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民国著名学人性情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虽然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却孕育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学人。而且,这些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你对他们认识几多?下面就让我们翻开由《伴随》编辑部编著的这本《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民国著名学人性情档案)》,去熟悉一下他们吧。

内容推荐

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马寅初、马一浮、刘师培、熊十力、黄侃、钱玄同、刘文典、陈寅恪、陶行知、赵元任、梁漱溟、顾颉刚、吴宓、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罗家伦、潘光旦,本书《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民国著名学人性情档案)》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介绍了上述24位民国著名学人的生平事迹。

《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民国著名学人性情档案)》由《伴随》编辑部编著。

目录

辜鸿铭:“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的一个代表”

(1)传略 (2)形象 (3)保皇 (4)追随 (6)天赋 (7)好

胜 (8)傲睨 (9)臧否 (11)憎恶 (12)詈讽 (14)气节 (15)传

道 (17)怪论 (19)评誉

蔡元培:“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

(21)传略 (23)变革 (24)壮怀 (26)慈师 (28)婚姻 (29)轶

闻 (31)评誉 (32)名言 (33)名联

章太炎:专志精微,穷研训故;首正大谊,截断众流

(36)传略 (37)怪誉 (38)门生 (40)讲学 (45)疾愤 (47)情

事 (48)异行 (49)评誉

梁启超:“他的最伟大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

(51)传略 (53)反差 (56)情浓 (57)情止 (59)拜师 (61)为

师 (62)自省 (64)趣味 (65)长辞

王国维:取义舍生欣所得。不顾人间唤奈何!

(66)传略 (67)大师 (6B)杰作 (69)扬镳 (73)淡泊 (74)衣

食 (74)自沉 (76)名言 (77)评誉

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的遗世独立僧

(79)传略 (80)才艺 (82)境界 (83)挚交 (90)雅交 (91)师

魂 (92)情事 (93)轶事 (94)名曲 (95)名言 (97)名

诗 (98)评价

马寅初:“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99)传略 (101)倔犟 (101)温厚 (102)义正 (104)激

愤 (107)廉俭 (108)情事 (109)轶事 (11O)养生

马一浮:“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

(112)传略 (113)天资 (114)旷逸 (115)义愤 (116)佳

话 (117)授道 (119)论学 (119)伤情 (120)养生 (121)名

言 (122)诗话 (123)诗词

刘师培:一只屡被世事“拖下水”的国学界凤凰

(125)传略 (127)投逆 (130)反目 (132)为师 (133)师

友 (135)轶事

熊十力:“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和谐”

(137)传略 (138)风度 (140)孤冷 (141)狷狂 (144)义

举 (145)相惜 (147)教诲 (148)诤言 (148)妙文——《说食》

黄侃:一个乖僻和学问成正比的怪杰

(150)传略 (152)至孝 (153)辛讽 (154)嗜书 (156)师

道 (157)同门 (159)弟子 (160)谶言 (161)轶闻

钱玄同:一个催生新文化运动的性情中人

(165)传略 (166)催生 (167)双簧 (168)为师 (170)家

事 (171)趣闻 (173)妙文——《恭贺爱新觉罗溥仪君迁升之喜并祝进步》

刘文典: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176)传略 (177)风采 (179)气节 (181)恃才 (183)相

轻 (184)相重 (184)奇师

陈寅恪:教授之教授,大师之大师

(188)传略 (189)名门 (191)博学 (193)治学 (194)敬

崇 (196)骨气 (197)师友 (200)纯情 (202)妙联 (203)自

白 (203)归宿 (204)赞誉

陶行知:“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206)传略 (208)激愤 (210)无私 (210)律己 (212)爱

心 (213)施教 (216)评誉 (217)名言 (220)妙演 (222)妙论——

《第一流的教育家》 (223)妙文——《中国的人命》

赵元任:拥有异常天赋的“汉语言学之父”

(225)传略 (226)天赋 (227)造诣 (229)远政 (229)至

交 (231)姻缘 (234)乐趣 (234)名趣 (235)轶闻 (237)妙语

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239)传略 (241)自视 (243)气节 (244)淡和 (245)教

诲 (247)情分 (250)轶闻 (251)语录

顾颉刚:中国史学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

(256)传略 (258)开创 (259)平等 (260)惜才 (262)恩

师 (264)情曲 (271)美文——《怀疑与学问》

吴宓:一个奇特、矛盾的真正的人

(273)传略 (275)率性 (276)严谨 (278)单恋 (279)婚

姻 (281)门生 (283)情念 (284)评论 (285)诗作

冯友兰:建立最好人生境界论的“现代新儒家”

(287)传略 (288)力作 (289)兄妹 (291)齐眉 (292)授业 (293)收

藏 (294)妙喻 (294)至交 (295)名文——《人生的境界》

金岳霖:一个创建独立哲学体系的“顽童哲学家”

(298)传略 (299)为学 (300)传道 (302)论道 (303)纯隋 (304)妙

缘 (306)和善 (308)趣行

傅斯年:“故以学识而论,孟真真是中国的通才”

(312)传略 (313)疾愤 (315)义正 (316)匡正 (318)孝子 (318)婚

姻 (321)师友 (323)轶闻 (324)理念 (325)评誉

罗家伦:“人生的意义在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326)传略 (327)干将 (328)唯贤 (330)治校 (331)姻缘 (332)妙

闻 (334)名文——《生命的意义》

潘光旦:“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339)传略 (340)嗜学 (342)论教 (343)性学 (344)刚正 (345)雅

趣 (346)幽默 (347)哀恸 (348)轶闻 (349)友评

试读章节

辜鸿铭:“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的一个代表”

传略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出生于当时为英国占领的马来西亚威尔斯王子岛(今天叫槟城),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父亲辜紫云,母亲为葡萄牙人。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清朝时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在西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867年,随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1870年,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于187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文学硕士学位。同年,人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1880年,返回故乡槟城。1881年,听从当时在新加坡的语言大家马建忠的劝说,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埋头研究中华文化。1885年,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正式成立后,任方言教习。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全校师生景仰,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905年,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1910年,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后,辞去公职,1915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1924年,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1927年回中国。

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形象 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发,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周作人《北大顶古怪的人物》)

先生喜征逐之乐,故不修边幅,既垂长辫,而枣红袍与天青褂上之油腻,尤可鉴人,粲然立于其前,不须揽镜,即有顾影自怜之乐。(梁实秋《辜鸿铭先生逸事》)

袍作枣红色,衬以无领铜钮,肥大马褂一袭,下着杏黄套裤,脚着挖心式“夫子履”,青云遮头,鼻架花镜。每谈国事,则日:“你们中华民国!”盖先生发辫长垂,小帽红结,大如小儿拳,迄其天年,从未忘情于清室。(王森然《辜鸿铭先生评传》)

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袍,磨得油光闪烁,袖子上斑斑点点尽是鼻涕、唾液痕迹,平顶红结的瓜皮小帽,帽子后面是一条久不梳理的小辫子,瘦削的脸,上七下八的几根黄胡子下面,有一张精通七八国语言,而又极好刁难人的嘴巴。脚下,终年一双梁布鞋。(王理璜《一代奇才辜鸿铭》)

这个小老头,像禁欲者一样瘦削,但面孔很有神采,直着脖子,身体微微前倾,颧骨突起,宽宽的额头下闪烁着两只带笑意的大眼睛。他穿着中国长袍。在北京人都已剪掉辫子的此刻,他却留着那条象征性的发辫。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辜氏口若悬河,我几乎插不上话。其实,这只是一场长长的独白,令我毕生难忘,因为我从未见过如此执著、如此固执地坚持已见、坚持确定信念的人。(弗兰西斯·波里《中国圣人辜鸿铭》)

保皇 辜鸿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辫子”。辜鸿铭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意、日等多国语言和古拉丁文,他为何独独对那条不甚雅观的辫子敝帚自珍?辜自己的解释是:“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别人将他的辫子视为前清遗老的残留物,他却将自己的辫子视为“一个标志和象征——几乎是一个宗教符号,一面中国民族性的旗帜”,或者说,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护照。

辜鸿铭经历两次帝制复辟,都如儿戏一般。清王朝从历史上消失了,王公大臣们头顶的官帽(擎雨盖)也没了。唯有张勋和辜鸿铭的辫子犹如“傲霜枝”一样在人们面前摇曳。(张勋65岁生日时,辜鸿铭送给他一副贺寿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灭亡了,那顶官帽已经全无着落,但还留下一条好端端的辫子,足可笑傲于这个寒光闪闪的时代。)

民国初年,辜鸿铭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他第一次拖着辫子走上北大课堂的时候,台下的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没有感到难堪,他等学生笑完,清了清嗓子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学生们听到这句话,都沉默了。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民国著名学人性情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伴随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7637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7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