗词也能惹祸端 / 236

 四 脱去官袍换戏装 / 245

 五 至死一片赤子心 / 269

第四章 张学良,叱侘风云少将军 / 273

 一 英雄不论出身低 / 275

 二 少帅执掌东北军 / 279

 三 年未而立封诸侯 / 297

 四 事变突起背骂名 / 323

 五 西安事变促抗日 / 338

 六 幽禁岁月五十年 / 348

 七 英雄一生美人多 / 351

试读章节

一家世显赫溥将军

溥侗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曼宁。

1808年,还是阿哥身份的曼宁的第一个儿子奕纬出世。其母纳喇氏(?一1836)本是阿哥府的一个宫女,因得子而被封为曼宁的侧福晋。曼宁登基后,于道光二年(1822)封其为和嫔,次年晋为和妃。虽然奕纬是皇长子,但因其母出身微贱,所以与皇位无缘。奕纬于1819年封为多罗贝勒,但他只活了23岁,1831年即告夭亡。

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后,追加奕纬以郡王衔,谥称“隐志”。按照谥法的涵义,“隐”并非是个好字眼——史料没有关于奕纬过多的记载,可能有不足为外人道处。奕纬没有留下后代,但是,他贝勒的爵位是不能落空的,照惯例要过继一个近支子弟继承,这就叫作“肥水不流外人田”。道光皇帝令奕纪之子载治入嗣奕纬为子。

载治(1835一1880)是奕纪的第五子,曾做过都统、銮仪卫大臣、崇文门监督等职。1860年,加郡王衔,死后谥“恭勤”。

奕纪是乾隆皇帝第三个儿子永璋之后,但也不是永璋亲生。

永璋(1735-1760)死后无嗣,由乾隆第十五子成哲亲王永理的次子——绵懿(1771-1809)入继,奕纪就是绵懿之子。于是,成亲王的曾孙载治成了道光皇帝的长孙,溥侗就是载治之子。所以,溥侗实际上是成亲王的后人。

成亲王是清室中享誉甚隆的书法家,当时人人以得其一件墨宝为荣。据说,在乾清宫站岗值勤的一个护军,天天看着成亲王上朝、下朝。也突发奇想,想要成亲王替他写幅字。一次,他向散朝下值的成亲王提出了这一要求,成亲王没有说话,径直离去了。护军以为成亲王不愿意写,也就将此事忘记了。谁知,过了几天,成亲王竞交与他一手卷。因他还在岗位上,不能打开看,不过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亲王给他写了字.好大的面子啊!等他回家展开那手卷一看,偌大的一卷纸上竟然空白一片,待他仔细寻找,才发现一个角落上写着米粒儿大的三个小字儿:“你也配!”

成亲王藏品丰富,且多是绝世佳作,西晋陆机的法书《平复帖》就在他手中。那还是乾隆的母后临终前留给孙子的纪念物,所以他的斋名为“诒晋斋”。成亲王逝世后,《平复帖》传给孙子载治。载治于光绪六年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尚在幼年,《平复帖》便由恭亲王奕诉代为收藏保管,所以恭王府内也有一“诒晋斋”。

载治的前面三个儿子——溥健、溥偕、溥侃全都早殇,第四个儿子是溥伦(1864一1926),第五个儿子就是溥侗。

溥侗(1871—1952),字厚斋,号西园,别号红豆馆主。因他行五.人们都称他为“侗五爷”。

1881年,溥侗7岁,即被授予二等镇国将军。1884年,他与其兄溥伦奉旨在上书房读书。所以溥侗自幼就按部就班地习读经史,学作诗文,未及成年已显露其出众的才华,写字、作画都有一种清新高逸之气。1893年,溥侗奉旨在乾清门行走,1894年授一等镇国将军、前引大臣,1902年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1908年授不人八分辅国公——所谓人八分,早年在清廷人关前指的是八个和硕贝勒共同议政之意.后来转为礼仪上的涵义,即授九锡,是指可享用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府邸、官属、团龙补服、朝马、豹尾枪等待遇。自然,不入八分就没有资格得到这样的待遇,减少其中的几样,可还是显赫无比,异于常人的。1909年,溥侗任禁卫军军咨官,在民政部丞参上行走——所谓行走,即是见习、锻炼的意思。

其实,溥侗的福分本不止于此,都是慈禧太后那个老太太胡出主意.改变了一切。

1874年末,19岁的同治皇帝已经病人膏肓,因其无嗣,继位的问题成了朝内外关注的焦点。腊月的一天,慈禧太后叫大起,把王公、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弘德殿南书房师傅们,召集在养心殿西暖阁中。二三十人满满跪了一屋子.只听得西太后说:“皇帝龙驭上宾.你们看谁当承继大统呢?”有人提出了溥伦,因为他是道光皇帝的长子长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嘛。可是道光皇帝的老五——悖王奕谅说,隔得有些远了。慈禧又命人去把玉牒拿来查,有人说,不用查了,查也是溥伦最合适。这时慈禧突然问跪在前面的恭亲王道:“历朝历代可曾有太皇太后听政的吗?”熟读史书的恭亲王应该知道,这种事情在前朝并不鲜见。可是,奕诉这时不知是紧张.还是心里有事,竟没有答话。慈禧扫了一眼众人,道:“你们都不说话,我要提一个了。”众人都说:“太后说出来,一准儿没错,就按太后的旨意就是了。”慈禧这才道:“溥字辈里面既然没有合适的,我看老七家的载湉就挺合适,孩子小,也好调教。明儿个就叫人把他接进宫来教养吧。”七王爷醇亲王奕谡听了,当时就晕倒在地,慈禧叫人把他抬出去,大家趁机也就散了。出来后,恭亲王忽然悲从中来,不可抑制,痛哭流涕起来。同治皇帝的师傅、大学士李鸿藻对他说:“如今弄成这个地步.你有什么脸去见升天的列祖列宗?又把大行皇帝放在何等地位?你现在哭有什么用处,刚才你要是回答有太皇太后听政的,不就定了溥伦了吗?”P3-9

序言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

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溥仪之族兄。生于光绪三年(1877),行五,人称“侗五爷”。晓词章音律,通古典文学,尤嗜昆曲京剧。曾于京剧《群英会》中一人饰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

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人称“风流才子”,1890年7月生于朝鲜。母为贵族之女,出生即被袁世凯之妾沈氏抱养。通诗文戏艺与金石书画,常以三国曹子建自喻。袁世凯深宠之。然无意于政治与权位,对父兄称帝不以为然。

张伯驹字丛碧,原名家骐,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1897年生于河南项城。张锦芳之子,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号称“神童”。精诗词楹联、琴棋书画,亦通戏曲与文物鉴赏。为国内首屈一指之收藏大家,常以大洋、金条、首饰甚至房产换回罕见字画等收藏之。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与推广,人称“文化奇人”。

张学良字汉卿,有“百年少帅”之称。190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宣布东三省及热河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骂为“不抵抗将军”,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去台湾后皈依基督教。2001年10月15日卒于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

民国四公子的说法亦有他本,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三人各本皆榜上有名,卢永祥之子小嘉、张謇之子孝若、张之洞之子张权亦曾列于其中。本书所取是依民国年间社会最为通行之说法。

“民国四公子”的提法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时恭亲王奕之孙溥儒正在德国留学,回国后隐居西山,潜心读书;直至30年代才鹊起于旧京画坛,得有“南张北溥”(“张”为张大千)之誉。其诗文书画亦无一不精,无论气度、修养、学问、风采较之上述四公子,均无稍逊。故本书亦将其列为公子之一,附于溥侗后。

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挺过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风采依旧、生气犹在。本书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四公子(疏也何妨狂也何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忠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63494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2013114036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