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踪大熊猫40年/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处于科学的前沿,他们为科学艰苦的跋涉,他们在高山、大海、极地,他们经历了独一无二的探险,他们记录下绚烂多彩的考察片段!

《追踪大熊猫40年》由胡锦矗著,为“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系列之一,记录了作者关于大熊猫的科考片段。

内容推荐

这本《追踪大熊猫40年》由胡锦矗著,主要内容是:历经数十年的漫长岁月,我们在崇山峻岭、无边无际的森林竹丛中追踪大熊猫,深入到它们的群体里,窥视它们独立而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心灵常常被这些优雅美丽的生灵所震撼。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遗产,它的生活、生存,也牵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追踪大熊猫40年》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前言

传说中的大熊猫

熊猫的魅力

大熊猫的吃喝玩乐

美丽的熊猫家园

牛头山扎营

草坡小分队登山记

难忘摩天岭

雪地追踪

白沙河的危险分子

昔日的动物乐园——小凉山

五一棚观察站

西河探险

懒惰的贪吃鬼

诱捕大熊猫

美美的一家

好邻居——金丝猴

爱吃盐的扭角羚

小熊猫王国

大熊猫的呼唤

大熊猫的命运

法国神父戴维的熊猫B记

历史上的活动

大熊猫在国外

国际合作

孤独的熊猫

试读章节

传说中的大熊猫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多部落融合而成的,各族先民们的图腾、旗帜以及祖先由来的传说不同,使得同一动物在各种古籍中记载的名称不同。大熊猫从古至今的名称演变有二十余次之多。我国最早的古籍所称的“貔”或“貔貅”,我认为就是指大熊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追述,远在四千多年前,黄帝曾下令驯养虎、豹、熊和貔等猛兽,并驱使它们与蚩尤大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

又传,在洪荒时期,部落联盟领袖大禹曾经率领老百姓疏通河道,治理洪水。而当时龙州(即今盛产大熊猫的四川平武县)一带百姓,将当地所产的貔貅作为珍贵的贡礼敬献给他,以表报恩之情。

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尚书》中有“如虎如貔”的记载,说明貔很凶猛,特别是有的部落士兵打着貔的旗号,以显示是一支威武之师。我国古代歌谣总集《诗经》不仅提到不少真实存在的动物,还提到由动物原型特化、神化而成的图腾,并记有“献其貔皮”(《大雅·韩奕》),说明它很名贵,在周代已是珍贵的贡品。

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也有关于貔貅的记录,并对这种动物的外形、产地等都有描述:它很像熊,但毛色是黑白的,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省荣经县,迄今仍有大熊猫分布)。

两千年前汉初的《尔雅》对貔也有记载,此书提到“貔,白狐,其子毂”,历代学者有多种解释,却都似是而非。郭璞肯定貔是豹属;又有人称貔就是白豹,而白豹则被人解释为现今的大熊猫。又据《洪雅县志》记载,瓦屋山“有貔貅、野牛,别洞天也”,四川洪雅县瓦屋山西麓迄今仍有大熊猫。因此我认为貔貅就是大熊猫。但貔貅一名除部分古代典籍及四川《峨眉山志》等木刻版本有记载外,以后很少流传。

在上述古籍中同时又记载有“貘”。这两个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统一为一种。四川地方志中因援引的古籍不同,对两种名称都有记载,所指均为大熊猫。

由于大熊猫深居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偶为山民所见,传到记事者的文笔中,必然似是而非。比如它到底吃什么东西,山民偶尔见到它串村走户,啃食铁锅,故名食铁兽或啮铁兽。(见于《山海经》等古籍)

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西晋时代,还记载有一种叫“驺虞”的动物,说它是一种素食动物,不伤生害命,不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邻居和平共处的“义兽”。《毛传》说它“白底黑纹,不食生物”。因此,似乎又将这种食铜铁、不吃生物的大熊猫当成和平的象征。当时两军交战时,只要一方举着“驺虞旗”,以示愿意和平友好,就有可能停止冲突而化解战争。

关于大熊猫的最有名的艺文,笔者认为要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貘屏赞》,这是一篇很好的讽喻之作。作者感叹以铜铁为食的貘,在兵荒马乱时期,由于铁被做成了兵器,铜被铸造成佛,铜铁所剩无几,可怜的貘只好饿着肚皮。

他感喟:这不仅是貘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可见,貘需要和平安宁的环境才能生存,诗人借此充分抒发了对战争带来饥荒的不满,更不相信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在古代,大熊猫既是臣民向君王进献的贡品,也是帝王赏赐功臣的珍贵赏品。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夺得皇位后,在金碧辉煌的丹霄殿,设宴奖赏14个功臣。奖品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珍贵的貘皮,发放时由皇上呼名逐一赏赐。

期间,皇帝误将在场的薛万彻呼为他战死沙场的哥哥薛万君,不过他立即察觉到了,由此引发感慨,并解释说这是死者灵魂驱使他直呼其名。皇帝称颂薛万君生前也有过功勋,但不幸早逝,理应也赏赐他一份,并再呼其名后,当众将貘皮火化,以便其灵魂受领。皇帝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臣民,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上面所举的一些传说和记事艺文,无不说明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一种颇具神秘性、传奇性的异兽,十分珍奇。P1-5

序言

我的故乡在重庆市开江县永兴乡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巍峨的大巴山恰如一条巨龙向南腾跃,家乡的小村庄正位于龙尾盘卷的新宁河边一十较开阔的河谷地带。少年时代,我所走过的山全都郁郁葱葱、绿荫如盖,山中有虎、豹、红腹锦鸡等数不清的珍奇异兽;我所涉过的河全都是清壳碧透的,河中有鱼、鳖、水獭。故乡的山水最先给我以启迪,使我对大自然、对神奇的动物世界产生了兴趣。

假期时,我常约同学走乡串村接触大自然。初中时,我到了县城,每周回家,往返15千米,常不绕平路而翻山越岭,只穿浓密的树林。毕业后,我考入铁凤山下、沟河岸上的省立万县中学。我每年寒暑假回家和返校都靠一双脚、一双草鞋,身负行李、书籍,翻一座大山经过开县,再翻一座大山到开江,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能走完140千米的跆程。

从初中到高中,我深受教育家曾梦久先生的熏陶和启迪。他身体强健,生话简朴,往重言传身教,吃学生伙食,与学生一样穿制服、草鞋,剃光头,与学生同苦同乐。我也因此耳濡目染,每天早早起床,先是打太极夸,煞后沈冷水漂,不分寒暑,五十多年了从未间断。假日,我节邀约同学去登山、游泳。这些话动锻炼了我的意志和体力,为以后的野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考入大学,几径院系调整,最后牛业于西南旰院生物学系,然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就学于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和鱼类学家包桂濬教授。当时生物学系在辅仁大学旧址,在定阜大街,距护因寺、白塔寺鸟市很近。我除了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外,每逄庙会必到那里去观察统计鸟类,收亲死了的鸟制战标本。每逢星期目,就到东郊,有时到通县去观察和采集鸟类。

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一场反右斗争在全国范围掀起。我被扣上了“立场不稳”的右倾帽子。1957年,我背着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走进刚成立生物学系的四川师范学院,执教至今。在20世纪50年代,我的全部寒暑假和星期日,都花在了去郊外观察采集动物标本上。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无到有,迄今巳拥有1000多种、2万余号脊框动物标本,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0世纪60年代,在我大学老师施白南教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四川省志和四川自然区划动物的编写和考察研究工作,踏遍了巴山蜀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对更多的动物,尤其是对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即使这样只理头于学术研究也难逃那十年代无处不在的政治运动,我又成了一个“只专不红、走白专道路”的危险人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次等的反动学术权威和小小的当权派(系秘书),因而成了“革命”的对象。

19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学员入校学习。我们一位德高望重、一直被礼为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院长苏藜恢复了职务。这位院长是一十务实、懂业务的领导。因此,也起用了像我这样的“白色”人物,并同意我参加1974年的四川珍贵动物资源调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私访华获得一对大熊猫以后,英、法、日等都相继从我国获得了这一殊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熊猫热。周恩来总理指示,应在全国范围开展一次大熊猫等殄稀动物的调查。

1974牟,在四川省林业厅的组织下,指定我组建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主要考察大熊猫、金丝猴等玢稀动物。参加野外调查队工作人员先后共800余人次,考察路线约45万千米。大家不畏艰难险阻、冰雪严寒,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克服了各种困难,至1977牟10月,前后径历近4年时间,基本上查请了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1978年,我们开始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徂建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深入了解大熊猫的食性、话动、繁殖、天敌等各方面的特征。1980年,观察站开始与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名称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研究保扩大熊猫。

通过对几十保护区的考察,认为五一棚有较好的基础。两年后扩展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白熊坪观察站,进行对比研究。合作期间,基金会的专家代表是乔治·夏勒,我是中方专家组代表,与他们进行了4年的愉快合作,最后写出一本专著《卧龙的大熊猫》,在国内和美国出版。

历经数十年的漫长岁月,我们在崇山峻岭、无边无际的森林竹丛中追踪大熊猫,深入到它们的群体里,窥视它们私立而独特的生话方式。我们的心灵市市被这些优稚美丽的生灵所震j感。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遗产,它的生话、生存,也牵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大熊猫在长江上游的家因,也是长江流域亿万人民的家因。因毁它亡,人类也将同时遭殃,保扩大熊猫就是保扩我们人类匀己。现在,我巳牟近古稀,想将这一段历史实录于本书,借以唉醒人们对自然、对大熊猫的更多的关往和热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踪大熊猫40年/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锦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68602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2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9.838-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5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