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懂心理学就别当讲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成为优秀讲师必备的心理学利器,全方位提升授课技巧的使用手册。

本书是作者8年授课经验的总结,结合了5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一个优秀的讲师应该如何将授课内容、课程设计、现场气氛撑控、互动技巧等内容与心理学完美结合,从而使培训效果更卓著,让讲师更受欢迎。相信本书,会从心理层面给广大讲师和企业管理者以启发。

内容推荐

在培训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面对成人授课,学员在想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呢?

你提问时,遇到学员的反对,怎么办?

在课堂上有学员不想发言,你有什么高招让他开其金口呢?

……

面对这些问题。你该如何应对?如何从内容到形式、从外表到内在、从自己有料到让别人学会呢?

培训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如果你想让一场培训完美地谢幕,就必须读懂学员的内心并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是作者8年培训经验的总结,他将实战中的授课经验与经典的心理学原理结合起来阐述,告诉你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提升授课技巧、丰富课堂教学、完善课程设计、活跃现场气氛,从而使培训效果更显著,让讲师更受欢迎。掌握这些心理学利器,一定会让你在培训实战中如虎添翼。

成为优秀的讲师,从懂点心理学开始!

目录

第一章 活用心理学才能当好讲师

 第一节 习惯养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第二节 奖惩结合:斯金纳实验

 第三节 不断练习:桑代克试错学习

 第四节 突然顿悟:格式塔学派

 第五节 树立榜样:班杜拉模仿学习

 第六节 以生为本:马斯洛需求层次

 第七节 现状与问题:模拟销售,现场训练

第二章 培训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节 规模对应:巴利的旁观者效应

 第二节 互相影响:拉塔纳的社会影响理论

 第三节 后勤服务:狄德罗的配套效应

 第四节 形式多样:罗森茨威格的丰富经历实验

 第五节 领导讲话: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

 第六节 学员无助:塞利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第七节 现状与问题:嵌入式培训就是好

第三章 授课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讲师修炼:斯坦伯爱情三角理论

 第二节 授课内容:6种社会影响力

 第三节 内容专家:合理的权威效应

 第四节 讲师资料:凯利的光环效应

 第五节 讲师推广:查荣茨的接触效应

 第六节 互相吹捧:对比效应与辐射效应

 第七节 群体关系:海德的认知平衡

 第八节 5种方法:我的学习经验分享

 第九节 现状与问题:讲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第四章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一节 教室高度:迈耶的天花板效应

 第二节 卫生纪律:詹巴斗的破窗效应

 第三节 教室音乐:戈登的莫扎特效应

 第四节 小组人数:教室布置的从众效应

 第五节 学员之间:社交恐惧症

 第六节 学员组织:梅奥的霍桑效应

 第七节 学员距离:沙姆的神秘气泡

 第八节 学员搭配:学习助长与学习抑制

 第九节 学员关系:纽科姆人际关系的相似

 第十节 控制环境:兰格的控制感理论

 第十一节 现状与问题:培训现场细节如“金”

第五章 基于心理学的授课技巧

 第一节 学员建构:皮亚杰的构建主义

 第二节 认知地图: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总结要点:布鲁纳的归类推理

 第四节 教学设计: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第五节 两种授课:讲授式和引导式的授课方式

 第六节 合作学习:组内互动教学

 第七节 现状与问题:引导式的5个步骤

第六章 打动人心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 课程首尾:洛钦斯的首因效应

 第二节 余音绕梁:蔡加尼克的心理张力效应

 第三节 人际技巧:从投射到暴露,从吸引到交换

 第四节 课堂讨论: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

 第五节 多元智能:丰富的教学手段

 第六节 5个要点:课程设计的5个要点

 第七节 现状与问题:培训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第七章 活跃课堂气氛的心理学“诡计”

 第一节 提问技巧:费帝文的渐进教学法

 第二节 引导暗示:暗示教学法

 第三节 学员发言:费斯汀格认知失调

 第四节 旁门邪道:汇才学员的“人质情结”

 第五节 反馈学员:赫洛克效应

 第六节 学员回答:阿伦森的增加效应

 第七节 积极学员:默顿的马太效应

 第八节 观点不同:立场预警

 第九节 好坏消息:框架效应

 第十节 学员服从: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第十一节 现状与问题:讲师容易犯的错误

第八章 三个效应让培训深入人心

 第一节 学习层次: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

 第二节 记忆曲线: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

 第三节 举一反三:为了迁移而教

 第四节 培训就是总结和训练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习惯养成: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走进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你是不是感到紧张?我儿子一看到就哭,因为他有打针的经验,但第一次打针他只是好奇:那个穿白大褂的阿姨来做什么的?后来见到穿大白褂的就哭,那是有了经验以后的反应,他学会了被“打针”。一个员工,看到老板走向自己,想逃跑,甚至浑身发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有被老板骂的经验,所以他学会了做个“好员工”。一个丈夫,知道自己晚回家,家里等着他的将是什么,因此他一下班就回家,他学会了做个“好丈夫”。这3种行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无处不在。而其中一种训练方法,就是让这种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就像上面的员工和丈夫一样。

在授课中,我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给企业基层员工上课时,会感到自己讲的一个实战故事或者操作办法,好像扔到水里,一点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同样的内容,对企业的中高层,他们就有“感觉”,我和他们可以进行良好的互动。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用培训的话来说,就是缺乏互动,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说,就是没有条件反射,没有挖掘学员熟悉的场景,没有条件反射式地引起学员的同感和回忆。

巴甫洛夫的发现: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20世纪初,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注意到,狗在没有喂食时,看见喂养者或者听见喂养者的声音,就会分泌胃液和唾液。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后来狗听到喂养人的脚步或铃声,即便没有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为此,巴甫洛夫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在给狗喂食之前先出现“铃声”刺激,铃声结束后,过几秒钟再向喂食桶中倒进食物,观察狗的反应。起初,铃声只会引起一般的反射(或称自然反射),这时狗会竖起耳朵,但不会出现唾液反射。可是经过几轮实验之后,仅出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把这种反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把铃声称为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行为的“条件刺激”,而出现唾液分泌,就是狗的反应了,狗在铃声这个刺激和分泌唾液这个反应之间建立起了联结,我们说狗“学会了听铃铛”。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

和条件反射对应的是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下来的反射活动。它是一种本能,包含食物反射、内脏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性的反射等。条件反射就是在这些无条件的反射的基础上,叠加一些需要对方学习的东西,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直到形成习惯。巴甫洛夫用到的是食物反射原理,本来狗看到食物才流口水。经过他的训练后,狗在听到声音,但没有看到食物时,就流口水了。如果每次在喂食以前,让狗做某个动作,不就可以让狗学会表演节目吗?马戏团里训练动物表演,就是用这个原理,把动物的动作和食物联系了起来,然后不断用食物强化动物的动作,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让学员形成“条件反射”式的习惯

虽然这个心理学实验是针对动物的,但对教学来说,也有参考价值。条件反射无处不在,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对我们来说,看到某个场景,产生某种情绪,而情绪就是条件反射。因为某个场景把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场景联系起来,产生了联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态度和情绪,很多都是被长期“社会训练”而养成的条件反射的结果。作为讲师在很多项目的教学上,也是要让学员养成本能一样的习惯,形成条件反射。比如见到客人进店,就露出八颗牙齿,面带微笑,并马上说“欢迎光临”。甚至有人被训练到,家里来了客人,一开门,脱口而出“欢迎光临”,接家里的电话,微笑着说“您好,这里是某某公司,我是8号,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这样的训练中,狗相当于学员,而食物相当于学员过往的经验和场景,讲师和课程相当于铃声。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学员看到讲师模拟的场景,会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此刻讲师讲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员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来解决他曾经遇到的问题。所以讲师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学员的需求,让学员产生联想和要解决问题的反射。在培训时,如何使用条件反射原理呢?简单地来说,讲师模拟场景时,要和学员头脑中固定的某种经验配合,或唤醒学员头脑里面的学习结构,产生学习的条件反射。在培训中,以下情景可以用到条件反射原理:

1.课程开始之前。有些企业会让领导开营或作培训前的讲话,强调培训的重要性以及讲师和课程如何好,这也是在暗示学员好好学习,领导在关注你们。这种做法营造了认真学习的气氛,并把领导的权威延续到讲师身上,这样学员在遵守纪律方面就会好一些。因为平常领导讲话或强调什么时,学员的纪律一般都很好。大多数企业的学员已经养成了尊重领导的习惯。而培训前领导的讲话,把讲师捧起来,可以让讲师“狐假虎威”地把领导的权威延续到讲师身上,让学员条件反射式地遵守纪律。

2.讲师上课要有个小铃铛,一方面为了强调课堂纪律,提醒准时上下课,或控制讨论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因为学员上学时,听惯了铃声,以致于听到铃声就认为一定是上课、下课或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讲师使用铃铛就可以暗示学员,这是严肃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娱乐。铃铛在这里把学员以前的经验和本次上课联系起来,就是所谓的条件反射了。当然有的讲师会用音乐提醒学员上课,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因为学员从前没有养成听到音乐就要上课的习惯,所以其效果就不如用铃铛,当然用音乐或许会使课堂更有趣。

我家孩子上的幼儿园,就是用了这个办法,每天早上都播放固定的曲子,并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然后才是正式的上课和玩耍时间。曾经有几天,明明别的小朋友都往教室里面坐了,而我家北斗却站在门口不动。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听到那个曲子。平时他都是听着那个曲子,往教室里冲的,因此他形成了条件反射,没有那个曲子,就不进教室。

3.培训中,讲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模拟学员的工作场景,当学员看到案例,就会回想起他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当讲师讲到这样的场景时,学员脑子里就会有那幅画面,学员就会思考他曾经是怎么做的,他曾经遇到过什么问题,然后才能和讲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才会接受讲师所讲的内容。

P3-5

序言

在写这本书以前,我做了8年的讲师,行走在培训的江湖上,感触颇多。

在很多的人眼里,讲师是很自由的,没课在家修炼,有课就去上课,过着大口吃肉,大秤分金,笑傲江湖的日子,爽吗?非也。作为讲师,你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战斗,所有责任都要自己扛,压力巨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可以说是“知识个体户”。事实上,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除了要有这种良好的抗压能力外,还需要做很多“功课”,比如要努力提升课程质量,要努力推广自己的课程,要努力把课程上好,并且不能有一次失误,否则声誉全无,甚至会遭遇“网络通缉令”。

在培训中,讲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外,还要面临诸多外在因素的挑战,比如来自学员、培训经理、培训公司的挑剔和挑战。经过8年讲师的磨砺,面对学员的诸多挑战,我知道了讲师要承担的压力。更觉得优秀的课程,不是开发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逐渐完成了从企业内部讲师到职业讲师的转变,就像很多人是当了老总,才开始学怎么当老总;就像很多人是当了爸爸后,才开始学怎么当好个爸爸;而我也是当了讲师后,才开始摸索如何当一个好讲师的。在我以前的授课经历中,我经常有困惑,为什么我这样授课,学员就学会了?为什么学员会挑战我?课程结构如何安排才合理?以学员为中心该怎么操作?等等。一句话,讲师怎样授课,才能让学员学会!

在痛苦和困惑中,我一头扎进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中,从中找出了授课的依据。这么多年来,我就是用这些方法授课,并培训了一批又批的讲师,服务了一家又一家的企业。但以前我只是用我的经验在授课,并不懂将心理学合理运用到培训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我为讲师的修炼找到理论基础。

其实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培训无处不在。只要是那个人从你身上学到了东西,你影响了他,你就是在培训他。作为上司,你在工作中,给下属讲话,或主持一个会议,而在这其中下属从你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那么你就是在培训他们,你就是讲师。如果你不了解下属的心理,很可能说话不到位,让下属反感甚至抵触,让你的一片好心,讨不到好。作为学校老师,就更不用说了,了解教育学,掌握授课技巧,那是老师的基本功。可很多老师不是师范出身,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内容上,有很高水平,但如果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所以这就需要广大的讲师、老师在提高授课能力的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洞察学员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从而使课程效果更卓著。

本书是我8年授课经验的总结,结合了5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一个优秀的讲师应该如何将授课内容、课程设计、现场气氛撑控、互动技巧等内容与心理学完美结合,从而使培训效果更卓著,让讲师更受欢迎。相信本书,会从心理层面给广大讲师和企业管理者以启发。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美的学院有上百名内部讲师,这两年我们陆续引入了郝老师的系列讲师训练课,尤其是一些高级课程,让我们受益很大。在国内的培训市场上,少有像郝老师这样钻研的讲师,希望郝老师的书,给培训界带来新鲜空气。

——美的学院院长 黄志国

在课堂上,郝志强老师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用幽默生动的方式向学员阐述,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有用的知识;而课程的实战性,来源于他深入了解客户的背景和需求,通过引导、启发、互动等方式,对专业体系进行经典的演绎。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周崇青

郝老师的授课,如同引领我们进行智慧旅行,在智慧的旅行中,我们发现原来心理学和培训实战技能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两者的结合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使我们的培训效果更明显,人员素质提升更快。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珠海分公司 黄丹绮

“郝”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钻研授课心理学;“志”在提高营销、管理人员业务水准;“强”化学习培训效果;人如其名,郝志强老师是最受中山大学MBA学员欢迎的讲师之一!

——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刘正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懂心理学就别当讲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志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05408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