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国短篇小说卷(下)/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作为的民族,必须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人的高度自觉和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充分自信,敬畏经典,崇尚大家,为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食粮,促进全民族在以文学审美方式把握世界中既实现文学自身的持续繁荣和真正自强,又实现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真正的文学自觉,才能实现充分的文学自信;只有实现了充分的文学自信,才能深化真正的文学自觉;而惟有既自觉又自信,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向文学自强。《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的编者和出版者,正践行着这种真正的文学自觉、文学自信、文学自强意识。

这本《外国短篇小说卷(下)》(作者柯岩)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富贵家丑》、《舞男与舞女》、《黄昏》、《小学教师》、《一种性格》等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外国短篇小说卷(下)》(作者柯岩)是“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其中一册。

《外国短篇小说卷(下)》收录了《品质》、《玫瑰园里的阴影》、《公爵夫人与珠宝商》、《富贵家丑》、《舞男与舞女》、《黄昏》、《小学教师》、《一种性格》、《最后一课》等作品。

目录

初版总序

《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再版感言

[意大利]皮蓝德娄

西西里柠檬

[意大利]莫拉维亚

梦游症患者

[英]高尔斯华绥

品质

[英]劳伦斯

玫瑰园里的阴影

[英]弗吉尼亚·沃尔芙

公爵夫人与珠宝商

[英]梅·埃丁顿

富贵家丑

[英]毛姆

舞男与舞女

[苏格兰]萨奇

黄昏

[法)巴比塞

小学教师

[法]布洛克

一种性格

[法]阿尔封斯·都德

最后一课

[法]莫洛亚

星期三的紫罗兰

[法]罗伯一格利耶

海滩

(法]许佩维埃尔

塞纳河的新鬼

[德]霍普特曼

狂欢节

[德]托马斯·曼

沉重的时刻

(奥地利]卡夫卡

饥饿艺术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月光胡同

[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

流浪汉胡安尼托

[希腊]伊·维纳齐斯

海鸥

[冰岛]约翰内斯·赫尔格

划呀,渔民们,划呀!

[俄]伊凡·阿历克谢耶维奇·蒲宁

三个卢布

[苏]费定

一个早晨的故事

[苏]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美]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美]杰克·伦敦

在甲板的天篷下面

[美]德莱塞

失去的菲□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美]辛格

泰贝利与魔鬼

[美]厄普代克

还有点用处

[加拿大]玛·劳伦斯

阿比鸟

[阿根廷]博尔赫斯

交叉小径的花园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

危地马拉的周末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印度]泰戈尔

弃绝

[印度]普列姆昌德

有儿女的寡妇

[泰]克立·巴莫

“高贵”的灾难

[日]井上靖

核桃林

[日]山崎丰子

吝啬鬼

[埃及]台木尔

成功

试读章节

佣人腋下夹着餐巾进进出出,一会儿埋怨依然酣睡的道林娜,一会儿抱怨厨师——厨师大概是特地为这次晚餐新请来的,一个劲儿问这问那,使他很不耐烦。密库乔深怕触怒了佣人,脑子里虽然想到一些事儿,却横下心来不肯问他。可是也许总该说说清楚或是暗示一下——他是苔莱季娜的未婚夫,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他却不想提起这件事;也许他害怕佣人会把他密库乔当作主人看待,单就这种念头就已经使他感到窘迫了,况且佣人是那样放肆,虽说没穿燕尾服,却也够趾高气扬的。可是佣人打他身边走过的时候,密库乔还是忍不住地问道:

“请原谅……这是谁的房子?”  “我们的,我们住在这儿嘛。”佣人赶忙回答道。

密库乔只是摇了摇头。见鬼,这是真的吗?发家啦!好家伙!这位像高贵的老爷似的佣人,厨师和他的下手,还有在帷幔后面打鼾的道林娜,——他们全都听从苔莱季娜的使唤。谁能想得到呢?

密库乔暗自想起了苔菜季娜和她母亲在那遥远的墨西拿曾经住过的简陋的小阁楼。若不亏他,五年以前,母女两人早就在这座冷落的小阁楼里饿死了。多亏他,是他发现了珍宝——苔莱季娜那副嗓子。她就像屋檐上的小鸟儿一样不停地歌唱,却不知道自己的珍宝;她唱,是为了排遣烦恼,她唱,是为了忘却贫穷,——密库乔曾经不顾双亲特别是母亲的反对,跟这种贫穷作过搏斗。难道他能在苔莱季娜父亲死后忍心看着她处于这种境遇而不闻不问吗?只因为她穷就抛弃她吗?可是他,不管好坏,总还在市乐队里保有一席长笛手的位置呢。难道这算是原因吗?那么良心呢?

噢,这真是上帝的启示,命运的呼声——她的嗓子从前谁也不曾留心过,如今却突然闪现出一种使它得到发挥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在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镶嵌着明净瓦蓝的天空的阁楼窗子前边闪现出来的。苔菜季娜唱着热情的西西里民歌;密库乔还依稀记得那充满柔情的歌词。这一天,苔莱季娜想起不久前去世的父亲,心里充满悲哀,加之密库乔父母极力反对,更使她痛苦万分;记得在听她唱的时候,他心里也很悲哀,眼泪几乎夺眶而出。是的,这首民歌从前他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但是唱得这样真挚,却还从来没有听过。

这一次,给他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事先既没有跟她,也没有跟母亲打招呼,竟自把他的朋友、乐队指挥带到阁楼里来。就这样,开始了初步的练唱课程,一连两年,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为她花掉了:他为她租赁钢琴、买乐谱,还赠给音乐教师一点礼品,表示情谊。那美好的、遥远的日子啊!苔莱季娜全身心燃烧着展翅高飞、奔向未来的愿望——音乐教师预言未来将是光辉灿烂的;当时,她以多么炽烈的深情表示她的谢意啊,他俩一起憧憬着未来的幸福!

马尔塔大婶却完全相反,她痛苦地摇着头:可怜的老太婆一辈子几经沧桑,实在不敢相信未来了;她替女儿担心,也根本不想让女儿奢望摆脱已经习惯了的贫穷处境;但是到头来——母亲还是看到了这种丧失理智的危险的幻想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可是,不论是他还是苔莱季娜,都没有听母亲的话;当母亲听到一位听过苔莱季娜在音乐会上演唱的年轻作曲家说,若是不给她聘请出色的教师,不让她受完高等音乐教育,那真是罪过——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应当把她送到那波里音乐学院去;——当她听了这番话以后,气愤也只是枉然。

那时候,他,密库乔没有表示出丝毫的犹豫,跟他双亲争吵起来,把教父遗留给他的一点财产变卖了,送苔莱季娜到那波里去受完教育。

从那时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她。信,是的……他收到她从音乐学院寄来的信,后来,苔莱季娜在圣卡尔洛举行首次演出,大为轰动,受到许多大剧院邀请,开始了演员生涯,此后收到的信,则是马尔塔大婶寄来的。可怜的老太婆虽然极力把信写得工工整整,却是闪烁其词,流露出惶惑不安的心情;苔莱季娜总是挤不出时间写信,只好在妈妈的每封信末尾附上一笔:“亲爱的密库乔,妈妈写的一切我全同意。祝你健康,愿你爱我。”他们早就有约在先,他要等她五六年,等到她畅通无阻地为自己开辟了前程:他们俩都还年轻,可以等待。为了驳斥他双亲对苔莱季娜和她母亲散布的中伤,在这五年当中,只要有人想看,他便把这些信拿给他们看。后来他病了,几乎死掉;他一点也不知道,马尔塔大婶和苔菜季娜给他汇来一笔数目颇为可观的款子:病中用了一些,可是余下的他硬从他双亲的贪婪的手里夺了过来,如今前来把这笔钱还给苔莱季娜。因为他——无论如何!——不想收这笔钱。当然喽,这笔钱不是恩赐,他为苔莱季娜花过那么多呢。可是……无论如何!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尤其是在这儿,在这所房子里,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收这笔钱!密库乔已经等待多少年了——还可以等下去的。既然苔莱季娜有了余款,那就是说,如今,锦绣的前程已经展现在她的面前,自然,那从前的许诺——尽管违背那些对此事缺乏信心的人的意愿——也该实现了。

密库乔蓦然地站起身来,扬扬眉毛,似乎想肯定这种结论;又呵呵那冻僵的双手,跺了跺脚。

“冷吗?”佣人走过时问道,“等不多久了。到厨房这边来吧。您在这儿会好些。”

佣人摆出一副贵族老爷的神气,使密库乔感到难堪和愤怒,因此他没有理睬佣人的劝告。他又坐了下来,陷入悲哀的沉思中。不一会儿,一串紧急的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道林娜,小姐回来了!”佣人高声喊道,紧忙理理燕尾服,跑去开门,但是发现后面跟着密库乔,便骤然止步,拦住了他:

“您在这里等一会儿。让我先通报一声——您来了。”

“哎哟——哟!”帷幔里边传出一个拖长的声音。随后出来一个穿戴邋遢、又矮又胖的婆娘,跛着一条腿,羊毛披巾一直裹到鼻子底下,露出一绺染过的金丝发;她还没有完全醒转过来。

密库乔两眼发直地望着她。她也奇怪地瞪着陌生人。

“小姐回来了。”密库乔重复了一声。

这时候道林娜猛然间清醒过来。

“我这就来,这就来……”她一边说,一边摘掉披巾,扔到帷幔后边,同时用她那整个笨重的身子冲向门口。

这个搽胭抹粉的妖艳的女人的出现,佣人的阻拦——这一切使受压抑的密库乔产生一种惊惶不安的预感。他听到了马尔塔大婶尖声尖气的话音:

“放到那边客厅里!放到客厅里,道林娜!”

佣人和道林娜从他面前走过,捧着色彩缤纷的花篮。他探着脖子望着尽里边灯火辉煌的客厅,看到许多身穿燕尾服的男人,听到含混不清的寒喧声。他两眼发黑:他是那样惊奇,那样激动,不知不觉地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眯上眼睛,在黑暗中全身紧缩,仿佛坚决不向那刺耳的阵阵笑声在他内心所引起的痛楚的感情屈服似的。苔莱季娜的笑声?我的上帝呀,她干吗在那个房间里这样笑呢?

一声压低的呼唤使他睁开了眼睛,他看见马尔塔大婶站在他面前,那样子一点儿也辨认不出了——她戴着帽子呢,可怜的老太婆!她仿佛受到身上那件华丽高贵的天鹅绒披肩压抑似的。

“怎么,密库乔……是你在这儿?”

“马尔塔大婶!……”密库乔大叫一声,几乎是吃惊地望着她。

“你怎么能这样呢!”老太婆激动地接着说,“连个信儿都不给?出什么事了吗?你什么时候到的?是今儿个呀……噢,天啊!天啊!……”  “我是来……”密库乔嘟嘟囔囔,不知说什么好。

“等一等!”马尔塔大婶打断了他的话,“现在怎么办?怎么办呀?你看来了多少人呀,孩子?今儿是苔莱季娜的大喜日子,是她的纪念演出……等一下,在这儿稍微等一下……”P3-5

序言

柯岩是我崇敬的作家和老师。欣闻20世纪90年代初由她主编、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青年卷10本)再版,感慨万端,深为编者和出版者高远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和可贵的历史担当意识所折服。20年来,我一直是这套丛书的受益者。如今重温,掩卷凝思,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是啊,连深山狂啸的老虎尚且时时关照着子孙后代,何况人类的真豪杰、大丈夫乎!个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文学如水,滋润人心,悄然无声,是流淌在民族肌体里的一种软实力。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作为的民族,必须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人的高度自觉和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充分自信,敬畏经典,崇尚大家,为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食粮,促进全民族在以文学审美方式把握世界中既实现文学自身的持续繁荣和真正自强,又实现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真正的文学自觉,才能实现充分的文学自信;只有实现了充分的文学自信,才能深化真正的文学自觉;而惟有既自觉又自信,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向文学自强。《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的编者和出版者,正践行着这种真正的文学自觉、文学自信、文学自强意识。柯岩在《总序》中就深情地说:“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名作啊,真如浩瀚的大海,可以培养青年的心志,陶冶他们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锤炼他们的意志,净化他们的血液,铸造他们的灵魂……”走近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皆以经典名篇滋润人心。这是编者和出版者的远见卓识。诚如《人民文学》原主编、挚友程树榛所言:这套书不仅为广大青少年一代精心搭建了一个内容丰厚的文学小图书馆,而且也为当今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成年读者精选了一批古今中外文学的名篇佳作,功在当代,荫及千秋。此话,诚不为过。

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文艺理论家陈涌曾在《谈柯岩的创作》中借柯岩为画家韩美林写的报告文学的篇名称颂柯岩也是一位“美的追求者”,说“从她的作品里往往看到一颗明丽的易感的心,看到她总是寻找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并热切盼望她加强“思想者的深沉的思索”。不过10年,我从她主编的这套从书中,联系想到她自己的煌煌10卷的《柯岩文集》中,已经更多地体悟出她的这种“思想者的深沉的思索”。她在《总序》里谈及之所以要与青岛出版社花大力气干这桩可能“要赔很多钱”的事,是因为对青少年所处的人文生态、文学阅读环境的深沉忧虑和深刻反思。她说:“我看见无论是大小书店、报刊门市部,还是集市上的书摊、书贩,到处都堆满了与这大自然绝美景色截然相反的丑恶书刊,不是充满凶杀与秽行的故事,就是对历史、对祖国、对这块黄土地的恶毒嘲讽作践……”这些令她“心里像灌满了铅,眼里盈满了泪,胸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她援引一位美国作家的话说,“你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是看他读的是什么书;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人民的心灵水准,最好的方法是走进他们的书店”。柯岩的这番思索,不独充溢着才情,更凸现出思想家的深刻。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行进,《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愈益显现出其久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说,当年国门初开,西方文化八面来风,鱼龙混杂,花样翻新,东施效颦者有之,囫囵吞枣者有之,文学界出版界出现了令柯岩忧虑的那番景象,青岛出版社与之联袂出版这套丛书需要胆识;那么。面对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界、出版界现状,再版这套丛书,尤须胆识。君不见,如今的书店,充斥着教人寻觅仕途的各种版本的《厚黑学》,充斥着引人赚钱的各种各样的“致富经”,充斥着唆人玩弄情场伎俩的“三角恋…‘婚外情”小说……而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亟需的真正营养精神、提升境界、丰富知识、点燃智性的经典名篇和优秀作品,实在太少太少。缘何如此?都是为赵公元帅所驱使。文化可以有产业,但文化主要是事业,文化万勿产业化。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便是文化功利化、低俗化。这既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论断资本运作“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如艺术、诗歌(注:指文学)从来就有敌意”所言中,也已为近几年来的实践所验证。在有的人的政绩观里,出版业的考绩指标竞只剩下了码洋!精神指标何在?书籍的装帧愈来愈豪华,印刷愈来愈精致,但内容和文化的含金量却越来越稀薄。金钱可以买来诸般美味佳肴,但能买来一个民族,尤其是青少年后代健康向上的文化味口吗?文化贫乏、单一,当然不好;但文化失却品位与格调,也不好,因为会败坏一个民族的文化味口,导致一个民族失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个失去文化选择眼光的民族,乃是一个悲哀的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想象,13亿人倘都在赵公元帅驱使下挤在一条道上挣GDP,那全民族离撞车和翻车的日子还远吗?!文化化人,文学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我们就是要靠像《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这样的人类优秀文化去“化人”“养心”,然后再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去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万勿让缺思想、缺精神、缺灵魂的低俗文化、垃圾文化污染锈蚀人,因为低素质、低境界的人是会把即便搞上去的经济也吃光花光消费光的!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惟其如此,我对青岛出版社再版这套丛书,表示由衷的敬意。

末了,我想起一位领导问我:你成长的文学偶像是谁?我不假思索答道:“文革”前是鲁、郭、茅、巴、老、曹,改革开放后视野开阔了,又加上了陈独秀、陈寅恪、钱钟书……因为他们一有丰富的知识,令我打开眼界;二有高于知识的智慧,指引我的精神航程;三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够我受用终生。而时下呢,某些强势媒体在用什么偶像取代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大家都心知肚明,无须在此来赘述。这文化落差和精神落差有多大?文学偶像是引领一代人的精神航程的灯塔。灯塔不明,氛围不好,那“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文化功能何以实现?文学宝塔,盛世包容,塔座愈多样、愈丰富、愈厚实,愈繁荣昌盛;但有个底线,那便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底线。塔尖则理应是经历史和人民筛选确认了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名篇大家。这是含混不得的。现在的问题是:切勿把本来只有资格在塔底居一席位置且尚需提升的作品及其作者,“炒”上了塔尖;而把古今中外真正的名篇大家,“拽”到了塔座乃至挤出了塔身。这是文学的悲哀而非幸事。《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就是力匡此种误导社会和人民的倾斜。我为它的再版拍手叫好!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国短篇小说卷(下)/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柯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79443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2
172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