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寻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研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八路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配合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在朱德、彭德怀总副司令的率领下,始终坚守在华北前线,领导和指挥了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经济斗争,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内容推荐

该书以八路军总部从成立到撤销为主线,记录了八路军总部在各驻地发生的历史大事。揭秘了发生在抗战岁月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一部集历史性、资料性、探索性、纪实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反映八路军总部的全景式作品。本书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查阅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而且考察了许多历史旧址、遗址、遗迹,采访了200余位老八路、老首长、老民兵、老房东,掌握了许多真实、珍贵、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对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的历史背景、原因进行了探索和深刻研究该书填补了军史研究之空白,图文并茂,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精美之作。

目录

八路军总部主要领导成员

引子

云阳,慷慨悲歌上战场

南茹,初露锋芒扬国威

洪洞,统一战线做法宝

小东岭,精诚团结树大旗

寨上,开创敌后根据地

故县,建设巩固求发展

北村,制止“摩擦”求团结

王家峪,打“虎”拒“狼”破“囚笼

砖壁,百团雄师战华北

武军寺,战胜灾荒渡难关

麻田,组织反攻迎胜利

附录一:八路军总部移动路线图

附录二:八路军总部驻扎时间统计表

附录三: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省县村统计表

附录四:八路军总部编制及主官沿革

附录五:八路军总部直属部队介绍

附录六:八路军创建的根据地情况表

附录七:八路军开创的抗日根据地简介

后记

试读章节

从府城到临汾只有百余里距离,日军在这一路段陆续增兵至5000多人,而我部却仅以200余人的兵力,顽强拼杀,在三不管岭至尧店这百余里的道路上,与敌激战了四个昼夜,“杀伤敌人三四百人,缴获辎重不少”。此役不仅为临汾军民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打破了日军企图将中国军队逼到黄河边上加以歼灭的妄想。

后来,当康克清见到“完好无损”的朱德时,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头,她一头扎进朱德的怀里。朱德听后,哈哈大笑:“我朱德有避弹神功,炸弹离我远着呢!”康克清弄清事件的原委后,也开心地笑了。

28日,临汾失陷。山西南半部山河随之沦亡。

同日,总部接到中共中央指示,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主任任弼时,副主任傅钟、谭政。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随八路军总部行动,主持前方政治工作。

3月初,中央决定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共代表赴莫斯科争取国际支持,离开总部转道延安赴苏,中共中央任命王稼祥为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因此时王稼祥还在莫斯科养伤,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此职由毛泽东代理,直到同年8月王稼祥回国就任。

3月1日,朱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任粥时等领导同志,率部到达浮山县的山交村。彭德怀副总司令也取道沁水到山交村与朱德总司令会合。总部设在山交村赵家岐小四合院内,朱总司令住在正北靠东的一孔土窑洞内。出了四合院是一条南北向的小胡同,走出胡同西折是李家的一个院落,彭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任弼时主任就住在这里。

次日,总部准备继续转移。然而,这一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总部接到第一一五师急电,林彪师长被阎军哨兵误伤,生命垂危;二是第二战区电令左翼集团改称西路军,中央集团改称南路军,右翼集团改称东路军,朱、彭分任东路军总、副指挥,下辖第十八集团军(欠一二。师)、第三军、第十七军、第四十七军、第十四军、第九十四师、第十七师、骑四师、第五二九旅和决死一、三纵队。总部只得在南孔滩安营扎寨,处理紧急事务。第一,决定以三四三旅旅长陈光为第一一五师代师长,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为三四三旅代旅长。并要求立即派最好的医生为林师长治伤,如有不便尽快护送延安治疗。第二,朱、彭就任东路军总、副指挥,并对所属各部电示通告。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毛泽东、滕代远也拍电报给罗荣桓并转朱、彭:一,已令交口镇派医师姜某二人两天赶往永和救护林伤,并由你指派妥人送林来处医治;二、林职务暂由你兼任。因中央电报晚于总部电报,罗荣桓于同年11月出任一一五师政委一职。

军情万分紧急。总部在山交村处理完事务,继续转移,3日晚移住安泽县南孔滩村。

日军大有进攻强渡黄河之势,中共中央来电指示,要确保黄河渡口,巩固后方联络线,在适当时机转移兵力,在坚持华北游击战争的同时,如真有必要时,可回师西渡保卫陕北。3月9日,总部又收到毛泽东、洛甫(张闻天)、任弼时来电:我军主力留晋击敌后路必须在黄河不被阻隔的情况下,朱彭二人必须回陕,即留一人,也应在不被阻隔之地如吕梁山,决不应在汾河以东。

中共中央非常担心八路军总部的安危,希望朱彭能回到陕北指挥,至少也应在汾河以西,从而减少与陕北的自然隔离带。而此时东路军各部均在晋东南一线,为保与友军行动大体一致,八路军总部也进入上党地区。并准备在沁县一带召开东路军少将以上军官会议,讨论团结抗战之事,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八路军总部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利益为重,请示中共中央同意总部继续东进。中央考虑抗战大局同意了这一建议,在确保巩固后方的情况下东进。于是,总部于3月11日经安泽县上寨村翻越太岳山,进入上党地区。

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为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盆地。其东部、东南部是太行山脉,西南部为王屋、中条二山,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秦始置上党郡,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日:“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这里冈峦高耸,峰嶂层叠,千山万壑,雄关险塞。扼据许多攻守要地,北有子洪口,南有天井关,西有良马塞,东有东阳关,军事上确有四塞之固。古有扼上党而控中原之说。P72-73

序言

武乡,太行之巅,民族脊梁。

在60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武乡这个地处太行之巅的小县城,在新中国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重的印痕。从1937年11月开始,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先后五次进驻,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重要机关在此长期驻扎,武乡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八年抗战中,八路军首脑机关在武乡先后驻扎536天,是驻扎时间最长的县;先后有8个旅、31个团在武乡战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一代开国元勋、将领的光辉足迹,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罗瑞卿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运筹帷幄,开国将领中5位元帅、5位大将、19位上将、49位中将、300位少将都曾在此战斗、工作和生活。期间,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抗日根据地在这儿得到发展,八路军队伍在这儿得到壮大,武乡,成为八路军抗日的坚实基地和幸运福地。正是在这一段艰辛而光荣的历史进程中,英雄的太行军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共同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武乡,成为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

武乡,红色的土地,英雄的老区人民。

八年抗战中,淳朴善良的武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粮、出兵、出干部”,抗战支前,英勇献身。八年中,武乡县全民上阵,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组织,有14600余人参加八路军,有20000多人为国捐躯。八年中,武乡除了供给八路军在武乡驻扎的生活用粮,还捐献军鞋、米袋等物资无数,仅军粮一项就高达20万石,折合9000万公斤,是武乡的小米养育了八路军。八年中,武乡全民投身于抗战洪流中,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调往各地,仅从武乡调出的区级以上干部就达5400名,正式载人英名录的烈士达3200多名。武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全国抗日模范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正是因为这段辉煌的历史,武乡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深情关注和亲切关怀的地方。建国以来,毛泽东亲自为武乡题词勉励,邓小平亲笔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题写馆名,先后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武乡视察。特别是2001年至今,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习近平等5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亲临我县,缅怀革命先烈、看望老八路,给老区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武乡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一直是老区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名片。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宣传革命老区、弘扬太行精神作为重点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8年以来,县委正式把“打好革命老区一张牌”作为一个战略提出,自觉地把“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作为光荣的历史责任和神圣的政治使命,确立了“做强八路军文化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这个转型发展方向,强势启动文化繁荣年活动,投巨资建设八路军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在全县上下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之际,我县文化园地里再添新绿,由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纂的《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分为《八路军的故乡》、《追寻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将领在武乡》、《抗战精华遍武乡》、《寓武八路军将领名录》五本,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武乡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史,记述了八路军总部机关在各驻地发生的历史大事、活动情况,收集整理了八路军高级将领在武乡战斗生活的故事,收录了一批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说,该丛书是目前我县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八路军总部历史和八路军文化的历史资料,对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八路军文化、做大做强八路军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该系列丛书,虽然都是一些平实的历史记述,但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蕴涵着一种鼓舞和力量,这便是武乡儿女在生产斗争实践中逐渐孕育、形成的太行精神。因此,这套丛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史料价值,更是一部用于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武器。

毫无疑问,《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问世,必将进一步激励起全县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为我们夺取“一三三”战略新胜利,推进武乡老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英雄的老区人民一定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积极投身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令人仰视、受人瞩目的新业绩,再铸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新辉煌!

是为序!

后记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八路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配合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在朱德、彭德怀总副司令的率领下,始终坚守在华北前线,领导和指挥了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经济斗争,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麓的武乡县,这里峭壁如林,沟壑纵横,雄关耸立,易守难攻,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奇特的自然条件,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再加上建党早,群众基础好,地多人少,矿产丰富等优势,所以,八路军总部曾先后五次转战武乡,并在此指挥华北抗战,创造了总部进驻次数最多的绝无仅有的先例。因之,武乡被人们赞誉为“子弟兵的摇篮,八路军的故乡”。也正因为此,从小就常听老人讲八路军抗战的故事,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个兴趣,学校毕业以后,便开始了对抗战历史的业余研究,直到后来成为一个八路军研究的专业人员,我一直对八路军总部能在这小山沟里,指挥偌大的华北抗日战场而感叹,也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八路军总部的书,来全面地、详尽地展示八路军总部的历史功绩。八路军总部从成立到结束,先后走过3省、35县、82村镇,较为长期驻扎过的有15个村庄。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先后采访了抗战时期长期在前方生活战斗的八路军首长杨尚昆、刘华清、王政柱、何廷一、魏国运等老一辈革命家,也请教过何理、魏宏运、岳思平、马仲廉、王晓建等一些八路军研究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长魏国英的大力支持下,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对八路军总部走过的云阳、芝川、南茹、马牧、小东岭、义门、寨上、南底水、故县、北村、龙泉山、砖壁、王家峪、武军寺、麻田等村镇的采访与考察。有老八路历史亲历的讲述,有老专家高屋建瓴的指点,才使本书有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有了宏观掌控史实的把握。

近年来,武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打响革命老区一张牌为中心的“一三三”战略,以弘扬八路军文化和太行精神为主线,营造浓厚的八路军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可持续性。为配合这一中心,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八路军研究系列》丛书,并将我的这个选题列为丛书之一,我愉快接受任务,并加班加点赶写出书稿来。近日,书稿通过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终审,就要付梓,乘此机会,我要感谢为书稿提供面世平台的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诸君;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李广洁对本书出版的支持,责编张小芳同志对书稿的认真审阅;也要感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副馆长李国伟、原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馆长王照骞,以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张小军、张志远,他们不仅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照片,并陪同我进行了大部分旧址采访,王照骞老师还审阅了初稿,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同时,也要感谢北村旧址纪念馆原馆长杜迎菩、麻田旧址纪念馆原馆长范玉明等在采访中给予大力支持的诸多同仁,是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才有了本书的面世。

由于能力有限,加之历史久远与时间仓促,尽管对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但不确之处终是难免,望请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历史爱好者给予指正。

郝雪廷

2010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寻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研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雪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9003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10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1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