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
内容
编辑推荐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互联网,我们只有切实把握移动互联网规律,从企业实际出发,寻找企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企业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巨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移动互联网崇尚开放、创新、自由、平等、分享的精神。不创新,就死亡。成功的企业是率先做出大胆尝试、创新求变的企业。

胡世良等编著的《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试图通过大量案例揭示成功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模式,力争做到观点明确、论述有据。当然这些成功模式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

内容推荐

胡世良等编著的《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在把握移动互联网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苹果、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谷歌、奇虎360、UCWeb等众多互联网公司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出移动互联网成功的九大法则——制定明确的战略定位,坚持客户导向和注重客户体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积极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打造有价值的开放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积极推进资本经营和不断提升创新运营能力。这九大法则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同样可以帮助那些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走向成功。

《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内容丰富,论述有据,而且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是一本带领大家领略互联网公司如何成功的书籍。《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对正在进入或准备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终端厂商、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及内容提供商的企业管理者、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大有帮助,也可作为企业进行移动互联网培训的专业教材,同时还可供关注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1.3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特征

1.4 移动互联网商机巨大

第2章 互联网公司成功要素分析

2.1 互联网企业巨头是如何成功的

2.2 互联网公司成功的九大要素

第3章 成功要素之一:制定正确的战略定位

3.1 战略定位的三角模型

3.2 企业战略制定

3.3 客户定位战略

3.4 业务定位战略

3.5 正确的战略定位在哪里

第4章 成功要素之二:坚持客户导向,注重客户体验

4.1 进入客户体验时代

4.2 关注客户体验始于坚持客户导向

4.3 提升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的关键要素

案例:苹果注重客户体验实践

4.4 在业务运营中提升客户体验

第5章 成功要素之三: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5.1 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理解

5.2 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案例:腾讯QQ产品创新实践

5.3 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

5.4 移动互联网产品创新的十大准则

第6章 成功要素之四: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

6.1 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意义

6.2 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主要分类

6.3 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6.4 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本质

6.5 成功在于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案例1:UC优视

案例2:新浪微博

6.6 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主要策略

第7章 成功要素之五:打造有价值的开放平台

7.1 什么是开放平台

7.2 开放平台成功的关键要素

7.3 应开放哪些能力

7.4 开放与繁荣

案例1:腾讯——走上开放之路

案例2:淘宝——平台开放,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

案例3:Facebook——开放平台的力量

案例4:谷歌 Andriod——开放才是硬道理

7.5 开放平台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8章 成功要素之六: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8.1 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8.2 取胜于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8.3 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则

8.4 创新合作模式,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

8.5 生态系统与平台经营完美结合

第9章 成功要素之七: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9.1 影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

9.2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现状

9.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分类

9.4 移动互联网重点应用盈利模式

9.5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任重而道远

第10章 成功要素之八:资本经营的力量

10.1 资本经营——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之路

10.2 互联网企业掀起上市热潮

10.3 通过收购兼并实现战略扩张

10.4 实施战略联盟推进平台经营

10.5 资本经营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第11章 成功要素之九:不断提高企业运营创新能力

11.1 移动互联网崇尚创新精神

11.2 失败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逐步衰落的

11.3 拥有杰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团队

11.4 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的

11.5 建立柔性的组织模式

11.6 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1.7 打造激情创新、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移动互联网概述

2009年12月15日摩根士丹利发布了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称人类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4个时代之后,随着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以及3G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和普及,人类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在机场、休闲场所、地铁等处所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拿着智能手机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所有互联网的应用正向着移动终端、移动设备方面的应用去渗透和演进,而且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这就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市场催生了3G门户、优视科技(uCweb)、最淘网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市场吸引了终端厂商、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众多企业蜂拥而入,移动互联网将改变未来,创造未来。

1.1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深入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并不是指一种网络,而是指一种接人互联网络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和终端特征决定了移动应用的基本特性,不是对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移动互联网具备了互联网的基础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户需求长尾化、交互性等。但是移动互联网又具备区别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即便携性、身份可识别性、可定位性三大本质特征。

首先,从移动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具备天生的便携性特质。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手机、PDA、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车载导航设备等,与桌面PC相比,终端屏幕小,便于随身携带,更具个性化,操作灵活。便携性的特点决定了用户对获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碎片化特点,即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进行娱乐或交互等。换言之,移动互联网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离散眼球经济”——通过对消费个体进行非连续的、间歇的和零散的时间段和空间段注意力和关注度的吸引来获得经济活动中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便携性也意味着终端展现能力有限:屏幕容量小、终端处理速度相对较慢、上网速度无法和有线宽带互联网相比。由于上述时间碎片化和终端展现能力有限的特征,综合目前资费和流量等原因,用户用手机上网希望尽快找到需要的服务,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快、更简洁、更精确的服务。

其次,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表现在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也就是以用户身份识别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了“永远在线”,随时互联,强调满足“人”的需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内容交互,强调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价值互动,产品既能给用户提供价值,同时用户也能给产品提供价值,而且,用户与用户之间也能相互提供价值,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基于用户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应用,例如移动博客、移动论坛、移动邮箱、移动IM、移动SNS等。此外,基于RFID的信息识别类应用,例如移动支付、优惠券下载、移动电子商务等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更为紧密的个人归属性,私密性强,规则性更强,更容易建立起信用机制,这使移动互联网具有了位置性和可控性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基于位置的应用将会使移动互联网精彩纷呈,如移动定位、移动导航、移动地图、基于位置的信息搜索等。而位置信息和身份识别的融合应用,又可以催生出移动信用服务、精确广告推送、基于位置的SNS等更多、更有趣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叠加,移动互联网从本质上可以被认为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O,移动性+社交化+位置应用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只有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才能把握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机会1  1.2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如今,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智能终端下载各种应用: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而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两大强劲增长业务和技术的结合产物,移动互联网虽然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猛,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

1.手机网民超过3亿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是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直接动力。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8.59亿户,较2009年净增11179万户,创历年净增用户新高,其中,3G用户净增3473万户,累计达到47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2009年年底提高8.1个百分点。P1-3

序言

2009年1月7日,我国正式发放3G牌照,从此,我国移动业务发展进入3G时代。随着3G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智能终端的兴起,如今人们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促进行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传统互联网时代正在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是一个巨大的“蓝海”。随着3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商店模式的崛起,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的需求也被逐渐激发。在这个过程中,满足用户商务、生活及个性化需求的移动应用在未来表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移动微博、手机视频、移动游戏、移动商务、移动阅读和LBs(位置服务)等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与商业模式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任何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只有适应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方能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移动互联网以无处不在的网络接人能力、个性化特征和互联网开放式创新相结合,业务形态、终端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爆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来自终端厂商、电信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开发者等众多企业的加入,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苹果iPhone的强势崛起,颠覆了整个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生态系统的竞争,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面临竞争和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道路更为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涌人移动互联网领域,有些公司成功了,如苹果、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奇虎360、LICWeb、京东商城等,但也有更多的公司失败了,总结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探索移动互联网成功模式势在必行,也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爆发期,3G网络不断升级,谷歌、苹果推动智能手机销量翻倍,平板电脑受到追捧,移动应用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平台开放成为热点,诺基亚和微软结成战略联盟及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等大事件不断出现,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新的应用精彩纷呈,《愤怒的小鸟》红遍大江南北……正如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我们一起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当前,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竞争、产业格局的变化,企业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只有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重视客户体验,推进产品创新,打造开放的平台,积极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实施并购、战略联盟等资本经营方式,持续不断进行创新,强化执行力,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移动互联网崇尚开放、创新、自由、平等、共享的精神,移动互联网的想象空间超过了其他所有的行业,从拥有手机的数量、使用手机的频次以及低成本带来的最大扩散力,会让人感觉这个行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会。“适应它,就能发展,不适应它,就要被淘汰。”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的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唯有以移动互联网精神为指引,遵循移动互联网规律,脚踏实地,创新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美好的明天。

我们写《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这本书,目标就是要为广大读者奉上一本好书,真正能为读者及其所在的企业带来价值,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因此,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大量案例揭示成功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模式,力争做到观点明确、论述有据。当然这些成功模式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对读者和企业是有帮助的。

本书的撰写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钮钢副院长的指导和帮助下,项目团队对书稿框架和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通过集体的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工作。钮钢副院长自始至终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推荐由我带领团队完成本书,他对本书的框架内容、书稿提出了具体指导建议,同时,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对完成本书做出了重要贡献;谷海颖同志主要负责第2章、第3章、第6章和第8章这四章中部分章节的撰写,并对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创新运营等方面内容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本书也是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客户导向转型项目组一项重要成果,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得到了转型项目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本书有所贡献的还有季鸿、张超峰、夏雷、陆均、杨会利、李诞新、梁卉等,他们对本书从不同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也表示感谢!

最后,尤其要对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李安民院长表示感谢,没有领导支持,本书是难以完成的。李安民院长十分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努力为中国电信二次转型做出新的贡献。此外,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刘洋同志对本书出版所做的贡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必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胡世良

2011年10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世良//钮钢//谷海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66194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626.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