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感于“本草既论,杂不可信,《素问》诸书,又不及方药,唯仲景氏继炎黄之业,作《伤寒》《金匮》,后世宗之,为方书之祖”。为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远考《内经》,旁慨百氏”,笺疏仲景方,“述《伤寒》《金匮》之旨”,撰《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
图书 | 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感于“本草既论,杂不可信,《素问》诸书,又不及方药,唯仲景氏继炎黄之业,作《伤寒》《金匮》,后世宗之,为方书之祖”。为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远考《内经》,旁慨百氏”,笺疏仲景方,“述《伤寒》《金匮》之旨”,撰《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 内容推荐 黄元御编著的《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讲述了: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予,山东昌邑人,清代著名医家。黄氏曾为乾隆御医,因其医术精湛,深受乾隆帝青睐,乾隆亲题“妙悟岐黄”匾额赐之。 黄氏医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内容宏富,发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 《《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为《长沙药解》与《玉揪药解》之合编本。《长沙药解》取《伤寒》、《金匮》所载药物162种,以药系方,以方言证,参病机辨证于其问,比类同之药于其内,理法方药相贯。 《玉揪药解》取仲景未载药物291种,是黄氏精研本草的心得体会,依据临床实践而具独到见解。二书互为羽翼,实为明辨药性、启迪后人之佳作。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极力推荐《长沙药解》,称其“字字有认定,字字有着落”。 目录 长沙药解 长沙药解自序 卷一 甘草 白术 人参 大枣 胶饴 粳米 薏苡 小麦 大麦 神曲 吴茱萸 蜀椒椒目 干姜 生姜 半夏 代赭石 厚朴 枳实 栀子 香豉 瓜蒂 蜀漆 黎芦 升麻 葛根 赤石脂 禹余粮 鸡子黄 麻仁 白蜜 大黄 巴豆 卷二 当归 阿胶 地黄 芍药 防风 柴胡- 黄芩 黄柏柏皮 白头翁 秦皮 白蔹 豆黄卷 苦参 生梓白皮 甘李根白皮 玉楸药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元御药解(黄元御医书精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黄元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005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7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9.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