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肯认与焦虑--乔治·爱略特小说中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磊所著的《肯认与焦虑——乔治·爱略特小说中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分章专门讨论以下几种颇受主流中产阶级推崇的音乐类型(genre):宗教音乐(重点是赞美诗),以乔治·爱略特的《亚当·贝德》为主要文本进行分析,也会适时补充其他文本中出现的赞美诗;田园牧歌式音乐(主要包括以田园牧歌式背景或者出现田园牧歌式人物的音乐),以乔治·爱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为主要文本进行分析;所谓的“古典音乐(或叫做艺术音乐、高雅音乐、严肃音乐)”,以乔治·爱略特的《丹尼尔·狄隆达》为主要文本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试图得出的结论是,乔治·爱略特在其小说中对音乐和音乐人物的描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深刻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政治美学化努力的矛盾性、复杂性,其对文化进行积极建构的同时已经隐含了解构和颠覆的一面。

内容推荐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任何对英国维多利亚主流音乐文化的审视都会聚焦在它的矛盾性之上:一方面,它回应着当时形形色色、近乎狂热的进步话语,有开放性的一面。不论是它被传播的广泛性、还是被理想化的程度,都是前所未见;另一方面,它也是隐蔽的,背后隐藏着另一套极端保守的意识形态,以微妙的方式警惕着、打压着它任何可能的“语义过剩”。这一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性:既希望通过音乐“民主”的表象作出超越贵族阶级的姿势,又对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心存疑惧,担心他们会威胁到自己新建的音乐文化霸权。

作为一名中产阶级精英知识分子,现实主义作家乔治·爱略特在音乐政治观上也无法避免阶级身份带来的影响,呈现出某种复杂性、矛盾性。一方面,她对当时的主流音乐、音乐家极为尊崇,高度肯认其权威性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中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意识形态合谋;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过度理想化的音乐背后所隐藏的各种潜在的颠覆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产生严重的焦虑。

张磊所著的《肯认与焦虑——乔治·爱略特小说中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在法国学者阿达利“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的关照下,主要从音乐“理想化”和“世俗化”两个角度人手,探讨爱略特小说中涉及到的音乐政治之一体两面:中产阶级对音乐过于理想化的建构、音乐在工商业社会中的四种自我解构。

《肯认与焦虑——乔治·爱略特小说中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将重点分析爱略特三个代表性音乐主题的小说文本:《亚当·贝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丹尼尔·狄隆达》。第一部作品以宗教音乐(主要是赞美诗)为核心主题,塑造了以黛娜为主的四个宗教音乐形象,并通过对其权威性逐一的消解,戏剧性地再现了音乐布道在世俗化泛滥的乡村面临的危机;第二部作品以田园牧歌式音乐为核心主题,集中塑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音乐形象麦琪,以她与菲利浦、斯蒂芬等人充满世俗化色彩的音乐互动方式构成叙事张力,揭露了田园牧歌式音乐的伪田园性;第三部作品以古典音乐为核心主题,塑造了“超验”的“伟大”音乐家克莱斯默这一形象,并通过反讽和互文这两种叙事手段,打破了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家“不食人间烟火”的幻象。

由此可见,爱略特在其小说中对音乐和音乐人物的描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深刻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政治美学化努力的矛盾性、复杂性,其对文化进行积极建构的同时已经隐含了解构和颠覆的一面。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音乐与小说研究

 1.2 爱略特小说与音乐

 1.3 爱略特批评史

1.3.1 主题研究

1.3.2 形式研究

 1.4 爱略特音乐批评史(国外)

 1.5 爱略特音乐批评考略(国内)

 1.6 本研究的切人点及思路

第二章 建构的焦虑:爱略特小说中音乐的社会背景

 2.1 主流中产阶级对音乐文化的积极建构

2.1.1 类型的定性:排他式的道德视野

2.1.2 理想化的书写: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支持

2.1.3 改革式的论调:道德家和教育家的极力鼓吹

2.1.4 “进步观”的思维:科学话语的挪用

2.1.5 日常化的劝导:大众传媒的渗入

2.1.6 商品化的符号:转向室内的消费

2.1.7 体制化的生产:专业音乐机构的规训

2.1.8 地位和财富的景观:公共音乐厅的崛起

 2.2 维多利亚音乐的隐性颠覆

2.2.1 文字“编辑”的焦虑:对歌词的过分依赖性

2.2.2 视觉表演的危险:身体的在场

2.2.3 感官取悦的隐忧:过度的可听性

2.2.4 思维混乱的恐慌:情感体验的多义性和流动性

第三章 模糊的边界:宗教音乐表征与意识形态

 3.1 合谋与悖逆:爱略特的宗教音乐政治观

 3.2 音乐布道的危机:《亚当·贝德》

3.2.1 神圣与世俗的划界:宗教音乐优越性的建构

3.2.2 优越性的解构:四个宗教音乐人物

第四章 去魅的神话:田园牧歌式音乐表征与意识形态

 4.1 肯认与质疑:爱略特的田园牧歌式音乐政治观

 4.2 牧歌式歌唱的窘境:《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4.2.1 理想化田园与现实乡村的混同:田园牧歌式歌者麦琪重要地位的建构

4.2.2 麦琪身份的瓦解:五个视角

第五章 超验的想象:古典音乐表征与意识形态

 5.1 认同与矫正:爱略特的古典音乐政治观

 5.2 古典音乐话语权威的挑战:《丹尼尔·狄隆达》

5.2.1 “权威”的评判力:克莱斯默“伟大性”的建构

5.2.2 克莱斯默权威的颠覆:反讽与互文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1.英文部分

 2.中文部分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肯认与焦虑--乔治·爱略特小说中音乐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4215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07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