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分药,七分养,养生应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养生就是有规律地生活,就是追求阴阳平衡。养生要量体裁衣,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药补不如食补:食疗不可以偏概全。谨法自然以养生:生活处处是中医。王彬编著的《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分别从四季变更、天地阴阳的消长,以及个体差异、情绪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内容推荐

王彬编著的《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分别从四季变更、天地阴阳的消长,以及个体差异、情绪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对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疾病,《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并将一些深奥的防病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大家真正掌握养生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养生就是生活:长寿的真诀就是不要刻意养生

 养生,也应该是“纯天然”的

 三分药,七分养,养生讲究“无为而无不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无术是有术

 养生如坐“跷跷板”,追求“平衡”是关键

 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当“先下手为强”

第二章 养生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古方不医今病:服药有方法,治病看体质

 不同人群,养生方法也不同

 吃对了是“良药”,吃错了是“毒药”,世上本就没有“灵丹妙药”

 养生就是养缘: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择药之前先“看人”

 相煎何太及,烹饪也会让食物“七十二变”

第三章 顺四时,适寒暑:养生跟着太阳走

 从“买东西”来说“阴阳”

 “阴阳”乃中医立足之本

 春夏如何养阳,秋冬如何养阴

 避风如避剑,“春捂秋冻”有道理

 “因暑贪凉”不可取,“心静”才是硬道理

 赶跑“秋老虎”,请“相傅”助阵

 冬天养肾,防寒益寿添“火力”

第四章 养生就是养情绪:防病治病心态最重要

 知己知彼,五脏体系你了解多少

 和喜怒,关键在于照顾好你的情绪

 七情动,五脏伤

 滋阴化浊,“晦气”全除

第五章 药补不如食补:食疗不可以偏盖全

 食疗养生的“五”字心经

 自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

 食物与药物本是一对“欢喜冤家”

 分清体质,治病如有神

 饮食重在“变”,不要以偏盖全

 春饮花茶清肝泄火,冬饮红茶暖胃养阳

第六章 调好体质不生病:以食物之偏纠身体之偏

 慢性病都可以从身体的“本能”找到蛛丝马迹

 人体的粮食,缺一顿都不行

 了解食物的“四气五味”,才能对症施治

 阴弱于阳就是内热,食物助你平衡阴阳

 阴虚是岁月的“产物”,饮食当以滋阴为主

 对抗脾湿,除了健脾更要养胃养肝

 冬虫夏草,并非救命“仙药”

第七章 女人不生病的真谛:养生在于养气血

 女性养生,记住八字要诀

 不要轻易给皮肤“动手术”,以内养外才是真的美

 小米粥加鸡蛋,东方标准“月子餐”

 “瘦身”减的是赘肉,不是健康

 以内养外才是“正道”

第八章 老年人不生病的真谛:养生养缘养天年

 调阴阳,强五脏,方可寿比南山

 若要不显老,养好人身之“三宝”

 吃三种“粉”,可预防中风

 山药粥加企鹅晃,两招制伏糖尿病

 常喝“五汁饮”,预防糖尿病

 无家贼引不来外鬼,预防感冒先捉“家贼”

 三种办法,让你一觉到天亮

第九章 做自己的祛病真人:已病要防传,病盛要防危

 治疗咳嗽,黛蛤散有奇效

 预防高血压,不妨多喝些藕汁

 防治冠心病,苏合香有妙用

 预防颈椎病,多做“小动作”

 小儿咳嗽,多是内热惹的祸

 痰迷心窍,从化解痰湿入手

第十章 道法自然以养生:人生无处不太极,生活处处是中医

 中医用“心”思考,西医用“脑”思考

 化四法为我用,筑健康万里长城

 尊重自然,是中医的立根基石

 打通经络,气血才能“一路畅通”

 人生无难事,开合掌中求

 饮茶的双重功效:一健身,二提神

 水至清则无鱼,最好的水是天降甘霖

 中医源于自然,性本天真

试读章节

养生,也应该是“纯天然”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健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养生”。何谓养生呢?“养生”这个词最早在庄子的《庖丁解牛》中提到过。

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庖丁”是什么意思。“庖丁”是古代宫廷里的一个职务,按现在的话理解,就是一种专门从事牲畜屠宰的职务。丁指的是男人,古时候把男人称为丁,把女人称为考,庖丁就是一个善于屠宰牲畜的男人。

庖丁解牛的手法非常高明,从庖丁屠宰牛的过程中跟梁惠王的一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技术之高超。他跟梁惠王说,他在前三年刚刚开始屠宰牛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全都是牛,所以他的技术就不是很高超,但是三年后,他的眼睛里已经看不到牛了,而是牛身体内部的结构。到最后,他的技术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官”指的是五官。庖丁介绍说:我在屠宰这只牛的时候,我的思想或者说我的手,我想把它停下来但是我停不下来。梁惠王听完庖丁的解释后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这里面就出现了“养生”这个词。

我们再往前面深入一层,则可以发现,“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就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也就是说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将形和神融为一体了。

虽然表面看这篇文章谈的是“解牛”,但其实谈的却是养生。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庄子就讲了“缘督以为经”的原则,也就是说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顺天道而从之,则是庄子养生观念的核心。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

在《黄帝内经》的《灵枢·本神》篇中也提到了“养生”这个词,其中说道:“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让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指顺应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适”是适合的适。“适寒暑”就是说要适合因为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温度的冷暖交替。因为内经上讲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所以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是天地之灵。那么,这句话强调的是我们人首先要顺应自然的变化。

“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惊叹的表演将中国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按我们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那么你吃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总之一句话,“养生要养心”。那么“安居处”又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我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我住的却是一间陋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

“节阴阳而调刚柔”的意思就需要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了。大家知道,中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它的很多精髓思想都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中医认为人生病就是身体的阴阳失衡所致。“节阴阳”就是要使体内的阴阳不要失衡;“调刚柔”就是说你的身体内部要刚柔相济,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那么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对“节阴阳而调刚柔”,我们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医生需要根据你目前的身体情况先对体内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从而按照中药的君臣佐使来帮助你调整体内这种失衡的状态;二是通过自身的修为,来使体内的阴阳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这是“养生”的真谛。

无为而无不为,养生贵在融入生活

记得一次在为一家商会做讲座的时候,一个会员问:“我们这些人,事业上也算成功了,生活也不错,又可以学到很多养生知识,可我不理解的是,我们这些城里人好像还是没有一些山里的老大爷、老大娘活得长?”

我当时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更贴近自然,无意中就顺应了自然规律,不学而自通,更不用刻意思考养生问题。顺应自然规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拳经说“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话一点不假。刻意强为,未必能得到什么,金庸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大英雄,也常常是那些不想成为大英雄的人。P2-4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了。这从时下养生类书籍的畅销便可窥见一斑。也难怪,求长寿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到祸国殃民的慈禧,从王侯将相到寻常百姓,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当然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现在越来越流行一句话叫“活到天年”,“天年”就是人类的自然寿命。”活到天年”就是说,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这也一直是历代养生家的追求。

关于养生,《黄帝内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病了才知道吃药,国家乱了才知道治理,就像渴了以后再去找水源凿井,战争来了再去铸造兵器一样,一切都太晚了。所以对于养生而言,关键就是要斩断疾病的源头,做到未病先防。

何为“未病”?未病是说身体已经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通常为了区分,把这种不易觉察的“未病”称为“疾”。如果对“疾”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疾”就会不断发展到可见的程度,这时就称为“生病”了。养生所要做的就是把”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史。中国人对于养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累积。给我们总结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使人体与自然做到和谐的统一。

自然界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春夏秋冬的轮回,以致寒凉温热对人体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中医提出了”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办法。天地的阴阳变化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四季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人体。人的五脏六腑、气血循环莫不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其实这就是古人根据一年中气候的变化而总结出来的,并用其来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直到现在,中医在看病时仍然会考虑气候因素。

追求长寿看起来困难,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学会顺应自然,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但是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原则。我们不需要照搬古人的东西,而是要随着我们的时代、环境、体质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只有如此。才能护好我们人体的正气。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94278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