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宫廷政治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任士英编写的《宫廷政治史话》分三篇介绍宫廷政治的基本内容。上篇对宫廷政治做一综括概说,意在说明宫廷政治的概念与真实内核。中篇则主要讲述宫廷政治结构的构成系统,从构成宫廷政治相关权力系统的状态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明晰宫廷政治的历史横断面,以求解释宫廷政治何以能够发生与演进。这里主要侧重于以制度与体制的静态构成状态勾画宫廷政治的结构。下篇则通过动态的层面,对历代宫廷政治生活的具体场景加以解说,力图提供一个个宫廷政治发生与运作的具象,以解说宫廷政治如何发生与演进。希望能够在一静一动之间,对于千余年来宫廷政治之何以发生、如何发生得以概观,可以对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汉高祖本纪》的《赞》语中所谓“三王之道若循环”与时贤论说之“王朝兴亡周期率”略有所明晰,对于帝制时代历代朝廷之面貌周而复始的缘由有所洞察。通过这一简单的解说与勾画,读者能够对纷纭复杂、纵横交错的宫廷政治有一把握,而不是仅仅满足对九重宫门之大内、地远天高之宫闱的好奇,也就与笔者的初衷相符了。

内容推荐

宫廷政治是围绕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的动作而存在的一整套政治结构及政治体制。宫廷政治的中心是皇帝与皇权,是围绕皇权而存在的国家中枢政治权力,是服从、服务于皇帝权力而存在的宫廷内外、朝廷上下的权力系统,包括了后宫(后妃)权力系统、东宫(皇太子)权力系统、朝臣(辅政)权力系统,甚至包括内侍(宦官)权力系统。

《宫廷政治史话》共三篇,上篇综说宫廷政治概念;中篇讲述宫廷政治结构的构成系统,以静态构成状态解释宫廷政治的发生与演进;下篇解说历代宫廷政治生活具体场景,从动态层面描绘宫廷政治发生与动作的具象,解释宫廷政治的发生与演进。

《宫廷政治史话》由任士英编写。

目录

引言1

上篇 宫廷政治综说

 一 关于宫廷与宫廷政治7

 二 宫廷政治空间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9

中篇 宫廷政治结构与权力系统

 一 宫廷政治的核心——皇帝及皇帝权力22

 二 后宫权力系统——宫廷政治核心的补充38

 三 东宫权力系统——皇权继承制度53

 四 宰辅权力系统——宰相机构与宰相权力68

下篇 历代宫廷政治生活简说

 一 西汉前期宫廷政治75

 二 西汉后期宫廷政治85

 三 东汉宫廷政治97

 四 西晋宫廷政治108

 五 隋朝初年宫廷政治116

 六 唐朝前期宫廷政治123

 七 唐玄宗时期宫廷政治134

 八 北宋宫廷政治146

 九 明朝宫廷政治167

 十 清朝前期宫廷政治186

参考文献199

后记202

试读章节

邓绥乃出身于门第显赫的豪族,她的祖父邓禹是东汉的开国元勋,自幼与同乡光武帝刘秀一起在长安受业,是至交好友。邓禹以元从功臣封爵,后拜太傅。邓氏一门,甚得尊宠。邓绥的父亲邓训官护羌校尉,名重当世。母亲阴氏,乃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的侄女。邓绥入宫以后得宠,阴皇后的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所谓“爱宠稍衰,数有恚恨”。邓绥“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恃宠不骄。她深知宫中生活的微妙,对其他妃嫔,常卑辞克己,曲意抚慰。即使是宫中隶役,邓绥也皆施以恩惠,从不盛气凌人。邓绥承事阴后,夙夜战兢,小心翼翼,谨慎有加,惟恐稍有疏忽被阴后揪住辫子,招来大祸。平日,每当她与阴后一同觐见皇上,邓绥从来是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如果遇到和阴后同行,邓绥则弓身恭立,先让阴后起步,从来不与阴皇后并驾齐驱,以示自己的卑微。在皇帝面前,每逢遇到询问,邓绥也总是逡巡再三,从来不在阴后开口之前讲只言片语。时间长了,汉和帝也看出了究竟,明白邓绥对阴后劳心曲体,处处谦让,不禁深有感慨地说:“修德之劳,大概就是像邓绥这个样子吧!”邓绥的谦恭,赢得了和帝的赞赏。

邓绥一方面对阴皇后卑恭屈礼,以尽可能地化解宫闱之中的恩怨;另一方面又严于律己,遵循法度,忠顺有礼。后来,邓绥染病。汉和帝为了表示恩宠,特命邓绥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汤药,不限定日数。按汉朝的官禁制度,这确实是格外加恩。邓绥却婉言谢绝,她对皇帝说:“宫禁至重,乃天子所居。若使妾外家久在内省,有违圣制,不合礼法。此虽是皇上殊恩,但这样一来,上使陛下有亲幸私家之讥,下使贱妾遭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得不偿失,实在不想搞到这种地步。陛下不弃贱妾陋质,妾纵死亦感泣于九泉之下。”汉和帝以赞赏的口吻对邓绥说:“别人都以能使家人多次入宫为荣耀,你却念及礼法,反以为忧,深自仰损,实在是了不起呀!”邓绥的表现更赢得了汉和帝的宠爱。

阴皇后见邓绥德名声誉日盛,恼羞成怒,便想借助巫蛊妖法来诅咒、陷害邓绥。永元十三年(101年)夏天,汉和帝病危。阴皇后认为,皇帝一倒,邓绥就如水中浮萍,再无凭恃,除之易如反掌。邓绥担心阴皇后仿效章帝窦皇后先例临朝称制,对自己下毒手,就想以死求得解脱,其实是怕受当年戚姬“人彘”之苦。因为汉和帝康复才侥幸躲过劫难。

后来,阴皇后暗使巫蛊妖术的事传到皇帝耳中。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汉和帝下令立案侦讯阴皇后与其外祖母邓朱等共行巫蛊之事。结果,事情败露,阴皇后被废,迁于桐宫,最终忧惧而死。阴皇后得罪时,邓绥曾出面替她求情,但没得到皇上的恩准。对她这种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做法,汉和帝也被感动了。邓绥在朝野上下、宫内宫外的声誉更盛。这年冬,有关部门奏称:长秋宫(皇后)虚位,应选贤德者充任。和帝不假思索地选定了邓绥。他说:“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继宗庙、母仪天下,岂能轻视?朕以为邓贵人德冠后宫,贤称天下,最为合适。”这年冬至时,邓绥被立为皇后。

邓绥为皇后,依旧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生活上更是俭朴节约,绝无丝毫放纵。邓绥对于各地郡国上贡的珍奇之物,全部下令禁绝,只许在岁终时供些纸墨而已。汉和帝想按成例封赏邓氏外家,邓绥都再三推辞,婉言谢绝。汉和帝时,邓绥之兄邓骘不过只做到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105年),27岁的汉和帝病死。邓绥策定皇嗣,迎立年仅百日、尚在襁褓之中的刘隆,历史上称为殇帝。她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自称“朕”,掌握了实际权力。

邓绥临朝称制以后,连下诏令,大赦天下。提倡德化,又提倡节俭,减宫内服御衣物,宫中形成了节俭的风气,她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汉殇帝即位不足一年,便夭折了。邓绥又与家兄邓骘商定,立了汉和帝之兄、清河王刘庄13岁的儿子刘祜,是为汉安帝。邓绥再次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

邓绥两度临朝称制以来,家兄邓骘开始受重用,邓绥的诸兄弟辈常居禁中。邓氏外戚的崛起,是东汉宫廷政治的必然产物。东汉时期,凡太后摄知国政,必引外戚参与机要,委以重任。据《后汉书·皇后本纪》说:整个东汉时期,“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安、质、桓、灵),临朝者六后(章帝窦后、和帝邓后、安帝阎后、顺帝梁后、桓帝窦后、灵帝何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但是,邓绥临朝时期,能鉴戒历史的经验,对外戚加以约束。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她特意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了诏令:“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恣肆不法,咎在执法懈怠,不能依法制裁。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怀敬顺之志,但家族广大,姻戚不少,难免有人奸猾不肃,多犯宪禁;你们应该严加检敕,依法办事,勿相容护包庇。”司隶校尉自汉武帝设置以来就专门负责京师周围的治安,尤其是负责纠察京师近郡犯法者。河南尹因为官衙在洛阳,正是负责东汉京都内的事宜。南阳郡乃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同时是皇太后邓绥的家乡,到处都是强宗豪右之家。邓绥特别授意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要他们严格执法,制裁奸猾,其深意昭然若揭。

P98-101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后记

关于这本小书写作的主旨,我在“引言”中已略作说明。

在小书完成的时候,我还想强调的是:在帝制时代,宫廷政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理解古代中国国家政治尤其是中枢政治体制运作与权力行使面貌的基本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宫廷政治甚至可以看做理解古代中国国家政治体制运作与权力行使的一把钥匙。无论如何,要理解古代中国,宫廷政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不过,平心而论,能够将宫廷政治问题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要感谢学术界前辈和同仁此前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探索,更要感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发展的巨大进步以及新时期所营建的健康宽松的学术氛围。因此,研究与关注宫廷政治此类的话题不再成为禁区或雷区,这从时下出版的数量不菲的有关皇帝、后宫的书籍以及甚多的宫廷影视剧等可以得到直观的印象。

这本小书前两篇的内容,大部分在我的“宫廷政治与国家安全”一课上讲过多年。“宫廷政治与国家安全”是我来公安大学教书以后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其中课程的有些内容参考了一些前辈学者与同行的成果,但主要还是为了能够适应课程本身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思路作了编排。近些年,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探讨,成了我的一种享受。林语堂先生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又说,读书需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本书的编排尽管仍不能免俗,但还是自信有一些属于个人的认识。所以,在这里再次提示读者朋友,本书虽然很难简单地满足您对九重宫门之内的好奇心,但是也许可以有助于您对纷纭交错的宫廷政治有些粗浅的理解。

还有必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能够着手编写这本小书,首先要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我成长的高世瑜先生,是她的强烈推荐和督促才使我能够下定决心。十年前就为出版我的《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劳心费力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宋月华先生,更以她的灵活与干练,使我对此小书的写作欲罢不能。小书编校过程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编辑宋淑洁女士。也不以反复往还为累,耐心细致地操持此事。这在小书即将付梓之时,都是必须要表示感谢的。

限于本书体例,更因为个人能力所限,有关宫廷政治的很多话题还没有完全展开。至于书中舛误,也一定难以避免。凡此种种,尚祈读者见谅。

任士英

2012.6

谨记于北京木樨地南里之德风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宫廷政治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士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4513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2
丛书名 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