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海道徒步旅行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东海道徒步旅行记》中写了江户时代的两个小人物弥次郎和喜多,自江户日本桥出发,沿东海道,经横滨、小田原、沼津、京都、大阪等地,往伊势参拜大神宫,一路上发生很多故事,出尽洋相。故事还穿插江户时代的狂歌川柳,介绍各地风俗、奇闻、方言、小笑话、风光景物等。

《东海道徒步旅行记》的作者十返舍一九,江户时代作家,原名重田贞一,生于骏河国,在大阪居住七年时,用近松余七笔名作《诤琉璃》剧本。

内容推荐

一六〇三年,德川家康被日本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设幕府,江户取代大阪、京都成为文化中心,东海道为当时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东海道徒步旅行记》(作者作者十返舍一九)中写了江户时代的两个小人物弥次郎和喜多,自江户日本桥出发,沿东海道,经横滨、小田原、沼津、京都、大阪等地,往伊势参拜大神宫,一路上发生很多故事,出尽洋相。故事还穿插江户时代的狂歌川柳,介绍各地风俗、奇闻、方言、小笑话、风光景物等。《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出版后频获好评,一时间洛阳纸贵,仿作屡出。

目录

译者序言

发端

前编 江户——箱根

后编 上 箱根——蒲原

后编 下 蒲原——冈部

三编 上 冈部——日坂

三编 下 日坂——荒井

四编 上 荒井——赤坂

四编 下 赤坂——桑名

五编 上 桑名——追分

五编 下 追分——山田

五编 追加 山田——参宫

试读章节

小瘪三:“我认识一个是叫与太郎的,不是与次郎,当时他就住在我家隔邻。”

弥次:“对,就是那个与太郎,他家中另外还有个叫能太郎的老头儿!”

小瘪三:“我记得是有一个老头儿。”

弥次:“还有……与太郎的妻子,大概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

小瘪三:“做人妻子的怎会不是女人?老板,你也知道许多有关我们乡里的事?”

弥次:“时至今日,其实我也记不清楚许多了……那当儿的村长,我记得他叫熊野传三郎,他妻子还与我家叫马什么的仆人弄出不可告人的勾当,双双私奔,后来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小瘪三:“老板,你还记得那么清楚,村长妻子确实与一个叫马右卫门的家伙私奔了。”

喜多:“真是说得妙,听得也妙。”

弥次:“喂,小伙子,干吗蹲下身子,累了么?”

小瘪三:“饥肠辘辘,再也熬不住了。”

弥次:“那就拿这个去买些糕饼,祭祭五脏吧!”  、

小瘪三拿了五文钱去买糕饼,精神蓦地振作起来,有些自鸣得意。

弥次:“小伙子,现在你也知道我们是‘通天晓’啦。”

小瘪三“嗯”了一声,专心吃糕饼。忽然有个十四五岁看来也是参拜伊势神宫的少年,可能亦是他伙伴,自他身后呼啸而过。

“喂!长松啊!长松!”

小瘪三:“你也到我这边来吧。”

伙伴:“你吃得那么有滋味,也给我来个糕饼好不好?”

小瘪三:“叫前面那两个人买给你好了,你跟他们谈家乡的事,便会买给你吃的。”

伙伴:“我这就去试试。”

他边说边往前跑,很快追上弥次:“客官,买件糕饼给我充饥好不好?”

弥次:“你是从哪儿来的?”

他边问边望了一眼小伙伴草帽上的文字:“原来你也是奥州下坂井村人!小伙子,你村里有个叫茂作的老头儿吧?”

小伙伴:“你的话儿说歪了,还是先买件糕饼给我吧。”

喜多对弥次说:“我早知他们是串通的。”

说完哈哈大笑,笑声未完,人已到了程谷驿。

街道两旁的旅馆,一早便放出饲鸟(经驯养的鸟雀,脚上系着写有店名的小丝带飞往附近兜客)兜客,报客姐儿脸上都涂满白水粉,看上去宛若一块面具,胸前挂井字饼围裙,从前此地被称为“帷子之宿”,想来亦属事出有因。

在路上拉马的马夫,嘴边唱着山歌:“富士山内的洞穴,大得很哩,连人带马都穿得过去,大家为什么不去试试……”

旅馆兜客姐儿:“拉马的,你们今晚是不是在这里过夜?”

马夫:“不,我们的老板要住武藏屋,可是马儿看到你们,似乎想在这里过夜哩!你瞧……”

马在嘶叫。

他们走过后,又见两三个旅人路经此地。

兜客姐儿:“客官,在这里过夜好不好?”

姐儿伸手抓住旅人衣袖一跟着进一步拉住他们的手腕不放,想把他们拉进屋内。

旅客:“哎呀,我的手快被你拉脱了!”  姐儿:“拉脱了,也要在这里过一晚。”

旅客:“胡说!手被拉脱了,怎去拿筷子吃饭?”

姐儿:“不吃饭,住这儿更方便了。”

旅客:“讨厌!还不将手放开……”

旅客好不容易摆脱姐儿,走了开去。

这边,来了一名游方僧人。

姐儿: “大师,是否今晚在这儿过夜?”

游方僧人凝视姐儿一会儿后:

“不,我只是路过,南无阿弥陀佛!”

接着,又见两名乡巴佬出现。

姐儿:“请在这里过夜吧。”

乡巴佬:“要看收费贵不贵?”

姐儿:“每人一晚两百文。”

乡巴佬:“太贵啦!太贵啦!住不起!我们每人只能给你一百六十文,条件是洗澡用水无须太热,膳食咸鱼青菜也不嫌,要饮碗酱汤,吃上六七碗大白米饭,这样便心满意足,不过第二天上路,我们的饭盒内一定要装得满满,要求可不是很简单吗?”

姐儿:“那就请你到别家去吧!”

乡巴佬:“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弥次与喜多看在眼里,感到无限乐趣。弥次吟了一首狂歌:“住宿恰好是程谷(“恰好”与“程谷”,日语发音相同),姐儿纠缠旅客户塬前(“纠缠”与“户塚前”日语亦发音相同)。”

谈笑间到了品野坂。据说此地是武州与相州的边界。此时太阳已向西斜,周遭一片黄昏景色。两人打算在户塬驿站过第一晚,加快脚步走着。

弥次:“喜多呀,你且等等,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为了避免以后再给盛饭女侍(日本江户时代,驿站旅店女侍多数是一种变相妓女)纠缠,你年轻看上去像二十多岁,我就做你老爸,我们即使父子相称,人们亦不会见怪,这样似乎较方便,以后每到一地,就依计行事好不好?”

喜多:“妙计!妙计!这样至少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好啦,我的老爸大大!”

弥次:“我也相信这是好办法,你也乐意做我儿子吧!”

喜多:“做你儿子无所谓,不过中途倘若遇上美丽娇娃,父子关系便要取消了。”P10-13

序言

缘起

为什么老朽以九十岁之年,翻译日本江户古典名著、十返合一九作的《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原名《东海道中膝栗毛》)呢?理由有三:

一、知堂老人来信的影响:

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七日来信:“……近颇有意于搞《东海道中膝栗毛》,方与出版社接洽,尚未有头绪……”

同年七月廿四日来信:“……鄙人对滑稽文学,夙有爱好,曾译色亭三马著书,欲着手十返合一九,则因出版社未许可而中止……”

老人在《浮世澡堂》(原名《浮世风吕》,式亭三马著)序文中亦有云:“江户文学中有滑稽本(江户时代小说的一种,以游冶为题材,描写烟花柳巷的状貌习俗,内容以对话为主),也为我所喜欢,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中膝栗毛》、式亭三马的《浮世澡堂》可为代表,这是一种滑稽小说,为中国所未有,前者借了两个旅人写他们旅途上的遭遇。”

文洁若女士在《周作人的晚年与逝世》一文(刊《传记文学》一九九六年三月号)中亦有谈及“日本文学当中,他(知堂)还有一部感兴趣的作品——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中膝栗毛》,可惜由于‘文革’浩劫,不但《东海道中膝栗毛》未能开译,连已动手的《平家物语》他也未能译竣。”可想而知《东海道中膝栗毛》是知堂老人有生之年极想翻译,而未能如愿以偿,引以为憾的一本著作。

二、《东海道中膝栗毛》早于一九六○年便有英译本问世,可是我国则除上述知堂老人有所提及以外,到现在还未有中文译本。

三、我翻译《东海道中膝栗毛》,用的是岩波文库版,全书以江户方言写成。窃以为当世精通日本文学者不少,胜我者更多,不在话下,但日本文学与江户方言兼懂的人士可能就不会太多了。江户乃指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东京和横滨一带,侥幸我在横滨出生,在东京念大学,自幼习惯这种方言,翻译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也是我这次不揣浅陋翻译此书的动机之一。

我自二○○九年十一月开始着手,今年七月脱稿,共用去八个月时光,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未免是一项辛劳的工作,但对我则也可以说是一项开心的劳作。

江户文学作者多数是一般町人(指从事工商业的非武士阶级的平民),内容的描叙则使用他们特有的方言,知堂老人翻译《浮世澡堂》,据称所作注解达六百多条。(光是翻开字典,已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在一九六一年七月四日来信中曾说:“钱稻孙君受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委托,选译近松半二(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之一),钱君前曾涉笔谣曲,似多文饰,似此种文体不宜于直译也。”这些话是不是他翻译过《浮世澡堂》之后,有感而发呢?一篇引人开心发笑的滑稽讽刺喜剧,读者读了直译的原文,不明其意,要逐一再看书页下面的注解,读来未免相当吃力。是以我采用全文意译的方法,不施专文注解,遇上难解的江户俗语、典故、固有名词,则在原文下面用括弧加以简单说明(均用楷体字排印),阅读时便明其意,照读下去。

还有一件事似乎要稍加说明,日本江户时代,一般町人爱用俳句、狂歌(江户时代流行的鄙俗滑稽和歌)与川柳(诙谐讽刺短诗)等抒发情感。俳句硬性规定要用十七假名文字,句子内更要插入春夏秋冬各季有关的“季语”,而狂歌与川柳则可用普通说话口吻发挥。小说内的两主角乃一般市井人物,没多大学问,旅途上遇到挫折或开心事儿,随便口占一首道出内心感受,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

关于《东海道中膝栗毛》的英文版,我也通读过一次,觉得该书内容不少地方似有商榷余地,其中一例,书中对“浪人”一词的解释,在江户时代本是“赋闲在家的武士”之意,不知是否翻译者未明其意,仅按照日语发音“□”,以英文拼音写出“Ronin”,词不达意,读者便不知其所以然了。

作者生平  十返舍一九(一七六五——一八三一),江户时代作家,原名重田贞一,生于骏河国(今日本静冈县)。在大阪居住七年,用“近松余七”笔名作“净琉璃”(日本传统戏剧之一)剧本。“净琉璃”与“能狂言”、“歌舞伎”,并称日本三大国剧。宽政六年(一七九四)去江户,创作“黄表纸”(情节滑稽,荒诞小说,书中每页附插图,因封面黄色而得名)多种。享和二年(一八○二)因刊行滑稽本(江户时代小说的一种)《东海道中膝栗毛》而一举成名。

小说梗概

内容描述江户人士弥次郎兵卫(书中简称弥次)和喜多八(书中简称喜多)两人,自江户日本桥出发,沿东海道[日本主要街道名,每隔一里设里程碑,道路两旁植松树,构成林荫,沿途有“宿场”(驿站市镇)及供一般民众住宿的“笼屋”(即旅店或茶店),与供大名(诸侯)住宿的驿站旅馆“本阵”有别],经横滨、小田原、沼津、京都、大阪等地,往伊势参拜大神宫。两人愚昧滑稽,出了不少洋相,闹出许多笑话,故事还穿插应时的狂歌、川柳(用平民词句、说话口吻表达,以讽刺、滑稽为重点,盛行于江户时代平民之间,故为一般民众欢迎)及各地风俗、奇闻、方言、小笑话、风光景物等,在滑稽可笑中劝善惩恶,嘲讽江户人物的势利和冒充行家等行径,但多数情节仅为逗笑而设。出版后大获好评,使洛阳纸贵,仿作屡出。

江户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一六〇三年,德川家康被日本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设幕府。此后直至一八六七年,德川幕府在约二百六十四年间统治日本。其间日本政权自京都(亦称上方)移至江户,最高决策者天皇虽留守京都,但大权已旁落至征夷大将军手中。德川家康以国王的权威,大封各地大名(诸侯)。他们则在领地筑城自卫,设“□下町”(城堡都市)、“港町”(港埠)、“宿场町”(驿站市镇),保护领内工商业。经济开始发达后,大阪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都市,东海道成为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以江户日本桥为起点,沿途有品川、横滨、小田原、三岛、沼津、桑名等城市。

十七世纪末的江户人口约为一二五万人。政令规定武士与町人(工商业人士)必须居住在“城下町”,农民则要在农村落地生根。江户因经济发达与町人势力的提升,逐渐取代了上方(大阪、京都等地),成为日本文化中心。在学问、艺术、戏剧等方面,其最大特色是浓厚的庶民色彩,构筑了町人独特的文化。町人喜欢在风化区、剧场等地花钱,这成为其写作的来源与背景。小说方面除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中膝栗毛》以外,尚有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式亭三马的《浮世风吕》等有关风化的作品,以诙谐、讽刺、挖苦来宣泄内心抑郁,被称为滑稽本,广受读者欢迎。

有幸以九十岁之年,完成这篇日本江户古典《东海道中膝栗毛》的汉译,完全是吾妹瑞美的关心、协助、鼓励以及对我日常生活无微不至、献身的照顾所赐,至亲不言谢,就将我这份一生中最大的劳作献给她。

鲍耀明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海道徒步旅行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十返舍一九
译者 鲍耀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3280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6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