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良知物语(一位邮购帝国缔造者)/公共幸福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良知物语:一位邮购帝国缔造者》记录了日本邮购帝国缔造者、幸福社会的创始者矢崎胜彦和那些坦荡胸怀的人们谈话与交流中点点滴滴的心得,勾勒出追求良知的旅程。

本书能为有志于建树人类新文明、拯救面临着危机的地球环境的志士仁人提供借鉴,并且共勉。

内容推荐

《良知物语:一位邮购帝国缔造者》记录了笔者矢崎胜彦走向觉悟的思想经历——作为一个经营者,从反躬自省到求得良知并进而致力于知行合一的进程。

《良知物语:一位邮购帝国缔造者》是笔者基于自身的感悟,将那些突破自身外壳所体验到的豁然,即超越“我执”的人生体验所作的真实记录。

目录

第一章 清除遮蔽良知的乌云

第二章 感知万物一体的生命

第三章 克服“我执”的诸侧面

第四章 超越经济至上主义

第五章 良知学校的梦想

第六章 创业论

第七章 无资源的资源化

第八章 通向心灵的圣地

第九章 良知与人的公共性的发展

附 录 矢崎胜彦公益行巡礼

译者的话

编者的话

试读章节

本来,生命在其存在的本身中已具体地体现出这种“联系”。

如果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生命一刻也无法生存。

同样,一个生命,若不与宇宙中之万类联系在一起,就不可能存在。

这一番道理,我是通过参禅才亲身获得的。

那是参禅之后第三天傍晚的一件事。

雨点打在禅堂的屋顶上。

雨势越来越大,雨声随着雨势震耳欲聋。

也许是雨声的反应,没过多久,我身在室内,却陷入一种如同置身原野之中的奇妙的感觉。

同时,还感觉到本该是打在屋顶上的雨,竞像是打在我全身上下。

而且,我仿佛对此有所感应,我的全身开始发热。

尽管时值严寒季节,由于全身开始发热,进而犹如全身淋雨一般,大汗淋漓。

由于对雨声的反应,我仿佛置身在倾盆大雨之中,自身的汗水仿佛与雨同化,同时以自身的热量抵御外界的寒气。

我全然不知在自己的体内竟有这种生命的感应力。

若是过去,只要自己的身体没有直接接触到雨,就不会感受到屋外的雨;而如今,原只能在屋外感受到的雨,竞能隔着屋顶和墙壁,犹如置身雨中一般地感受得到。

过去全然不知道人的身体对自然界竟有如此敏锐的感应和对应能力。

这恐怕正是由于参禅,唤醒被文明生活彻底麻痹了的、人所固有的生命感应力,亦即良知的感觉吧。

毫无疑问,在参禅之后第三天体验到的自身与自然的感应,已预示了参禅之后第五天亲身获知的脚下大地的沉重感以及屋外景色无可比拟的美感。

进而言之,自己的身体与其他人的身体,也有异常敏锐的感应和共振。

这一点,是“整体气功”,即日本式气功导师野口裕之先生告诉我的。

野口裕之先生是以整体气功泰斗而闻名的已故野口晴哉先生的子嗣。作为他的继承人,先生的功法确实证明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存在自己和他人的鸿沟。

先生给人治病的基础在于“内观”和“感应”。

首先,治疗者接触身有病疾或心理有障碍的人,与他同步呼吸,把气集中在病灶部位。

接着治疗者的身体向对方作出反应,使体内共有同一病灶。

这就是“感应”。

之后,治疗者运用一定的功法,对自己身上共有的病灶或障碍,从自己身体的内部加以感受和观察。

这就是“内观”。

治疗者用“内观”正确诊断,并且用一定的功法,从自己身上排除所诊断的病灶及障碍。这样,被治疗者也就与此同步得到了治疗。

治疗者通过与被治疗者共有同一疾患,并且从自己身上治愈,用这种方法治疗被治疗者的身心疾患。这种关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特有的,医生与患者二元对立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

治疗者与被治疗者同生病,共治愈。

令人惊讶的是,两者共有的并不仅仅限于身体上的疾病。

两人并立,心情一致,他们的身体常常会很自然地动作相同。尽管事先并没有预定好作什么动作。瞑目并立的两个人,身体会有完全一致的动作。

事实上,人的体内并不存在绝对的“自”与“他”之间的疆界。这一体验确实可贵!

原来人是可以从生理上做到解脱孤独的。

已故的野口晴哉先生曾说过:“作为‘整体’功法的精神支柱仍然是禅。”

禅的精髓是通过集意念于自身的呼吸,以求解脱。这一精髓也同样存在于通过与他人呼吸同步以去除“自”与“他”身体疆界的“整体”功法的精神中。

所谓“生命”,其实就是一种“联系”性。而通过实际的感受认识到这一点,是发现良知的关键。

良知,乃是得以感受到生命与天地万物同源一体的心灵的固有状态。

通过与天地万物、天下万民的一体感,从而达到与他人完全的苦乐共享,这也就是良知的作用。

16世纪中国的大哲学家王阳明(1472~1528年)倡导坚韧不拔的实践哲学,其目标就是不受传统规范和外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和实践万人固有的良知。

“良知之外无他说”——王阳明的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大彻大悟发现良知的确信无疑。

所谓“良知”,即“照天地之道无背,以占卜问鬼神无足怪,求百代后圣人之判断亦无惑”。

王阳明的《大学问》(1527年)中指出:良知的发现不外“万物一体”之实感。

人听到鸟兽将亡的哀鸣,顿生悲悯之念,这就是人与鸟兽一体的“仁”,即慈爱、博爱和伦理道德心性的表现。

人看到草木断折,顿生怜恤之情,也是人与草木一体的仁心的表现。进而言之,人看到本无生命的瓦片石块破碎,顿生惜物之意,这也是人与瓦片石块一体的仁心的表现。

无论其有生无生,与一切万物一体的仁心,乃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

具有这一本性的人,而要掠夺和威胁与自身相同的他人之生,安能成全其自身本来之生呢!

我们的身体可以感应于雨声之类的大自然,也可以与他人的身体协调同步,从而也就证明了具有天赋本性的我们正是“以身”感受良知。

P12-15

序言

从日常道德实践做起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有《师说》一文,其中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段落。文中大意是: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真理(道)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入,如果他懂得真理(道)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道),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高贵卑贱,不论年龄大小,谁懂得真理(道),谁就是老师。

文章中的“闻道”一词,源于《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是超越了生死存亡境界的“朝闻夕死”之大道。

本书的作者矢崎胜彦先生就是“闻道”之人。对矢崎胜彦先生而言,“闻道”不是停留在耳目之间的感觉、知觉的阶段,而是包孕一切时间与空间的大千世界,是宇宙的条理。“闻道”就是进入或实践这种宇宙的条理。

具体而言,《良知物语》一书中所提倡创造的“广域价值的集约”空间,以及“未来价值的现代化”时间,就是这种宇宙的条理。

我虽然比矢崎胜彦先生年长几岁,但闻道有先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切磋琢磨,他对“道”的理解与实践已远远地超越了我,逸尘而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矢崎胜彦先生是我的老师。“良知”从切磋琢磨中得来。从“无店铺”的经营到“超店铺”的创造性实践,转换出超越资本价值的广域价值与未来价值;以日常生活的实践伦理为基础,以广域空间和未来时间为参照,回归作为人类伦理之根本的良知。

矢崎胜彦先生还是“学道”之人,也是“求道”之人。矢崎胜彦先生学而不倦的“道”,上下求索的“道”,也就是从“识字论”到“识自说”中所反复强调的“自”,即“自我”的核心——“本我”,原初的、原创的、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着的本来的自我。

以“本来的自我”为出发点,矢崎胜彦先生当然也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我们的面前,是一条从日常道德实践做起,以至于通向无有穷尽的宇宙条理之大道。

能够得到在“良知物语”上携手共进的良师益友,我从心底里感受到欢愉与自豪。

著名中国思想史学者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沟口雄三

2009年3月12日

后记

人,不论是谁,心灵深处生来自有神圣的光明。

古人云:“圣宿于胎内”,即指此事。

此尽人皆有的睿智,即谓之“良知”。

良知既是人所固有的智慧,也是人心与宇宙真理的相通。

同时,也可以说它是生命能感受到与天地万物之根源同体的心灵觉悟状态。

只有感受到与天地万物、天下万民同体一心,方能与他人共感完全的苦乐,此亦良知的作用。

出于这种睿智的发现而产生的与万物的共感,将其与救济众人的认识和实践相统一,被称为“知行合一”。

本书记录了笔者走向觉悟的思想经历——作为一个经营者,从反躬自省到求得良知并进而致力于知行合一的进程。

良知,即上天赋予众人为实现本来自我的睿智。

现代人总是把“带着面具的自我”看成是“自我”的唯一存在形式。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打着个人自由的旗帜,将自我与他人绝然割裂开来,将与真我毫无关系的地位、头衔、财产、赶时髦等当成是自我本身。这样,随着外在面具的增多,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自身天赋的智慧。

这本书,正是笔者基于自身的感悟,将那些突破自身外壳所体验到的豁然,即超越“我执”的人生体验所作的真实记录。

一位哲学家说:人生就是“继承”与“更新”。

与消极的保守相比而言,积极的“继承”与“更新”,就是对过去存在的积极因素加以继承,在正面肯定的基础上,以前瞻的视野给予拓展。

我们只有体会到这种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可分割的连贯性,才能把握命运、悟察生命的真意。

发人深省的是:现代人的缺憾正是于不自觉中将最宝贵的生命价值判断依托于人,任生命的支撑——良心,被外在的面具遮蔽。

希望本书能为人们思考人生意义、觉悟生命的真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感谢本书的作者矢崎胜彦先生把此书授权我社出版,矢崎胜彦先生与我相识五年有余,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

为出版本书的中文版,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培忠先生、将来世代国际财团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史波先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邓正来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宋新宁先生的大力支持,谨致以深切感谢。

编者

2012年3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良知物语(一位邮购帝国缔造者)/公共幸福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矢崎胜彦
译者 日本将来世代国际财团生命文化研究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7663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0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