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俗民情(B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风俗民情(B卷珍藏版)》由高剑峰所著,中国有10多亿人口,谁也无法割舍父辈或祖辈扎根土地而涌动在血液里的一脉乡情。乡村人读了她,觉得熟悉而热爱;城里人读了她,觉得亲切而喜欢。

“乡土”是一个质朴纯净的词语,这本书把这个词诠释得十分到位。读她,带给我的不只是怀旧和抚慰,更多的是回溯精神之源,探寻生命之根。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选编的是《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至今,8大精品栏目10年来刊发的经典美文。本书辑录《心灵家园》栏目设立10年来后5年中所刊登的精华文章,《风俗民情(B卷珍藏版)》由高剑峰所著,旨在抒写令人难以忘怀的乡村生活和那些触动心灵的乡野风光,用优美的文字营造乡土世界淳朴浑然的意境,挥洒平淡中溢出的温馨乡情。

《风俗民情(B卷珍藏版)》是“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的其中一册,供读者阅读。

目录

“颠倒歌”的味道/苗得雨

崇尚黑色服装的民族/白祖额李译然

华夏春节饮食文化趣谈/郑永辉

端阳在土家/黄钰财

客家“新丁”的取名习俗/罗炳星

坐拥茶香/鄞珊

我国少数民族的绿化习俗/严永和

口唱山歌茶做媒/沙波

清明节的奇俗/甲 丁

“丙丁宫”的火神爷/车锡伦

滇西北人的食虫情趣/鲁婷

清明门窗插柳条/陈志荣

土家族婚俗/杨涛声

狂歌醉舞香浪节/玫子

土家族烧烤/魈鸣

开肩/罗 松

盐民后裔多奇俗/方云高

维吾尔族人的沙朗刀克/潘黎明

童子会/曹琳

纳西族的饮食习俗/孔润常

神奇的“刀杆节”/张正光

秦巴褶皱的行吟/马家兰

土家人的茶文化/陈孝荣

河南黄河情歌/葛世钦

奇特的吊脚楼“偷俗”/可嘉

黎族的饮食文化/孔润常

景颇族婚姻趣谈/刘扬武

西藏的牛粪文化/格尔丹

中华民族的火文化拾趣/芳子 晓斐

河湟回族茶文化/勉卫忠

满族的崇狗习俗/关云德

神秘的彝族少女成人礼/眉欣

民间仪式识青春/李亚妮

中国的“四灵”/何大江

茶杯里的婚俗/远方

茶歌/许文舟

土裤/戴永夏

坐歌堂/张喜洋

关中方言拾趣/安萍

白事儿/尹成

鄂西情歌/简冰

满族荷包/张涛

煨桑/才秀嘉

“四”与闽台民俗文化/林宝卿

藏族酒俗/周秋晖

苗家花带情/龙治忠

河东十怪/杨进升

陕西“过小年”风情/范超

藏族的自然崇拜/王春华

中国民间的吉神/辛人

燃灯节/旦真罗尔伍

黄河口的“份子酒”/何英春王增山

醒眠茶/陈枯朽

上梁/陈绍新

三道茶与爱情/陈越

奇特的珞巴族葬俗/李源

端午节系长命锁的来历/万新华

裕固族小孩的剃头礼/杨永贤

歌舞声中的藏式婚礼/范稳

神秘的湘西落洞女/陆群

滇西话酒/吴安臣

陕西宝宝的满月故事/范超

喊好/董景云

诞生礼俗中的“抓周”/万建中

独特的剑南婚宴/杨仕甫

闽南功夫茶礼/林长华

五谷粮打新娘/刘家祥

放船求偶/匡民

俐侏人的竹筒雷响茶/许文舟

诸暨大脚布/赵校根

叫好宴/林长华

开口酒·女花夜/戴昕

苍山洱海间的“绕三灵”/尚京云

罕见的土家生斋/陈孝荣

方言禁忌/易中天

田席/茅戈

土家男人的三件宝/陈孝荣

湘南伴嫁/李成月

泉州“缚手”习俗/傅央央

秘境里的哭嫁声/解黎晴

古老奇特的餐具“饭舵”/林长华

潮汕成年礼“出花园/陈雍

火笼/陈海春

埔女的头上花园/黄橙

西北清明风俗/张卫东

七月半,乞儿饭/詹瑞天

闽南和台湾的崇龟文化/林长华

巧姐儿表针线/丁超

诈马宴/王文明

历代闹洞房的陋习/李阳泉

念喜歌/郑天华

河南奇俗“骂社火”/路治欧

喜欢抽旱烟的佤族妇女/许文舟

木兰滚冰/谭彦龙

中国记忆:穿在脚上的婚俗/房古江

神鼓也有生老病死/沈文龙

闽南的“做牙”/林长华

打冰马/陈洵

土家人“吃咆弹”/贾绍兴

火桶/许若齐

四和屯的冬和年/文晶

温州民俗文化的奇葩——拦街福/沈松柏

滏阳河灯/郭军林

驯鹰人和他们的驯鹰术/赵勤

藏族牧人的吃肉习俗/仇保燕

雷州半岛的狗图腾/许慎慧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来历/耿永德

信天游,不断头/高宝军

中国人为何说“虚岁”/冯少波

安吉:冬日家家三宝/寸雪

江永女书习俗/严农

请媳妇儿/樊秀峰

烤茶相婿/何文炳

笾豆荐新蔬/李开周

岜沙苗族:最后的持枪部落/王成

夜歌者/唐敏

大山深处的瑶浴/黄永明钱鹏

八部合音,布农人的天籁之声/钟文萍

布依族的招女婿//叶辛

潮汕火俗/隗芾

大运河放筏/高同先

到云南他留山去串“青春棚”/阳正午

割鸡祈福——独特的宁都客家乡俗/吴若峰

关东采参习俗/徐杰

贵州少数民族酒俗/曹妍

红包:佛山人的慈爱表达/赵芳芳

猴祭——台湾卑南族人的成年礼/刘善伟

晋州婚嫁习俗:陪送“压被虎”/赵国瑞

黎家女文身的那些事/胡亚玲

苗族“姊妹节”/张奎

秦巴报路歌/巫其祥

确山打铁花:花开千年的烟火//周一渤

陕北东北角:

七月初一人捏人。七月十五人吃人/郭庆丰 马静章

试读章节

民间歌谣中有一种叫“颠倒歌”,小时候只知它叫“小孩子语”。大人们说:“教你个小孩子语!”便唱道:“小孩子语,实难熬,蚂蚁过河踩塌了桥,葫芦沉底碌碡漂,花椒树上结樱桃。东西路,南北走,听见庄里人咬狗,拾起狗来就打砖,打得尘土高起天!”

这样的歌谣,一教就记住了。我想,有意思,蚂蚁过河竞踩塌了桥,胡诌呗。后来,还真听了些叫胡诌的歌。歌谣开宗明义就叫“诌”,毫不含糊:“瞎胡诌,诌瞎胡,拾起镰来就一锄,一锄耪在枣树上,桑葚子落了一糊糊,张起兜来拾马包(粪堆里生长的一种小植物),拾了茄子两嘟噜,家里切的是瓜菜,熬在锅里小豆腐,端起碗来吃干饭,出溜出溜喝糊涂,张三吃了李四饱,捞着王二撑龟了腰。说俺诌,俺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正月十五下雹子,打了养麦和绿豆,二月十五发黄水,冲了一河秫秫头,捞了个小的一石二,捞了个大的打八斗,连着捞了七八个,打了还没一烟袋头!”这里是连着几个“诌”。

后来又见了一些“诌”,有些句子相似,有的叫“说花胡”,有的叫“瞎话”。旧时民谣集子中有那么一两首,叫“反唱歌”、“倒唱歌”、“唱反歌”。

前几年,编《民间文学集成》时,也收了那么一两首。例如:“太阳出西落在了东,胡萝卜发芽长了一根葱,天上无云下大雨,树梢不动刮大风,滚油锅里鱼打浪,高山顶上把船撑,东洋大海失了火,烧毁了龙王的水晶宫。一只蚂蚁咬死驴,小麻雀一嘴叼死鹰,阳关道上有人骑着大刀扛着马,又来个口袋驮驴一溜风,半空中有个兔子咬死狗,院子里老鼠拉猫钻窟窿,一个小公鸡下了蛋,蛋中长根骨头硬如钉,小鸡吃了个黄鼠狼,青蛙吃了个长蛇精,老太太见了心害怕,胡子吓得直扑棱。说俺诌,俺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寒冬腊月涨黄水。遍地开满高粱头。东西路,南北走,山顶上听见人咬狗,掂起狗来就砸砖。车拉毛驴一溜烟。说胡拉,就胡拉,寒冬腊月种棉花,锅台上头撒种子,鏊子底下发了芽,拖了几根葫芦秧,开了一架眉豆花,结了一个大茄子,摘到手里是黄瓜.舀到碗里是芝麻,吃到嘴里豆腐渣,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二哭爹妈。”

另有一首“瞎话”是:“瞎话,瞎话,说也罢,不说也罢,一根羊毛擀了一双毡袜,他爹穿了八冬,他儿穿了八夏。锅台后面种上二亩大西瓜.好驴好马驮不了三,放牛小子来偷瓜,抻抻肚皮装了二十三,瞎汉说我看见了,聋汉说我听见了,瘸子说我去撵了,撵到秫秫地,叫秫秫叶把头割掉了,走到河里洗洗脸,一抹头没有了,张着瓢大的嘴哭他的头。”

民国年间,出版的《民谣》中有这么三首。一是湖北的“反唱歌”:“反唱歌,倒起头,我家园里菜吃牛,芦花公鸡咬毛狗,姐在房中头梳手。老鼠叼着狸猫走,李家厨子杀螃蟹,鲜血淹死了王二姐。”二是湖北的“倒唱歌”:“倒唱歌,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先养我,后生哥,爹讨妈,我打锣。家公抓球我捧盒,我从舅爷门前过,舅爷在摇我家婆。”三是河北的“唱反歌”:“唱反歌,倒起头,爷十五,娘十六,哥哥十八我十九,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子前头打大锣。”

这些像是没啥意思的歌谣,想一想还是有奇妙的味道。一是它品格真诚.就是诌,诌而不忌诌,不像有些人拿着假话当真话说,不脸红,吹牛不上税。当年说“亩产万斤粮”,说“大战今冬明春,进入共产主义”,是严肃认真说的,后来才知道是头脑发热说昏话,那才是真的“说瞎胡”。二是它告诉你诌了以后,你在知道了它不是有意骗你的情况下,就听它怎样诌吧,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诌得让你开怀大笑,让你乐了又乐。你看,滚油锅里鱼打浪。海里起大火烧了龙王水晶宫;你看,头都没有了,还在张着瓢样的大嘴哭他的头……歌谣的想象引你想象,这就是艺术效果。它自然让你得益,说蚂蚁过河踩塌了桥,你就知道蚂蚁过河不能踩塌桥.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和社会中的现象。它在反说中让你在思想上正过来。这是在乐的过程中得到的益。我看也不妨说,这类歌谣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法。不然,它不会如此经久不衰地在民间流传。

P1-2

序言

读者《(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是《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在杂志创刊10年之际推出的一套系列丛书,该丛书根据杂志的8个经典栏目编选,共两辑14卷。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以“乡土中国”为表现对象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2000年,原名《读者》(乡村版),最先面向农村发行;2006年《读者》(乡村版)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进行了扩版增容,由原来的48页单色印刷调整为64页全彩印刷,同时面向全国城乡发行;2009年杂志再次扩版至72页,成为一本展示乡土中国的大开本杂志,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广阔、角度更全面。杂志从创刊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一直以独特的视角聚焦乡土中国,关注平凡百姓的生活和命运,采撷中国大地上的人文遗韵,发掘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辉。10年间,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对刊物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永怀感恩之心,勤勉、谨慎,力求编辑的每一期杂志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者·乡土人文版》从当初的一株小苗,经过10年的雨露风霜,如今虽未参天,但也健康挺拔,风骨独具,秀于刊林。

回顾十年风雨路,采得香茗献知音。适逢杂志创刊10年之际,为记录10年来的编刊历史,总结编刊过程中的得失,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的厚爱和支持,我们将杂志创刊10年来汇集的美文精华,按照杂志栏目选编成《<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回馈广大读者。

在丛书的编辑过程中,由于佳作众多,虽经多次删减,但仍有一些文章不忍割舍,因而,除《旅食天下》和《行走乡土》单独成卷外,《百味人生》、《一方水土》、《百姓生活》、《亲情驿站》、《心灵家园》和《风俗民情》大致按杂志前5年和后5年的时间顺序分为A、B两卷。整套丛书将分两辑出版:第一辑于2011年年初出版,包括《百味人生》(A卷)、《百姓生活》(A卷)、《亲情驿站》(A卷)、《心灵家园》(A卷)、《风俗民情》(A卷)、《一方水土》(A卷)和《旅食天下》(全一卷);第二辑包括各书的B卷和《行走乡土》(全一卷)也正式出版发行。另外,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编委会正在筹划编辑4本视觉主题图书,分别为《中国民居》、《乡土映象》、《民间艺术欣赏》和《中国人文地理》,预计将于2012年年底出版。

一本好书是一生的财富,它会为你开启一扇了解时代和世界的窗口,让你的眼界更开阔,让你的思想更充实,让你的生活更有趣。我们坚信《<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就是这样的书。它会让你了解到乡土中国的魅力和神韵,体味到那感动人心的亲情故事和充满情趣的百姓生活,欣赏到那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会成为你的朋友,相信它最后也会成为你的老朋友。

鉴于编辑该套丛书时间紧促,加之经验不足,书中瑕疵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见谅。另外,本杂志原副主编李一郎同志在选编这部书稿的过程中付出不少心血.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副总经理陈泽奎和第一任主编胡亚权等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编辑组

2011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俗民情(B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42557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4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