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编著的《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按集整理,改编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革命事迹和感人故事,分别讲述了名将风采,感动中国的大英雄,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无名之辈又让人感动的英雄,少年英雄等故事。
图书 | 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于敏编著的《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按集整理,改编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革命事迹和感人故事,分别讲述了名将风采,感动中国的大英雄,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无名之辈又让人感动的英雄,少年英雄等故事。 内容推荐 于敏编著的《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是“红色记忆书系”之一,收录了淮海名将——粟裕、炮兵奠基人——朱瑞、独臂将军——贺炳炎、邯郸起义第一将军——高树勋、李公朴、闻一多、董存瑞、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刘胡兰、江竹筠、少年英雄——谢荣策、小宣传员——石宝芹等故事。 《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内容通俗易懂,基本史实正确,可读性较强。 目录 第一章 永远的丰碑/1 第二章 名将之风/7 一、淮海名将——粟裕/7 二、炮兵奠基人——朱瑞/10 三、独臂将军——贺炳炎/15 四、邯郸起义第一将军——高树勋/17 第三章 感动中国的英雄/23 一、李公朴/23 二、闻一多/26 三、董存瑞/31 四、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34 五、杨根思/35 六、杨子荣的真人真事/38 第四章 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41 一、刘胡兰/41 二、江竹筠/43 三、当代军中花木兰——郭俊卿/45 四、沂蒙六姐妹/47 第五章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人/51 第六章 少年壮志不言愁/75 一、少年英雄——谢荣策/75 二、小宣传员——石宝芹/78 三、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79 四、苏北少年女英雄——马秀英/81 试读章节 四、沂蒙六姐妹 蒙山青、沂水长,在山东省蒙阴县有个烟庄村,村里有6个支前的女英模,人称“沂蒙六姐妹”。1947年6月10日。鲁中军区机关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沂蒙山区。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芳莲。(公芳莲、杨桂英现已病逝)那时,她们还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 1947年5月初,孟良崮战役即将开始,华东野战军为了创造围歼敌人整编74师的战机,在烟庄一带频繁活动。一批批操着各种口音的部队在烟庄村里来来往往。一天,有一大队人马来到烟庄村口,只见迎面有六个姑娘走了过来,部队的管理员和司务长给她们敬了个礼,说:“请问你们村长在哪里?”六张笑脸咯咯地笑出了声,齐刷刷、爽朗朗地答道:“我们都是村长!” 管理员和司务长带着几分惊疑地看着她们,张玉梅代表姐妹们大大方方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有多少人,快说吧!”人数报出来后,六姐妹就忙着为战士们支锅做饭,安排歇脚住宿,一切都办理得非常顺当,就这样,六姐妹的名字便在解放军干部战士中间传开了。 就在她们上任的当天,区上的通信员就送来了筹集战马草料5000斤的紧急通知,并要火速送往指定地点。村里空荡荡的,要筹集草料只有到大山沟里一家一户地凑,六姐妹二话没说就上路了。伊廷珍扛着秤,已有身孕的杨桂英拿着账本,和其他姐妹翻过了一山又一山、一户又一户,她们虽然年轻力壮,但也都缠过小脚,这其中的劳苦自不必说。后来在她们的动员下,一担担谷草、一袋袋豆料都送到了指定地点。正在她们完成任务,拖着疲惫的双腿走进村里的时候,后面山坡上又传来了村指导员公方庆的呼喊声,说带来了区公所的紧急通知:命你村前来区公所运回粮食5000斤,两天加工成煎饼,送往前线。火速! 看罢通知以后,六姐妹都犯了愁,只要是农家妇女出身,都能掂量出任务的分量:村里除了老弱病残,能烙煎饼的不过70人。两天内每人要烙70多斤的煎饼,其中要经过运输、分配、碾磨、烙成等七八道工序,能完成吗?可是为了前线的战士们,再难也得想办法。大家迅速决定,马上分头到山沟里发动村民。 人夜时分,烟庄村如同办喜事一样,热闹非凡,各家各户亮起了灯火,碾滚磨转,到处散发着热煎饼的香气。六姐妹除了把自己分到的任务完成以外,又帮着十几户军属把她们的任务完成,每人烙了不下100斤煎饼。张玉梅忙着分派运粮,一天都没顾上吃饭,累得晕倒在鏊子旁边,而公芳莲也因为连夜劳累,烙煎饼时老打瞌睡,手给烙伤了好几处。她们忘我的精神感动了乡亲,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把5000斤粮食的煎饼按时送到了前线战士手上。 煎饼送到前线后没几天,正当六姐妹和村里的妇女正忙着给开进村里的解放军战士发慰劳品,为伤员包扎伤口时,区上又连下了三道紧急通知,是三批军鞋任务,总计要245双,要求5天完成。六姐妹和烟庄村的妇女们没有怨言,又默默拿起了针线。 那些天姐妹们都在忙着打鞋壳子、糊鞋帮子,走在路上都在搓麻绳。一只鞋底至少要纳120行,一行有30多针,每针都要经过锥眼、穿针、走线、拉紧等四五道工序,这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姐妹们的无限深情,满载着沂蒙山人赤诚的心。 有天深夜,冀贞兰正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穿针走线,不一会鞋底纳好了,要纳鞋帮了,她犯了难。鞋面布用完了,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布料,她想了想就把自己正穿的衣服大襟撕下了来。这件衣服是她亲手做的,一直舍不得穿,才刚洗过一水。看着手里的大襟布,她又想起了村里最穷的杨化彩。白天,冀贞兰去杨化彩家分派军鞋任务的时候,只见她紧锁着眉头,没有吱声。看着那家徒四壁的房子,冀贞兰叹了口气,她理解杨化彩,生活拮据得很,又怎能不作难呢?想到这,冀贞兰拿起剩下的衣襟就直奔杨化彩家。 杨家的灯亮着,冀贞兰走近窗棂向里一看,只见杨化彩正要用牙撕自己衣服的大襟。冀贞兰心头一热,眼眶都红了,她哪有替换的衣服啊!冀贞兰赶忙推开房门,把杨化彩手里的衣服抢了过来,把自己的大襟布塞给了她。 第二天下午凑鞋的时候,杨化彩4岁的孩子穿着盖不过肚脐的小褂,怀里抱着四双军鞋,依偎在妈妈身旁,第一个赶来交鞋。许久,这个孩子也不肯把怀里的鞋放下,村里的人谁不知道啊,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没穿过一双鞋呢;而有的妇女为了赶这批任务,大襟用完了,就把棉衣、棉裤的里子撕下来做军鞋。 除了组织筹草料、烙煎饼、纳军鞋外,六姐妹们还往前线送弹药、运军粮。那是孟良崮战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她们接到了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她们觉得这是比较危险的任务,不能再去挨家挨户动员,就自己承担了起来,联络了几个骨干组成运输队上了前线。50多公斤重的弹药箱,她们两人抬一个,翻过20多里的山路,直送到前线炮兵阵地。炮兵战士看着这群妇女运输队,一趟一趟给他们运输弹药,都感动得掉泪。而她们却说:“听着俺们运的炮弹在敌人的头上轰隆轰隆地响,心里比什么都自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姐妹把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化做新时期爱党爱军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新时期双拥共建活动中去。每逢“八一”等节日,在县人武部、驻蒙武警中队,总能看到六姐妹和官兵共度节日的动人情景,姐妹们把精心缝制的鞋垫送到战士们手中,眼中充满了关注的目光。六姐妹先后上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下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走出去矢志不渝地拥军,又谱写了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为党、为国家做出了新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为她们欣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 P47-5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感动中国的解放战争故事(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9216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9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0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2.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