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
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无常。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跟每一个老百姓都相关:人民币国际化,不只是关系到中国的综合实力的问题,它还使我们每个人跟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挑战着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消耗和吞噬着我们的国民福利;存款机构保险,不仅使金融体系运转更健康,也使普通储户更安心、放心……更不用说,在国家的金融战略下,老百姓如何投资理财,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化,这更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作者夏斌、陈道富、李南)的十个问题,既能在宏观上上升到国家金融战略的层面,又能在微观上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能让广大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以至于中国未来金融发展战略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内容推荐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作者夏斌、陈道富、李南)是根据《十问中国金融未来》访谈整理编辑而成的,采用对话体、问答形式,保持了活泼、直接、通俗、到位的风格,从经济学家和媒体人的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经济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进行提问、思考和探索,是一本面向广大群众,普及经济、金融知识的财经读物。全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对当前大众普遍关注的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如巨额外汇储备、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国家金融战略下的个人投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附录编入了夏斌2011年8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访谈。在这一部分,夏斌就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所引发的议论进行了解读和评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有助于读者认清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

目录

前言

第一问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金融中心

 一、“金融版图”的“圈地”运动

 二、金融“拔苗助长”“挤出”了实体经济? 

 三、资产泡沫和通胀:货币超发惹的祸? 

 四、金融创新,多了还是少了 

 五、金融弱国,我们很无奈

第二问 中国经济有没有“中年危机” 

 一、“硬着陆”快来了吗

 二、步入“中年”困境的中国经济

 三、“金融乱世”中的“四个挑战” 

 四、在“四个机遇”中崛起

 五、2020,中国金融战略的“路线图” 

第三问 巨额外汇储备为何让央行“头疼” 

 一、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了? 

 二、巨额外汇储备,挑战央行货币政策? 

 三、用好外汇储备,实现国家“战略利益” 

 四、中国需要3000~3500吨黄金储备? 

第四问 人民币为什么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一、货币超发让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二、德日的例子:经济高速增长是否必然带来汇率升值压力

 三、一个链条:经济增长,货币扩张与经济结构转型

 四、汇率升值,抗通胀?促转型?

 五、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

 六、未来货币政策绝不应该“松”

第五问 金融业“盛宴”为何国资独享

 一、该为过于紧密的“产融”结合拍手称好吗

 二、打破“游戏规则”,民企亦可投资金融

 三、国有企业要当好“先锋队”

 四、抽一点国有资本救穷人,搞民生

 五、保障房贷款,谁来吃这块“蛋糕”

 六、让农村资金回归

 七、中国金融改革的“七个目标” 

第六问 正利率为什么这么难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烫手的山芋? 

 二、地下钱庄背后扭曲的利率

 三、正利率,今年能看到吗

 四、利率政策制定首先考虑CPI

 五、负利率,我们怎么能“舒服”起来

 六、被“利益集团”绑架的金融?

 七、金融改革,我们到底要学习谁

第七问 人民币“出海”,驶向何方

 一、走向国际货币舞台的人民币。

 二、2020,国际储备中人民币要几分天下

 三、终结美元之祸,助力大国崛起? 

 四、未来世界货币体系新洗牌,人民币会是主牌吗

 五、理清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六、人民币国际化的图景,核心思路、时间表和困境

第八问 谁来为人民币“出海”保驾护航

 一、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出海的第一个停靠码头?

 二、人民币国际化,“试水”香港

 三、香港与上海,“双城记”的构想

 四、国际板,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之路走得更远? 

 五、“点燃”国内金融改革的“导火索” 

第九问 如何走好金融对外开放的“平衡木” 

 一、人民币汇率为何不能一浮了之

 二、从破“8”到破“6.5”,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背后是什么 

 三、关闭资本账户的大门,就能关掉“索罗斯的冲击”吗 

 四、资本账户之门,如何慢慢打开

 五、管好资本账户的“塞子” 

第十问 国家金融战略下的个人投资选择是什么 

 一、养老,你开始准备了吗

 二、个人金融资产配置也要“全球化” l

 三、资产泡沫,等待破灭还是享受“泡泡浴” 

 四、存款保险?保险存款? 

 五、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 

 六、跟着龙头产业去赚钱

 七、房地产投资,应以消费品为主导 

 八、家庭要买黄金吗

附录 接受CCTV2“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访谈

 一、美国主权信用评织下调背后的债务危机

 二、美债危机,“寅吃卯粮”经济的必然结果

 三、美债危机会引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吗

 四、美元会崩溃吗

 五、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出现吗

 六、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怎么办

 七、要想尽办法把消费搞上去

 八、应对热钱,要拿出点威慑力来

 九、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总要“走出去” 

 十、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要下一个“台阶” 

后记

试读章节

李南:我看到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说中国目前有28个城市都提出了要建世界性的、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金融中心。还有很多城市需要建所谓的“金融服务后台”,包括我们知道的大城市,甚至像铁岭这样的小城市。我可以理解地方政府需要一个因素来拉动经济的发展,给经济更多的活力,金融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力。那么在这当中,您看到了什么?中国需不需要这么多金融中心?美国那么大的金融市场,我们知道的也只不过是华尔街、芝加哥这样的金融中心。中国各地争建金融中心现象,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这样一个事情?

夏斌:你刚才说的这个现象,这两年确实在中国势头很猛。第一,就我本人来说,也经常被邀请到某些地方,去研究那里的金融中心问题。比如说,西南的重庆和成都,西北的兰州和西安,都要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而除上海外,北京、深圳、广州在金融中心问题上的表述,好像都有点大同小异。我想地方上的领导,不管是在经济专业圈的,还是在金融圈的都知道,金融中心的发展是成熟经济的一个标志。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发展金融中心,它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对GDP的带动、对产业的调整、对就业的推动,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认为,地方政府这个心态、本意都是好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个问题,放在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大家提都不会提。这说明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二,我的老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同志在当天津市市长的时候,国务院下了一个关于“天津滨海开发区综合试点改革”的方案,让金融“先行先试”。当时戴市长叫我去参加研讨会并发言。我在研讨会上说,尽管下了“先行先试”的文件,但是在我们进入21世纪之后,天津的“先行先试”,实际上不可能再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上海那样搞金融创新、金融改革以及推广各种各样新的金融工具了。为什么呢?因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机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在这些框架中,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是统一的,全国的金融市场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上海有的金融品种,或者兰州有的金融品种,全国各地的投资者都可以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搞“先行先试”就很难了,因为不像过去的时候,市场是不统一的,信息是不灵通的。我讲这个事例想说明什么问题呢?现在全国各地都要搞金融中心,这个积极性、出发点我们大家都能理解,也都能接受,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大环境的变化。国家已经确立了金融战略,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战略确定了,所以很多金融资源,包括后来的金融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全国银联等等都设在了上海,连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二总部都设在上海了。

李南:我在这本书《中国金融战略:2020》里看到一句话,说不要想当然地伙为金融一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个“想当然”怎么理解?到底金融跟经济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陈道富:就是说,如果金融发展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话,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如果金融发展不适应于经济发展,不论是超越还是滞后,它都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些阻碍。比如金融中心的发展,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会自然形成一定的金融中心,那么这类金融中心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服务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还没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到处都建金融中心反而会有问题。

夏斌:也就是说,拔苗助长是不行的。

李南:对,就是说金融中心的背后是市场和交易,而不是一堆大楼在那里,就是金融中心了,是吧?

夏斌:是的,市场和交易的背后就是经济。“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区域,上海又因为有传统的金融资源,再加上金融市场和交易本身有个“积聚效应”,所以选择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合适的。但我同时想告诉大家,也是我在深交所当老总的时候就曾说过的,从纯技术上讲,在无纸化交易下,即使在青海的沙漠里也不是不能搞交易所,因为我们交易所的撮合成交都是通过卫星来实现的,它是个无形的市场。关键还是交易的品种、交易的工具、交易的制度。比方说,还是用上海来举例子,我们说把上海办成国际性金融中心,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但现在还办不成,为什么?因为它制度不够。什么制度?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交易的品种还局限于中国境内的一些人民币资产,外汇还不能随便兑换成人民币来做交易,所以说只要这个制度没突破,你想办国际性金融中心也办不成。

李南: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当年去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应聘。那个地方是全美甚至欧洲的保险业巨头的总部,我朋友到了之后发现尽管总部在那里,楼在那里,但是那地方像个“死城”一样,就是它没有交易在那里,所以没有人会说哈特福德市是个金融中心。后来他跟我说,你看义乌那个地方,从一个小村子成为一个那么活跃的市场,甚至开始有金融大楼在那里盖起来了。它是先有市场交易,再有金融发展,而不是一个地方建一条街的高楼大厦,这个楼叫“财富中心”,那个大厦叫“金融大厦”,就是一个金融中心了。P2-4

序言

这是一本三人对话录。

我和陈道富合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出版后,北京卓旨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南女士和她的节目编辑团队,在2011年春节前后反复阅读了该书,甚有兴趣。认为书中的大量思想观点,正可以解决市场和电视观众的困惑,值得大力宣传。但是考虑到全书48万字的篇幅,且专业性强的特点,如何宣传又是个问题。后来他们决定选择以普通电视观众感兴趣的,并非一定是战略理论所涉及的话题,以“十问中国金融未来”的形式,在电视上开辟十期节目,由李南主持,通过三人对话问答,尽可能把全书的重要内容、重要观点,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观众。并在第十问中,兼顾回答了市场投资者在理财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本书就是根据“十问”电视节目整理而成。在整理中,尽可能保持了原来对话中随意、插科打诨的活泼风格,使之具有更加通俗、真实、给力的特点。当然,如此一来在阐述某些思想观点时,难免挂一漏万。不如写书时,可以修修改改,说得全面些,在此特作说明。若读者想全面了解我们在一些问题上的观点,还是建议阅读原书。

本书虽然是三人对话录,但首先还是要感谢李南女士,因为是她建议以对话的形式来宣传《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的观点。作为一名财经主持人,她是非常刻苦、专业的。为准备这十期节目,她反复阅读了原书。我们发现她在原书中数处标了记号,画了杠杠及其他符号。在电视对话过程中,她又时不时脱离开幕后编辑准备的话题,问一些在阅读中碰到的较专业的问题。这也使得三人的对话形式更活泼,内容更翔实。可以看出,李南女士作为一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在专业上是很下功夫的。

另外,本书附录编入了2011年8月1 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对夏斌的访谈《美债下的危与机》,以飨读者。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无常。关心形势的变化,已从决策圈、经济工作者和科研院所,走向了市场,走向了民众,这是好事。当更多的民众关心天下形势变化时,从民众财富与国家经济兴旺的关联意义上说,中国是更有希望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只是我们个人对未来的中国金融“要什么”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也许有的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来思考。中国的未来亟需未雨绸缪。

夏斌

2011年9月9日

后记

最早听夏所长兴奋地谈《中国金融战略:2020》的写作构想是在三四年前。然而在我看来,他其实为那本书准备了三十多年。

我曾经瞪大眼睛听他讲当年在深交所当第一任总经理时曾收到一颗子弹的威胁,还有奉命整顿信托和调查基金黑幕的故事。亲历了中国现代金融的每一步,使他对中国未来的关注多了可贵的现实基础。

无疑,那是~本很有用的书。但是沉下心来看完却并不容易。我自信自己一定是极少数看得最认真的人当中的极少数的一个(已知的另一个则是这个系列节目的编导董杰),因为有的章节甚至认真研读了数遍。但对于并非金融科班出身的我来说,有时候会觉得像一个没有经验的“水手”,尽管掌握了洋流、水深和风速等各种信息,但是仍然无法确定航向。

那天,当听到早已赋闲在家,.以种菜为乐的老姐愤愤不平地抱怨“外汇储备”没有为百姓谋福利,反而要去救欧洲,我在想,也许她不需要看这么高深的专业书籍,但这并不代表她不需要或者不愿意去了解一些相关东西,尤其是在这个多事之秋。

于是便有了这个三人谈话的电视系列节目,我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十问中国金融未来》。

把如此专业、抽象的东西讲明白并不容易。“大家”与“庸才”的区别有很多,从主持人的感受来说,前者可以四两拨千金,信手拈来皆是至理名言,后者纵然煞有介事,唾沫横飞溅出来的也不过是一些酸腐的“书袋”。

还要感谢陈道富先生,忽然又觉得“先生”的称谓好别扭。他是夏所长的学生和下属,事实上后来我们开玩笑地互称师兄妹。因为经历了做梦都梦到“外汇储备”的那两个月,我便相信自己的获益应该不亚于夏所长的学生!而在此期间,道富既要解疑答惑又要参与策划录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记得在一次很长的讨论之后,从他办公室出来我居然交了七十块钱的停车费。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也是疑虑的时代。”在我们面向未来发问时,最终或许只有时间才能作答。但是一路上希望能听到更多智者的声音!

(特别感谢我的节目制作团队。)

李南

2011年9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斌//陈道富//李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3557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