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智慧人生随想录(蒙田随笔精选)/中外名家经典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智慧人生随想录》是“中外名家经典随笔”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蒙田集思想与文学之大成作品,带您充分领略智慧与美。这些作品详细介绍了在心灵的各种存在状态中,平和宁静乃至其存在的完美状态。

内容推荐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本书《智慧人生随想录》精选了蒙田的经典随笔作品23篇。

《智慧人生随想录》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论良心

论后悔

论浮夸

论痛苦

论残忍

论节制

论恐惧

论功利与诚实

怯懦是暴虐的根由

情感驱使我们追逐未来

当心灵缺乏真实的目标时如何转移激情

论书籍

关于退隐

论睡眠

论他人之死

论盖世英雄

论三烈女

殊途同归

论三种交往

论人类行为的变化无常

论交谈的艺术

对好坏的评价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看法

君王的功过应留待后人定论

试读章节

我刚才一鼓作气地通读了塔西陀的历史书(我从不习惯这种读书方式,自从二十年前起,我就没有过一连看书超过一小时的习惯了)。我是在一位贵族公子的极力推荐下才拿起这本书的。这位公子的父亲备受国王的推崇,既因为这位贵人自身的修养和学识都卓绝超凡,又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个个都德才兼备、气宇轩昂、有胆有识。除了塔西陀以外,我从未见过哪一位作家能像他一样在那些中规中矩的政府文件中融进如此之多的对民风民俗的思考和他个人的兴趣(!)。他是如此专注地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观察和研究与他同时代的帝王们的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自己极富才气的言说方式将帝王们的为人处世展现在后人面前,其中包括他们瞬间流露出来的温柔宽厚,他们对待民众和敌人的残忍无情,他们在个人情感生活中的执着忠实,总之,在他笔下,那些高高在上的时代风云人物都展现出鲜活的多面性。当然,他也会谈及一些重要的战役和骚乱,然而他没有对之进行浓墨重彩般的渲染,而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仿佛害怕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残忍惊破了读者心中的温情。

在我看来,他的这种写史的方式既有益又使人耳目一新。在塔西陀看来,历史的前进方向取决于偶然性,个人的生命轨迹则取决于命运。与其说这本书在讲述历史,毋宁说他想通过历史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是一种借题发挥式的写史方式。我们在其中读到的历史叙述的数量竟不及意味隽永的箴言多。对塔西陀的著作绝不应当抱着泛泛而读的态度,而应当用尽全部的心力来探究和研习它。书中处处都是警句格言,其中的见解既有对人极富启发性的,也有些带上了个人偏见的痕迹:那是一个充满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的苗圃,那些有志于政治沙场上角逐的人们总可以从中找到至理名言。如果他没有充分的证据和强有力的理由,他决不会勉为其难地为别人辩护。一旦他开始为谁辩护,你就可以在见识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尖锐锋利的言辞的同时,欣赏到他独特而干练的文风。而他在书中谈及的那些私欲膨胀、有志于称霸世界的人却无法像他一样眼光澄澈、听觉敏锐、洞察入微。塔西陀的书与塞涅卡的书有得一比,不过塔西陀的书比塞涅卡的书显得蕴味厚重一些,而塞涅卡的书又比塔西陀的书显得情感激烈一些。这本书更适用于战乱频仍的病态国家,要应对我国目前的形势,读读它是颇有教益的:因为我们在书中总可以窥见当今政局的影子,倘若将里面人物的名字换一下,你就会发现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有那些心中有鬼的人才会怀疑这本书的忠实性。书中的见解也很端方公正,塔西陀对罗马发生的一切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的记述都自始至终坚守自己的公正原则。大多数情况下,我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不过,我认为他对庞培的评价过于严苛了:他认为庞培与马略和塞洛毫无共通之处,难道他的言下之意是指庞培的性格更阴森吗?庞培富有政治野心、企图称王称霸;庞培也有很强的报复心,他的朋友们甚至担心他获得胜利后会对以往得罪过他的人不利,但是他们也相信他决不会将自己的报复心放纵到足以威胁到基本理性的地步。纵观庞培的一生,我们还看不到他有任何足以威胁到人们生命的残忍和专横的迹象。我们不能凭借天马行空的揣测就给别人的性格定上一个基调:至少我是不赞同这种方式的。塔西陀的描述朴实、平直而真挚,他有理由以这样的风格写一部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倾向性的史书。他对历史的评价依据的是个人的立场和自我的倾向性,所以,他的评介或许与同时代的其他人对同一事件的评述都不一致,不过由于他自身学识的渊博以及见解的正确公平,使得他的个人阐述有着一种超个人的公正性和普遍性。如果说他服从了当时的法律,无视真正的宗教而信仰了错误的宗教,他也不必为此感到抱歉,因为那只是时代的错误,而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虽然塔西陀的见解我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不过我是由衷地钦佩他的学识和人格的,所以我对他的观点一向非常重视。在他的书中偶尔提及:提比略在风烛残年时曾给罗马元老院提交了一封信,信里有这样几句话:“先生们,我该给你们写些什么呢?怎样写?或者在这封信里我该隐瞒些什么?诸神和仙女为我安排的死亡比我曾经设想过的任何死亡方式都要难堪。”我看不出为什么塔西陀要用这席话暴露暮年的提比略内心的挣扎和遭受的良心折磨。我也一直没有执着地想解开这个谜,世上一切我们以为了解的东西最终都证明了我们的不解,那么我又为何非要寻求甚解呢?

在他对自己在罗马执政时期的那段风光岁月作了必要的介绍后,塔西陀又向读者再三强调,他写自己那些春风得意的轶事绝非为了向世人卖弄,对于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他。这一笔在我看来犹如画蛇添足,反倒让我窥见了这个伟人内心怯懦的一面,因为他不敢堂而皇之地谈论真实的自我,过分将读者的态度放在心上了,这恐怕是他人格上的一个缺憾。只有那些谈论自己如同谈论他人一样的人,方可能鞭辟入里、深入透彻地判断人世的一切,那些勇于利用自身的事例,善于利用外界事例的人才可能在论述评价事件时做到高屋建瓴、洞察入微。维护真理和真知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魄力,需要冲破一切个人和外界的规则和枷锁。对我而言,我不仅敢于谈论自己,而且敢于只谈论自己。我在谈论别人的事务时会经常迷失方向或渐渐脱离主题。我并非对自己的一切照单全收,我也不会对自己的一切自恋到良莠不分的地步,通常,我会像一个局外人一样退后几步来探究和打量自己,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性格方面的缺陷。认为自己的价值总比别人高,或无法对自己的价值作出客观的评述,这两种失误同样致命。虽然我们对爱知之甚少,可是我们却对之谈得十分尽兴。

塔西陀在自己的书里对自己的情况多有论述:在当时,他是一位正直而英勇的风云人物。当然,他的勇敢不是那种令人产生英雄崇拜的那种英勇,而是一种高贵旷达的英勇。我们或许会对他的某些事例表示怀疑:比如,他谈到一个在寒风刺骨的冬日背负沉重木材的士兵,他说这位意志力异常坚定的士兵居然任凭自己的双手在寒风中冻僵并坏死,最后从他的手臂上脱落下来。我的心中对这则轶事并无疑虑,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本无法阅尽的书,倘若你没有机会见识从古至今的一切人和事,你有什么真凭实据证明世上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

塔西陀还说韦斯巴芗托色拉比斯神的福,在亚历山大城行了一个奇迹:他把自己的唾沫抹在一个失明的女人的眼睛上,那个女人的眼睛便清明澄澈起来。当然书中还涉及许多其他的奇闻轶事。作者在写自己的史书时也注意借鉴前人的成功之处,在援引别人的史实时也挥洒自如、顺手拈来。在他的史书中我们既可以见识到轰动一时的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领略到那些流传在。民间的野史和传说,还能加深自己对当时民风民俗的印象。人们希望史学家能够客观冷静地将历史和史实展现在后世人面前,并不指望他们在精神和伦理上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因为精神和伦理上的迷误自有哲学家和神学家们来澄清。不过,塔西陀的同伴,一位与他同样驰名内外的大人物曾说过:“实际上,我记录下来的事件比我相信的要多,因为我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些史实有所疑虑便将它们从史书中驱除出去,也不能随意取消那些历尽时间长河流传至今的轶事。”还有一位史学家也说得在理:“不必穷究那些事件是否曾经存在……,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态度除了信任就是信任。”在人们渐渐开始对圣迹表示怀疑的时代,塔西陀开始了自己关于圣迹的言说。塔西陀说得太好了:他写《年鉴》决不会根据史料是否符合自己的信仰来取舍它们,也不会因为自己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格外推崇而将它们放进史书中名垂千古。但愿我们在描述历史时不是基于感情用事,而是基于真实无虞的史料。我在写作自己的著作时也秉承类似的原则:我绝不将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塞进自己的作品,我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才是我写作的当之无愧的素材;我从不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移植进来一些俏皮话,因为我自己都不相信那些空洞无物的语言躯壳;我也从不尝试使自己的作品显得妙趣横生,因为我的写作目的非常严肃;不过,我在写作时不是非常注意布局谋篇,而是任由自己思绪的流动,将自己毕生所思所想尽量原汁原味、不加雕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且,我也会任凭自己的作品经历自己该有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自己的磨难。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文名永垂不朽,居然在有生之年便开始自顾自地为自己的作品树立威信,而我觉得这种事最好留待后人去评说。人的头脑虽然在形状上相差无几,可是在鉴赏力和审美观上却判然有别。我写作时既会谈到自己的站姿也会谈到自己的坐姿,既描绘自己的前胸也描绘自己的后背;既写自己的左脸又写自己的右脸,而且我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无虞的自我。

以上的记述都是建立在我自己的记忆力之上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记忆渐渐地暗淡了,但是我求真的心意始终如一。

P207-2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智慧人生随想录(蒙田随笔精选)/中外名家经典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蒙田
译者 龙凤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3556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63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4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