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杨编著的《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是一本系统全面地讲述狙击发展史的读物,通过该书,我们能系统地回顾有关狙击的历史,它包括了战术和智慧的浓缩——精确的狙击需要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和透过分划线对目标距离和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它是智力、体力、耐心以及勇气的综合较量——生死一线的狙击不但要一击必杀,消灭对手,也要很好地隐藏和保护自己;它的背后也体现着军事工业的较量——狙击当然需要最好的,或者最合适的狙击枪。本书的意义也许并不局限于此,狙击的哲学也是商业的甚至是生活的哲学,因为商场如战场,同狙击一样,要竞争;除了要有血火与枪炮的对抗,还要有智慧与耐心的比拼。

内容推荐

狙击手高超的作战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战场上将狙击作战的战术发挥到极致?刘杨编著的《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狙击作战、狙击武器以及狙击战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探索狙击战的精髓所在,及其在常规战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内容通俗易懂、资料翔实,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对广大爱好军事知识的青少年而言,这也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

目录

第1章 对狙击手的真实解读

狙击的起源

狙击手的内心世界

第2章 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狙击手和狙击作战

步枪精确射击在欧洲的早期运用

美国步枪的早期发展

拿破仑时代的威胁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

第3章 美国南北战争与欧洲战事(1854-1914)中的狙击战

光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步枪精确射击的影响

19世纪美国光学瞄准器材的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军狙击手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军狙击手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19世纪末步枪弹药技术的新发展

普法战争与英布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第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狙击作战(1914-1916)

英国人的噩梦

德军狙击手的战术和训练体制

关于狙击防盾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狙击步枪和光学瞄准镜

协约国装备的狙击步枪

协约国的反击

20世纪初弹药技术的新发展

加里波利狙击战

第5章 转折点——重建优势的协约国狙击手(1916-1918)

英军狙击训练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拉沃特效应

英联邦狙击手的作战情况

美军狙击手参战

法兰西狙击手

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狙击作战

战争末期及战后的协约国狙击步枪装备情况

第6章 苏联狙击作战(1936-1945)

西班牙内战(1936-1939)

两次大战期间前苏联步枪和弹药技术的发展

苏芬战争(1939-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初期

苏联狙击手的训练与作战

苏军狙击手的着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女狙击手

苏军的半自动狙击步枪

第7章 德军狙击手与东线狙击作战(1941-1945)

德军狙击手的训练

K98k式狙击步枪

半自动狙击步枪

穿甲弹和爆炸弹

与苏军和严寒作战

第8章 太平洋战争(1941-1945)

美国人的准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

热带丛林狙击战

与日军狙击手作战

太平洋战场上的英联邦狙击手

第9章 西线战场的狙击作战(1940-1945)

英军的狙击步枪

加拿大狙击手与朗·布兰奇兵工厂

美国狙击手与其使用的狙击步枪

盟军的进攻

西线盟军狙击手的训练和装备

穿越乡间小道

德军的撤退

第10章 朝鲜战场上的狙击作战(1951-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

第11章 越战——美军的阴影

越战期间美军狙击作战装备的发展

消音器与夜视仪的使用

第12章 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战后狙击装备的演进和发展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兴起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第13章 21世纪的狙击手

20世纪末狙击步枪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狙击步枪的发展

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

弹药技术发展新动向

光学技术的进步

激光测距仪与夜视器材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所许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所经受的训练也是高强度的。以美军为例,在正式成为一名军中狙击手前,超过三分之一的学员将会在训练和选拔中被淘汰。反过来说,要想最终通过选拔,必须熟练掌握一系列复杂的作战技能,具备包括野外生存、伪装、转移、观测、识图、通信、情报搜集以及精确射击等突出能力,使自己能够适应野战环境下(有时是在敌方战区)独自作战和生存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纪律性,具备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作战时所必需的出众耐力和韧性。狙击手还要求掌握良好的测距技术,在800~900码(1码=0.9144米)距离上的估算偏差必须控制在数英尺内。除此之外,对风力风向、温度和湿度以及目标的移动状况的判断也同等重要。而在所有这些必要的能力中,射击技能更是首要的。

在非常接近敌军的地域独自作战和长期埋伏,所造成的生理上的紧张是非常大的。交战双方对自己的战友或长官被冷枪射杀怀有极大的仇恨情绪,而找到并消灭对方狙击手又极其困难,往往还需要呼叫炮火支援、坦克进攻或空中打击,所以敌方的狙击手在投降被俘后被就地处决甚至残杀也较常见。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有不少步枪手被俘后悲惨遭遇的记载,南北战争期间也有不少。参加过加里波利战役的前澳大利亚士兵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在自己的日记中就曾提到:土耳其人对俘获的联军狙击手毫不留情,全部用刺刀刺死。1944年,盟军在法国迅速推进时也曾俘获不少德军狙击手。一名前英军狙击手回忆起当时情景时提到,一名德军狙击手看来是耗尽了弹药,他将手里的步枪从自己藏身的房子窗口扔了出来,然后高举双手从房子后门走了出来。一名英军军官的手下有不少都是死于德军狙击手枪下,出于愤恨,他快步上前拔出手枪将其一枪击毙。1941年至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上,狙击手们都会随身携带一把手枪。这并非为了自卫,而是为了避免自己活着落入敌手。

那么,为何士兵们对敌方狙击手如此痛恨和惧怕,又为什么要花如此巨大的代价去寻找并铲除他们呢?答案除了因为狙击手枪法高超以外,还和复杂的战场心理学有很大关系。普通的步兵,从参军入伍时起就明白,战斗中的生死存亡都是无常的宿命,是个人左右不了的。当自己的战友在战斗中战死或负伤时,多数人会很快接受这个事实并告诉自己:“这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很少有人愿意相信下一个牺牲品会是自己,因为总会觉得自己的运气会比别人好些。然而,狙击手的存在改变了这一切。在敌狙击手的视野里,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目标,战争在一瞬间转变成个人之间的对决。可以预见,敌人的子弹会从几乎看不到的远处射来,并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度命中目标,所以前线士兵在意识到有敌狙击手在附近时多半会感到巨大的恐慌。而另一方面,狙击作战有时并不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发生,而是双方士兵自以为较安全的后方,对于那些曾在狙击手火力威胁下作战的士兵而言,这无疑是最紧张和痛苦的经历。

肯·卢科维亚克(Ken Lukowiak)是一名曾参加英阿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的老兵,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一段遭遇敌狙击手时惊心动魄的经历:

“我们刚刚翻越一段灌木篱墙,然后向左侧转移时,一颗子弹突然从我脸侧呼啸而过。距离实在是非常近,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这颗子弹。所有人立即卧倒并爬到篱墙下寻找掩护。这时有人大喊:敌人在哪?有谁能看见?这时大家开始小心地探出篱墙向附近张望,但除了空旷的原野什么也没发现。这时又传来一声惨叫,汤尼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倒地。有人大叫“有狙击手!”此时此刻,一阵巨大的恐惧感涌上我心头。如果敌人的狙击手能击中篱墙后的汤尼,那也能击中我!子弹会击中我的额头还是胸口?想到这里我脑子里一片混乱,我拼命的克制住自己不去想这些,并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告诉自己:如果自己注定会被击中,那也是逃避不了的事……”

这是一段相当生动的描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目标时所带来的恐惧更能震撼一名战场上的普通士兵。战争对于多数普通士兵们而言无非就是执行命令,尽量驱赶自己内心的恐惧,以最小的代价去完成战斗使命。但狙击手有所不同,由于其作战使命的隐秘性,狙击手一般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任务和去向,因此得到了“冷血杀手”的称号。

有意思的是,狙击手们在自己的军中也同样不受欢迎。人们对狙击手的反感在人类的历次战争中都得到了延续,这和人们对狙击手的特点不甚了解有很大关系。狙击手们在人们眼中成了不受纪律约束的自由人,对战斗的胜利贡献不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似乎狙击手们根本不懂得掩护战友。这种反感有时体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士兵发现狙击手来到自己身边时多会起身离开另寻别处安身,平日里的娱乐活动也很少让他们参与。以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堑壕战为例,狙击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惹人讨厌。因为他们的射击活动无不招致随之而来的敌方火力报复,这往往又给自己的部队带来巨大的伤亡,这在大批处于防守位置的士兵们眼里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和战场上的普通士兵有所不同的是,狙击手由于作战使命的特殊,通常可以由自己决定目标的生死,甚至自己的生死也可以很好的掌握,这在其他士兵眼中是不可想象的。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战场上战斗过的前英国狙击手弗雷德里克·史莱斯(Frederick Sleath)就认为:狙击手与普通士兵很难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活动完全有别于其他人,这使得狙击手们与身边的普通士兵显得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也就容易给他人带来不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名德军狙击手曾提到自己信奉的教条,那就是:一旦目标出现在十字准星中央就毫不犹豫的开枪,而根本不去理会那人是谁或是正在做什么。狙击手多是志愿者,而很少是由其他作战单位里枪法出色的人挑选而来。他们的性格多半平和安静,处事小心谨慎但意志非常坚定,对于狙击手的职业特点而言,多愁善感和优柔寡断是不允许的。而且,狙击手们虽然有的爱少量饮酒,但极少有人吸烟,因为吸烟的习惯会降低其控制和调整呼吸的能力和瞄准射击时的精确度,对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也有很大影响。这些看似与多数士兵们不同的习惯也使狙击手很难将自己很好地融入陆军步兵这个大集体中去。

如果说一场战役的成败取决于狙击手的使用,那无疑是夸张说法,但狙击作战对交战双方的作战发挥的确意义重大。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士堡战役期间,两名隐藏在一座小山头的南军神射手接连击毙两名北军军官并重伤一名,此外还击毙另外4名北军高级军官。这在当时的北军军营中立即引发了恐慌,北军很快调集炮兵向狙击手可能藏身之地猛轰一气,但毫无收效。狙击手在战争中的出现随即给世界各国陆军带来两个新的问题,一是如何发现对方狙击手,二是如何将其消灭。“反狙击”的出现,就是应解决寻找并消灭敌狙击手而生,这也成为各国陆军部队重要的训练科目。只有先让对方的狙击手消失,才能有效执行侦察和情报搜集任务,而这也是狙击手最重要的战术使命之一。虽然前文提到狙击手们在自己军中多少有些不受欢迎,但有趣的是,反制对方狙击手的最好方法就是出动自己的狙击手——这个道理所有士兵都明白。这又使得普通士兵们对狙击手又有些依赖。在战斗中如果有人被敌狙击手击中,士兵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叫狙击手到这里来!”一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狙击手老兵认为,每除掉一名敌军的狙击手都意味着挽救了不少战友的性命,这是那些对狙击手有偏见的人所领会不到的。

P10-12

序言

什么是狙击?

狙击,是战争中一种极其有效的战术。狙击手需要有猎人一样的耐心。狼一样不惮于发动进攻的勇气,百步穿杨般的高超射击水准。狙击的成功从不是简单的复制,狙击会面临许多潜在的、突发性的挑战。成功的狙击不仅仅是消灭敌人,还包括能“功成身退”,因此。狙击手不仅要有直面生死的勇气。还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心。分划线,本是光学观测和枪炮瞄准器材中用于辅助判定目标性质的基本参照线条。而在狙击作战中,狙击镜中的分划线更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因为分划线背后的目标下一秒钟有可能是你枪口下的猎物,也有可能是须臾间置你为死地的猎手。

狙击从来只是一种战术,谁也不能指望通过狙击改变战争的命运。如果那样,战争反而会变得更加简单,宛如古代的骑士决斗。但,狙击产生的影响也从来不是一句战术作用所能轻言的。因为它对双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它能从肉体上消灭敌人,包括“最有价值”的肉体,如指挥官等。所以,很多时候。它却产生了战略性的作用,这并不荒唐。而是取法乎上。

本书是一本系统全面地讲述狙击发展史的读物,通过该书,我们能系统地回顾有关狙击的历史,它包括了战术和智慧的浓缩——精确的狙击需要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和透过分划线对目标距离和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它是智力、体力、耐心以及勇气的综合较量——生死一线的狙击不但要一击必杀,消灭对手,也要很好地隐藏和保护自己;它的背后也体现着军事工业的较量——狙击当然需要最好的,或者最合适的狙击枪。本书的意义也许并不局限于此,狙击的哲学也是商业的甚至是生活的哲学,因为商场如战场,同狙击一样,要竞争;除了要有血火与枪炮的对抗,还要有智慧与耐心的比拼。

后记

狙击,曾在战争史上有过无数的辉煌,让无数的英雄从沉默中声名鹊起,也曾让勇敢的对手扼腕叹息。狙击手在人类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未来战场上打击敌人的方式将越来越多,但狙击作战并未因战争革命的迅猛发展而过时。

通过本书我们了解到,优秀的狙击手乃是在战场上战斗技术最为全面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装备并不是关键,因为拥有一支安装了光学瞄准镜的射手并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狙击手,相反,许多优秀狙击手的装备往往只是一只望远镜和一支普通步枪。近年来,狙击作战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几次较大规模的现代战争也体现出不同于半世纪以前战争的特点,局部冲突和反恐战争的规模和力度有所加大。狙击手所特有的精确性与弹性选择目标的能力,使其能够比常规部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可见,在未来战争中,狙击手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关于战争中的狙击手的专业著作不多,本书在大量中外战争史实和权威资料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现了全面而真实的狙击手、狙击装备和狙击作战。如果本书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将令我们倍感欣喜。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刘扬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68778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7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56-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