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丰子恺艺术随笔/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冰编写的《丰子恺艺术随笔》内容介绍:从丰子恺先生(1898—1975)大量的著述中挑出十几万字的艺术随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吧。说实在话,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是怀有这种想法的。可是,当我重新把丰子恺的文章和著作读过一遍之后,我发现我面临的困难是一种“美好的困难”:与好文章不够,勉强找一些凑数的情形正好相反,丰子恺谈艺术的好文章太多,取舍之间,颇费思量。而不管如何思量,斟酌来斟酌去,割舍总得割舍,因而遗珠之憾也只能让它存在。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丰子恺却是一身二任的,而且在艺术和文学两个领域都有不凡的独特造诣,以文字来谈艺术,对于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深厚的艺术修养,趣味,渗透到随意、平和、亲切的文字中,读起来真是特别的艺术享受和文学享受。

内容推荐

眼前的孙冰编写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所选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大致上看,第一部分注重普遍性的内容,谈美说艺,意在增进读者对美与艺术的观念、艺术的多种形式、艺术教育、艺术人物等多方面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注重个人性的内容,其实是关于“我与艺术(主要是绘画)”的自述,连贯起来读,隐约可见丰子恺一生所走的一条艺术道路,也可以说,这些文字大致上勾勒出了一条自传性的线索。这里所选自述文字的最后一篇写于1971年,那是在最黑暗的时期,丰子恺身心遭受污辱,既老且病,自觉来日不可期,而旧作都已散失,“因追忆画题,从新绘制,得七十余帧。虽甚草率,而笔力反胜于昔。因名之日《敝帚自珍》,交爱我者藏之。今生画缘尽于此矣!”读到这样的话,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一起来翻阅《丰子恺艺术随笔》吧!

目录

从梅花说到美

从梅花说到艺术

美与同情

绘画之用

儿童画

音乐之用

儿童与音乐

女性与音乐

SWEETHOME

读画漫感

照相与绘画

漫画艺术的欣赏

画鬼

日本的裸体画问题

房间艺术

卅年来艺术教育之回顾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

访梅兰芳

我的学画

写生世界(上)

写生世界(下)

甘美的回味:

学画回忆

谈自己的画

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

我的画具

我的书:《芥子园画谱》

《漫画阿Q正传》初版序言

《子恺漫画全集》序

画展自序

《画中有诗》自序

漫画创作二十年

《又生画集》自序

《幼幼画集》自序

香港画展自序

护生画三集自序

《子恺漫画选》自序

杭州写生

《敝帚自珍》序言

试读章节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自古没有一定的学说。俄罗斯的文豪托尔斯泰曾在其《艺术论》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学研究者的学说,而各人说法不同。要深究这个问题,当读美学的专书。现在我们只能将古来最著名的几家的学说,在这里约略谈论一下。

最初,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说:“美的东西,就是最适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东西。”他举房屋为实例,说最美丽的房屋,就是最合于用途,最适于住居的房屋。这的确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观无论何等美丽,而内部不适于居人,决不能说是美的建筑。不仅房屋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花瓶的样子无论何等巧妙,倘内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稳坐桌子上。终不能说是美的工艺品。高跟皮鞋的曲线无论何等玲珑,倘穿了走路要跌交,终不能说是美的装束。

“美就是适于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这句话。在建筑及工艺上固然讲得通,但按到我们的梅花,就使人难解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梅花的美。但梅花有什么用途与目的呢?梅花是天教它开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出它来,或许有用途与目的,但人们不能知道。人们只能站在它前面而感到它的美。风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风景很美,但我们决不会想起西湖的用途与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来当镜子吧?

这样想来,苏格拉底的美学说是专指人造的实用物而说的。自然及艺术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学说来说明。梅花与西湖都很美,而没有用途与目的;姜白石[姜夔]的《暗香》与《疏影》为咏梅的有名的词,但词有什么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的话,很有缺陷呢!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学者。他想补足先生的缺陷,说“美是给我们快感的”。这话的确不错,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梅花的名画,读到《暗香》、《疏影》,的确发生一种快感,在开篇处我早已说过了。

然而仔细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有快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热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与捧热水袋不能说是美的。肴馔入口时很有快感,然厨司不能说是美术家。罗马的享乐主义者们中,原有重视肴馔的人,说肴馔是比绘画音乐更美的艺术。但这是我们所不能首肯的话,或罗马的亡国奴的话。照柏拉图的话做去,我们将与罗马的亡国奴一样了。柏拉图自己蔑视肴馔,这样说来,绘画音乐雕刻等一切诉于感觉的美术,均不足取了(因为柏拉图是一个轻视肉体而贵重灵魂的哲学家,肴馔是养肉体的,所以被蔑视)。故柏拉图的学说,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P2-3

序言

从丰子恺先生(1898—1975)大量的著述中挑出十几万字的艺术随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吧。说实在话,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是怀有这种想法的。可是,当我重新把丰子恺的文章和著作读过一遍之后,我发现我面临的困难是一种“美好的困难”:与好文章不够,勉强找一些凑数的情形正好相反,丰子恺谈艺术的好文章太多,取舍之间,颇费思量。而不管如何思量,斟酌来斟酌去,割舍总得割舍,因而遗珠之憾也只能让它存在。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丰子恺却是一身二任的,而且在艺术和文学两个领域都有不凡的独特造诣,以文字来谈艺术,对于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深厚的艺术修养,趣味,渗透到随意、平和、亲切的文字中,读起来真是特别的艺术享受和文学享受。

早在1940年,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出版日译本,译者吉川幸次郎写过这样的话:“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日本著名作家古崎润一郎写过一篇《读(缘缘堂随笔)》,说“这本随笔可以说是艺术家的著作。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虽然《缘缘堂随笔》并非专门谈论艺术的书,这两位异国的欣赏者却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家的心胸、才智、品性和风韵。他们所道出的,真是对丰子恺随笔风格的很恰切的揭示和概括。

眼前的这本艺术随笔集所选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大致上看,第一部分注重普遍性的内容,谈美说艺,意在增进读者对美与艺术的观念、艺术的多种形式、艺术教育、艺术人物等多方面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注重个人性的内容,其实是关于“我与艺术(主要是绘画)”的自述,连贯起来读,隐约可见丰子恺一生所走的一条艺术道路,也可以说,这些文字大致上勾勒出了一条自传性的线索。这里所选自述文字的最后一篇写于1971年,那是在最黑暗的时期,丰子恺身心遭受污辱,既老且病,自觉来日不可期,而旧作都已散失,“因追忆画题,从新绘制,得七十余帧。虽甚草率,而笔力反胜于昔。因名之日《敝帚自珍》,交爱我者藏之。今生画缘尽于此矣!”读到这样的话,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丰子恺艺术随笔/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3245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5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