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相的维度/中国调查报道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叩问良知的底线,披露利益的博弈,预示制度的萌动,剖析人心的潜移!

伍小峰编选的《真相的维度》为“中国调查报道精选”第五辑,辑录了国内主流媒体2010年度优秀的调查性报道,这些报道几乎记录了这一年度值得记录的大事,体现了现阶段国内调查新闻记者的职业水准和职业良知。

内容推荐

伍小峰编选的《真相的维度》的记录代表着一群记者的责任和良知。他们寻找真相,还原事实,监督权力,抚慰贫弱;他们举一束火炬,为中国新闻前行,展现一点光芒。而书中通过事实描述所透视出的社会转型变动脉络与是非曲直,因其具史料功用而弥足可贵,值得读者参阅和借鉴。

《真相的维度》精彩篇目有:履带下的身躯、富士康“八连跳”自杀之谜、渭南“书案”调查、上海官场的权力囤房者、谁欠孩子一个道歉、“贫民区”的无政府生存等。

目录

现场调查

 上海大火调查/2

中国经营报:叶文添何勇

 履带下的身躯/14

南方周末:曹勇

 伊春劫/19

中国新闻周刊:杨时刘炎迅

 邳州征地血案调查/29

新京报:涂重航

 “对不起,这就是菲律宾”/33

三联生活周刊:魏一平

 中越边境“毒祸”调查/43

中国经济周刊:崔晓林

真相调查

 广州欢迎你批评/50

南方周末:赵蕾 潘晓凌 梁琪 王钟的 陈铁梅

 富士康“八连跳”自杀之谜/55

南方周末:刘志毅杨继斌

 渭南“书案”调查/64

南方都市报:鲍小东 上官敫明

 被“维稳”的法院裁决/72

南方周末:曹勇

 河北大学飙车案“和解”内幕/78

中国经济时报:王克勤冯军

 上海官场的权力囤房者/83

南方周末:陈中小路

人性调查

 李一“成仙”/90

南方周末:杨继斌 雷磊 鲁韵子

 更盲的井/98

南方人物周刊:刘珏欣

 谁欠孩子一个道歉/108

新民周刊:季天琴

生存调查

 熟读毛泽东诗词的“80后”青年领导本田工人罢工/114

中国新闻周刊:周政华刘子倩

 迷失的“民二代”/124

法律与生活:卞君瑜毛空军

 精神病院里的知青科/136

中国青年报:张伟

 “贫民区”的无政府生存/144

嘹望东方周刊:王开 米艾尼

民生调查

 中产万税/158

南都周刊:炫风钟紫薇

 紫金梦魇:矿业污染事件背后的癌症村庄/164

南方都市报:杨传敏

 谁在囤地?/174

中国经济周刊:刘德炳

数字调查

 京沪高铁20亿贷款“挪用”事件/182

21世纪经济报道:陈小莹

 网络灰色产业链调查:撤稿删帖的生财之道/185

第一财经日报:张丽华

 最坏的私有化/191

新世纪周刊:卢彦铮 于宁 章涛

 麦价波动调查/205

南方周末:陈中小路

试读章节

“对不起,这就是菲律宾”

马尼拉人质事件与菲警队观察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魏一平

8月29日下午,在马尼拉当地电视台TV5的一再邀请下,我答应接受采访,地点就在当天人质劫持事件的现场。宽阔的帕雷迪大道中央,用来悼念亡者的白色菊花格外刺眼,主持人反复问的一个问题是:“对菲律宾警察的表现很生气吗?”

僵持了11个小时,最终以8名乘客的死亡收场,这样的表现,与其说让人生气,还不如说困惑更多。在实地采访了谈判代表、指挥官、警员、劫匪家属以及普通百姓后,这篇报道最想告诉读者的,正如很多当地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不起,这就是菲律宾,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现场——“他选择了菲律宾的心脏,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空旷,毫无遮拦,站在被劫持巴士车所在的位置,这就是第一感觉。

南北走向的帕雷迪大道有双向八条车道,即便是长达十几米的大巴横在路中央,也不过才占据了一半的位置。大道西边紧邻的基尼诺大看台,是周围几百米内唯一的高层建筑物,也是唯一能部署狙击手的地方。当天的狙击手就趴在看台上的一个窗口后,但视线并不好,由于看台正在大修,密密麻麻扎满了脚手架。更不幸的是,巴士车尾朝向看台,我登上看台后才发现,除非劫匪一直站在车门口,否则位于巴士右后方的狙击手无法清晰地判断。

而大道另一侧,巴士车头面对的是一大片空旷草地,一直向前延伸四五百米,才是马尼拉著名的海滨路罗哈斯大道。唯一的掩体,就在巴士车头右前方的45度角处,草地一侧有一排小树,劫持当天,大批警力只能部署在树丛间。单纯从视野上看,劫匪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他能对外面的警力部署一目了然,而拉上窗帘或天黑后,警察对车内的情况就只能靠大致猜测了。

我到达马尼拉的8月26日上午,出事的大巴车被警方拖走了,现场只留下民众自发祭奠的鲜花和蜡烛,用白色铁栏杆围起来。一块白色纸板上写了几句英文:“致全体香港人民,我们菲律宾人民与你们同哀,愿平安与你们同在。”后来,在菲律宾国家首都区警务办公室(National Capital Region Police Office,简称NcRPO)总部一问大仓库里,我见到了已经千疮百孔的巴士车,也验证了上述判断。

为了调查取证,国家警察局犯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用一根根黄色细毛线模拟出当天的子弹轨迹,整个巴士车被错乱的毛线包围着,可以想象当天枪战之激烈。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这项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尚不能确定当天到底开了多少枪,只是初步发现了50多枚弹壳。绝大多数子弹正是从巴士车的右后侧和右前侧射来,来自看台与树丛。车门附近的弹孑L最为密集,每一个弹孔都贴上了一张小纸条,箭头所指就是子弹的飞行方向。也有一小部分来自车头左前方,不过黄毛线很短,可能是最后关头的近距离射击。或许是由于慌乱所致,弹道并不整齐,整个车头被打成了一个烂筛子,前挡风玻璃还被铁锤砸开了一个大洞。

劫匪门多萨曾是一名高级督察,因为一起涉嫌勒索2万比索的案件于今年初被警队开除。一个被广泛忽略的事实是,他上车的地点并不是最后的现场,而是距离基尼诺大看台大约3公里外的王城区马尼拉大教堂广场。当天上午8点,在附近的Pavillion酒店接上香港游客后,大巴车所去的第一站是西班牙统治时期留下来的王城。4天的旅行只剩最后一个上午,出发的时间安排比较早,结束王城的自由游览后才刚刚9点30分。首都区警务办公室的一位警官告诉我,游客们在教堂广场登车后,身穿警服、手持M16突击步枪的门多萨走上前问司机去哪里,得到去机场的回答后,门多萨也要求上车,司机并没有阻止。

从马尼拉大教堂去机场,按理说只要沿着罗哈斯大道一直向南就到了,但旅行社通常会安排顺道看一下旁边的基尼诺大看台。当大巴行至黎刹公园的时候,门多萨语气平静地告诉车上的人:“对不起,你们现在是人质了。”他要求司机把车开到基尼诺大看台前。这个以菲律宾独立后第二任总统基尼诺的名字命名的看台,是总统就职和检阅军队的地方,黎刹公园以菲律宾著名诗人、国家英雄黎刹的名字命名,同时也是马尼拉市区最大的一片绿地。

“这里就是菲律宾的心脏,在这里你几乎能看到菲律宾的全部历史,劫匪想必是精心选择的。”一位在公园附近执勤的警察告诉我。如此空旷地带,虽然有利于劫匪观察形势,但并不利于脱身。“难道门多萨就没想过劫持的下场吗?”后来,我曾向至少国家警察局的两位警察问起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只要他不伤害人质,就没什么危险,利用这样一个有标志意义的地方,更能引起媒体和政府的注意。”一位当地记者向我做了进一步解释,作为菲律宾政治的主要力量,军警与政客常常相互利用,“门多萨用这种方式向政府施压,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谈判——“谁也没有料到结局,形势突然就转变了”

最初的形势也确实算得上风平浪静。首都区警务办公室提供的一份事件经过显示,门多萨主动打电话给他在马尼拉警察局的前同事们,通知他们自己劫持了人质。距离最近的黎刹公园警务处人员最先赶到现场,地区治安警和巡警赶来拉起了警戒线。

当时还不到上午10点,大看台附近并没有其他旅行团,附近卖饮料的小铁皮屋子刚刚开门营业,拉游客转圈的马车也刚刚到达。一位马夫告诉我,一般这里10点后游客才会多起来,而周一通常又会更晚些。“那天巴士横在路中央的时候,我还以为它在掉头呢,可过了一会儿,我就看到了一个拿着步枪的警察站在车门口。”

上午10点20分左右,正在十几公里外国家警察局总部的耶布拉(Yebra)接到了马尼拉警察局的电话。作为马尼拉警区的高级警司,他专门负责人质解救谈判已经好几年了,也曾成功处理过4次人质事件,因此成为当天的首席谈判代表。我们在国家警察局见面,他在表达了一番歉意后,向我详细解释了当天的谈判过程。

耶布拉告诉我,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才知道劫匪是一名前高级督察,“也许这不是个好消息”。他说他11点赶到现场,巴士四周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警戒线不够远,警队很难自由调动,他在简单安排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跟劫匪联系。打通司机的电话后,他跟门多萨有了第一次通话。“我能过去谈谈吗?车上的人怎么样?”耶布拉告诉我,对方的回答语气平静:“没问题,大伙都很好。”

就这样,耶布拉说他很轻松地就接近了巴士,站在车门外与门多萨交谈。门多萨的要求很明确,“让检察官重新处理他的案件,让首都区警务办公室收回撤职命令”。耶布拉说他答应去联系,但前提是必须先释放一些人质。大约12点钟,三个孩子与一个妇女最先被释放。“这是一种善意的举动,表明他只想争取自己的要求,并不是冲着伤害人质来的。”此后的形势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门多萨陆续提出的要求包括送水和食物上车、给车加油。“作为谈判的技巧,每满足一项要求,我们就要求释放一些人质,他也照做了。”耶布拉告诉我,门多萨最初所说的15点钟最后时间并没有发生什么,直到18点,他都觉得谈判是顺利的。

在刚刚写成的一份汇报报告中,耶布拉详细描述了这个“形势突然大转折”。他回忆说,当时,从检察官那里拿到一封信的马尼拉副市长赶到现场,耶布拉拿着信与门多萨的弟弟一起走向巴士送给门多萨,隔着车门递给他之后,门多萨看了一眼就火了。“‘垃圾,这不是我想要的!’他把信一扔,提高了嗓门,声音开始颤抖。”耶布拉回忆说,站在他身后的门多萨的弟弟这时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吃惊的话:“兄弟,别答应他们,他们还没把我的枪还给我。”

门多萨的弟弟也是一名警察,14点多赶到现场的时候,他带着佩枪就直接走向巴士车,结果被旁边的警察追上去夺了下来。“我们不能确定他带枪过去后果会怎样。”耶布拉分析说,可能这一缴械行为刺激到他了。弟弟为什么当面跟门多萨说出这句话?耶布拉说他一直想不通,他说,就在送信失败后回来的路上,他还质问过门多萨的弟弟,并没有得到任何解释。“我猜测,他哥哥刚刚被革职,他可能觉得自己被缴械也是个不祥的信号。”耶布拉回忆说,就在他离开巴士大概十几米远的时候,门多萨开了当天的第一枪,子弹就打在他身旁。

耶布拉告诉我,随后,门多萨拒绝了进一步释放任何人质的要求,连电话都不接了。他焦急地马上建议现场指挥官立刻去找检察官办理第二封信,也的确有人去了,不幸的是,还没等来,杀戮就开始了。当时,当指挥官们知道门多萨的弟弟的话后,马尼拉市长直接下达了命令:“先把他带回警局。”

耶布拉反复向我强调,当时并没有想到要正式逮捕他。但是,当两名警察带他走过人群时,他突然高举着手上的手铐向人群挥舞并试图逃跑,慌乱的警察追上去把他按倒在地,他的家人从人群中冲过来叫喊着拉扯起来。现场顿时变得混乱不堪,更不幸的是,这一切都被电视镜头记录下来,在车内可以收看直播的门多萨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情绪终于开始崩溃,冲着与他连线的电台记者高喊:“他们这群猪不应该逮捕我的弟弟,要逮捕就逮捕我好了。”车内于是响起了枪声。

当巴士司机逃出来告诉大家劫匪已经杀死了所有人质时,“我意识到谈判结束了,形势失控了”。耶布拉告诉我,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门多萨虽然平静,但态度却很坚决,他拒绝与家人通话,“他说家人会哭着劝他投降,他不想被亲情打动”。虽然有过几次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但耶布拉说,考虑到他释放人质表现出来的善意,自己并没有选择冒险制服他。“我们一直相信只要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不会伤害人质。”耶布拉回忆说,“更何况他的手一直放在M16步枪上,保持着警惕。”

P33-36

序言

伍小峰

2010年发生的诸多事件看起来无序而繁杂,超乎人们想象。一位作家苦恼地说,写小说的搞不过做新闻的,梦都梦不出那么离奇的情节。但等热闹散尽,回头来看,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却是中国转型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之势。

从本书集纳的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而积累的矛盾期待更科学、更有效的化解。近几年的社会态势朝复杂化嬗变,一方面,民众对社会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更多元更迫切,而一旦缺乏正确的应对,反容易激化矛盾。一位“老访民”说,我为一头牛被偷上访了两年,县里干部关我还打我,我现在不管那牛了,为后面那事上访5年了。另一方面,社会管理者也为此受到更多压力。一位地委一把手说,我成了“管事大妈”,从经济指标到疯子跳楼都可能影响到时我的考核——“官员也是高危职业啊”。近来中央一直要求地方加强对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这是民众迫切要求的回应,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本书提供的这些调查报道,将成为考察标本,从一个事件的过程演变窥见其规律,摸索善治之法。

从这些调查报道中还可以看到,社会道德和文化需求在中国成了越来越迫切的问题。人性如井,人心叵测,我们在一些报道中看到了一些在逼仄的社会竞争中变异的灵魂。为何一个原本正直而淡泊的人,在社会“历练”多年后变得虚伪而粗鄙?为何一个硬件条件还算优越的厂区遏止不住工人跳楼?本书选择的这些调查报道并没将这些心灵事件简单归因和阐发,摈弃了粗暴的道德批判和廉价的怜悯,而是坚持了专业主义,如实记录一代人在精神层面的困惑。其意义超越简单的人性善恶判断,而直指社会善治的标准——光满足物质,不重视精神的真实需求,社会就不会出问题了吗?

从这些调查报道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对一个拥有平等经济权利和就业机会的渴望。在中国经济初步市场化的这些年里,在中国进入WTO的这么多年里,有那么多企业和私人因此收益,造就了一股蒸腾而上、经久不竭的活力,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活力,让中国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局势下一枝独秀。但现实中,一些不正常的灰色利益链条在隐行,吞噬着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失的公正性,让一些合法做生意的人失去机会,从而对整个中国经济失去信心。规则的建立必然是要经过漫长而痛苦的磨砺,这里必然要警惕的是强权的贪婪。让人警醒的是,一旦这种基于公平的经济秩序被倾覆,这个游戏将无胜利者,中国经济的繁花终将不能结成硕果。

作为国内主流媒体2010年度调查新闻的合集,我们必须要向这些孕育报道的记者、编辑和媒体致敬,他们顶着压力,放弃诱惑,用良知和智慧成就如下的这些报道,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字,在若干年后都将成为历史不可缺失的一笔。

2011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行政权力和商业权力的滥用必然损害全社会的成员,一个有公信力的媒体承担着整个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期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展江

中国社会的危机在哪里?改革深化的方向在哪里?中国的调查记者并未因危险和艰难而停止探索,本辑收录的报道即是明证。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总制片人 张洁

文以载道,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必须有这个时代的风骨。从这些调套新闻记者的笔墨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担当。这是幸事。

——著名媒体人 鄢烈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相的维度/中国调查报道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小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103256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