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的呼啸震碎了旧朝末世的哀嚎,浴血征战的猛将匍匐在皇帝脚下拥立新朝。谁能预料,以不朽智慧重塑天下太平的他们,生命在极尽灿烂后转瞬成灰。天下定而身已死,正所谓狡兔死而走狗烹,福兮祸兮自知晓。

假设中国历史以时间为主脉存在,那么将其横断,它便会有别种形态。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所有文明都浓缩在这五千年中,知识、财富与思考都可以从其中获得。从历史的任一截点切断,它都会成为一部崭新的画卷。

《历史的横断面》丛书包括《远逝的王朝》、《尘扬古战场》、《权臣斗》、《浴血功臣录》共四本。

孔鲱编著的《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将历史按不同的形态重组,分别以朝代、地理位置、人物等为主线,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让历史看起来更有线条。

内容推荐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由孔鲱编著。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讲述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

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

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有所感悟……

目录

第一章 吴起——才胜于德的“西河战神”

求名弃德/3

1.诛邻止谤,母丧不归/3

2.鲁国请缨,杀妻求将/3

文治武功,魏楚展才/4

1.西河郡守,政绩出众/4

2.楚国任相,变法革新/5

3.以治为胜,安危在德/6

才德之争/8

1败坏武德,自掘坟墓/8

2.谋大事者不拘小节/9

3.才德之争,孰重孰轻/10

第二章 蒙恬——中华第一猛将

丰功伟绩,名垂青史/15

1.一统江山的顶梁/15

2.威震匈奴千里/15

3.万里长城安边/17

一门三将.三代事秦/17

1.生自将军世家/17

2.《神话》中的蒙毅将军/18

3.三代尽忠,至死感恩/19

千笔难书其冤/19

1.英雄忠义,含恨自尽/19

2.冤情似海,众将悲愤/20

造笔造筝之说/21

1.猎兔取毛制笔/21

2.狐、狼报恩之传说/21

3.历史记载/22

4.造筝传说/23

第三章 王翦——稳健持重,智在谋心

统一六国,王功居最/27

1.幼有勇力,少具将才/27

2.父子同心,攻无不取/28

伐楚灭赵,智在谋心/29

1.韬光养晦,以逸待劳/29

2.瞄准空当,抓住时机/31

3.基于形势,谋于人心/32

勋臣善终,“贪”中保全/33

1.王翦请田,老将“贪婪”/33

2.不争名利,功极而退/35

第四章 韩信——“略不世出,国士无双”

少年落魄,忍辱负重/39

1.潦倒布衣,志与众异/39

2.漂母施食,立志图报/40

3.胯下受辱,以屈求伸/40

成也萧何,登坛拜将/41

1.萧何月下追韩信/41

2.献策刘邦谋天下/43

兵仙神帅,勋冠三杰/44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44

2.淮水之战,断水塞流/45

3.背水而战,不战降燕/45

4.四面楚歌,十面埋伏/47

败也萧何,钟室之祸/48

1.卖友求安,贬将淮阴侯/48

2.辞行陈孺,怂友谋天下/50

3.门客告密,命丧长乐宫/50

杀身之祸,皆起谋逆/51

1.鸟尽弓藏,悲剧难逃/51

2.自负功高,不知收敛/53

3.“解推衣食误王孙”/54

有关传说/55

1.韩信点兵/55

2.韩信分由/56

3.象棋与风筝的发明/56

第五章 周勃——木强敦厚,汉室安刘

绛侯功不可没/61

1.攻城略池封绛侯/61

2.平定叛乱升太尉/62

“安刘氏者必勃也”/63

1.吕后专权/63

2.周勃夺军/64

失意的丞相/65

1.出身造就性格/65

2.性格决定命运/66

3.始知“狱吏之贵”/67

名将父子,相似命运/67

1.周亚夫的悲惨结局/67

2.两代名将的相似命运/68

3.悲剧结尾的背后/69

第六章 耿弇——有志者,事竟成

英雄年少,志向远大/73

1.少好学,习父业/73

2.小儿曹乃有大意/73

3.是我北道主人也/74

常胜将军,功比韩信/75

1.榻前论时局,定计河北/75

2.南阳献决策,三步平齐/76

3.智谋取二城,声东击西/77

4.示弱诱张步,决战临淄/77

佯攻巨里,围城打援/79

1.讨伐张步,首战祝阿/79

2.佯攻巨里,围城打援/80

君臣无疑,忠信相随/81

1.知人善任,用人不疑/81

2.功高身退,满门忠烈/82

第七章 周瑜——千古风流美周郎

英杰周郎,江东展才/87

1.江东双杰,义同断金/87

2.雄才大略,建功创业/88

3.慧眼荐才,善识人心/R8

赤壁之战的历史真面/89

1.力主抗曹/89

2.“诈降火攻”之计/91

3.火烧赤壁/91

江东美周郎/92

1.性度恢廓,雅量高致/92

2.忠心一片,尽忠东吴/93

3.曲有误,周郎顾/94

4.美人配英雄/94

周瑜之死/95

1.演义中:遭“三气”而亡/95

2.正史之说:病死途中/96

第八章 贺若弼——兴隋名将“亡于口”

父训“慎言”/99

1.慷慨有志,重名于世/99

2.屡建战功,兴隋名将/99

3.父亡于口,遗训诫子/1oo

善谋妙计/100

1.受命渡江/100

2.暗渡陈仓/101

3.换防惑敌/101

祸出口舌/102

1.凭功获赏,居功自傲/102

2.争功韩擒虎,贪功邀宠/103

3.怨恨同僚,妒心甚重/103

4.非议朝政,目无尊上/104

孰是孰非/105

1.父子同命,口舌之过/105

2.咎由自取,个人悲剧/106

第九章 杨素——权倾大隋,多面能臣

“功臣莫居其右”/111

1.将门虎子,“非常之器”/111

2.将从隋朝,水师伐陈/112

3.勇追穷寇,江南平乱/113

4.不拘古法,北征突厥/114

“驭戎严整”,治军有方/115

1.以勇治兵,血腥督战/115

2.军纪严明,恩威并施/116

成人之美,佳话流传/117

1.破镜重圆/117

2.红拂夜奔/117

3.慨释偷情/118

阴险权奸,多面能臣/118

1.惜才妒才,矛盾一身/118

2.陷害忠良,操纵朝政/119

3.废立太子,从中作梗/120

第十章 李靖——神光加冠,一代战神

半生蹉跎,英雄感遇/125

1.生不逢时,壮志难酬/125

2.为报知遇,叛隋归唐/126

讨平天下,一代战神/126

1.南征江陵,将才初展/126

2.北击突厥,一洗国辱/128

3.西破吐谷浑,老将再征/130

高风亮节,功成身退/131

1.谦恭大度,高风亮节/131

2.政治持重,功成身退/132

神如天王,英似侠士/133

1.神化天王,以旌战绩/133

2.风尘三侠,红拂夜奔/134

第十一章 李勣——一代纯臣,忠义传奇

传奇人生/139

1.富豪公子,初从瓦岗/130

2.奉主李密,派守黎阳/140

3.投归大唐,忠不忘本/141

功比长城/142

1.北平突厥,大败薛延陀/142

2.东征高丽,老将立大功/143

一代“纯臣”/144

1.感德推功,实纯臣也/144

2.割肉示义,“无忘前誓”/145

3.躬亲侍姐,焚须不顾/145

政治智慧/146

1.位重能避,功成即退/146

2.审时度势,支持立后/147

3.明哲保身,亦多无奈/147

第十二章 高怀德——将门之后,天子妹婿

承志于武将世家/153

1.将门家世考/153

2.父亲高行周/153

3.性豪喜射猎/154

立功于纷争之世/155

1.随父征战,初露锋芒/155

2.连战告捷,深获赏识/155

3.拥戴有功,建功大宋/156

轶事广传民间/157

1.高父“借人头”,结拜太祖/157

2.杯酒释兵权,功臣解甲/158

3.斩黄袍,怀德说情/159

4.为偿宿志,怀德别女/160

尊为宋初高姓始祖/160

1.高氏后裔分支/160

2.高氏族谱考证/160

3.后裔分布地区/162

第十三章 速不台——中国史上第一野战王

少时勇猛果敢,名冠大汗“四犬”/165

1.铁木真的“那可儿”/165

2.草原英雄出少年/165

3.“猎犬”本色震草原/166

征战纵横亚欧,军功难以数计/166

1.攻打蔑儿乞部与灭金之战/166

2.第一次西征/167

3.第二次西征/168

4.蒙古帝国的元勋/168

勇力智谋兼具,难得智勇双全/168

1.智探蔑儿乞/168

2.妙策制强敌/170

3.巧取匈牙利/170

战功囿于时代,观念超出阶级/171

1.时代局限:辉煌的战功与血腥的战争/171

2.阶级的超脱:人性化的处理方式/172

第十四章 常遇春——开国元老,异姓真王

慧眼识主,名扬采石/177

1.生于乱世,初落草寇/177

2.神人指点,毛遂自荐/178

3.采石大战,威名远扬/178

虽古名将,未有过之/180

1.奇兵袭衢州/180

2.决战陈友谅/180

3.攻取元大都/182

英年早逝,功高遭诛/183

1.盛年暴卒,另有他因/183

2.功臣遭诛,是耶?非耶? /183

3.妻遭烹食,惊吓而亡/185

民族信仰,回汉之争/186

1.回族英雄的记载/186

2.汉族身份的证据/187

第十五章 多尔衮——定国开基,厥功最著

皇父摄政王/191

1.母遭“生殉”,无缘汗位/191

2.战场上的“墨尔根戴青”/192

3.拥立之勋,亲王摄政/193

定国开基,政策开明/194

1.立法定制皆承明代/194

2.广纳贤才,选用新人/195

3.尽裁加派苏民生/196

4“重剿轻抚”的弊政/196

太后下嫁之谜/197

1.疑点一:“皇父”摄政王的称号/197

2.疑点二:民间报道与太后婚诏/198

3.疑点三:孝庄皇太后的安葬地/199

削爵毁陵,清算“谋逆”/199

1“明黄龙衮”露反意/199

2.生前身后两重天/200

3.谋逆之心,顺治之恨/201

第十六章 代善——“忠冠当时,功昭后世”

“古英巴图鲁”/205

1.和硕贝勒/205

2.戮力疆场,勇冠三军/205

代善失宠/207

1.乖巧忠勇登储位/207

2.私通母妃遭废黜/208

3.后宫绯闻是真是假/209

代善与皇太极/210

1.权力之争,兄弟不和/210

2.太宗时期再立战功/213

3.二次立嗣中的重要作用/214

第十七章 费英东——“万人敌”

后金的勋将/219

1.苏完部的雏鹰/219

2.戎马征战的一生/219

历代君主的尊崇/220

1.战斗有勇,指挥有谋/220

2.性情忠直,敢于诤谏/222

3.痛失肱股,太祖垂泪/223

鳘拜因何免死/224

1.康熙念其功绩/224

2“瓜尔佳氏”的族裔/224

3.费英东之功的福荫/225

试读章节

成也萧何,登坛拜将

1.萧何月下追韩信 

马致远的《蟾宫曲》中有这样一句词:“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起来,韩信能够有机会手握帅印,施展旷世奇才于疆场,实在是多亏了萧何的慧眼识才和强力推荐。“萧何月下追韩信”也随着韩信的成功而成为千古美谈。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叔侄也起兵反秦。胸怀安邦定国之志的韩信便投奔到项羽营中,做了一个小官,后来也只是官侍主更值宿卫的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却均未得到重视和采纳。他深感怀才不遇,便在项羽从咸阳返回彭城建都时,悄;悄地离去,转而投奔了刘邦。

在汉营里,韩信做了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因犯案被问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眼看就要轮到自己,他忽然举目仰视,冲着滕公夏侯婴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听他的话很有壮志豪气,又看他相貌威武,不似一般之人,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后,夏侯婴很欣赏他,便向汉王刘邦进言。汉王并不觉得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仍旧给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韩信郁郁不得志,又生出逃离汉营的想法。

其实,身为汉相的萧何早就发现了韩信。他曾与韩信有过几次畅谈,也十分欣赏韩信。这时候恰逢刘邦刚被排挤到汉中,有许多将领都叛逃了,韩信也想随众将逃走。萧何听闻,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刘邦得知丞相都跑了,很生气,就好像失去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质问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只是去追赶逃亡的韩信。刘邦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答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刘邦表示自己定要夺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意思是说只有韩信才可帮他扫平江山。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刘邦依萧何所议,命人筑了一个高台,并沐浴更衣,戒荤戒酒。在选好的吉日,刘邦召集全体文武大臣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还亲自登台授印,拜韩信为大将。当时韩信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中小官,而今一步坐上主将之位,军中将领都感到十分吃惊。

2.献策刘邦谋天下

韩信拜将后,刘邦想要考察一下萧何推荐的人才。一天,刘邦向韩信询问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道:“大王要东征,夺取天下,你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敢问在勇悍仁强方面,大王能与项王相比吗?”刘邦沉默良久,承认自己不如项王。韩信见刘邦肯说实话,便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干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就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部下有功时,他却不肯给予封赏,即使用手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便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他又违背义帝的约定,只将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入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项王在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若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有才之人,并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人心不归、敌人不灭?士兵们也都一心想打回老家去,您若率领他们回乡,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在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而今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会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并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您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百姓人尽皆知。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甚感欣慰,后悔没有早发现韩信。于是他听从韩信的部署,准备东征以夺天下。

P41-4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9616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