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艺术》这本小册子,是笔者(孙熙春)在中文系内开设楹联选修课时所编撰的教案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汇集而成。学生对包括楹联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对相关资料的渴求,以及系主任金晓辉教授,挚友陈明远、孙金娟贤伉俪的鼓励与支持,是本书最终能与读者见面的重要原因。本书内容包括楹联的源流、楹联的特征及分类、楹联的欣赏、联苑撷英、楹联的创作等。
图书 | 楹联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楹联艺术》这本小册子,是笔者(孙熙春)在中文系内开设楹联选修课时所编撰的教案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汇集而成。学生对包括楹联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对相关资料的渴求,以及系主任金晓辉教授,挚友陈明远、孙金娟贤伉俪的鼓励与支持,是本书最终能与读者见面的重要原因。本书内容包括楹联的源流、楹联的特征及分类、楹联的欣赏、联苑撷英、楹联的创作等。 目录 序 上编 1 楹联的源流 第一节 楹联的定义 第二节 楹联的起源 第三节 楹联的发展 2 楹联的特征及分类 第一节 楹联的特点 附录一 《二十九种对》(有删改) 第二节 楹联的分类 3 楹联的欣赏 第一节 楹联欣赏的内容与一般过程 第二节 形式相对独立的楹联欣赏 第三节 文艺作品中的楹联欣赏 附录二文学作品中的楹联选 附录三楹联书法之欣赏 4 联苑撷英 第一节 明代以前楹联选并释要 第二节 明代楹联选并释要 第三节 清代楹联选并释要 第四节 清末及近现代楹联选并释要 第五节 海外楹联选 5 楹联的创作 第一节 创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立意与构思 第三节 对仗的避忌与调平仄 第四节 楹联的结构与炼字 第五节 修辞方法的运用 第六节 几种常用楹联的作法 6 楹联的书写格式 第一节 书籍中楹联的书写格式 第二节 实用性楹联的书写格式 下编 第一节 古诗韵常用字表 第二节 新诗韵十三辙常用字表 第三节 平仄两读常用字表 第四节 对联常用字分类表 第五节 《笠翁对韵》清·李渔 第六节 《时古对类》清·无名氏 第七节 《声律启蒙撮要》清·车万育 第八节 《幼学琼林》(有删改)明·程登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楹联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熙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273861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02 |
宽 | 12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9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