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20我们会不会变得更穷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中国的生产性事故尤其是矿难频发?为什么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堪称全球最差?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不热衷于慈善事业?为什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普遍低下?为什么刚刚有一部分人实现了邓小平“先富起来”的愿望后,财产和富人海外移民就成为时代性的潮流?为什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是普遍用于改善服务和质量,普遍用于建立全球性的标准,而是普遍用于勾心斗角?……童大焕编写的《2020,我们会不会变得更穷》将让你全面透彻地读懂中国!

内容推荐

《2020,我们会不会变得更穷》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读懂中国的书。为什么经济增长那么快,人们的生活却备感压力?为什么物价会那么高?为什么中国农民勤劳却不富有?为什么知识和财富精英竞相移民海外?什么原因导致道德沦丧、底线失守?垄断国企的利润神话可以持续多久?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秘密何在?为什么人民币会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是什么?30多年的“黄金期”已经过去,我们还有多少个黄金期?今天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

《2020,我们会不会变得更穷》以百年的视野看当代中国,为您提供了宏大而精深的视角。作者童大焕将百年中国分成三个时代浪潮:第一个时代浪潮,是基于浪漫理想主义的计划经济时代,政治上则是“斗争时代”;第二个时代浪潮,是政治上全面转入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的“镀金时代”,一切向钱看,经济飞速发展,人人急功近利,GDP突飞猛进,但自然环境和道德人心受到极大破坏,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许多人失去安全和灵魂的故乡;第三个时代浪潮,是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政府职能彻底实现由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进入经济民营、政治民主、社会法治的“进步时代”!

在这里,读懂中国,看透未来,认清使命。

目录

引言 当代中国第三次浪潮呼之欲出

第1章 你幸福了吗

追赶悖论——焦虑,以及被焦虑/16

上层逃离与底层沦陷/21

腐败官员醉生梦死与末世心态/29

人人皆弱势的社会何以自处/31

第2章 中国高物价全解

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胀和腐败赛跑/36

政府投资使通胀、腐败和两极分化成裂变反应/40

高税收如何助推高物价/45

低附加值外向经济使围人碌碌无为穷困终生/47

第3章 高铁模式与发展大跃进

爱国是一门怎样的生意/52

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必须停下/57

第4章 中国农民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我们欠农民一个底线公平/62

德·索托指引穷人富强路/65

洛克告诉了我们什么/70

谁的故乡不沦陷/75

第5章 走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泥潭

国民自信和国际竞争力需要有足够的货币量支撑/82

要想成为消费大国,首先要成为货币大国/86

国人的通胀承受力为何弱不禁风/92

中国内地高物价的真相/96

货币增发如何才能造福百姓/100

减税、加薪、社保,一个都不能少/103

中国必须从“物价控”走向“工资福利控”/108

第6章 中国模式前不见古人后没有来者

中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113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116

中国模式的四大历史背景/117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和力量支撑/120

中国模式的自我消散和瓦解/123

第7章 国企神话能持续多久

1998年悄然留下三个遗产/134

“国企神话”的实质是什么/136

穷庙富方丈的国企沦陷或将历史重演/143

国企可能“死于致命的自负”/14J6

国企何去何从/148

中国民企如何“缝隙化生存”/151

第8章 谁妨碍了我们的道德

市场如何选择道德/160

国企和私企哪个更道德/164

我们为什么每每遭遇底线失守/167

第9章 改革需要新思维

从共识到共生:重振河山,重建经济合法性/172

从投资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176

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179

思想观念无敌/181

国人的五大思维缺陷/183

第10章 中国应调整世界竞争心态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196

尝过金钱滋味,当有更高追求/201

中国的竞争对手是印度/204

中国VS印度:龟兔赛跑,世纪角逐/208

试读章节

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

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既得利益群体强大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超过某个临界点,则一切改革皆无可能。但也正如连岳所说:没人会天真到忽视强大的利益集团,但我也不会天真地忽视他们的智商。如果不改,则鱼死网破,他们的利益也将消失(转移到海外只是一小部分);如果改,许多民众会因为他们愿意改而忽视他们的原罪,他们的利益可以软着陆。

事实上,尽管我们一直面临着行政垄断、国进民退等一系列难题,但中国改革的动力是一直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激发它们,使其成为改革的共振性力量。

这方面的改革力量,一是来自“既得利益阶层”的不安与觉醒。2010年10月15日,新华网报道了一则新闻《国企中层年薪税后70万,称工资过高心里不踏实》,就颇具代表性。报道说,一个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担任部门经理的国企中层,税后年薪70万元,并有大量福利补贴:每年5万元养老保险,含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每年7万元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2000元;每年报销社保以外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5000元;图书卡、旅游费约2万元。此外,公司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金融口工作。这位国企中层干部认为:“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

国企中层“工资高得心里不踏实”,起码隐喻了两点:一是认为收人太高,高得不正常,担心不能持久;二是与低收入者相比,高得很扭曲,良心上过不去。虽然这位国企中层不可能也未必有权限自动降薪,但心里的不安已经足以说明,如果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们身上将不会遇到多少阻力。这就是改革和社会希望之所在。

改革的动力之二,来自精英阶层尤其是政治精英阶层的胆识,来自他们观念的进步与觉醒,来自他们对民众疾苦的深刻体察,来自他们对民众呼声的积极呼应。比如温家宝总理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在谈到政治改革时说:“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需求是无法阻挡的。我相信一个人应该留给世界的是真相。我将我的政治理念归纳为四句话:让人有尊严地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是人民以及人民的力量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历史。人民的希望和意愿不会止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些凝练、清晰、朴素而又坚定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改革的动力之三,来自“观点的自由市场”,来自观点自由交锋过程中人民的启蒙与自我启蒙。前不久,有官员站出来公开为强制拆迁辩护,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这样一个言论的出台,自然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口诛笔伐。但这样也好,如果当事官员愿意说出真实想法,愿意公开辩论,社会也愿意平等地、对包括官员在内的论者不加问罪地公开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完整地呈现真相,也更有助于厘清是非,形成社会的基本共识,助推官民的良性互动与共同进步。

在平等、公开而又充分的辩论中,我相信,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会得到确立,比如,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发展进步都必须紧紧地依靠人,寸步不离地为了人。财富没有可以创造,失去可以再来,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或损伤,就会永远地失去或损伤。因此,务必要让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活得自由、尊严、安全,而不是相反。

同样,在平等、公开而又充分的辩论中,事物的真相也会逐渐呈现。比如,强制拆迁的效率固然很高,但是,其负面的效率同样很高。以政府权力为主导的城市化,有可能导致城市化大跃进,不仅会制造大量的官民冲突与矛盾,还会导致大量的“空城”、“鬼城”、“烂尾城”。此外,政府的巨额融资平台绑架了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

我相信,只要把问题都摆到公开台面上来,充分保障公民平等的言论自由权利,改革的共识就不会遥远。因为我相信文化的力量,人心的、观念的力量。想想西方文艺复兴中人的觉醒带来的社会变革与进步吧。我相信凯恩斯的观点:“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有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前的某个学人。”在凯恩斯看来,既得利益对社会的影响,还远不如思想观念摧折贤良或春风化雨的力量大。观念推动世界,影响未来。为什么一些富人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另一些富人则把全部身家贡献出来?都是思想和观念所决定,其比利益本身更影响人的行为。

P6-9

序言

当代中国第三次浪潮呼之欲出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时隔32年后,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生存压力面I临崩盘,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一个个令人困惑的悖论却出现了:一个经济规模“超日赶美”的国家,为什么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为什么社会财富如此丰富,我们的生存压力却如此之大?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我们的“豆腐渣”工程却不减反增?为什么政府的力量如此强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却如此不堪?为什么很多人靠中国市场发财,却国籍在外、家属在外,自己在中国市场冲锋陷阵,却不愿意在这片国土上安身立命?为什么越来越有钱的中国人,感觉却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故乡,没有自己的根?从精神上,到物质上,都是如此。为什么先富带后富的改革愿景变得如此迷离、如此苍茫,变成了“上层逃离、中层坠落、底层沦陷”——沦陷在道德恶化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泥淖里……无论精英或草根,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发问,今天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我们的明天在哪里,未来会怎样?因为我们都是风险时代的乘客,人与人彼此息息相关,谁都没有“独善其身,独安其命”的本钱。

歌德曾经说过,自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唯一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说过,如果说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的一连串折腾,我们还“家国破碎河山在”(实际上乱砍滥伐、知青下乡和禁止农村进城导致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退化——笔者注),几十年不受控制的非理智发展却可能摧毁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大好河山”。如果到那个时候,空气不能呼吸,水不能喝或不够喝,食品里都是三聚氰胺、瘦肉精、有害添加剂……我们如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呢?经济学家陈志武的中国式命题同样挥之不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每一个中国人则都在问,为什么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种种现实的挫败感、焦虑感所困扰?为什么工资收人总是赶不上GDP增长和通货膨胀?

面对通胀带来的生活压力,白领们借用美国苹果产品iPod。把自己自嘲为“iPod一族”。即没有财务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税负较重(overtaxed)和高债务(debt-ridden)。FT中文网2011年4月21日更是以喜剧演员斯派克·米利根(Spike Milligan)一句著名的俏皮话形容今天的中国:“金钱买不到幸福,但确实带来了一种更令人愉悦的痛苦形式。”文章说:

尽管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薪资大幅增长,人们普遍感觉中国“正在崛起”,但最新(2010年)完成的盖洛普健康调查(GallupWellbeing Survey)表明,大多数中国人情绪都很低落。基于受访者对个人生活的描述,这项涵盖全球124个国家的调查将他们分成了三类。分别是“蒸蒸日上”、“勉强糊口”和“非常痛苦”。

尽管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让步履蹒跚的欧洲经济体和美国深感羡慕,但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感觉生活“蒸蒸日上”的只有12%(这个数字与阿富汗和也门相同,不过此次调查是在2010年完成的,当时也门还未发生动乱),“勉强糊口”的占71%,“非常痛苦”的为17%。71%的“勉强糊口”比率,与海地、阿塞拜疆和尼泊尔差不多。与此同时,感到“非常痛苦”的人的比率为17%,比苏丹、巴勒斯坦地区和伊拉克还高。

上述结果与最近的其他一些调查结果相符。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2010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当中,绝大多数人对生活并不满意。当时,《中国日报》指出,人们情绪低落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生活的严酷、竞争激烈、担心失业、偿贷压力和日益增长的物质主义。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可能也是一个因素。《中国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最近几年一直在上升,目前已经高得令人担忧。中国的基尼系数正在逼近0.5——基尼系数是衡量国民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全球范围内认可的这个指数的“红线”是0.4,系数为0时,意味着国民财富能够公平分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20我们会不会变得更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童大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7366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1
23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