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青少版赠唐诗宋词元曲上)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传(青少版赠唐诗宋词元曲上)》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质疑自己的理想,在冲撞和求索中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就是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带来的英雄们的气息。

内容推荐

《名人传(青少版赠唐诗宋词元曲上)》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名人传(青少版赠唐诗宋词元曲上)》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目录

贝多芬传

 传记

 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篇

 一 力量

 二 在崩裂的力

 三 绝望

 四 爱情

 五 信仰

 六 孤独

 七 死亡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伟大的灵魂

 《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

 战争、战争之后

 爱情的奇迹

 信仰与寄托

 《复活》

 幸福的死

附录一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附录二 托尔斯泰逝世前一个月写给甘地的信(摘录)

试读章节

矮小粗壮的身材,土红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头发浓密;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眼珠小而深陷,兴奋或激怒时会突然变大,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夹带着什么奇妙真理;右下颌有一个深深的酒窝,笑起来显得极其不对称——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

他平素的表情是阴郁的,坐在一个小酒店的角落里,双目紧闭,仿佛死神临近。面对朋友的问话只有凄然一笑,然后掏出一个小本子,用其聋人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话写下来。

这就是本书的主角——贝多芬。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的一所破屋。父亲是个没有多少才华却非常喜欢喝酒的歌手,母亲是个女用人。

贝多芬的童年是苦难的。

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音乐神童,就用暴力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地弹琴,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

十一岁时,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当了管风琴手。

十七岁时,亲爱的母亲死于肺结核,他成了一家之主,不得不要求酗酒的父亲退休,而把退休金交给他管理。为物质生活操心费力,还要担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这些悲惨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尽管如此,他却在布朗宁一家找到了亲切的依托。他教小女孩埃莱奥诺雷音乐和诗歌,两个人成了童年的伙伴。也许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挺温柔的感情,但并没有深入发展下去。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三个人经常通信,一生都保持着纯真的友谊。

童年的悲惨并没有打破贝多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一片片草原好似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莱茵河以它既温柔又汹涌的河水浸润着浓荫掩映、鲜花遍布的堤坡。在这里,他度过了生命中的头二十年,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革命开始席卷欧洲。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贝多芬于1789年5月14日注册入学。

他听厄洛热·施奈德教授的德国文学课,这位教授后来成了下莱茵州的检察官。当攻克巴士底狱的消息传来时,施奈德教授在课堂上朗诵了一首激情昂然的诗,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大革命占据了贝多芬的心。

1792年11月,战争逼近,贝多芬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下来。途中,他遇到了向法国挺进的黑森军队,想必是激起了他的爱国之情,于是1796年和1797年,他把弗里贝格的战斗谱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

这一时期,施坦豪泽替他画了一张像,较好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形象:一张严峻的脸,充满着野心勃勃的烈焰,瘦而笔挺,目光不屑和紧张。他知道自身的价值,他相信自己的力量。

1796年,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人必须在这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格。”

有人说他很傲慢,但几个密友了解他藏匿在心底的善良。他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们的利益作出贡献。”

但是痛苦已经敲响了他的门。

1796年到1800年问,重听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响,内心也使他痛苦不堪。

他一直没敢把这事告诉任何人,总躲着别人,独自深藏着这个可怕的秘密。但是到1801年,他无法再隐瞒了,他绝望地写信告诉了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我不得不悲惨地生活着,躲开我所喜爱的和对我弥足珍贵的所有一切,而这又是在一个如此悲惨、如此自私的世界里!”  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在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品中有所表现:如1799年创作的《悲怆奏鸣曲》,尤其是1798年的钢琴曲《第三奏鸣曲》。

但是还有许多作品,如欢快的《七重奏》和清澈的《第一交响乐》等,都反映着一种年轻人的无忧无虑。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他没有欢乐时,就得自己制造欢乐。

一些作品中还体现了独居于维也纳的贝多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除了肉体的痛苦之外,贝多芬还成为了爱情的受害者。这是一种纯洁无邪的爱情,他厌恶粗俗的欢娱,对爱情的神圣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他不断地痴情地去恋爱,不断地梦想着幸福,但幸福一旦破灭,随即便是痛苦的煎熬。

而这种爱情和反抗的交替恰恰构成了贝多芬最丰富的灵感源泉。1802年,他就创作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题献给恋人朱利埃塔·居奇亚迪。

但是这段爱情使贝多芬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残疾之苦,并且这位女子风骚、稚气、自私,她使贝多芬很痛苦。激情与挫折几乎把这已经被病痛折磨的心灵给毁灭了。他绝望得甚至给弟弟写下了遗嘱。这是反抗的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呐喊。

最终,他坚强的性格阻止了他的最后破灭,他不可能屈服于任何挫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妙啊!”

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傲岸的交替、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所写的伟大作品中:《幻想奏鸣曲》《题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克莱采奏鸣曲》以及《六支宗教曲》等。可以感觉到,贝多芬的意志占了上风:他渴望幸福,渴望疾病的治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人们为其进行曲战斗的节奏之强烈和紧凑所震撼。这种音乐特有的英雄气概使人联想到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大革命正在抵达维也纳。贝多芬的所有同情都倾注于革命思想。不能像他一样去感受这种革命狂热的人,只能对他的音乐一知半解。

这一时期的作品无不显示着史诗般的战争色彩:《克里奥兰序曲》中,暴风雨在呼啸《热情奏鸣曲》被俾斯麦称为能使他“永远英勇顽强”;《埃格蒙特序曲》直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英雄的交响曲:波拿巴》和《命运交响曲》题献给了保护人洛布科维兹——他收留了攻克巴士底狱的于兰将军。

1806年5月,贝多芬与泰雷兹·德·布伦威克订了婚。

泰雷兹的哥哥和贝多芬是朋友,她也曾经跟着贝多芬学习钢琴。

一天早上,他们俩在花园中相遇,贝多芬告诉泰雷兹,他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他心中,不论他身到何处。他从未达到过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光明、纯洁、明亮。这就是爱情的美丽。

于是,贝多芬放下刚刚写到一半的《第五交响曲》,又一口气写出了另外一部交响曲,以纪念这一段幸福的感受,按完成的时间顺序命名为《第四交响曲》。

这是幸福的显现:《第四交响曲》蕴藏着贝多芬一生中这些平静日子的芬芳。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惊人才华正努力地和传统的音乐形式相协调。

同样,这种源自爱情的协调精神也影响着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他心情开朗,彬彬有礼。即使这样,人们仍可在这温柔之中,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力量。

爱情的力量使贝多芬的才华结出了最美好的果实:《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以及题献给泰雷兹的第七十八号富于梦幻和畅想的奏鸣曲。

但是一些神秘的原因使得婚约最终被取消了。也许是没有财产,也许是不知不觉的粗暴,也许是对长期等待的反抗。

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双方都深爱着彼此。1816年,贝多芬写下了作品第九十八号的六支乐曲,名为《献给遥远的爱人》,生动感人,深邃真切。

他被爱情抛弃了。他正值壮年,任由暴躁的脾气发泄,不再顾及人言、习俗、社会等等一切。他有什么可害怕或敷衍的?爱情不再,雄心已无,剩下的只有他的力了,力的欢乐和消耗。

那时见过他的贝蒂娜·布伦塔诺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国王对自己的力量有这样的一种体味。”她还在写给歌德的信中说:“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我觉得此人远远地走在当代文明的前面。”

歌德想要结识贝多芬。他俩于1812年在特普利兹相见了,却话不投缘。贝多芬赞赏歌德的才华,但两人的性格难以相融,前者的过于自由和暴躁难免会伤害后者。

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一起在路上遇见皇族。歌德恭恭敬敬地立于大路旁,低低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贝多芬则倒背双手走人人群。那些大人物们向贝多芬打招呼,他则好玩似的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他的傲岸使得歌德永远不会原谅他。

1812年在特普利兹,贝多芬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前者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乡村音乐,蕴涵着坦荡、自由的力量,就像一条泛滥的欢乐之河,甚至使人怀疑其出自一个酒鬼之手。后者没有那么雄浑有力,但却更加奇特,更加具有人的特点,壮士般的强健与孩童般的任性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1814年,贝多芬的创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维也纳大会上,他被视作欧洲之荣光。大革命激发了他的一系列应景之作,这也成就了他无与伦比的声誉:《威灵顿之胜利交响曲》《德意志的再生》《光荣时刻》《大功告成》。

这一时期留下的肖像画显示出了一种强烈的意志力:紧咬的牙床、深印着愤怒和痛苦的狮子脸,仿佛可以击败拿破仑。

但是,如同他自己说的:“我的王国在天空。”P3-9

序言

世界上的经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们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水滔滔,留下来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书山书海,当我们走进眼花缭乱而又令人喘不过气来的书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点迷茫,会有一点忧伤。我们也许会有一点点惊讶;这个世界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另一个声音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好书的确是太少太少了。

任何一个没有阅读经验的人,都不会懂得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没有鉴赏能力的人,都不会懂得该如何去选择最好的书。但一个基本的常识会帮助我们按图索骥,去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和最好的书籍,那就是去阅读经典。这是最可靠的最实用的阅读经验。而经验,则是一代一代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些质地高贵的经典,传承的就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经验。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但我们必须承认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成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是丑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读书不仅可以培养人良好的气质,而且也能让人长精神。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就是精、气、神的支撑,而那些好书就是源源不断提供精、气、神营养的所在。

读书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我们在书的世界中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书还给了我们抚慰,给了我们安宁。我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书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了可以与之窃窃私语的知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青少版赠唐诗宋词元曲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罗曼·罗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131206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