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权威、科学、实用、专业、畅销的教子指南针!

一名资深教育专家26载的工作心得,献给普天下殷切教子的父母!

每位父母都要读!

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孙三宝著:36招教你读懂孩子,读懂未来!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王一冰,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金太阳教育顾问刘珂,鼎力推荐!

腾讯儿童频道、新浪读书、凤凰读书、天涯亲子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孙三宝著:孩子的天赋父母不能决定,但父母的教育却能决定孩子这一生。

最好的老师不是在课堂上教孩子读书认字,而是在教孩子如何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胜过无数次照搬套路的模仿。

父母不可能时刻都在孩子身边,父母最终能给孩子什么?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适合广大家长阅读。

目录

第1计 开启孩子的智慧

 豆爸的故事:豆爸的教子经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

 智力开发要与严格有序的要求并重

第2计 注重孩子的品质培养

 豆丁的故事:撒谎的孩子

 “德”既能补体,也可补智

 培养孩子诚实、坦率的品格

 为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第3计 纠正孩子的依赖心理

 豆丁的故事:豆丁的坏习惯

 不良习惯会让孩子背负终生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

第4计 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豆丁的故事:不想吃饭的豆丁

 不要过分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要敢于拒绝孩子的不正当要求

第5计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豆妈的故事:教孩子自己动手

 不要抱怨孩子玩心太重

 不要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机会

 生活自理,是孩子自立的前提

第6计 不为孩子包办一切

 别人的故事:妈妈的好心

 不要替孩子一包到底

 早放手,孩子就能早“成人”

第7计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难题

 豆丁的故事:聪明的豆丁

 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

 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8计 培养孩子的持家能力

 别人的故事:勤快的孩子

 不要责备孩子“帮倒忙”

 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家务活

第9计 信任你的孩子

 豆丁的故事:豆丁的委屈

 以爱和信任的情感维系亲子关系

 给孩子一点信任的空间

 相信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10计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别人的故事:难以想象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要从小开始培养

 让孩子自信地面对生活

 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第11计 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豆丁的故事:豆丁只爱自己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

 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关爱

 不要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

第12计 教育孩子不要自私

 别人的故事:自私的小男孩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先人后己

 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

第13计 教孩子懂得礼让

 别人的故事:无理的孩子

 不要磨灭孩子的爱心情感

 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

 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第14计 教孩子礼貌待人

 豆丁的故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要及时制止孩子讲粗话、脏话

 尊重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作出榜样

第15计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别人的故事:一碗馄饨

 让孩子懂得感激他人、关心他人

 让孩子学会帮助和体贴家人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16计 拓展孩子的视野

 豆妈的故事:带豆丁外出旅游

 不要使孩子的视野局限在小范围内

 为孩子提供丰富知识的机会

第17计 培养孩子的勤奋和耐心

 别人的故事:徐悲鸿学画画

 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学会勤奋

 帮助孩子克服做事磨蹭的毛病

 用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

第18计 教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

 别人的故事:遇难就退的孩子

 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恒心

 告诉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

第19计 杜绝孩子的虚荣心

 别人的故事:攀比的后果

 不要让孩子沉湎于对别人的羡慕中

 别让虚荣心迷失了孩子

第20计 教育孩子要健康消费

 别人的故事:妈妈的错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消费心理

 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在理财中养成良好的品格

第21计 教育孩子要珍惜“小钱”

 别人的故事:穷人和富人

 让孩子明白不剩饭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打电话要简明扼要

 教孩子懂得节约,杜绝浪费现象

 教孩子珍惜“小钱”

第22计 保持孩子的营养均衡

 豆妈的故事:旧愁才去,又添新恼

 要善于控制孩子的饮食

 均衡营养能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

第23计 让孩子按时就餐

 豆妈的故事:母亲的担心

 吃好早餐,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夜间随便加餐容易导致肥胖

 纠正孩子吃饭看电视的坏习惯

第24计 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

 豆丁的故事:“惯”出来的

 偏食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让孩子不再挑食、偏食

 吃甜食过多,会使孩子显得过分肥胖

第25计 教育孩子要讲究个人卫生

 别人的故事:教孩子讲卫生

 干净整洁,能使孩子健康、自信

 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让孩子有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

第26计 控制孩子的情绪

 别人的故事:母亲的诉说

 了解孩子在情绪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育孩子从小就学会控制情绪

 对淘气的孩子在于“顺应”和“引导”

第27计 让孩子多交好朋友

 豆丁的故事:渴望得到友谊

 孤独是人类不健康的情感体验

 创造条件并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

 教孩子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28计 让孩子多与人沟通

 豆妈的故事:豆妈的懊悔

 让孩子学会交流沟通

 学会倾听是一切沟通的开始

 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第29计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豆丁的故事:不爱看书爱运动

 要善于开发和发现孩子兴趣

 对孩子的兴趣要因势利导

 亲子共读,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

 第30计 教孩子学会适当幽默

 豆丁的故事:孩子的幽默

 幽默感能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经常给孩子讲幽默故事

 不断丰富孩子的幽默词汇

 第3l计 允许孩子提出质疑

 别人的故事:父母的权威

 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允许孩子和父母争辩

 要让孩子敢于说“不”

 第32计 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豆妈的故事:赏识的眼光

 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

 赞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第33计 孩子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别人的故事:上行下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教育孩子要按时上学,杜绝逃学现象

 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第34计 告诉孩子要勇于面对挫折

 豆丁的故事:爱跌跤的豆丁

 挫折和困难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提高孩子对付挫折的能力

第35计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别人的故事:一大堆歪理

 孩子犯错并不是出于本意

 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

 让孩子具备接受批评的承受力

第36计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豆爸豆妈的故事:良师益友

 以亲情和友谊与孩子相处

 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试读章节

豆爸的故事:豆爸的教子经

说起豆丁的成长,豆爸常对人说:我有三条法则。一是娇生不能惯养。所以,我从来不迁就孩子。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父母身边过的,如果我们大人再为她准备一个“温室”,会使她变得娇弱不堪,等她成年以后自己独立生活时就会很可怜。

第二个法则是,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世界上的“堑”吃多了,却不一定都长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一些孩子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没有承担应负的责任。

在生活中。孩子们难免会犯些错误,但有许多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孩子,事情发生后又总是责骂孩子,并千方百计地去补救。结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孩子却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一点感觉也没有,甚至还嫌大人烦。所以,当豆丁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必须让他自作自受吃点苦头,让他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让他吸取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三个法则是,用爱的意志磨炼豆丁。光说不练,不会成功。做父母的不要一切都替孩子代劳,如果这样的话孩子是长不大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出类拔萃,就是因为他们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要让孩子们知道,喊出“我能行”的孩子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行动中成长起来的。有些父母嘴上说让孩子锻炼,可事事都替孩子做,孩子渐渐地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自身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所以,在我们的家庭中,只要孩子们能做的事情,做父母的最好不要插手。孩子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哪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要去干预。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使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豆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己也曾是父母的独生儿子,小时候也曾被父母娇惯了,也曾让父母十分头痛。现在豆爸自己也做了大人,并且只有豆丁这一个孩子,豆爸不希望豆丁像自己一样不成器,所以不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去娇惯豆丁。尽管豆丁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了错误,豆爸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关键问题是不要过于娇惯孩子,并让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父母们应该有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正常发挥。

一、“因材施教”,注重孩子智力发育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各不相同,孩子的先天禀赋更是不同,因此,如何对待他们的可接受性也是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也应有所区别。绝不可因邻居2岁的孩子会认字,而自己的孩子不会就急不可待。教育应“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才能,及时强化培养,千万不能揠苗助长,恨铁不成钢。正确地教育,尤其对儿童期的孩子来说,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具体特点一步一步地尝试着施教。

在正常情况下。智力的发展有一般规律。孩子大体上在同一时期得到类似水平的发展。不同的孩子之间的发展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参差不齐的。孩子能具有某种基本能力,是以其神经系统发展到相应程度和相应极限为前提的。如果孩子的器官尚未发展和不可能发展到某种水平时,他必然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显示其欠缺,因而不能过于强求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二、运动能力发展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方面

孩子运动能力的正常发展,一方面是检验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也是随之而来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准备。尽管有的孩子运动能力发育十分迟缓或因伤残引起运动能力的欠缺,以后仍显示出良好甚至杰出的智慧能力,但一般而论,运动能力发育拖延对智力发展有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神经——肌肉运动向脑提供的刺激作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是启动先天素质或遗传结构的动力因素。

(一)在孩子期,与大脑发育最相关的是运动能力的发育,如单独坐稳、爬行、站立、行走和抓取物品的动作。1岁半的孩子如果成人牵着他的手,他可以走上楼梯。2岁左右的孩子学会了双脚原地跳,学会了跑和攀登,并且很少跌跤。他们的动作虽然仍不够灵活,但是活动的积极性却非常高。看见一个小土堆,他要爬上去,看到一个小水坑,他要迈过去等;以后,孩子又陆续学会越过小障碍,单独上下楼梯,双脚学小兔向前跳。到了3岁时,还能学会单脚跳等比较复杂的动作。这些动作的发展。使孩子得到了解放。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活动,大大开阔了视野,扩大了认知范围,促进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

(二)早期孩子的智力发展,手的运用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用手的精细动作技能是智力发展的首要部分。对孩子而言,探究物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锻炼。他们用手抓住一个物体,经过反复地抚摸和把弄,一方面增进对物体的了解;另一方面锻炼手的灵活性和手指的敏感性。而手的抓握动作是需要运动系统的良好调节、感官反应和动作协调的良好结合,及其准确地指挥活动,才能精确地完成这种活动。

这种活动本身不但可以促进大脑的进一步成熟,同时,也标定智力诸如思维的灵活性、敏捷度等特征的发展。

l岁半以后,孩子逐渐深入地拿着东西做各种动作,他不再只是敲敲打打、扔扔捡捡,他开始把物体当“工具”来使用。例如,端起碗来喝水,拿小匙吃饭,用小毛巾包娃娃,用积木搭高楼等。2岁以后,开始学着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等。可以说,这是人生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这一年龄的孩子在学习使用物体的动作中,有时会出现倒退现象。例如,已经学会熟练使用匙子,忽然有一段时间不好好用黜子吃饭,而把饭粒弄得到处都是。这时不要怪孩子,这是表面倒退中的实际前进。原因是孩子对熟悉的动作已失去新鲜感,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他喜欢用手指去捡细小的东西,故意把饭粒撒在桌上,然后再用手捡起来。孩子刚开始学习一种新动作时,往往是劲头十足,学会以后,很快又把精力转向别处。

(三)玩具是锻炼手的灵活性的凭借和工具。孩子在玩各种玩具的过程中,通过触摸感受,促进了其触觉和感知觉的发展;在玩各种操作性的玩具过程中,促进了其动作的发展;在玩各种智力性的玩具过程中,又促进了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因此,选择适宜的玩具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地说,适合于12~18个月孩子的玩具是一些能拉着走的玩具和安装玩具(如盒子中装的积木、能插取的积木、模型模具等);对18~24个月孩子可增加一些铲子、小桶等玩沙土的玩具,装水玩具和小的生活器具;到了24~36个月,合适的玩具是为从事模仿性游戏所需要的各种生活小器具,如医院设施,打针、“药品”等;过家家的玩具,如餐具、炊具、卧具等。选择多少玩具为宜呢?玩具太多易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个性,以及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的缺点;玩具太少,又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大致上,孩子在周岁时以不超过10种玩具为原则,2岁时差不多20种,3~6岁间,维持在30种以内最为恰当。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三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96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