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他圈点或批注的诗词曲赋不下1590首。张贻玖所著的《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通过几十篇毛泽东重点品读的诗文故事,不仅告诉你他读过哪些、爱读哪些,而且告诉你他怎样读、怎样评价,带你走进毛泽东的读诗生活。
图书 |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他圈点或批注的诗词曲赋不下1590首。张贻玖所著的《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通过几十篇毛泽东重点品读的诗文故事,不仅告诉你他读过哪些、爱读哪些,而且告诉你他怎样读、怎样评价,带你走进毛泽东的读诗生活。 内容推荐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简介:毛泽东对中国的古典诗词涉猎广博,并对许多诗人及其作品有独到的见解和评价。他广泛阅读了中国古典诗词集本,在许多书中留下了他生前阅读时所作的圈画和批注。《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作者张贻玖梳理了毛泽东一生重点品读、批注、圈点的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以及诗话、楹联等,抱着崇敬的心情和入山探宝的用心,从中探索毛泽东在阅读、圈点、评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体会和感情。 目录 引子:一份长长的诗词目录 常读《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晚” 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都爱读 评谢灵运:“想做大官而不能”,“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 说王勃的诗“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 赞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称李商隐的无题诗“暂时存疑可也” 赞杜甫的诗“给全人类留下优秀的文学遗产” 白居易诗的高处在与人民“有平等思想” 王昌龄的《从军行》诗里“有意志” 爱读刘禹锡的咏史诗 借罗隐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批梁武帝 杜牧的“折戟沉沙”诗句与林彪摔死暗合 “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读柳词 最喜爱辛词的爱国主义“壮词” 晚年常读《咕树赋》 “千夫指”、“孺子牛”的诗句“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直至晚年,仍钟爱《随园诗话》 评大观楼楹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搞文学的人,必须学习音韵学” “盖文学为百学之原” “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 结束语 后记 附录:毛泽东评点、圈阅过的中国古典诗词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贻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011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6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84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3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