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七夕/节日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宗迪编著的《七夕》注重叙述过程中知识的准确性,并融入各位作者在长期从事节日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视野和深度,使之富于思想智慧:从节日的源流与文化内涵讲起,带读者领略节日饮食、节日仪式信仰、节日娱乐活动等民俗事象,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既涵盖仍存活民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也通过历史文献重现传统节日的历史状貌,重视传统节日的古今关联,以及节日文化的地方差异。本书的写作目标则是雅俗共赏。作者们在大量占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力求用精练、生动的现代语言进行表达,在细腻地讲述传统节日故事时,给广大读者提供有品位、有趣味的阅读。在各位作者、有关专家、专业图像机构和摄影师的协助下,丛书还萃取了能传达传统节俗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视觉材料,图文并茂,希望以节俗的伦理美、艺术美、生活美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目录

引子

壹、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故事与七夕节的起源

 (一) 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 一个故事,多种说法

1. 牛郎织女为什么分离

2. 天河浮槎:古老的时光穿梭机

 (三) 星空中的牛女故事

1. 天琴座的纺织娘

2. 星星如何成织女?

3. 天鹰座的牵牛郎

4. 两个牵牛争名分

5. 星星为什么叫牵牛?

6. 牛郎擂战国,穷小子成大将

 (四) 聚散离合天注定

贰、 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七夕节的确立与七夕乞巧风俗

 (一) 七夕节的确立

1. 七夕节期的确立

2. 西汉已有七夕节?

3. 东汉始有七夕节

 (二) 七夕风俗与逸事

1. 腹中有书自风流

2. 七月七日,神仙升天

3. 拜星乞巧,献瓜供枣

4. 巧不巧,看蟏蛸

5. 结彩楼,上高台

 (三) 南朝七夕:文人墨客调风月

 (四) 唐朝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1. 家家乞巧望秋月,望尽红丝几万条

2. 乞巧志异

3. 七夕遇艳

4. 七月七日长生殿

5. 小楼昨夜又东风

6. 敦煌女郎拜牵牛

叁、 古道犹西风,争说泥孩儿——宋代七夕风俗及其异域渊源

 (一) 盛况空前的宋代七夕

 (二) 满城争说泥孩儿

 (三) 摩睺罗之谜

 (四) 遥远的回响:宋代的摩睺罗与西亚的塔穆兹

 (五) 古道来西风:中亚七月“哭神儿”

 (六) “摩睺罗”其名的来历

 (七) 东京七夕盛况与胡商

 (八) 七月初六乞巧之俗

肆、 女儿祝七娘,男子拜魁星——东南沿海的七夕拜魁星风俗

 (一) 一枝独秀的广州七夕

1. 七月七,摆七娘

2. 南国尤存五代风

3. 七月六,祭康王

 (二) 闽台儿郎拜魁星

1. 七月七日魁星诞

2. 流传自淳熙,独盛东海裔

3. 魁星之谜

4. 魁星本是天狼星

5. 天狼星:文人的保护神

6. 鬼一车,入东井

7. 闽台儿郎拜魁星

尾声:渐行渐远云间歌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七夕/节日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宗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2668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2214772
中图分类号 K892.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