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变(热血纵横)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家看的历史书。如果说《国变:铁血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个集团面临危机时的策略,那么,《民变:热血纵横》则倾向于探究一个集团成功失败的缘由。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这些距离成功一步之遥的英雄们,最终都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不是被自己的心腹杀害,就是含恨自杀。这一切,究竟为什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名留青史的英雄无法修成正果呢?

这就是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

内容推荐

一个偶然的机缘,他揭竿而起,成为一支农民军的领袖,既没有谋士,也没有智囊,更没有杰出的领导才能,面对强秦,陈胜依然节节胜利,但不到一年时间,即匆匆败退,最终被自己的车夫杀害:公元617年11月,李密摆下鸿门宴,翟让坦然前往。酒酣耳热之际,翟让奋力开弓。众人未及喝彩,蔡建德忽然手持利刃,刺向翟让的后背,李密伏兵四起,一时鲜血飞溅,在翟让的惨叫声中,瓦岗军崩裂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含恨自杀,大顺朝取代了明王朝,但仅仅四十二天,就亡命而逃,最终一败涂地,李自成饮恨九宫山……

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不是被心腹所害,就是含恨自杀,这一切,究竟为什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距离成功一步之遥的英雄们无法修成正果?

《热血纵横》给人们讲述令人心碎的历史故事,有内杠、有腐败、有权谋的角逐、也有勾心斗角、有刀光剑影……

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集团如何从内部崩溃?

辉煌之际,也往往是衰败之时,许多企业成功者的经历就跟这些农民起义如出一辙。

目录

序言

骄纵:陈胜吴广集团(秦朝)

 陈胜、吴广其人

 政治纲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背景:陈涉为什么要发动农民起义?

戍守渔阳,陈胜等900名穷苦农民日夜兼程赶往渔阳

葛婴之死,当缺点致命时,再多的优点也难逃厄运

众叛亲离,陈胜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再没有亲近之人

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

武臣称王,张、陈二人为校尉,向北征服原来赵国的属地。

众叛亲离,李良无奈之下只得向秦将章邯投诚了

 朝廷策略:秦二世的应对策略

周文兵败,直捣秦庭的作战行动以失败告终!

义军内讧,田臧假传陈胜旨意杀害了吴广

 末路悲歌

陈胜末路,庄贾猛然拔出剑来,一剑砍死了陈胜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没有经过长期的充分准备,仓促上阵的偶然事件

军事战略: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

腐化:绿林赤眉集团(汉朝)

 王匡、樊崇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绿林赤眉集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王莽上台,繁重的徭役、赋税使民众无以为生

成昌之战,汉军全力以赴对付赤眉军

改元更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绿林军建立了政权

昆阳大战,刘秀崛起开辟了后汉二百年天下

新朝末日,王莽带领文武百官一起号啕大哭

时机成熟,刘秀迅速脱离更始政权,与刘玄决裂

 朝廷策略:汉朝军全力以赴对付赤眉军

迁都长安,曾经最强大的绿林军事体系迅速腐化

反目成仇,樊崇的赤眉军准备与更始政权决一雌雄

 末路悲歌

更始末路,原更始将领张印对刘玄仍不放心将其勒死

赤眉覆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全部投降刘秀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不能摆脱旧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正统观念

军事战略:缺乏一支军队应该具有的严明的军纪

激变:黄巾集团(东汉)

 张角其人: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张氏兄弟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主荒政谬,大批农民沦为奴婢或徒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朝廷策略,朝廷究竟动用什么策略镇压黄巾军

大贤良师,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

唐周告密,京师内应马元义被车裂

大赦党人,汉灵帝诏天下解除党禁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

颍川之战,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

 末路悲歌

南阳战场,黄巾军在朱儁的攻击下溃不成军

广宗之战,10余万义军被战将皇甫嵩惨杀于血泊之中

风云再起,黄巾军再次发生起义,令汉室十分头痛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组织不够严密,政策和策略方面出现失误

军事战略:缺乏明确的战略策划和远大的战略眼光

内讧:瓦岗寨集团(隋朝)

 翟让、李密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骄奢淫逸,隋炀帝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翟让被迫发动起义

李密传奇,这个被无故开除的小侍卫竟然成为天下第一反贼

 朝廷策略

李密上山,一席话说得翟让心悦诚服,从此对其言听计从

猛将之死,李密、翟让联手打败隋军主将张须陀

重释前嫌,翟让李密重新合作,瓦岗军已成为天下第一军

野心萌发,李密用心结交贿赂贾雄,使翟让禅让

翟让悲情,李密的伏兵上前将翟让乱刀砍死

临阵易将,王世充继任总指挥,李密的大敌终于出现了

 末路悲歌

洛阳之战,瓦岗军兵败如山,李密在最后一战彻底溃败

走投无路,李密当众大哭,试图拔剑自刎,最后投降李渊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实行分裂路线,导致瓦岗军全面溃败

军事战略:战略的失误,使瓦岗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儒煞:黄巢集团(唐朝)

 黄巢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屡试不第,在书本上找不到出路时,黄巢加入了贩卖私盐的

 行列

杀降之举,王仙芝死后,推黄巢为“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

 朝廷策略

进军广州,黄巢每走一步,都被唐朝廷方面的拒绝推向另一面

杀回中原,黄巢见农民军士气低落,决定率军北上

柳暗花明,刘巨容的“怪论”让黄巢逃过了关键一劫

再陷困境,黄巢希望再一次借助敌人内部的矛盾逃出罗网

占领长安,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不思进取,黄巢把身边的男人全部赶走,只留下宦官宫女侍候自己

逼反朱温,揭开了大齐帝国覆亡的序幕

力战不胜,黄巢下令焚毁官室,烧尽了长安最后一点繁华

 末路悲歌

黄巢败亡,曾盛极一时的唐王朝也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始终陷于“流寇式”活动

军事战略:没有乘机去追击唐僖宗的残余势力

传奇:宋江、方腊集团(北宋)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奸臣横行,面对蔡京一伙搜括挥霍民膏的行径,百姓怨声载道

铤而走险,宋朝将整个梁山泊水域收为“公有”,引起宋江不满

宋江南下,遭到伏兵袭击,被迫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漆园誓师,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

攻占杭州,方腊切断了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惊恐万状

北宋政府,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率15万劲兵平叛

 末路悲歌

放弃青溪,起义军在宋军西路主力反扑下,转入了艰苦的防御战

斩尽杀绝,童贯下令对方腊部将吕师囊,赤其族”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起义军没有去部署防御,各部依然分散作战

军事战略:错误地采取了消极固守的对策,没有直捣金陵

乱世:钟相、杨幺集团(南宋)

 钟相、杨幺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共济互助,钟相组成了一个“信用社”,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建炎四年,钟相“以捍贼为名”毅然起义

出兵镇压,孔彦舟以“人法”为名,打人义军内部,钟相大败

杨幺崛起,建立了一块较为巩固的农民革命根据地

历史疑案,杨幺和伪齐政权不得不说的故事

 末路悲歌

岳飞出山,针对杨幺起义军的特点,改变了作战方法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缺乏政治坚定性和具有全局眼光的战略计划

军事战略:没能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因而陷入被动的防御状态

悲情:李白成集团(明朝)

 李自成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群雄纷起,革命烽火燃遍陕西,并蔓延到晋、宁、甘三省

 朝廷策略

剿捕匪寇,明廷任命杨鹤为兵部尚书,监督三边军务

崭露头角,李自成俨然与“三十六营”的盟主紫金梁王自用齐名了

诈降官兵,崇祯皇帝把陈奇瑜撤了,改用洪承畴作总督

名将之死,曹文诏左右冲突,手杀数十人最终拔刀自刎

忠肝义胆,刘宗敏杀了两个妻子,誓保闯王突围

人才济济,李自成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文人班底

进驻北京,李自成率兵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明朝被推翻

兄弟反目,刘宗敏不买哥们“皇上”的账,毒刑“追赃”明臣

借兵复仇,吴三桂勃然大怒,清军人关,李白成败局已定

 末路悲歌

匆忙称帝,在满汉军队进攻下,李白成仓皇退出北京

仓皇而逃,李自成在混乱中被杀,一个时代结束了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决策人物对当时的情势一无所知,想迫不及待

 地享受

军事战略:起义军存在严重的流寇主义

梦想:洪秀全集团(清朝)

 洪秀全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来土之争,成为“金田起义”最直接的催化剂

屡试屡败,一个花县落第成为开挖清朝第一锨墓土的人

金田起义,38岁的洪秀全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

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官僚制度

折戟全州,太平军遭受了一次偶然而又影响深远的损失

步人辉煌,洪秀全身着黄龙袍,乘坐一顶华丽的轿辇进入天京

北伐开始,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全军覆没

三年西征,虽历经挫折,最终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

 末路悲歌

天京事变,众多的太平军在“天国”兄弟的刀锋下丧身

天京被围,李臣典下令将洪秀全的尸体碾碎

放人大炮中轰散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没有形成能统筹全局和团结一致的坚强领导核心

军事战略:没有重视部队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导致战斗力下降

拳民:义和拳集团(清朝)

 朱红灯其人

 政治纲领

 起义背景

教士特权,教会藐视儒家文化,不尊重中国传统宗教

矛盾激化,山东教案终于导致义和团运动在全国爆发

奉旨造反,义和团冲进紫禁城捉拿光绪,被慈禧骂了出去

御前会议,慈禧在仪鸾殿召见大臣讨论应对八国联军入侵事宜

保卫天津,义和团浴血奋战抵抗八国联军

集合天津,八国联军不惜代价救援北京

 末路悲歌

改弦更张,袁世凯联合德国军队向义和团发起攻击

北京之战,清朝统治集团公开叛变,发布“剿匪”上谕

 成败分析

政治策略:没有一个坚强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政治眼光的领导团队

军事战略:没有形成统一领导,整个组织处于一种分散的、无秩序的活动中

试读章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宫殿、陵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到了秦二世时期,徭役有增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压得人民痛苦不堪。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大举征兵戍守渔阳(北京密云西南),其中就有陈胜、吴广。也不知道是处事圆滑,精明干练,还是个性独特,表现积极,陈胜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一行900人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这本来是一次正常的劳务输出,如果没有那一场瓢泼大雨,和历史上不可胜数的普通“民工”一样,陈胜这个名字,必然会默默无闻,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但是,天不随人愿,当一行人行至一个叫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境内)的地方时,忽然天降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按照秦律,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一律要处斩的,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秦律的严苛。就在大家六神无主之际,陈胜动了心思,想起自己耕地时的“鸿鹄之志”,心里一热,决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陈胜开门见山:“走到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拼死也不能按期抵达了,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都是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吴广内心怦然一动,猛然抬头盯着陈胜,只见陈胜眼中波光闪烁,挥着手分析道:“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听说秦二世胡亥本不应该继位,真正的继位者应该是长子扶苏。这个人很贤明,因为犯颜直谏,被秦始皇贬到边关领兵去了,现在却无故被秦二世杀害了。还有当年的楚国名将项燕,战功卓著,爱护士兵,很受人们爱戴,也下落不明。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死活,我们不妨用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反抗秦朝暴政?你说怎么样?”看见陈胜如此慷慨激昂,胸怀大志,吴广也很激动,决定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那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那个卜者看见两人的样子,心知肚明,经过一番装神弄鬼后,侃侃而谈说:“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还给他们提出了非常高明的建议:“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听后十分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

当天晚上,两人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鱼肚子里,当戍卒们买鱼回来吃时,忽然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很奇怪。与此同时,吴广已经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时值深夜,森林中忽然燃起了篝火,那座破旧的神祠里忽然传来狐狸诡异凄厉的声音,人群被惊醒了,隐隐约约还能听出夹杂着人的声音:“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兴……”900多名睡梦中的戍卒几乎都醒了,人们惊恐不安。

胆子大的人窃窃私语道:“几天前,鱼肚子出现帛书,今夜里又有狐狸唱歌……看来,这个叫陈胜的,真的要当王啊!”

“也不知道谁叫陈胜?哎,你们知道谁叫陈胜?”

有人悄悄地说:“就是那个叫做陈涉的屯长,他是阳城人,姓陈名胜,字涉。不过大家叫他的字——陈涉叫惯了。”第二天,戍卒们又开始躁动了,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昨天晚上狐狸怪叫,大家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地猜测着。看见自己策划的活动如此成功,陈胜吴广也很兴奋,经过一番密谋后,他们决定行动。雨一停,两名领队的校尉召集900名役夫,催他们赶紧上路。

陈胜见时机基本成熟,指示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校尉。吴广如言所行,不但没有“一切行动听指挥”,还阴阳怪气地说些怪话:“耽误了这么些天,赶什么赶?赶到渔阳也还是死,我才不自找死路,对不起,我要逃走了。”说完还真的逃跑了。那两位校尉喝醉了,乍听到吴广的话,愣了,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实话实说的“逃犯”,勃然大怒,开始用鞭子猛抽吴广,围观的戍卒们都非常同情吴广,但谁也没敢吱声。吴广忍无可忍之际,忽然抽出校尉腰间的剑,反手刺人对方的胸膛,另一位军官站在旁边吆喝着,不让众人靠前,见此变故,正欲拔剑击杀吴广,却被人从后面拉住了,还没有挣扎,陈胜一剑刺入他的后背,也就是眨两下眼睛的时间,两名校尉竟然同时毙命,所有人都被这一突变惊呆了。

陈胜飞快跑上一个高坡,慷慨激昂地振臂大呼:“弟兄们!我就是陈胜!大雨阻止了我们如期到达目的地,去了也是死,就算侥幸不死,戍边一事,死者十之六七,大家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死即已,要死就要死得很壮烈,何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自己也能挣下一份功名。”人群轰然雷动,马上设坛拜祭,确立名分,确立旗号,陈胜自封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旗号大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前楚人。

这时候,吴广已经让人竖起了一根竿子,上面飘着三个大字:“陈胜王!”

在陈胜的领导下,起义军首先攻占了驻地大泽乡,进而攻占了大泽乡所在的蕲县城,这原本是楚国的领土,楚国大将项燕曾经在此领军抗秦,蕲县的民众听说当年的“大楚”的军队又来了,一个个都像喝醉了似的,有点迷糊,又都很兴奋,结果,起义军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蕲县。攻占蕲县以后,陈胜开始有模有样地补充给养,整编队伍,一切工作都在顺利进行。做完了这一切后,陈胜做了东西分进的军事部署:任命符离(今安徽宿州南)人葛婴为东路军总指挥,统领部分军队向蕲县以东和以南的地区发展,自己和吴广为西路军总指挥,统领军队主力向西进攻。P4-7

序言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家看的历史书。如果说《国变:铁血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个集团面临危机时的策略,那么,《民变:热血纵横》则倾向于探究一个集团成功失败的缘由。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资格评价每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也无意研究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作者只想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供那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者消遣或借鉴。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许多成功者的经历就跟农民起义一样。创业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较大的成就,一旦功成名就,就会出现腐败、内讧等问题,最终导致一支本来很健康的队伍走向覆灭。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改朝换代,登上九五之尊,并成为开国之君的农民起义领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对于绝大多数农民起义者来讲,最辉煌之时,也往往是走向衰败的开始。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

陈胜吴广率兵进入陈地,不到一年时间,即匆匆败退……

黄巢乘金装肩舆,左右随从肩披长发,腰束红丝带,手执兵刃,浩浩荡荡进入京城。这一刻,是黄巢人生中的巅峰时刻。但不足两年时间,也仓皇而逃……

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北京,逼迫崇祯皇帝含恨自杀,取代了明王朝,但进入北京,仅仅42天,就亡命而逃,最终一败涂地……如此等等。

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不是被自己的心腹杀害,就是含恨自杀。这一切,究竟为什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名留青史的英雄无法修成正果呢?

这就是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

其实,只要你是中国人,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在那个城市,你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中国农民的品行,你的思维不可避免地带有农民的某些特征,有勤劳善良、宽厚忍耐,也有鼠目寸光、斤斤计较,这些习以为常的品德,可能成就你的事业,但也可能为你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司马迁评价陈胜时说:“陈王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历史并没有因为英雄的死去就结束了他的事业。这使我们想起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于众多的步履维艰的企业经营者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斯为序。

何森

2010年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变(热血纵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63541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