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运河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本册为《运河史话》,由付崇兰编著。

内容推荐

运河的历史脚步,从公元前613年一直走到近代,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的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特别是南北大运河,它是中华文明的光辉体现。

《运河史话》紧紧围绕运河这一主线,通过翔实的历史材料,以时间为线索,向读者介绍了从先秦一直到明清时代,各个朝代开凿运河的情况,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创举。

《运河史话》由付崇兰编著。

目录

引言——中国运河史与中国运河遗产

 1.对中国运河的评价

 2.中国运河遗产的传递和更新

一 中国的早期运河

 1.最早的运河

 2.吴国开凿的“邗沟”

 3.淄济运河

 4.鸿沟水系的形成

 5.中国早期运河的特点

二 运河的发育与全国水运网的形成

 1.秦代江南运河与“灵渠”

 2.西汉运河与漕运

 3.东汉运河及漕运

 4.曹操开通河北诸运渠

 5.淮河以北运渠的开辟

 6.秦汉运河特点

三 两晋、东吴、南朝开凿扬口与江南运河

 1.西晋杜预凿扬口

 2.吴开凿的破冈渎

四 隋朝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

 1.通济渠

 2.山阳渎

 3.永济渠

 4.江南运河

 5.隋代运河的影响

五 唐代对运河的疏浚与补缀

 1.唐代的关中漕渠

 2.唐代的山阳渎

 3.唐代的汴渠

 4.唐代江南运河的补缀

 5.唐代的灵渠

 6.唐代运河的特点

六 宋代运河

 1.漕运四渠

 2.扬楚运河

 3.宋代对江南运河的治理

 4.金朝的闸河

七 元代运河

 1.元代运河新局面

 2.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形成

 3.元代的河运与海运

 4.贾鲁河

八 明代大运河

 1.明代运河的总线索

 2.重开会通河

 3.陈瑄治理运河的规划与措施

 4.黄河、运河分离的治运措施

 5.明代运河停止于通州的秘密

 6.卫河的改善与白河的恶化

九 清代大运河

 1.清代大运河的线路

 2.靳辅、陈潢治河与开凿中运河

 3.清口的治理

十 元、明、清期间大运河侧畔的都会发展

 1.北京

 2.通惠河促使通州“编篱为城”

 3.大运河抚育天津成为繁华商埠

 4.“神京门户”、“九达天衢”德州

 5.明代挑挖会通河后形成的商埠——临清

 6.济州河畔的运河重镇济宁

 7.留下运河足迹的淮安

 8.与中国运河同龄的城市——扬州

 9.江南运河与镇江、常州、无锡

 10.苏州的繁华与运河

 11.大运河南端的杭州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运河是为发展水上交通,由人工开凿的河。运河一般要沟通不同河流、水系和海洋,连接不同地区和城镇,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多种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发展航运交通。

中国人工开河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禹治水。孔子说过:“禹尽力乎沟洫(音xù,意水遭)”(《论语·泰伯》)。禹的时代,洪水浩浩滔天,横流泛滥于天下。尧命共工与鲧治水,因不成功,而被黜杀。可见当时水灾巨大无比。禹鉴于共工与其父崇伯鲧均以筑堤堵水而遭失败,于是采取疏浚与分导的治水方法,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开河的起源。但是,大禹治水,首先是为了免除国家与人民的水患之苦;其次是为了发展原始农业灌溉事业,还不是为了交通。因此,大禹治水虽然是中国人工开河的起源,却不是中国运河历史的开端。

中国的运河产于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运河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占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它始终是由国家管理经营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运河是楚国的楚庄王命令尹(国相)孙叔敖主持开凿的,此后,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集团都直接管理运河的开凿和使用,而且设有专职河臣,皇帝经常亲自过问。到清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河道的治理,自顺治元年(1644年)起,沿袭明制,设立河道总督,掌治河渠,综其政令。康熙皇帝更“以三藩、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清圣祖实录》卷154,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记)。从春秋到清代前期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运河从1条发展到近40条,从开始依据军事需要开凿运河到后来发展为依据经济文化需要治理运河;从依据局部地区需要开凿运河,到依据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发展需要治理运河。就运河本身而言,中国运河经历了分散无系统到集中统一成系统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无计划开凿到有计划治理的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了以南北大运河作为干线的大运河体系。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运河主干线跨越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全长1700多公里,贯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5大水系。这条主干线运河,即南(杭州)北(北京)大运河是世界上人工开掘的一条最长的运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

中国运河的发展史构成了中国历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交通和水利方面的作用,同时还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它已经不属于它自己,因为整个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都不能没有它。正因为如此,谁都想知道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谁都想了解它与社会、自然诸因素的关系;谁都想发掘运河自身的秘密;谁都关心着运河的现在和未来。也正因为如此,中华儿女面对着古老的运河,才从四面八方唱起了那首《运河之歌》:

时光流转,日月穿梭。

运河唱着,神州古国。

两岸风光,一路传说。

几多曲折,几多苦涩,几多欢乐。

历史的长河,生命的长河。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歌。

(《话说运河》)

在距今2600多年前,中国运河的历史就掀开了第一页。这一页历史是怎样打开的呢?

春秋之初,华夏大地上有160多个小诸侯国家,经过大鱼吃小鱼的兼并过程,到春秋晚期,只剩吴、越、齐、鲁、秦、陈、蔡、曹、卫、郑、燕等十几个国家了。这些国家之间又形成了连年不断的战争,诸侯争霸。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发展,人口增加,民间智力开启。当时效力于军事、政治的学术活动,如异军突起,十分活跃,百家争鸣。地方诸侯势力兴起,相互兼并。其中,位居长江以北的楚国和位居长江以南的吴国,国内江、河、湖、泊很多,为了问鼎中原,要运兵运粮,就要把江、河、湖、泊设法用水道连起来,于是大兴开凿水道之举,中国最早的运河便应运而生,中国运河历史的第一页终于打开了。P15-18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后记

《运河史话》草成之后,丛书编委会的同志提出了宝贵意见,令我非常感动,并认真仔细地作了修订。

这本小册子,我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王育民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史念海著《中国的运河》,明清时期潘季驯、靳辅的著作,都为我提供了认识中国运河发展史的钥匙。诚然,这本小册子也包含了我实地考察运河及运河沿岸的城市所得材料和形成的感觉。今天我仍然不能忘记鼓励和支持我实地考察中国运河的杨向奎老师,王戌笙、何龄修教授和各位朋友。我向他们致敬。

天下著述不可无病,书中错误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付崇兰

1994.6.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运河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付崇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5160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42
丛书名 物化历史系列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