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是“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系列之一,包括急慢性血吸虫病的六经辨证用药;寒温两将军——附子和大黄;桔梗、杏仁和提壶揭盖;寒热药并举面面观;肝病治法及用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药特色共10讲内容。
图书 | 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是“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系列之一,包括急慢性血吸虫病的六经辨证用药;寒温两将军——附子和大黄;桔梗、杏仁和提壶揭盖;寒热药并举面面观;肝病治法及用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药特色共10讲内容。 内容推荐 《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由杨志一之子杨扶国亲自编著而成,作者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其父杨志一先生及自己毕生临证用药心得之精萃,《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共10讲。包括中药的临床应用、不同疾病的辨证用药、中药配伍、经方用药特色、临证验案等内容。全书言简意赅,理法方药俱全,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讲 急慢性血吸虫病的六经辨证用药 一、六经和杂病 二、血吸虫病的六经辨证 三、血吸虫病的分经论治 四、方药介绍 五、验案举例 第二讲 寒温两将军——附子和大黄 一、湿温(肠伤寒的大黄证和附子证) 二、大黄的临床运用 三、附子的临床应用 第三讲 补药之长——黄芪 一、黄芪配桂枝 二、黄芪配防已 三、黄芪配乌头 四、黄芪配当归 五、黄芪配地黄 六、黄芪配防风 七、黄芪配知母 八、黄芪配桃仁 九、黄芪配升麻、柴胡 十、黄芪配人参 十一、黄芪配白芷、皂角刺、当归等 附:医案 第四讲 桔梗、杏仁和提壶揭盖 一、提壶揭盖的来历 二、曹颖甫的发挥 三、桔梗杏仁治产后尿闭 四、宣肺利水饮的运用 五、反复验证确有疗效 第五讲 寒热药并举面面观 一、仲景寒热药并用举例 二、黄连与热药配伍 三、温散清里药并施 四、脾胃药寒热同用 五、痹证的温清并举 六、失眠症寒热夹杂 七、厥阴寒热错杂证 第六讲 瘀血证的辨证用药 一、瘀血证的治法 二、《金匮要略》瘀血证辨治特点 三、瘀血证治疗验案 第七讲 肝病治法及用药 一、历代肝病治法辨析 二、《金匮要略》的肝病治法 三、叶天士论肝病及其治法分析 四、肝病治疗十二法 五、肝病验案举例 第八讲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药特色 一、两书药物异同比较 二、方剂运用各有千秋 三、药物配对举例 四、方剂配伍规律,少而精 五、经方不传之秘在药量 第九讲 经方验案录 一、喘证表虚 二、温伤腰肾 三、久病呃逆 四、妊娠风水 五、风寒闭肺 六、风湿发热 七、湿热发黄 八、百合病出走 九、脏躁病夜游 十、糖尿病 十一、三叉神经痛 十二、胆结石 第十讲 失眠证治方药 一、胆胃不和 二、少阳寒热夹杂 三、肝血不足 四、脏躁阴亏 五、心脾两虚 杨志一年谱 杨扶国年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杨志一杨扶国用药心得十讲/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扶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522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5.6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