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节选)》、《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节选)》、《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伍修权:伟大的精神崇高的品德》、《李忠杰:加强共产党员的人品建设(节选)》、《邓伟志:提高干部的政治道德》、《李新忠:人品与官品》……编者高敬根据《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精神和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选编了这本《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

内容推荐

编者高敬根据《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精神和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选编了这本《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文章的编选标准是:选编中国古今的名家名篇、经典论述,从多个视角阐释领导干部官德修养之道。本书的宗旨是:为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提供深刻、具体的历史参照与现实经验,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的提升,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

毛泽东: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节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节选)

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伍修权:伟大的精神崇高的品德

李忠杰:加强共产党员的人品建设(节选)

邓伟志:提高干部的政治道德

李新忠:人品与官品

【宋】苏轼:大臣论

梁启超:政治家之修养(节选)

章太炎:革命之道德(节选)

第二编 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张太雷:革命者舍不去的牵挂

方志敏:我们临死以前的话

董必武:怎样培养和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节选)

陶铸:松树的风格

薄一波:共产党人的党性、理想和正气

贺捷生:重说理想信念

金一南:追寻信仰的力量

蔡多文:挺起科学信仰的脊梁

姜鹏武: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

项金红:信仰是生活的太阳

第三编 让忠诚伴我们同行

邓小平: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

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邹韬奋:中国人的责任

林月琴: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

钱学森: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

苑林刚:让忠诚伴我们同行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第四编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郭沫若:坚定人民的立场

胡乔木:谈道德

蒋建国:郑培民的荣辱观

薛鑫良: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战国】荀子:荣辱篇(节选)

【明】顾炎武:廉耻

第五编 清正廉洁率先垂范

朱德:勤俭持家(节选)

方志敏:清贫

吴官正:家书一束

李克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李源潮: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

张全景: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节选)

黄友凡:廉政故事三则

谭福金:少私寡欲守清廉

张团结:曾国藩的“穷官”哲学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第六编 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李瑞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朱镕基:在接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

公务员集体”代表时的讲话(节选)

景希珍丁隆炎:人民公仆的好榜样

饶子健:胸中时刻装着人民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唐】柳宗元:官为民役

第七编 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周恩来:左权同志精神不死!

胡耀邦: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节选)

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

何其芳:回忆周恩来同志(节选)

第八编 常怀律己之心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谢觉哉:六十自讼

黄克诚: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员应具有的品德和风格(节选)

尉健行:领导干部要管好配偶、子女

温家宝: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节选)

冯文彬:如何反省自己

林玉华:毛泽东同志给大家行脱帽礼

李乔:皇帝的自我批评

郑剑:常怀律己之心

【南朝宋】范晔:杨震拒贿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清】曾国藩:君子慎独论

第九编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毛泽东: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

周恩来: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刘少奇: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朱自清:论老实话

梁漱溟:开诚布公以立信

【战国】韩非子: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汉】司马迁:商鞅立木取信

【唐】吴兢:贞观政要?诚信(节选)

第十编 总结历史借鉴先贤

邓小平: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节选)

金可溪:关于清官

于法友:中国传统官德举要

刘建明:由于谦遇盗说官德

陈苏厚:借鉴先贤勤政爱民

王春瑜:说说古代的清官

【春秋】左丘明:子罕以不贪为宝

【汉】司马迁:公仪休嗜鱼

【唐】孙樵:书褒城驿壁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

【明】海瑞:禁馈送告示

试读章节

人们为了要生活,就必须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人们的物质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生产的时候,都要建立一定的生产关系。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样式、社会组织、思想意识等,和现代人们的都不同;而在将来,人们的生活样式、社会组织、思想意识等,又会和现代人们的不同。

人类本身,人类社会,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定阶级的人而存在,都在一定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反映着不同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在这些不同地位、不同利益、不同思想意识的阶级之间,进行着不断的阶级斗争。这样,人们不但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而且在社会阶级的斗争中,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着人们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说:“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达到目的本身,都必须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应该自觉地去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并且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改造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

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

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在同反革命进行各方面的斗争中来改造自己,这就是说,要在这种斗争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

要改变这种情形,他除开要学习历史上的革命经验(前人的实践)而外,还必须亲自参加到当时的革命的实践中去,在革命的实践中,在同各种反革命进行斗争中,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加紧学习和修养。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逐渐深刻地体验和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和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原来不正确的思想、习惯、成见,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革命的品质,改善革命的方法等。

所以,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进步,仍然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吧,几个共产党员一起去参加某种群众的革命斗争,在大体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去参加革命实践,这种革命斗争对于这些党员所起的影响,可能完全不是一样的。

有的党员进步得很快,甚至原来较落后的赶在前面去了;有的党员进步得很慢;有的党员甚至在斗争中动摇起来,革命的实践对于他没有起前进的影响,他在革命的实践中落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比如,我们共产党员中有许多人是经过万里长征的,这对于他们是一次严重的锻炼,其中的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长征对于个别党员的影响却是相反的,他们经过长征之后,对这样的艰苦斗争害怕起来了,有的甚至企图退却和逃跑,后来他们果然在外界的引诱下从革命队伍中逃跑了。许多党员同在一起长征,而影响和结果却是这样的不相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种种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来,是社会阶级斗争在革命队伍中的反映。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身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他们对待革命实践各有不同的态度、立场和认识,所以,在革命实践中各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就在你们学校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形。你们在学校中受着同样的教育和训练,然而由于你们各有不同的品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因而你们就可能获得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

因此,革命者在革命斗争中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对于改造和提高革命者自己,是完全必需的,决不可少的。 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要变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于新事物的知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革命家。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封建思想家在这里所说的是池自己修养的过程,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 另一个封建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我们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必需有的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

毛泽东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P4-6

序言

古人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从政者官德的民族,官德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既是伟大的帝王,又是道德的化身。春秋时期,孔子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也就是说,从政者要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这样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中心的位置,人民就会像星辰环绕在北极星周围一样,团结在他的身边,拥护他、爱戴他。从政者达到这样的境界,国家还愁达不到“大治”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进入21世纪,党中央又适时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把这一标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可见,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战略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提升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对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升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从政重德,是我国历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如果为官者自身端正,能够做出表率,即便不用下命令,下属和百姓也会跟着积极行动起来;相反,如果为官者自身不端正,却要求下属和百姓端正,那么,纵然他们三令五申,人们也不会服从他。毛泽东同志更是明确指出,治国就是治吏。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几千年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为官者的官德建设与政权安危始终紧密相连:官德兴则政权安,官德衰则政权乱。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培养出一大批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其次,提升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方面。战国时期,商鞅为了取信于民,采取“立木赏金为信”的办法,就是为了以身作表率,赢得百姓的信任。苟子认为:“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象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意思是说,上级官员是下级官员的师表,百姓则都以为官者为榜样,就好像回音响应声音,影子相像于物体一样。因而,为官者切不可肆意妄为,定要慎重。苟子的意思,其实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因而,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对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塑造高尚的社会风气而言,乃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

再次,提升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领导干部的“腐败免疫力”。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提到:“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意思是说,鸟在树林里栖息,惟恐站的位置不高,便一再把巢筑在树梢上更高的地方;鱼藏在水中,仍然害怕藏得不深,便一再把洞穴选在石洞下面更低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会被人捕获。究其原因,完全是它们贪于诱饵的缘故。吴兢用这样的比喻,说明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诱惑。自古以来,领导干部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腐败免疫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他们也难免会陷入腐败的泥潭。因而,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总之,官德修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清人金兰生说:“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赐福于子孙不浅也。曾见有约己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意思是说,为官的人清廉,别人都认为幸福的是百姓,但我认为受福最多的其实是他的子孙。可曾见过对待自己节俭而厚待百姓的官,他的后代有不昌盛的吗?为官不清廉的人,别人都认为受害的是百姓,但我认为受害最深的其实是他的子孙。可曾见过压榨百姓而厚待自家人的官,他的后代能长久吗?从这种观点来看,领导干部具有良好官德修养,既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也是其自身之福;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官德败坏,则既是国家之祸、百姓之祸,更是其自身和子孙后代之祸。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领导干部切实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以人品提升官品,以道德提升官德,做一个德行完备的人,则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精神和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选编了这本《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本书文章的编选标准是:选编中国古今的名家名篇、经典论述,从多个视角阐释领导干部官德修养之道。本书的宗旨是:为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提供深刻、具体的历史参照与现实经验,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的提升,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篇篇经典名作,就像涓涓流淌的“活水”,滋润读者的心田。中国古今的政治家、思想家,关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文章可说是浩如烟海,本书在编选时,尽可能紧扣时代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选取,努力筛选其中的精华名作,以期使之成为读者的“源头活水”,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示。

当然,由于编选者学识有限,受篇幅限制,又不能穷尽古今之精华,因而书中内容难免有所遗漏,还望读者谅解。

书评(媒体评论)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胡锦涛

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有权就有个用权的问题。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

——习近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导干部官德修养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22017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0.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