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FBI超强阅人术,教你一分钟识破对方的伪装和谎言。
最有效的读心法则,最实用的心理洞察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姬小安编著的《FBI心理洞察术》教你瞬间读懂人心,破解对方身体语言神秘信号,让人无法抵挡的心理攻略。
图书 | FBI心理洞察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揭示FBI超强阅人术,教你一分钟识破对方的伪装和谎言。 最有效的读心法则,最实用的心理洞察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姬小安编著的《FBI心理洞察术》教你瞬间读懂人心,破解对方身体语言神秘信号,让人无法抵挡的心理攻略。 内容推荐 心理洞察是一门学问,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形体动作、语言、表情、情绪变化、谈话的逻辑性、眼神来推断他人的心态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洞察他人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主动权。 FBI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已经掌握总结出这个世界上最卓有成效的心理洞察术。让我们翻阅《FBI心理洞察术》,跟着FBI一起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一定能够运用心理战术轻松驾驭他人的想法,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大赢家。《FBI心理洞察术》由姬小安编著。 目录 Part 1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 第一节 通过“微表情”阅读一张脸 第二节 情绪变化的表情征兆 第三节 面色与生活境遇 第四节 没有表情也是一种表情 Part 2 眼睛和舌头说话一样多 第一节 眼睛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 第二节 神奇的瞳孔 第三节 眨眼带来的信息 第四节 眼球运动与冥想世界 Part 3 读懂身体语言,做生活中的FBI 第一节 私人距离与个人领域 第二节 观察头部得到的信息最为准确 第三节 随处可见的自我触摸 第四节 姿势蕴藏的含义 第五节 手臂助你一臂之力 第六节 腿和脚—最诚实的身体语言 Part 4 瞬间识人的超级洞察力 第一节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被欺骗之中 第二节 回想游戏—训练观察力的最佳方法 第三节 警觉+细节=敏锐阅人术 第四节 性格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洞察人心 第五节 FBI助你成为测谎专家 Part 5 FBI读心术——助你成为交际大师 第一节 FBI助你做一个万人迷 第二节 FBI教你如何控制别人的情绪 第三节 FBI助你打造超级影响力 第四节 以心攻心,你独有的强大社交战术 试读章节 第一节 通过“微表情”阅读一张脸 1 莱特曼博士的高超本领 美剧《Lie to me》(《千谎百计》)曾经一度人气超高。主人公卡尔?莱特曼博士无须确凿证据,无须测谎仪,甚至无须语言和声音,只凭借一个人的一颦一笑及表情变化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拨开骗局的迷雾,直抵事件的核心。这部电视剧吸引了很多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观众,大家关心的是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以及说谎时的表现。 这部热播剧的蓝本,是面部解读专家保罗?埃克曼本人的经历,所以片中提到的所有识谎招数都有科学依据。很多观众认为该剧的实用价值极大,甚至还将这些技巧应用于生活中,对老板、同事察言观色。据说准确率相当高。 莱特曼博士通过捕捉人们脸上转瞬即逝的表情,破获了一个个棘手案件。对这些一闪而过的细微表情,有个专业术语叫做“微表情”(micro-expression)。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面部会透露“微表情”,它通常只出现1/25秒的时间,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有时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 “微表情”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1969年,埃克曼负责治疗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一天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提出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花儿和猫。提出请求的时候,玛丽神情愉悦,显得心情很好,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好似撒娇的样子。但是令人震惊的事情是,她在回家之后,用了3种方法试图自杀,结果未遂。 后来埃克曼将当时与患者交流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细细审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捕捉到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只持续了不到1/15秒,但是极其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埃克曼将其命名为“微表情”。 人们面部的明显变化,如笑容、皱眉、发怒,能迅速地提供情绪信息,让别人很明显地了解其当时的心情或意图。但是通常在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依靠别人的表情获取信息,同时也会控制自己的表情,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掌握所处的境况;避免危险、欺骗、尴尬等;确认、诱导或控制对方的想法。 对于一个冷静的人来说,通常不会喜怒形于色,相对来说,微表情不会表现得那么显著,同时也更加难以自控。当情绪发生变化时,人的脸有种奇特的习性,能做出相应的表情,“微表情”一闪而过,但通常做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地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真实的情绪和动机。比如超级市场收银员的笑容里可能闪过一毫秒轻蔑的笑意,一个迎面而来表情严肃的人可能会突然闪现恐惧的神情……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举个例子,一个人很自然地表现出“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我们就能断定这人心情不错。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观察,也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诚实的”。所以,为什么有时仅仅只需瞥一眼,我们就能断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人,人们常常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但这其实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于微表情的累积认识。 2 察言观色并不容易 在解读身体语言时,大多数人都习惯从身体的较高部位,也就是脸开始。其实脸最容易被用来遮掩真实情绪或者虚张声势。我们的面部表情喜欢骗人似乎也理所当然,因为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这样做。当我们把真实的情感反应摆在脸上时,大人会警告我们:“不要做出这种表情。”或者,成人会教导我们:“至少在有客人的时候看起来高兴点儿。”所以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伪装。 整个世界、所有人都在教我们用脸去隐藏、欺骗和撒谎。每个人都戴着一张“面具”,而且需要一张“面具”。一个始终满面笑容的人不一定会给你满意的回应,一个相谈甚欢的人不一定不拒绝你,由此可知,表情不仅只是一个内心符号,更重要的是一种交际手段。 另外,出于人自我保护的原始本能,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完全暴露出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私密性。表情和内心真实想法截然不同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的表情往往也在撒谎。 这么看来,“察言观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虽然人们极力戴上“面具”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但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是会出卖他们,所以只要我们学会如何观察人的微表情,也就可以读懂潜藏在人内心的言语。 P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FBI心理洞察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姬小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6039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