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香港求学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笔者在港就读时的亲身体会和感想,加上最新的咨讯,力图给读者勾画出一个清晰的香港读书生活场景,供同仁参考。

本书适合在读大学生、想去香港留学或访问交流的学者,以及所有对香港教育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在港求学的经历与感悟,对香港高校的学习、生活、文化以及香港的社会人文环境作了介绍,文风轻松。

本书对有兴趣申请去香港高校深造的内地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部到港求学读者的好读物。

目录

第一篇:香港高校

 选择:向左走,向右走?

高校特色

专业优势

教师风采

 自然环境

中大风光

气候

 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

多元文化

人本精神

 校园生活

饮食

住宿

购物

开支

第二篇:学业与思考

 课堂万花筒

选课与旁听

多姿多彩的课堂

 精彩的课外学习生活

开阔视野的讲座、演讲与会议

实习与田野调查

细心的辅导与答疑

 独立学习

艰苦的论文写作

煎熬的个人陈述

有趣的小组讨论

多样的考试测验

ITSC考试

学分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丰富的学习资源

成熟的图书馆系统

中大图书馆

艺术资源

交流与进修资源

信息科技资源

体育健身资源

第三篇:城市印象

 香港印象

公民素养

去治环境

慈善互助

血脉相连

多元文化

 公共资源

公共交通资源

文化教育资源

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

 香港之旅

休闲之旅

自然之旅

附录一 如何申请香港高校

附录二 小贴士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大风光

中大位于新界沙田,离罗湖口岸只有几个站,校园占地面积134公顷,完全没有任何拥挤的感觉,可以看到难得的三层小楼和大片的苗圃。校园宁静,即使是排起长队的巴士站,也不见人声鼎沸的场面,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沿着树林之间的校友行路径而上,大朵大朵的白云从头顶缓缓飘过。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撤满一地,让人心里一片低调的喜悦。到了晚上,校园里行人逐渐稀少,只有昏黄的路灯静默地站着,带来点点温暖的光晕,湿润的空气中飘动着若有若无的花香。

绿色,是中大的校园颜色之一。中大校园,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空气清爽。茂密的树林不时传出乌儿的歌唱,有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沁人意境。一栋栋建筑在绿叶之中矗立着,那么沉静而不动声色,远离俗世的繁杂,让人觉得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薄暮时分,雾气四起,偶有夕阳的余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不由得令人想起“晴霞夕照泻金池,岸柳笼烟淡翠滋”的诗句了。到了晚上,茫茫月色中人语悄悄,不知名的虫儿在草丛中吟唱。整个校园慢慢地进入沉沉梦乡之中。

香港的地理位置使它不像大陆北方的冬天那样白雪皑皑,天气转冷时,花坛里各种颜色的花绚丽夺目。春天的校园却是最美丽的,无数花儿怒放在温暖的阳光中,放眼望去,全是花的海洋。粉红色和桃红色的杜鹃花较为常见,视线里一片眼花缭乱。从山脚-路开到山顶,无处不在的杜鹃花。小时候曾经把杜鹃花的花朵摘下来吃,那股清香一直在脑海里打转,念念不忘。

树木多了,校园里到处是可爱的小乌。时而在天空飞翔,时而停留在走廊边的桌椅上,时而清脆呜叫,时而低沉呼唤,时而在树枝上跳跃,时而掠过花丛。中大校园里栖息了200多种鸟类(占香港鸟种1/3),由校友捐资修建的校友行路径又被称为“观乌道”,路边还贴有“中大的鸟类种类”的介绍,教大家如何识别飞来飞去的小鸟。校园里的鸟儿大多不怎么惧怕人类,好几次在崇基饭堂吃饭,一只小鸟飞到我的手边,啄食托盘上的食物,倒是我被吓得从座位上跳开。由于近年来禽流感的传播,香港很多鸟类聚集区都贴有通知提醒路人,连崇基饭堂都有通知提示大家,预防禽流感。

中央图书馆的屋檐下有很多燕子的巢穴,从图书馆走出就会听见它们唧唧喳喳的声音,还可以隐约看见它们在夜空中盘旋的身影。看到学者黄国彬在20世纪80年代所写的《中大六年》一文中已提及“青黑的燕子群在图书馆门前的上空吱吱不绝地飞过”。学校的小动物并不仅仅只有鸟类,我们系的一个学生曾在校园里被蛇咬了,幸好这条蛇是无毒的,只是虚惊一场。

中大每个书院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景,崇基书院在九广东铁的旁边,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在山之巅,逸夫书院则偏居一角,幽静自得,沉静、温婉、贤淑、新潮,让每个书院都显得那么吸引人。从火车大学站走出,抬头所见的就是崇基书院的运动场,旁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未圆湖,未圆湖的得名据说是暗合北大的“未名湖”之意。两座小桥将湖心的小亭与对岸连接在一起,湖的中央有喷泉,微风拂过,碧波荡漾,水中一群群锦鲤嬉戏,颇有几分世外仙境的感觉。坐在崇基图书馆靠窗的写字台边,从窗户看出去就是未圆湖,视野里全是清幽的树木和碧绿的湖水,赏心悦目。崇基图书馆门前的行道树在初春时才掉叶子,猛然看去,很是沧桑。

P14-17

序言

写这篇序文正值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的映山红怒放之际,有红的,有绛的,有粉红的,有白的,姹紫嫣红,绚烂无比。我最喜欢校园里的花草和树木,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开花结果,一年四季都有花观赏,连冬天也是遍山翠绿。但我最喜欢春天的校园:一二月木棉红,二三月杜鹃争艳,四五月台湾相思黄满林,还有漫山遍野的小花儿。

我总觉得有缘在中大教书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幸运的,因为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也有很好的教学和图书馆设备。好的大学都必须拥有藏书丰富和能及时更新的图书馆,自1996年我在中大执教以来,教学和写作所需的参考书目都能在图书馆里找到,很方便。

香港的大学制度不同于大陆各省,和欧关的大学风格则较为接近。因此,刚来香港读书的大陆人文学科研究生往往不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上课时强调参与讨论,做作业时注重客观分析而非仅仅资料的收集等等。石甜在中大人类学系读书期间,除了每天忙碌地应付功课之外,还将她求学的经验与感受记录下来编撰成书。她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有兴趣申请来香港高校深造的内地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陈志明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2010年春于香港

后记

第一次到香港求学,在香港度过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体验,通宵赶论文的痛苦,阅读材料的晦涩难解,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联想翩翩,交完作业的淋漓通畅以及考完毕业考试的如释重负,种种心境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之中交织着,完成自我的成长以及学术研究的入门修行。正因为我在不断地观察并比较香港高校的教育方式,每天都写下内容繁多的博客来记录自己的感悟,才能在这本书里为读者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虽然通过了毕业考试,也拿到了学位证书,但我始终觉得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修读文学硕士的经历并没有结束。毕业后我将剩下没有看完的阅读材料复印好了打包寄回家,在苗家油茶汤的香氲中一边看一边继续思考那些似乎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在写完这本书后,我才感觉到这本书是我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给关心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一份还可以的答卷。

我能顺利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与父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父母给我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力量,是我永远的港湾和依靠。在我担心毕不了业给家里打电话哭诉时,父亲说,没关系,你尽力就行,我们是你的后盾,大不了回家就是了。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就读,人类学系的教授们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引导我走在这条充满魅力的人类学道路上。他们是:陈志明老师、林舟老师、张展鸿老师、麦固敦老师、谭少薇老师、吕烈丹老师、萨乐佳老师、吴科平老师、王丹凝老师、宗树人老师、MAX。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和教诲,将我带入人类学这个让我深爱的学科。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朋友们,宋黎昀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冯卓敏与我同住一个宿舍楼,在生活上给予我相当多的照顾,我还能回忆起她时常帮我到图书馆借书。马建福学长不仅相当大度地容忍我那些无聊的玩笑,还与我们分享各种电子资源和资讯。陈英俊学姐、Christina,Debra让我在学习上受益匪浅,Jose,Jessie,Debie等等,有许多尚未提及名字的同学提出的观点启发了我。在中大社会工作系就读的石慧是我的室友,我们相处得非常和睦,各自所学专业都给对方带来思想上的启发和学习上的建议。还要感谢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张兴、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系的李博阳子和太傻六滴水漫撒哈拉的成员,感谢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所提供的帮助与关心,虽然只是通过网络认识和MSN上的交流,但是他们给我的温暖是无法代替的。这份致谢的名单太长了,有一些名字没有列出,并不代表我忘记他们给我的帮助和关心,鉴于篇幅所限,没有一一列出来。最后要感谢太傻论坛和天涯论坛,在我最郁闷的时候给我提供了一个灌水发泄的平台,让我将烦恼都丢在网络世界里,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正如我在正文部分所言,那些头脑风暴带给我精神上的洗礼,让我的视野更开阔,让我不断地去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和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游走,无论是努尔所当然的现象和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游走,无论是努尔人、阿赞德人还是亚诺码迷人,无论是功能主义、结构主义、诠释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对人类文化孜孜不倦地追寻和探求,对权威的挑战和对最底层人民的理解,都让我无比痴迷。这一年的求学生活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正如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风色幻想》的片尾曲所言:回头看看来时的路,这是一段遥远而漫长的领悟。

石甜

2010年4月于山城嘉陵江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香港求学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65420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