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安全教育很重要
杜布森博士写过一本书,叫《养育男孩》,里面有段话我深以为然,大意是男孩子能活着健康的长大成人,每一个人都是奇迹。有份资料显示,男孩子的死亡率是女孩子的三倍,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事故、暴力和自杀。男孩子们表现良好时,一切是那么美好;但是年轻气盛时他们又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犯错。他们的“男子汉”特征无处不在:一方面,他们缺乏经验,喜欢冒险;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坚强。由于好奇和天性里的好冒险,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和诱惑。
从小到大,风风也可以算是九死一生了。最早一次是他两岁多的时候给我开门,嘴巴里正含着一块糖,一抬头看到我,他高兴地笑了,没想到一吸气,整个糖被吞进气管里去了。他的脸马上变紫了,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恐惧的小眼睛里噙满了眼泪。好在我学习过气管异物的急救,当下马上把他环抱着,用膝盖顶在他的后背上,双手用力压他的胸腹交界处。几下之后,糖块被他喷了出来,他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我在做饭,他玩橡皮泥,一不小心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了一起,他把它搓成小条,发现有点像鼻涕,就把它们塞鼻孔里去了。塞完得意地跑过来让我看,我一看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他一用力,就有可能把它们吸到气管里去,我忙用小镊子把它们掏干净了。
以后我告诉他,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能疯,不能哭和笑,鼻子里不能塞任何东西,不然都有可能吸进气管,他都能遵守和照办了。因为他经历过那个情景,知道下场会有多可怕。
还有一次也很惊险,我刚端了菜盘子走进房间,就看到小风风在用一个什么东西捅电插座,我尽快喝住他。为了防他中电,我们已经将房间里所有的电插座都用封带给封住了,只在床脚不远处留了一个,他就在尝试玩这个。走近一看,当时吓出一身冷汗------其中一个插孔里已经插上了一个发卡,他正用另一个发卡往另一个孔里塞。如果第一个孔是地线的话,那么第二个插进去就很危险了。
我把那个插座也封上了。孩子太小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有时是没有用的,我也很难让他亲身体会一下中电的感觉。不像不许他动火,我可以抓住他的小手,让温度高的东西稍稍烫他一下。不许他玩电扇,我用小木棒伸到叶片里,让他看到小木棒被扇叶打得断掉……。后来去了省科技馆,我带他去体验轻微中电的感觉,那种刺麻一下子让他记住了电的厉害。
新闻里常有孩子丢失之类的报道,每次我们都会心惊胆颤,担心同样的事会发生在风风身上。所以隔三差五地,我们就给他来个实战演习,例举种种情况来考验他是如何应对的。
有次我的一个朋友来找我,他人高马大的,我灵机一动,决定对风风进行一次考验,看看3岁多的风风对陌生人究竟有没有警觉性。当时他正好跟姥姥到公园玩去了。
我们来到公园,姥姥正沿着直径四五百米的广场绕圈子,而风风一个人在广场中央玩着。我躲在远处,朋友一个人走近了风风。“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朋友像一个和蔼和亲的“大灰狼”。
风风抬头看了一眼,没理。“小朋友,你自己啊?”朋友装得关切的样子。风风把头抬起,看了一眼远在二百米之外的姥姥,大声回答:“看到没,那个人是我的姥姥啊!”明显带着警告威胁的架式。
朋友锲而不舍,继续追问:“小朋友,你姥姥根本看不到你啊!”风风抬头找姥姥,正好姥姥被柱子挡住没找到。不过他没有惊慌,至少外表上看非常沉着,他喝道:“别跟我说话啊!我不认识你!”
“可我认识你姥姥啊!”朋友坚持,口气温和。风风没吃这一套,厉声道:“你再和我说话我就打110了啊!”
看来我们的演习还算有成效,陌生人想接近这个小家伙,还是有点难度的。
除了这方面之外,其它与安全相关的,比如地震求生、安全用电、防火知识、交通常识、登山涉水注意事项等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他进行指导,还在实际状况发生后告诉他跟大人走失后应该怎么办,在山道上应该小心什么……,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安全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八 无理取闹怎么办 跟大部份的小孩子一样,风风有时也会有无理取闹的时候,如果他的要求不被满足也曾耍赖或者哭闹。不过他这样的行为为数不多,而且也基本发生在他四、五岁之前。因为他明白,不论他采用什么样的套路,最终的结果都一样,甚至,即使要求还算合理,如果他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挟我们的话,下场也绝对会一无所获,所以在他身上很难看到声嘶力竭的哭叫或是在地上坐着踢脚、打滚这种“恶劣”行为。
孩子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按照大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次的妥协可能带来他下次更无理的要求或更大规模的哭闹,因为他会知道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向他妥协屈服。所以,只要是无理取闹,我们从不让步。
记得他在三岁的时候闹过一次。我们从店里出来,拉着他的手让他从台阶上往下跳,跳完了门前所有的台阶,拐了个弯进了小区,那边没台阶可跳了,快到家时他意犹未尽,让我们再带他回去跳。
我们和他商量能不能明天再跳,他开始哭闹。我说这样的话就没得商量了,他反而坐在地上哭闹得更厉害了。本来还想再带他回去的可能性也没了,我们头也不回地往家走,他在地上疯狂地哭了几声之后,发现我们已经走远,也就从地上站起来跟着我们灰溜溜地回家了。
有些事他能完全作主,有些事可以商量,有些事绝对不允许,这些规矩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他明白自己想要做的事,只要合理,只要能心平气和地跟我们商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同意;而不合理的,就算哀求或要挟都没有用,也就不愿意再去试用哭闹的策略了。
他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偶尔的情绪发泄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人都是需要一条正常的发泄情绪的途径,只要适可而止,我们不会过于干涉,往往是冷处理,让他自己冷静下来。
他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积木,有次因为表现不错,奖励了他一套接接插插的积木。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能熟练操作,经常插着插着就因某一个环节的失误而前功尽弃。次数多了风风就有点急躁了,忍耐也终于到了极限,他将手中的积木狠狠摔到了地上。
我提醒他:“风风,你要有耐心,慢慢来,不能玩不好就摔东西,不然下次妈妈就不在家陪你玩了。”他把它们一片片重新捡起来再试。可是,结局还是一样,手一抖,已经快成功的积木散开了。他又烦躁地把它们摔到了地上。
他扬起眉,挑衅似地看着我的反应。我站起来走到门边,把大门打开再“呯”地关上,做出已经出去的样子。之后悄悄地闪身藏到了门边的卧室里,观察他的举动。
他自己将地上的积木重新捡起,一边竟还哼着《黑猫警长》里的那个家喻户晓的主题歌,接着玩了起来,好象不在乎妈妈去了哪里。又是“哗”的一声,还听到他大叫一句“怎么回事!”,这次他把积木扔到了桌子了。
然后听到他穿鞋的声音,又见他神情自如地从卧室的门前经过,打开了大门走了出去。刚下了一层,他突然想起来,自言自语说:“不行,小偷进来怎么办?”重又上了楼,跑进里面的房间提了一个玩具冲锋枪,雄纠纠气昂昂地出了门,将两层大门使劲地锁上。 他从单元里冲了出来的时候还一副心中有数的样子。可是刚走几步就变得犹豫了,站在那里不知自己应该去哪里。他终于无助了,一脸的迷茫,冲锋枪也耷拉在手里,全没有了刚才那付神气活现了。
看他也为难得差不多了,我从晾台上探出头,正好被他看到,他赶紧冲回了家里。这次,他再玩的时候再也不摔积木了,他知道发脾气摔东西,妈妈会不理他的。
还有一次是在他五岁的时候,我们一群人去广场散步,大家准备回去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坐那种会迈步的小电动马,我说那个太幼稚了吧,你现在大了,那是小小孩玩的东西。他好奇,非要试试。我不想影响大家的时间,跟他商量能不能下次来了再带他坐,他不同意,开始哭闹。
他以为广场上有那么多人,他哭得那么大声我一定会就范,我不想当众教训他,只得弓下腰在他耳边轻轻说,你别在这里胡闹,不然下次也不许坐。他不听,继续扯着嗓子大哭,无奈我只能在他的小胳膊上轻轻掐了一下,说你这样妈妈很生气,不管你怎么哭,今天就是不允许。我放开脚步走了,他在后面闹了几声,觉得没什么想头了,也跟着我们乖乖地回家了。
再大一点他的无理要求就很少了。不过因为淘气好动,有时他会很乱,在有朋友或有正经事要做的时候,我通常会开玩笑一样叫他:“风,俯耳过来。”等他把耳朵贴过来,我会告诉他,妈妈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吵你,是想给你面子。妈妈也希望你能给妈妈面子。通常情况,他就不会再那么闹了。
我不太愿意在外人面前斥责孩子,有时他比较出格,我会暂时忍着,到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再说。当着别人的面责骂孩子是一种双亏,不但损了自己的形象,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很脆弱,如果想让孩子有自尊,我认为我得保护它。
P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