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聆听喀纳斯(家住新疆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康剑在喀纳斯一带长大,后来做了这个新疆最美地方的管理者。他的山水文章是安静的,那些他看了多年听了多年的风景,在进入他的文字时,有如走上回家之路一样惬意自如。好文字是家。那篇《禾木星空》就是给漫天繁星构筑的一个文字的家。自古以来的永恒文字里安顿着万物之心。《聆听喀纳斯》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沟通。山水言语,花草唱歌,人在聆听。康剑的家安在喀纳斯山水里,风景亦是心景。他以长久的聆听写出了有关喀纳斯山水的可信文字。

内容推荐

新疆是一个容易被猎奇、被传说、被魔幻和被误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家住新疆·散文》是一套讲述新疆家园生活的书,由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书写共同的家乡——新疆。

《聆听喀纳斯》为丛书之一。

《聆听喀纳斯》作者康剑的山水文章是安静的,那些他看了多年听了多年的风景,在进入他的文字时,有如走上回家之路一样惬意自如。康剑的家安在喀纳斯山水里,风景亦是心景。他以长久的聆听写出了有关喀纳斯山水的可信文字。

目录

聆听篇

 喀纳斯山水经

 聆听喀纳斯

 喀纳斯花草记

 河流的故事

 初冬的喀纳斯

 最后的雪乡

 童话边城布尔津

行吟篇

 仰望友谊峰

 天上的喀纳斯

 禾木星空

 观鱼台记

 南有九寨沟北有喀纳斯

 一河清水

人文篇

 喀纳斯影像志

 楚吾尔的传人

 两个人和一个湖

 山风吹过亚木开

 永远的额尔德什

 五彩滩主何智扬

 行走俄罗斯

 阿木拉西台记忆

跋:山水之外

试读章节

聆听喀纳斯

这个冬季,你像幽灵一样地来到喀纳斯,伴随着喀纳斯冬眠般微弱的呼吸,有幸聆听了喀纳斯。你聆听了它的有声,也聆听了它的无声。

你深深感到,现在,想体验自然原始的喀纳斯也许只有在冬季了。因为夏秋之季的喀纳斯,已是人声嘈杂了。你想安静,已是不太可能,或是跟着旅行团,或是投奔当地的朋友,住宾馆,吃饭店,身不由己,除了看风景,还是过着城市般的生活。只有在冬季,来喀纳斯旅游的人们才最能亲近自然。大家一律住在图瓦老乡的木屋里,一律没有电视看,一律关闭手机,一律喝着老乡家烧出的奶茶,吃着油炸的“包尔萨克”,你一碗我一碗,你一口我一口,不论职务高低,无论贵富贫贱。

就是在这种原始的状态之下,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喀纳斯的原始之美,感受到喀纳斯的厚实民风,聆听到喀纳斯的原本声音。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扰,一切都是平静的、真实的、和谐的、天人共有的。

你来喀纳斯时,天上正飘着密密麻麻的雪花,整个下午都无法出门,你盘腿坐在老乡家的板床上,看木屋窗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落大地。下垂飘落间偶尔有雪花与雪花相碰撞,碰撞之后它们或者变成碎末或者相拥而下。

你在想,雪花之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就像人类依附于地球,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压缩亿万倍。而在雪花们相撞之后,雪花之上是否也有风雨雷电,地震海啸。雪花之上的微小生命是否也在四处奔逃,躲避着灾难,甚至有的生命在一瞬间就会化为灰烬。而更多的雪花则是垂直落下,从天空到大地,演绎着一段生命从有到无的叙述过程。你感觉它们落下时很轻,但对它们而言却是粉碎自己生命的一次撞击,悲壮而执著。这有一点像宇宙,星星众多,时刻都在重复着生与死的轮回。一片雪花就是一颗有生命的星星。

傍晚时分,喀纳斯的雪停了。老乡家的炉子烧得极热,木柴在炉膛间噼噼啪啪火星四溅,炉板上的水壶嘴打着鸣哨,水壶里的水翻滚不停,壶盖被开水的热气顶得一掀一合。

窗外,云层渐渐变得薄了,西天透出了光亮来,而且这光亮由灰色慢慢变成了白色,最后又变成了橘黄色。你知道晚霞要出来了,晚霞出来了就意味着天要放晴了。俗话不是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嘛。

你走出木屋,身后木门关闭时撞击门框的啪嗒声会传出很远,不一会儿这声音又会从高大的波勒巴岱山返传回来。这声音再次进入你的耳根之际,你已走出院门,来到村庄中间的路上。天空渐渐放晴,寒冷也就迅速袭击了大地,这时西天上空最后一抹晚霞也被夜色快速吞噬掉了。喀纳斯的夜晚真正来临了。

你来到村庄的深处,不时有狗的叫声从某一人家的院落中传出,你想起“柴门闻犬吠”的诗句,这句诗此时用在此地真是太恰当不过了。你在想,写这诗句的古人是不是也来过喀纳斯呢,应该来过,至少是在梦里神游过喀纳斯吧。棉皮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这声音有节奏地在夜空中传送开去。这声音会传向哪里呢,应该是传向遥远的夜空,传送到漫天的星斗之上。

你仰望星空,在零下30多度的夜晚,好像都能听到星星冻裂的声音。星星们像是在回应大地的声音,也向地球发出了信号,很吃力地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你想这是星球和星球之间的心灵感应。星星和星星之间,也应该和人类一样,它们一定是有亲情关系的。宇宙爆炸的那一瞬,它们才脱离了母体,被抛向了四面八方。有了亲情关系,就有了彼此间的呼应,彼此间的聆听,你伤我悲,你喜我乐,在这繁杂的宇宙间,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总能相互间彼此遥望,你喊它一声,它会回应你一个眨眼。

夜晚,躺在温暖的木屋里,木屋的松香沁入你的心脾,让你久久难以入睡。隔壁老乡的鼾声隔着木墙传过来,鼾声均匀,有一点像催眠曲。你想起下午在木屋当中和男主人的一番对话,你问男主人,你们从一出生便住在这大山之中,到了冬季更是与世隔绝,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寂寞的程度可想而知。男主人告诉你的话却让你为之一震,我们从一出生就降落在了一个充满了各种声音的世界里,乌语虫鸣不说,河水欢唱不说,松涛阵阵不说,单是春天山花吐瓣的声音,夏天青草拔节的声音,秋天霜打红叶的声音,冬天雪压枝头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这大山里有声无声的事物其实都有声音,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听。有些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而有些声音,则需要用心去听。要知道,这个世间有时寂静所发出的声音是最响亮的。你回忆老乡哲人般的话语,渐渐进入了梦乡。

清晨,你来到喀纳斯河畔的木桥边,这里晨雾弥漫。阳光刚刚照到波勒巴岱山峰上,把高高的雪峰映成了桃红色。随着太阳升高,这红色逐渐变淡,还雪山一个本来的洁白。

你沿河而上,在这条幽灵般的河道里,除了一条清澈的流水外,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河岸边那成群连片的“雪蘑菇”了,“雪蘑菇”的母亲是溢满河滩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进入秋季后,河水开始变小,并萎缩到了河道中间那条深深的河沟中。冬天的雪一层层地落下来,把鹅卵石严严实实地裹盖起来,慢慢地,“雪蘑菇”厚实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变得越来越有质感。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河谷之上,雾气蒸腾,整个河道形成了一幅极富韵律的鲜活图像。

喀纳斯河两岸的泰加林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霜花,变成了一条雾凇的廊道。你知道,雾凇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水汽,二是寒冷。冷热相遇,就形成了雾气,雾气碰到冰冷的树枝,便在河两岸树林的枝枝干干上结满了丰盈的树挂,构成了满满一条河道的雾凇奇观。喀纳斯河谷极少有风,于是,层层叠叠的霜挂把白桦树的妖娆身躯压得极弯,树梢的枝条呈棕褐色,细长而垂直,像一个个妖娆女子的秀发披散在腰间。这时的喀纳斯河谷,是蓝色调的水墨画。

喀纳斯湖面这时已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只有出水口水流不断。你看见两只水乌在戏水,它们不时从水中跃到河水中的巨石上,再从石上跳入水中玩耍。看见你来到冰岸边,它们又一个猛子扎入水中,立刻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在十米开外它们又浮出水面,向对岸游去。由于水面平静,它们的身后划出的两条长长的水纹,慢慢才能散去,让你联想到夏季喀纳斯湖面游船跑过后留下的波纹。

P30-34

序言

喀纳斯的听众

——读康剑的散文

李鲁平

面对喀纳斯,你会有强烈的欲望,想把眼前的一切看够、看穿,想把眼前的一切紧紧地抱住,刻入胸怀、化入心脾。身处喀纳斯的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深入喀纳斯和叙述喀纳斯呢?

康剑选择的方式是聆听和感叹。印象中,康剑是粗犷、黝黑的,是草原上那种坚硬的汉子,但在喀纳斯的面前,康剑却是细腻的、柔软的、温馨的。他聆听“喀纳斯的原始之美”、聆听“喀纳斯的厚实民风”、聆听“喀纳斯的原本声音”……用耳朵听、用身心听,这样,与世隔绝的喀纳斯便与外面的世界同样丰富;这样,寂静的喀纳斯便与外面的世界一样响亮。如果音乐真如同黑格尔所言,是最高境界的艺术形式,那么倾听、聆听就是最好的欣赏艺术的方式。对喀纳斯,当我们觉得需要倾听的时候,言下之意,用“看”、用“文字”已经无法言传我们的感受。我想,这正是康剑的困惑以及困惑之后选择的方式。康剑常年与喀纳斯为伴,与喀纳斯的一草一木相处,对喀纳斯他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尽管他不得不选择语言来表达。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已经不需要用相机,不需要用视觉来反复审视喀纳斯,他需要在心里回忆那些日日夜夜所倾听到的一切。于是,康剑听到了雪花的声音、听到了霜打在红叶上的声音、听到了一草一木的萌动声、听到了星星冻裂的声音、听到了图瓦人开启木门的吱呀声……听到了整个喀纳斯五彩缤纷、热闹喧嚣的四季。阅读康剑的散文,从静态沉思的《聆听喀纳斯》到行走探险的《仰望友谊峰》,都不难发现,他是喀纳斯虔诚而忠实的听众。如同教室的一名小学生,他端坐在喀纳斯的湖水草木面前,谦虚而安静地聆听着,内心却奔流着从宇宙到人生的思考,所有的语言以及其他媒介,都无法取代这一古老的与自然的沟通方式。

聆听之后的感叹,这是康剑的另一种方式。在《观鱼台记》中,他感叹人的生命短暂、树的生命顽强,“一个人活不过一棵树”,由此感叹自然力量、自然能量的伟大。在《禾木星空》中,仰望禾木上空伸手可触的星星,游客们发出的是惊叫、是赞美、是兴奋,而作者感叹的却是,“有的人真的就让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场梦,甚至临死的时候梦还没醒,而有的人却将稍纵即逝的一生演绎成了一场人生大戏,让自己比流星燃尽那一刻还要短暂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让后人铭记的英名。”人生虽短暂,但人生可以如梦,也可以与流星一样灿烂。又比如,在《仰望友谊峰》中,在经历艰难的行进之后,作者看到的是冰川的消融,希望“大自然能够和我们已经经受了无数苦难的人类一样,有着自我修复、自我保护和不断增强免疫力的能力”。

康剑不是喀纳斯的旁观者,也不是隐士,更不是仕途不顺、志向高洁的哀怨歌者。他是喀纳斯湖边孤独的、沉默的感叹者。

康剑深知语言对描绘喀纳斯美丽的局限,因此,他不费尽心机地寻找语言去描绘喀纳斯的神奇,也不搜肠刮肚地去寻找赞美喀纳斯的角度。康剑知道这一切努力都缺乏创新和力量,他选择做一个优秀的听众。同样,康剑知道对于喀纳斯,那些高亢的歌唱、那些火热的激情,也容易苍白无力、无病呻吟。因此,他选择做一个深沉的感叹者。康剑的散文显示出人对自然的尊重,人把自然作为可以表达意见的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这不是一种抽象的尊重与认可,因为,作为听众的康剑已经成为喀纳斯湖边的一棵草、一滴水、一只鸟……康剑的散文也体现出作者与自然面对面的另一种姿态。他与喀纳斯如同两个男人、两个英雄,仰望宇宙,思考人生,感喟生命。

2011年1月

(李鲁平,现任《芳草》文学杂志副主编,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后记

山水之外

我写的一点文字,大都和我身边的山水有关。我很庆幸身边有这么好的山水,让我经常能够浮想联翩。

山水的美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也给了我很多山水以外的感受。山水的美是直白的,又是充满奥妙的,所以山水难写。况且古往今来,山水大师们已把山水之美写到了尽头和极致,于是就要努力透过山水表达山水之外的东西。小时候语文老师教写作文叫借景抒情,但抒不好就是画蛇添足,抒好了就是画龙点睛。添足也好,点睛也好,写山水不能就山水论山水,总要有一点山水之外的东西。这和做人异曲同工,既要相貌堂堂,还要有完好的内心世界。写山水的目的就是洗涤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境界。

感谢我身边的这些山水,是它教会了我,在山水面前,人类只有跋涉和攀登,没有跨越和征服。山水是人类永远的老师,它能使人变得宽容、善良、博爱和谦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聆听喀纳斯(家住新疆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44754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2
出版地 新疆
24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74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