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起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内容
编辑推荐

杜涌涛主编的《起点》内容介绍:朱启钤(1872~1964年),字桂辛,贵州紫江人,著名实业家,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

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内容推荐

杜涌涛主编的《起点》结集在中匡近代化进程中,各个新职业、新学科、新社会领域的八十多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如中国第一个律师曹汝霖、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等,通过寻访后人与选取史料,展示这些先驱者们的人生侧面,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一起来翻阅《起点》吧!

目录

一、文化艺术

 1.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2.夏瑞芳:温和的力量

 3.张石川:用胶片讲故事

 4.郑正秋:电影“伯乐”

 5.赵竹光:中国强健之象征

 6.郑文光:轮椅上的“预言家”

 7.钟敬文:耕作民俗园地的“农夫”

 8.易培基:守护故宫

 9.谭抒真:琴弦上的人生

 10.焦菊隐:艺术满分,政治20分

二、实业

 1.孙越崎:抗日战争里的“汽油桶”

 2.范旭东:倔强的抵抗

 3.穆藕初:实业界“一线光明”

 4.胡西园:照亮中国

 5.马应彪:贵乎诚实

 6.周祥生:从黑车司机到“出租车大王”

 7.项松茂:贪生怕死,算什么总经理

 8.唐廷枢:中国可无李鸿章,不可无唐廷枢

 9.吴羹梅:用铅笔抗日

三、科技

 1.汤飞凡: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2.高鲁:让天文回归科学

 3.余青松:让天空记下中国人的名字

 4.张钰哲:“追星”60载

 5.陈遵妫:上知天文。不够!

 6.蒋丙然:为天空涂抹理陛光芒

 7.高平子:名字铭刻在月球上

 8.谢家荣:像矿脉一样被掩埋

 9.胡刚复:教给中国真正的物理

 10.胡明复:数学家的糊涂账

 11.徐寿:农具匠人推开科学大门

 12.谈家桢:有生物学的地方,就有谈家桢

 13.李复几:被掩埋的起点

 14.李善邦:为地震而生

 15.A.W.葛利普:死后也要葬在中国

 16.裴文中:把75岁当做57岁

 17.贾兰坡:考古为了什么?

 18.华蘅芳:科技史上的第一颗星

四、教育

 1.郑锦:以美感育人

 2.胡敦复:破碎的“大同”梦

 3.陆礼华:欲强中华,先壮体质

 4.钟荣光:大学校长温而厉

 5.马君武:勇武校长

 6.胡元倓:叩头校长昂首拒官

五、职业

 1.杨秀琼:泳池内外的沉浮

 2.梁培基:愿为医学坐牢

 3.王助:凋落的机翼

 4.支秉渊:颠簸的车轮

 5.赵秉钧:成也警察,败也警察

 6.刘纪文:要拆先拆司令部

 7.潘序伦:从浪子到大师

 8.李忍涛:壮志未酬身先死

 9.冯如:为中国龙插上翅膀

 10.张瑞芬:闯入美军禁区的中国女人

 11.郑毓秀:以玫瑰为枪

 12.曹汝霖:民国第1号律师

六、新闻

 1.沙飞:新闻摄影不新闻

 2.冯有真:盛会中的孤独

 3.王韬:中国第一报人

 4.吕碧城:中国第一女报人

 5.英敛之:傲骨为大公

 6.沈荩:君死之日犹生之

 7.汪康年:为报而生为报而死

试读章节

朱启钤(1872~1964年),字桂辛,贵州紫江人,著名实业家,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

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

“梁思成?”她答道。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韵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崔勇这样评价朱启钤。

崔勇的博士毕业论文,题为《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写于2000个年。但他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除十多篇后人回忆外,再无与朱启钤相关的研究资料,“由于历史的原因,朱启钤被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何为历史原因?崔勇并没有详谈。但翻开史册,却能惊奇地发现,在中国上个世纪前半叶的政局动荡中,朱启钤留下这些痕迹:北京巡警厅厅丞,北洋政府五任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后曾因此被通缉),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约代表……

宦海沉浮,毁誉交织,朱启钤的身影,就在这一次次的身份更换中变得日益模糊。但依然清晰的,是他所创下的“累累实业”。

朱启钤督办修筑的津浦铁路,至今仍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大动脉之一。他任董事长的中兴煤矿公司,是其时仅次于抚顺、开滦的全国第三大煤矿。他在上海创建的中兴轮船公司,是我国首家以民族资本兴办的远洋轮船公司,解放后成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基础力量……《华盛顿邮报》曾热情洋溢地赞道,朱启钤“成绩斐然,在远东罕有其匹!”

而在崔勇看来,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更是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朱启钤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

朱启钤还以其深厚的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  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起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天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100906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