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一些饱含乐趣的问题和现象,从心理学(但语言并不艰深晦涩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让读者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考,这样感受,这样表达,这样行动。

此外,书中还别开生面地加入了一些自我测试的内容,引导读者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开辟自我完善的新途径,从而在自我完善中感受人生的快乐。

快快报名参加快乐的游行队伍,进入一个缤纷奇妙的世界里来吧!

内容推荐

为什么面包片从桌子上掉下来时,总是抹果酱的一面“亲吻”地毯?

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到底反映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

为什么选择越多我们越是犹豫不决?

为什么“男女搭配,千活不累”?

……

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有趣呢?

这些看似平常现象或问题,你思考过为什么吗?

快乐,随时随地都需要。

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噢耶!

目录

第一章 奇妙的心理学效应

 巴纳姆效应:人有时候为什么会上当?/4

 奇异的“墨菲定律”/6

 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8

 生活中的“鸟笼效应”/10

 神奇的“视网膜效应”/2

 可怕的“约拿情结”,你有吗?/14

 心理学上的“乐观系数”与“悲观系数”/16

 登门坎效应: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18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20

 阿斯波内多效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2

 酸葡萄效应:适时向阿Q学习/24

 詹森效应:关键时刻为何会“掉链子”?/26

 潘多拉效应:人的好奇心往往被利用/28

 投射效应:认知心理偏差/30

第二章 平常行为隐藏着有趣的秘密

 “笑”的心理学意义/34

 咒骂的心理学意义/36

 玩彩票的快乐体验/38

 为什么跑步能跑出好心情?/40

 是“完美主义”还是“自恋”/4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换衣服/44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爱表现心理/46

 人为什么喜欢和“多数人”站在一边/48

 以貌取人的心理学解读/50

 一心二用的心理学分析/52

 车厢里的举动暴露了你哪些秘密/54

 坐向不同可影响交往质量/56

 喜欢“自我暴露”的心理原因/58

 说口头禅的心理学意义/60

 爱看恐怖片的心理分析/62

 心理暗示:假装快乐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方法/64

 “臭味相投”的心理原因/66

 “赶时髦”与从众效应/68

 心理学上“攀比心理”的界定/70

 多看效应:“日久生情”的心理学分析/72

 女性热衷化妆的原因/74

 “远亲不如近邻”的心理学意义/76

 “模仿”对你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78

 “疑心生暗鬼”的心理学意义/80

 身体语言的心理解读/82

 “自己人效应”:套近乎的心理技巧/84

 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86

第三章 恋爱心理连连看

 因为优秀所以孤单?/90

 为什么单身的总是我?/92

 “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94

 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96

 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秘密/98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真爱还是叛逆/100

 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让人念念不忘?/102

 有理由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吗?/104

 恋爱中的“羊群心理”/106

 黑暗效应:在黑暗中成长起来的爱情/108

 登门槛效应:恋爱中如何“得寸进尺”/110

 边际递减效应:得到后就不珍惜的原因/112

 爱情中,你找准自己的位置了吗?/114

 解析恋爱中的“吃醋”心理/116

 解读女性的恋爱心理/118

 恋爱中的女人为何爱发脾气?/120

 恋爱中男性的择偶心理/122

 透视男人恋爱中的心理/124

 男人爱撒娇的心理原因/126

 男人有时候为何爱钻牛角尖?/128

 男人花心的背后/130

 男人听到结婚为何会沉默?/132

 为什么会有落跑的新娘?/134

 为什么“合久必婚”?/136

 古烈治效应:男人喜新厌旧的心理解析/138

 老婆为什么总是别人的好?/140

 为什么说“没有不吵架的婆媳”?/142

 刺猬效应:距离产生美/144

第四章 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一自我心理使用说明书

 被一件小事搞的不能安心的原因/148

 有些人为何会自暴自弃?/150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马后炮”?/152

 人有点小烦恼会更健康/154

 做事之前先找好借口的原因/156

 为什么有些人总爱说别人的闲话?/158

 逆反心理:我们喜欢对着干的心理解读/160

 为什么有些人总爱给自己找点不自在?/162

 为什么我们喜欢回忆过去/164

 霍桑效应:我们喜欢发牢骚的心理解读/166

 想不通的问题放一下为何会豁然开朗?/168

 不妨偶尔做做“白日梦”/170

 权威效应:我们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的原因/172

 心理暗示:我们轻易听信流言的原因/174

 我们有时为什么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176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最聪明?/178

 刻板效应:给别人“贴标签”的心理/180

 我们有时为什么喜欢取悦别人?/182

 我们对快乐的事情为何记忆深刻?/184

 手表效应:选择越多我们越是犹豫不决/186

 为什么明知道说谎不好还身不由己?/188

 过度理由效应:少一点当成理所当然的心思/190

 “对方深知我”的错觉从何而来?/192

 物极必反的原因/194

第五章 办公室里的趣味心理学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198

 领导为何那么可怕?/200

 为什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202

 人多一定力量大吗?/204

 你的情绪你说了算吗?206

 饰品反映了你哪些秘密?/208

 为什么社会上的成功男士比女士多?/210

 从电脑桌面的设置看你的工作性格/212

 从穿着看职场女性心理/214

 与喜欢不同色彩的人打交道/216

 办公室容易产生恋情的心理解读/218

 为什么多原则让我们无所适从?/220

 时间相同,为何感觉不同?/222

 缄默效应:员工保持沉默的心理原因/224

 为什么说上班族周三的情绪最低落?/226

 工作中“拍马屁”出于什么心理?/228

 为什么秘书是清一色的女性?/230

 为什么有些人总在跳槽?/234

试读章节

巴纳姆效应:人有时候为什么会上当?

心理学关键词: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都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当时的环境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说给几十名大学生听,让这几十名大学生判断这些特点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这段话是这样的,你不妨阅读一下,看它是否也同样适合你?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的内心焦躁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以上这段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很适合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具体体现。

奇异的“墨菲定律”

心理学关键词:墨菲定律

为什么电脑死机时一定会丢失最重要的文件?为什么面包片从桌子上掉下来时,总是抹果酱的一面“亲吻”地毯?上帝貌似总喜欢和我们开诸如此类的玩笑,自己仿佛一直都很“倒霉”,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发现同事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于是笑话这个倒霉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迅速流传开来,并逐渐演变出一些其他的表达形式,如:“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等。

人们尽量避免发生的恶果,实际上偏偏会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的本质意义。

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墨菲定律“应验”的根本原因。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活动中的发生是偶然的,但在多次重复性的活动中发生是必然的。墨菲定律重视的是可能性,包括小概率事件,它强调事物的变化及不确定性。如果你不想让坏事情发生,那么你就不要试图去做任何有可能引起它发生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灾难和损失。比如,在生活中,自行车走机动车道,摩托车走人行横道,汽车在马路上随意掉头,行人闯红灯等违规事例屡见不鲜。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但却还要明知故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实则不然。因此,我们亟需拓展自己的思维或观察的视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损失”(坏事)总是比“收益”(好事)更能引起人们强烈、深刻的感受。这样,人们更多地关注并记得那些错误、失败的经历,于是也就更经常地感受到“喝口凉水也塞牙”。

后来,经由墨菲定律,人们反其道而行之总结出一套乐观的人生哲学:既然好事不常有,那么平静接受结果反而能避免多余的“连锁错误”;既然错误出现了,那我们更要细心和严谨:文件多备份,调整桌子高度让有果酱的一面不先着地,给所有计划备个B方案,等等。

◎心理测试:你是个爱闹别扭的人吗?

一个人是否爱闹别扭,与其EQ和理智有很大关系,测一下就知道。想象自己是一个侦探,正在跟踪某个人并搜集资料,以下的搜集方法是必备的,你觉的最重要的是哪一项?

A.拍照存证

B.录音存证

C.伪装跟踪

D.混入对方生活

◎答案解析:

1.选择A闹别扭指数:50%

当被旁人惹到时,你不会直接点破,而是不断迂回,暗示,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虽然处理得宜,但日后你又会因为其他事而翻旧帐。

2.选择B闹别扭指数:70%

你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但也不轻宜饶人。但证据确凿时,你便会理直气壮,直指对方的错误,甚至不再给对方任何解释的机会。

3.选择C闹别扭指数:80%

你喜欢观看旁人的一举一动,又有“记恨”的习惯。旁人的无心之过,便难逃你的法眼。但这些积累就成为你闹别扭的原动力。

4.选择D闹别扭指数:100%

你的个性很直接,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也会直接反应,偏偏朋友觉得没什么,而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才是你生气的原因。

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

心理学关键词:沉睡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无论什么信息,它的可信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具体是指一个人在接受某一条信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里面只留下信息的内容,围绕信息的其他信息则逐渐淡化的一种现象。

例如,一个男孩多次赞美一个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女孩回想起男孩的赞美时,“怎么说的”、“在哪里说的”、“为什么说的”、“用什么表情说的”等等因素都被遗忘,而留在女孩记忆里的“你美若天仙”、“你真是太可爱了”、“我爱你爱到发疯了”等等核心词语却记忆清晰。这些记忆会给女孩带来无比的喜悦和愉快,并增强她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赞美之词不会被人轻易忘记,每当她想到自己的形象时,她就想起了这些赞美。至于这些赞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她从来没有想到过。

人们总爱记住那些自己爱听的信息。对于记忆中有的信息能保持,而有的信息则被遗忘的现象,有心理学家表示,“人脑会对信息进行过滤,人往往都能记住那些自己爱听的信息,而且人的潜意识会按自己的逻辑把信息合理化,这也会导致信息的失真”。

人在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在受到强烈挫折刺激的时候,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注意。正因为如此,这时人们所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得狭窄和主观。从而,人们可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更为重要的细节就会被完全忽略。

P4-8

序言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虽然享尽了天下的荣华富贵却依然闷闷不乐。于是,他命令国家中的智者为他寻找快乐的秘诀。有一位智者说,只要找到一个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借来穿上,就可以获得快乐了。国王就马上命令仆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这个快乐的人。国王的仆人访遍了全国所有的富翁,所有居高位的人。可是这些人都说他们并不快乐。失望之余,他们看见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边干活边高兴地唱着歌。仆人就问农夫:“你快乐吗?”农夫说:“是啊,我非常快乐。”国王的仆人赶忙说:“那好,快把你的衬衫脱下来,献给国王。”可是那农夫却说:“我没有衬衫,我也从来没有穿过衬衫呀。”

现实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和这位国王一样不断地追求着快乐。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乐乐呵呵,有些人却常常闷闷不乐呢?

其实,快乐就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包含着快乐的元素,而且快乐常常有其心理学方面的解释。

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容易开心,悲观的人更容易郁闷?心理学上的“乐观系数”、“悲观系数”是对它最好的解释。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买彩票?因为买完彩票后,你在心理上会有“愉悦感”和“兴奋感”,而这就是一种快乐体验。

为什么你因郁闷而疯狂地奔跑,结果却发现自己的心情变好了呢?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跑步中荷尔蒙的增加能够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为什么你和办公室里的他/她会“日久生情”,这是因为心理学法则“多看效应”在发挥着作用。

如果想知道更多快乐心理学的奥秘,就请阅读《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本书选取了生活中一些饱含乐趣的问题和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让读者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考,这样感受,这样表达,这样行动。此外,书中还别开生面地加入了一些自我测试的内容,引导读者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开辟自我完善的新途径,从而在自我完善中感受人生的快乐。

本书并非心理学专业书籍,而是面对普通读者的心理学佐餐书,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书的品位和旨趣。相反,由于通俗易通,它更加深入人心,既有“营养”,又有趣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要看的快乐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跃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5847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