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流派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清流派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陈永静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的流变与创造。

内容推荐

《明清流派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陈永静

《明清流派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内容主要:印章在唐宋以前的主要功能是昭信和凭证,更大程度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其实用性远远大干审美的需要。唐宋时期,文人参与印章的审美追求,印章由单纯的凭信实物向作为审美的艺术作品转换。由于石材的发现与应用,元代文人开始全面介入印章的创作过程。从吾丘衍篆写印稿,赵孟頫亲自刻篆,到王冕的以花药石刻印至元代末,文人篆刻成了主角。

至明代,篆刻艺术经过宋元问的由工匠到文人刻篆的发展一个时期,不论是篆刻艺术的实践还是印学理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形成了五大篆刻流派:文彭开创的“三桥派”,其印风纯正雅致,远规秦汉;何震初追文彭,以冲刀法效法汉铸印,以气势沉雄而猛利自创了“雪渔派”;后起的苏宣兼师法文、何,远规汉晋,独树一帜为“泗水派”;与苏宣同期的汪关寓居江苏娄东,开了印风典雅雍正的“娄东派”;明末朱简上追战国古玺,以短刀碎切法创苍茫劲健的印风“修能派”,开启了浙派大门。

清初印人以程邃为首的徽宗印人,包括巴慰祖、胡唐、扬州八怪与四风派、歙四子印风比较突出。他们的作品以汉印、元朱文为宗,求工稳精致的印风。其他一些印人他们在印坛上尚未能构成流派,个人风格不明确,艺术性也不强,基本受时凤影响,不能突破前人而被晚明印风所笼罩着。总体来说清代初期印坛除了活动于杨州的徽派领军人物程邃和虞山派林皋、沈世和等,其他一些印人对清中期或以后的各种印风影响甚少,基本艺术成就不高。

清代金石学的兴盛推动了篆刻艺术的空前繁荣。一是学习和研究资源的拓展。出土的大量的碑版、钟鼎、诏版、权量、封泥、印章等金石文物为清代印风的成熟提供了精彩的传统资源。二是由于金石学带来了古文字学的复兴,同时也带动了篆学,出现了大量的篆书大家,如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徐三庚、赵之谦等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师,引致清代中后期篆刻流派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也带来了清代篆刻的空前繁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流派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永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326429
开本 64开
页数 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0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4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140
10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