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变(铁血改革)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强大的朝代怎样而对危机?用经济学的方法思考历史!用小说的笔法写历史,历史将变得更加精彩!

《国变:铁血改革》不是一本专业的历史论著,也不是一本研究改革者的学术著述,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想评价每一场改革的历史意义,更不是教大家如何进行改革。我们只想还原每一场改革的本来面目,让大家了解一段历史,在了解中思考自己的事业。

内容推荐

最精彩的历史就是生活化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改革者,都和平凡如斯的你我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言说的无奈和苦衷,有吴起的刻薄寡恩,也有商鞅的血腥残忍,有王安石的苦闷无奈,也有张居正的铁血强悍的……

他们是最先觉悟的先知者,独而清醒地站在时代的前沿。

没有文臣武将,也没有军队、武器,唯一拥有的就是智慧与胆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命运常常很悲壮,历史的年轮常常从他们的身体上碾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滋润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

铁血改革,看一个强大的朝代怎样面对自己的危机?

目录

辉煌:管仲改革

 管仲速写

 齐桓公:齐国很弱,但我很想成为一代霸主

 管仲:齐国是怎样走向发达的?

 齐国的变法策略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刻薄:吴起变法

 吴起速写

 楚悼王:我们为什么要请吴起进行变法改革?

 吴起:魏国、楚国究竟应该从何处变法改革?

 楚国的变法策略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作法:商鞅变法

 商鞅速写

 秦孝公:秦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商鞅变法:秦国究竟应该从哪里改革?

 秦国的变法策略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和熙:胡服骑射

 赵雍速写

 赵雍:我们很弱,甚至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的侵扰,必须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单是军事改革。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

 赵国是如何执行“胡服骑射”的政策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镜花:王莽篡权

 王莽速写

 王莽:我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王莽:我怎样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王莽的策略:如何实施自己的改革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承继:太和改制

 孝文帝速写

 孝文帝:北魏为什么要实施改革

 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改革策略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迂腐:熙宁变法

 王安石速写

 宋神宗:大宋朝变法改革的背景

 王安石改革

 王安石的变革策略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铁血:张居正变法

 张居正速写

 万历皇帝: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张居正的改革内容

 张居正的变革策略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务虚:戊戌变法

 康梁速写

 戊戌变法:二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很想使泱泱天朝昂立于世

 戊戌变法:我们准备从哪些方面对大清国进行改革

 康梁自述:戊戌变法为什么仅仅实施百日就以失败告终

 末路悲歌

 成败分析

试读章节

古代的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淄博,地处黄河下游,土地肥沃,那时候就算沿海经济发达地带。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齐国的第一任领导人叫姜尚,就是那个坐在渭水边钓鱼无果,却钓来周文王的姜太公。他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劳,封神演义结束后,忘了自己,结果被封到齐地淄博享清福。公元前674年,姜太公的第十三代传人齐僖公驾崩,留下仨儿子,老大姜诸儿是太子、老二是公子纠,老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齐桓公公子小白,齐僖公驾崩后,太子姜诸儿即位,这就是姜太公的不肖子孙齐襄公。

客观来讲,管仲这个人自私得不可思议,脸皮厚得让人匪夷所思。别人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是从不吃苦,还要享受在前。两人合伙做生意,他既不出力,也不出钱,年底分账时却能舔着脸,直接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利润买肉回家过年;行军打仗的时候,别人往前冲,他往后面躲,败退的时候,管仲溜得特别快,居然能撒开脚丫子跑第一名。但不管胜利还是失败,管仲有一样总是第一,这就是排队吃饭。在这方面,他的积极性特别高,总排第一名还对每天的伙食提出一大堆意见。可以说所有认识老管的人都讨厌他这种德行,但鲍叔牙喜欢,还能给他所有自私行为找好理由。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管、鲍弃商从政。那时候,齐国的国君还是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齐僖公已经老眼昏花了,根本没有看出管仲是人才,稀里糊涂地给他们分配工作,考虑到管仲、鲍叔牙特殊的关系,就让他们分别辅佐自己的老二和老三。

回过头来,再说齐襄公姜诸儿,这主儿最大特点的就是心底褊狭,感情丰富,还特别不守信用。他的惊世之举就是爱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还密谋杀害了自己的妹夫——鲁国最高领导人鲁桓公。齐釐公时代,釐公很宠爱自己的侄儿公孙无知(齐襄公的堂兄弟),给他的生活待遇(衣、食、住、行)和自己的太子一模一样。对此,姜诸儿从做太子的时候就满肚子不痛快,想起小时候公孙无知抢过自己的玩具以及自己打过架的前尘往事,心里一直很窝火,一当上国君,马上降低公孙无知的生活待遇,对他政治方面的特权也进行了限制,至少不能和自己的待遇一样,否则,齐国就俩国君,还怎么统治天下?客观来讲,姜诸儿这样做并不过分,换上你我也会这样干。问题在于公孙无知错会了意,他早被他叔叔齐釐公宠坏了,他还以为叔叔准备让他做齐国的候补国君呢,于是,就好大的不情愿,心说,你老爹对我还礼让三分,你今天竟然如此不给面子。一怒之下,就有了杀死齐襄公、自己单独干的想法。公元前687年秋,齐襄公命令自己的两位将军连称和管至父到葵丘(今山东淄博西)保家卫国。临行前约好,服役时间是一年,今年瓜熟蒂落去,明年瓜熟就回来,可是一年过去了,齐襄公还是不发兵替换。连、管二人非常不高兴了,他们想不到自己的君王竟然如此不讲道理,几次请求调换工作到京城上班,都严加拒绝。正巧连称有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宫中上班,混得不好,也很不得宠,连称灵机一动,就拉上她作为自己同一战壕的战友,命令她时刻监视齐襄公的行动,有消息马上汇报,并许诺说:“事成后,让你当公孙无知的探夫人。”公子小白看见自己的老大闹得实在不像话,就进宫劝谏,想不到齐襄公不但不听,还准备阴谋迫害他的兄弟。对此,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子策划出路。于是,公子纠由管仲、召忽带领,逃到他姥姥家——鲁国;公子小白本来想去自己的姥姥家,怎奈他姥姥家远在卫国,距离比较远,于是,在鲍叔牙的策划下,暂时到卫国的邻居莒国避难。这样,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离开国家避难,其共同的打算只有一个,就是静观事态的发展,伺机而动。公元前686年,鲍叔牙和管仲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齐国内部爆发了内乱。连称和管至父两人联合公孙无知,闯进王宫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己真的单干做了齐国的君王。但是,像公孙无知这种不识时务,刚愎自用的人,要想没有仇家是很难的,果然,第二年,当公孙无知兴致勃勃地去雍林打猎时,被雍林大夫蕖丘杀了。蕖丘大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无畏的弑君刺客,他杀了国君后,悠闲得好像帮别人杀了一只鸡又喝了一杯茶,一副不用客气的样子,他无所谓地对齐国大夫们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齐王,我看不顺眼,帮你们杀了他,不要指望他了,你们再换别人干吧!”蕖丘大夫的样子让所有的都人目瞪口呆了,人们一下子愣了,好久才缓过劲儿来,这才发现齐国政坛成了真空,齐王殁了,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于是,全国上下乱成一锅粥,各种势力都热烈的讨论,究竟该谁当国君。其中,正卿高溪算是实力派,他和老三公子小白从小就是铁哥们儿,就暗中派人去莒国报信,请公子小白赶紧回国当国君。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正伸长脖子翘首以待好消息,接到信后,高兴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上来一口气,赶紧跑到莒国借了兵车。于是,车粼粼,马萧萧,日夜兼程回祖国,准备继位。再说鲁国定居的公子纠,这主儿也没有闲着,他的老师管仲早就枕戈待旦好几年了,双眼望穿秋水,人都憔悴得剩下一把骨头。鲁庄公也着急万分,得到消息后,立即命令自己的亲兵急速行军,护送自己的外甥公子纠回国继位。

听说公子小白已经先行回国了,别人还无所谓。管仲受不了,他心急火燎,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准备给公子小白一行来个伏击战,他们在即墨三十余里的地方严阵以待,远远就看见公子小白骑着高头大马风风火火地闯过来。管仲阴狠得让人五体投地,他二话不说,拉开弓就是一箭,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应声倒下,看见公子小白被自己一箭射死,管仲在黑暗中嘿嘿狞笑了一下,率领人马回去报喜。他告诉公子纠,放心大胆的往回走,公子小白已经被我解决了,咱们就是歇几天再走,王位也跑不了。于是,他们策划了继位应该注意的问题,鲁庄公还顺便提到两国经贸往来以及进出口关税的问题,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打点行李准备回国。再说公子小白,我们很难想象他被管仲一箭射中的时刻想的是什么,如果倒退两千七百年,我愿意就此事亲自采访一下齐桓公:他被射中的一刹那在想什么。总而言之,这家伙根本没死,他鬼着呢,管仲一箭射中他的衣带勾,他既没有义愤填膺地大骂对方卑鄙无耻,也没有胸有成竹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更没有欢天喜地地从地上爬起来,大叫我没事我没事大家放心,而是非常敏捷地“倒地而亡”。公子小白的表演可以说天衣无缝古今罕有,“倒地而亡”可以说是他的最佳选择,也是他人生最精彩的华章。舍此而外,不管怎么做,管仲都可能再给他来个万箭穿身。6天之后,当公子纠一行人耀武扬威的回到齐国准备继位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七八天,公子小白早就成了齐桓公,他已经在皇宫的床上打了五天滚,还召开了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会议。结果,在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管仲大吃一惊,他故伎重演,撒开脚丫子,率先逃跑,一缕烟跑到鲁国躲起来,不再出来。P2-6

序言

我们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另一类英雄——改革者!

他们孤独而清醒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最先觉悟的先知者,犹如一盏灯塔,照亮了人类征途上的漫漫长夜。

他们用自己的热情、热血挑战着历史的极限,引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向。他们坚韧不拔,魄力非凡,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成为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他们不是拥有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也不是叱咤风云农民领袖。没有军队,也没有武器,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智慧与胆略。

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和平改革,正因为如此,改革者的命运常常很悲壮,历史的车轮常常从他们的身体上碾过,他们也必须用自己的鲜血滋润历史的车轮。

——在贵族们的欢呼下,商鞅被五马分尸;

——在兵士们的追逐下,吴起在乱箭之下痛苦挣扎;

——在风光如画的南京,王安石在孤独落寞中郁郁而终;

他们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让千百万人得到了崭新的生活。

历史上的改革,大都是在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或面临危机,或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发生。而变法也好,改革也好,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巨大阻力时采取的策略。但是,不是所有的改革都会成功,更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对历史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改革者,有的名垂青史,也有的遗臭万年,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沉思。

最后想说的是,《国变:铁血改革》不是一本专业的历史论著,也不是一本研究改革者的学术著述,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想评价每一场改革的历史意义,更不是教大家如何进行改革。我们只想还原每一场改革的本来面目,让大家了解一段历史,在了解中思考自己的事业。是为序。

何森

2010年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变(铁血改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63558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