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之一,从文化和文化诠释学视角出发,加强了对德国文化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以此拓展迄今为止的研究视角。具体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制度文化: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文学、语言;互动国家形象等。
图书 | 文化视角下的欧盟成员国研究--德国/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之一,从文化和文化诠释学视角出发,加强了对德国文化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以此拓展迄今为止的研究视角。具体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制度文化: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文学、语言;互动国家形象等。 目录 绪论(曹德明) 第一章 历史文化 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后期宗教文化及其影响(陈晓春) 第二节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闫瑜) 第三节 从德国国歌看德国历史发展(任国强) 第四节 纳粹罪行的战后审判与联邦德国的历史反省(李乐曾) 第五节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王志强) 第二章 制度文化:政治法律 第一节 当代德国政治文化探析(刘立群) 第二节 德国政党体制与政党转型(伍慧萍) 第三节 左翼党对未来德国政党体制的影响([德]米夏埃尔·施托伊伯[Michael Stoiber]) 第四节 德国“宪法冲突”与宪法监督冲突(连玉如) 第五节 论德国法律的文化渊源及其法律思想(戴启秀) 第三章 社会文化 第一节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德国社会收入分配(裘元伦) 第二节 宪法视角下的德国发展模式(戴启秀) 第三节 德国社会“美国化”的历史思考(王晓德) 第四节 德国移民的社会一体化进程(宋全成) 第五节 德国国民性特征及其文化渊源(王志强) 第四章 文学、语言 第一节 魏玛:文学建构德意志民族精神(李伯杰) 第二节 德国后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谢建文) 第三节 君特·格拉斯和《剥洋葱》:对二战的反思(赵蕾莲) 第四节 歌德《浮士德》之“天上序曲”新释:人类的界限(吴建广) 第五节 论现代德语中的两性平等问题(来炯) 第五章 互动国家形象 第一节 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王志强) 第二节 德国的中国媒体形象:以电视纪录片为例([德]冯德律[Barbara von der Luhe]) 第三节 德国《时代周报》中的中国形象(王来) 第四节 德国《明镜周刊》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张磊) 第五节 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钟映) 第六节 中国视角下的德国文学形象(杨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视角下的欧盟成员国研究--德国/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启秀//王志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174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4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81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2 |
宽 | 154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