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梧桐街上的梅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一个名叫梅子的女孩,如何在一次一次艰难的生活和学习困境中坚韧地生活,作者探讨了亲情、友情、苦难和宽容等人生的诸多命题。

作者希望广大少年读者能从田梅子的成长故事中,读出苦难的重量,读出亲情的厚度,读出友谊的深度,读出化解仇恨的灵丹妙药——爱与宽容,读出人性中存在的令人渴望令人温暖的辉光……

内容推荐

这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少女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也不仅仅是在诉说青春期所遭遇的重重困惑。在阴冷的劣境中,一个少女蹒跚踟蹰着从梧桐街上坚强地走来,从太多的泥泞与酸涩的泪水中跋涉而出,找寻着前方,那如落日般温暖的光辉……亲情的厚度,友谊的深度,嫉妒的残忍,挫折的伤痛,苦难的沉重,在书中错综复杂饱满呈现,展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少女成长历程,和一个真实独特的青春期,它充斥着毫不逊色于成人世界的嘈杂与哗动,裸露着各种人性里的真与善、恶与美的交锋!这本书,在经历了纷纭变幻的人生磨砺试炼之后,终于捧出了人世间光彩夺目的至宝,那便是——爱,与宽容!

目录

第一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

第二章 与陌生人来来往往

第三章 悲喜交加的一夜

第五章 纸燕在泪雨中飞翔

第六章 雨夜酣然入梦

第七章 回到我们的从前

第八章 你是我曾经的仇人

不仅仅是成长的故事(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

1

冬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整座城市雾气缭绕。清晨,泥泞的梧桐街尽管车水马龙,却掩饰不了黏稠的倦意。街道两旁,梧桐树林立。高高低低的树阴,全都无精打采。不远处,轮渡的汽笛声尖细而悠长,随徐徐的江风钻入梧桐街的角角落落。恰似不辞辛劳的更夫,将拥挤在街道两旁的住家和店铺一一唤醒。

梧桐街拐角处有一家唤作“老梧桐”的小茶馆,大概因门前那棵梧桐街上最为古老的梧桐树而得名。此时,老梧桐茶馆里已经围坐了不少不用上班的爷爷婆婆。茶香袅袅娜娜,麻将声哗哗啦啦此起彼伏,如同夏日里倏然而至的雷阵雨。

田梅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闪身钻进了老梧桐茶馆。

田梅子左顾右盼之后,径直走向赵婆婆。站在赵婆婆身后,田梅子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赵婆婆熟视无睹,全神贯注“血战到底”(麻将的一种玩法)。

“滚开,扫帚星。你一来我就当‘炮手’,都输光了。大清早的就找人要钱,哪来的钱给你?滚!滚开!滚远些!滚远些!!”赵婆婆终于忍不住破口斥骂。“嘿嘿嘿,慢着,‘三条’我要碰!还不给我滚远些,好不容易凑成的‘清一色’,差点儿就被你搅黄了……”

“赵婆婆,你就给梅子些零花钱吧。孩子都站半天了,上学要迟到了呢!”赵婆婆的下家邓婆婆看不下去了,替田梅子打圆场。

“就是嘛,孩子多遭罪哟。梅子你这孩子也真是的,向婆婆(方言,即‘奶奶’)要钱也不出声。就这么干站着呀?换作我,也不乐意给。”赵婆婆的对家满脸嫌怨。

“我早就不指望她叫我一声‘婆婆’了。这哪是我的孙女儿?是讨债鬼!我的那个命哟!”赵婆婆忙里偷闲数落梅子,目不转睛盯着牌桌,“嘿嘿嘿,‘一饼’是哪个打的?我要和!”

“和什么和?这牌打出来几年了?我说啊赵婆婆你别抠儿了,痛痛快快把梅子打发走就没得事儿了,别耽误大家打牌咯!”赵婆婆的上家也嫌田梅子站在一旁碍事儿。

“哪个耽误哪个了?哪个耽误哪个了?是我出牌慢了还是我赖账了?你赢够了还说话气人?哪个见过你这种专说风凉话的人?你以为我这孤老太婆好欺负啊?”赵婆婆横眉立眼,猛然飙升的嗓音变了调。

“赵婆婆,怪我多嘴,怪我多嘴,我说错了,我投降!要得不?”赵婆婆的上家黑着脸,明显口是心非。

“要不得!你说够了你就不想说了,我还想说呢!”赵婆婆满脸怒色,一边冲上家立眉瞪眼,一边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砸向田梅子,“讨债鬼,拿去,滚远点!”

田梅子还是站着不动,把事先写好的纸条递到赵婆婆面前。

赵婆婆瞟了一眼,“霍”地站了起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田梅子的鼻子吼:“50元?你要50元干啥子?你以为我是开银行的?!”

赵婆婆的唾沫星子如同疾风斜雨,她的叫嚣瞬间遮盖了周围此起彼伏的麻将声。

其实,田梅子在纸条上写得清清楚楚:给我50元,我要买复习资料!

田梅子面无表情,还是站着不动。或许,她不屑于为自己辩解。十多年来,这样的责骂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习惯了就没事儿了,她好像对责骂产生了免疫力。

也许骂累了,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赵婆婆突然闭了嘴,脸上漂浮着少有的一缕慈祥。严格说来,那还不是一张老太婆的脸,或隐或显的褶皱掩盖不了她曾经的美丽。她四十多岁就守寡,总算熬到儿子娶了媳妇,不曾想儿子和媳妇出车祸没了,留下了两岁多的孙女田梅子。多年以来,赵婆婆对谁都怀有敌意,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亏欠了她。她是梧桐街上大名鼎鼎的“赵火炮”,敢冒犯她的人说不定还没出世呢。

赵婆婆背转身,小心翼翼忙活了半天,从内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50元大钞。她把钱扔到田梅子脚边,恶声恶气地吼:“拿去吧,滚远点!”

田梅子没有弯腰捡钱,依旧站着不动,还是面无表情。

“讨债鬼,好好好,你比我有性格。小祖宗,我怕你了,我服你了还不行吗?”赵婆婆只好弯腰把钱捡了起来,塞到田梅子手里,“装好了,要是弄丢了你就是在我面前站一天站一年,你也休想我会再给你了。还有,当心遭你那些小流氓样儿的同学抢了哟!别指望我会同情你!”

P2-4

序言

金牌作家们的倾心奉献

徐德霞

做《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常和读者有交流。听说我们要出版一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有位小读者就和我进行了一场对话。她叫阳阳,是一位可爱的五年级小学生,率真、活泼,对文学有一种痴迷的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儿童文学》杂志,是我们杂志的铁杆“粉丝”。

阳阳:徐老师,您主编的《儿童文学》可好看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订了。听说你们要出版一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我们好多同学都特别高兴,但也有一些同学觉得有《儿童文学》就足够了,没必要再搞什么书系。你们为什么要编这套书呀?

徐: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除了做《儿童文学》杂志以外,很少做原创图书的出版。四十多年来,我们培养了很多作者,在全国各家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好书,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也为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这是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

编辑出版一套“金牌作家书系”,把本刊的作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早就在酝酿之中。之所以现在来做这套书,起因于牧铃的那本长篇动物小说《艰难的归程》。你看过这本书吗?

阳阳:看过,是写一条瘦弱的小狗,怎么成长为一条了不起的大狗的。那故事可精彩了,我们班的男生们平时不爱看小说什么的,可他们就爱看这本书。

徐:这就对了。这是一部小人物的艰难成长史,是一个从卑微到高贵、从怯懦到坚强、从弱小到强大的故事。去年刚接到牧铃这部书稿时,我们就想着手编这套书,把《儿童文学》的骨干作家集中在一个书系下,连续出版,形成品牌。但是,当时见市场上那么多书,各家出版社也都在抓这批作者,我们再搞一个书系,不知效益如何。迟疑再三,牧铃这本书最后还是以“《儿童文学》典藏书库”的形式出版了。没想到出版三个多月,竟然再版了三次,差不多每个月都要重印一次。到今年三月份,总共印了将近十万册,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尽管现在社会上套书、丛书很多,看来只要是好书,还是会得到读者认可的。另外,作家们也支持我们来做这套书。这些作家都是《儿童文学》的老朋友,有些年轻作家还是我们培养起来的,他们非常希望《儿童文学》做一个书系,通过当代作家原创作品的出版,展示一下本刊作家队伍的阵容和实力。这套书的出版,也是《儿童文学》品牌的深度开发,我们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也非常重视,多次参与我们的选题论证会,从各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

阳阳:那为什么叫“金牌作家”呀,他们真得过金牌吗?

徐:傻丫头,那不过就是个叫法,就像把你们这些爱读《儿童文学》的读者叫做铁杆“粉丝”一样。不过这些作家可都是《儿童文学》的主力作家、骨干作家,有的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十几年、几十年了,在艺术上那是“相当成熟”啦,叫“金牌作家”也是当之无愧呀!为能参与这套书,作家们可用心啦,可以说这套书是他们的倾情奉献!

不过,要编这套书,我们也有为难之处。你知道《儿童文学》杂志是个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刊物,从茅盾、冰心、叶圣陶那一代人算起,已经有四五代作家了。每个时代都有她的代表作家、骨干作家,是这些作家支撑了这个刊物,为这个刊物的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很多老作家的作品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要说“金牌作家”,那真是一代有一代的金牌得主,你说出谁的书不出谁的书,是不是也很为难?

后来我们商量出这样一个结果:这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立足于市场需求,以当代《儿童文学》的主力创作队伍为基础,其作品要贴近当代少年儿童生活,艺术质量上乘。以原创中长篇小说、童话为主,兼做少量优秀作家的个人短篇作品集。至于前辈作家的流传之作、经典之作,我们就收进“《儿童文学》典藏书库”中。你知道吧,我们那套“《儿童文学》典藏书库”,像《一路风景》、《盛世繁花》、《岁月留香》也很有名,总共销售了一百七十多万册呢!

阳阳:我怎么_点儿也不知道这套书?从来也没有看过呀?

徐:这是四五年前的事了,那时你还小嘛。

阳阳:那套书你们还重印吗?我真想看呀!

徐:我们准备重新编辑一下再印。因为以前按年份从后往前倒推出版,有点儿乱,我们正在着手重做,特别是把最近几年的、以前没有收入的优秀作品多收一些。不说这套书了,等出版以后我告诉你。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说这套“金牌作家书系”吧。

阳阳:好的。您刚才说这套书只收当代作家新写的中、长篇作品,那人数也不少呀!

徐:是啊,少说也有一百多人。不过,我们可没那么大气魄,一出就几十本、上百本,我们可不搞批量生产。我认为文学创作可不是生产套娃,一套模子一压就出一批,大大小小都差不多,这是一种很艰苦的脑力劳动,每一件作品都很个性化,是作家心血的结晶。心血,你懂不懂?那不是水管里的水,什么时候一拧,都能流出来。所以我们也不着急,看准一部出一部,成熟一套出一套。每年出上几个作家的,几年下来,就会形成规模,建立起一个品牌来。

阳阳:这样好,还能保证质量。你们慢慢出,我们就一本接一本慢慢看。要是—下子出得太多,还真看不过来,也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好。您能不能告诉我,今年准备出哪几个作家的书呀?

徐:今年要出版的也就五六位作家的书吧。有位梦华的《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

阳阳:我知道这个人,是个大科学家,他到我们学校讲过课。他可神了,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后来他九次到北极,和爱斯基摩人一起捕鲸,一起生活,还差点让北极熊给吃掉,几次经历生死考验,可惊险,可好玩了!要有他的书,我肯定买。还有谁的?

徐:还有一套《薛涛作品坊》。

阳阳:薛涛呀!我也知道。我从《儿童文学》上读过他很多作品。他的作品可美了,也很有意思,我很喜欢。他写的《两只相距四点五厘米的蚂蚁》,还有《我家的月光电影院》都挺好玩的。不瞒您说,我在偷偷地跟他学艺,学怎么观察生活和结构故事。

徐:噢,你很会读书呀!还有汤汤的“鬼精灵童话”、范锡林的“武侠童话”等。

阳阳:汤汤的童话我们也很喜欢,她写的那些魔鬼和精灵心地纯洁,特别可爱。喂,告诉您一个小秘密,我们几个同学还想把你们刊物上发的汤汤那篇《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改成小童话剧,“六一”的时候在全校庆祝大会上演出。

徐:好啊!阳阳,这点子多好啊!我支持你们!我们这次除了汤汤的“短篇童话精选”以外,还出了她一本长篇《来自鬼庄园的九九》,也是写魔鬼的。要不然,我把那本长篇稿子也给你们看看?那本书场景开阔,故事生动,情调温馨而活泼,说不定更适合改成舞台剧。

阳阳:好啊!好啊!起码是先睹为快呀!

徐:其实范锡林的武侠童话也很好玩,那里面不光有生动的故事,还有超人的智慧。我觉得,读范锡林的武侠童话,人都能变得聪明起来。好啦,我不说啦,反正这些书,还有很多其他作家的书,一人一个风格,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绝活。这些书我们会陆续出版,你就等着慢慢欣赏吧。

阳阳:徐老师,您说读这些小说、童话有什么好处呀?我们老师还不错,挺鼓励我们多读文学作品的,就是我妈,总说读那玩意儿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

徐:你妈要这样想就不对了。读文学书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一可以滋润心灵。你心里要有点什么小郁闷、小疙瘩,静静地读上几页好书,说不定那些小疙瘩就不知不觉地化开了。二可以使你变得高雅而高贵,气质不俗。从小读书多的人很少粗野、粗俗的,这个你信不信?三呢可以帮你开阔眼界,使你变得聪明。你想,那些小说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人生百态尽收眼底。通过读书,你比同龄人见识得要多,经历得要多,经验也多,你是不是就比别人聪明呀?第四条最实际,你可以用这条去说服你妈,那就是能提高写作水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看的书多了,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写作水平就提高了。花十几块钱买本书,既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那比花几百块钱上干巴枯燥的作文班划算多了。当然,读书的好处还有好多好多,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的高论很多,我不过是一孔之见呀!

阳阳:谢谢您,徐老师!您讲得真好,能不能把您这番话对我妈说说呀!

徐:哈哈,我还不认识你妈妈呢!这样吧,我把刚才我们的谈话整理—下,就放在每本书的前面,作为“前言”,你看好不好?

阳阳:好呀好呀!您可要写上我阳阳的名字呀!

徐:好的,一言为定。

后记

不仅仅是成长“故”事

十年前,我开始专心为少年朋友写作。

十年间,我碌碌奔走: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步入婚姻生活。后频频更换工作,重回校园读书,直至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不知不觉,而立之年渐行渐远。

十年来,不管我失意还是得意,我始终没有忘记我和少年朋友们的“约定”——牵手成长,聆听成长。我的笔触小心翼翼走进过数十位少男少女的心房,令我欣慰的是,我笔下的不少少男少女形象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少年朋友的喜爱。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未来或长或短的人生注定不会风平浪静,但我始终认为最为苦难的岁月已经远去。我一直笃信:人的一生中最苦闷最惶惑最无助的时光莫过于少年时代——刚刚告别童年的无忧无虑,刚刚接触成人世界的光怪陆离,好像长大了,好像明白了许许多多。但,头脑里仍旧一片混沌,心空仍旧一片茫然……因为无法消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因为一时难以适应诸多成长的烦恼,在这个被专家们称之为“青春期”的季节里,不少心思更为敏锐遭遇更为独特处境更为艰难的少年,他们注定会“心为刑役”,恍恍然不知路在何方?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的我敏感、怯懦,加上学习和生活的重负,我应该遭遇过所谓的“青春期综合征”。——那是我至今不堪回首的梦魇!因此,误打乱撞,趟过泥泞雨季的我,更加真切地怜恤那些挣扎在雨季中的少男少女。我希冀能够通过我的作品,给予他们关爱、鼓励、导引和温暖。由是,我总是对那些“问题”、“麻烦”多多的少年抱以更多的关注和体恤,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陪伴他们经历人生初程的风风雨雨,聆听、观看他们的哭哭笑笑悲悲欢欢,总是情难自已想站出来给予他们一星半点安慰和指导。我时常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充当了只会说教的“家长”,也担心自己那些所谓“有益”的成长经验不过是不关痛痒的万金油。可想而知,和他们“对话”,我感觉很不轻松。

三年前的寒假前夕,我去某中学为孩子们讲授《如何阅读》。课堂上,我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冷冰冰的女孩。我很难相信,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脸上会有如此冷漠的表情。凭直觉,我判断这个女孩一定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课毕,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题目为《家》的作文。我提示同学们一定要写出自己对家的独特体验,并要求他们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对家的感觉。大多数同学给出的答案是“温暖”、“感动”和“幸福”等,而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女生表情一直冰冷,也没有发言的冲动。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点名叫她回答。她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我向她的班主任了解她的情况。我被她的不幸经历所触动,更为她与她自身年龄不相称的坚强而感叹。

那以后,我开始和她交往,给予她我力所能及的帮助。渐渐地,她向我敞开心扉,倾诉她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以及她瑰丽的梦想。读她的信件,我一次次忍不住怀疑那些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来自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我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一个人深刻与否的确与年龄无关。我知道一种情感永远不可能替代另一种情感,我不可能给予她更多,亲情的缺失也许永远都无法弥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企图运用“小说家”的“技巧”去缝合她心灵的创伤,去抚慰她孤独的心灵。

于是,她就成了这部小说《梧桐街上的梅子》中的主人公“田梅子”。

我时写时停,历时两年。我不希望我只是在讲述一个少女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成长故事在别的作家笔下肯定似曾相识。我希望广大少年读者能从田梅子的成长故事中,读出苦难的重量,读出亲情的厚度,读出友谊的深度,读出化解仇恨的灵丹妙药——爱与宽容,读出人性中存在的令人渴望令人温暖的辉光……

尽管这部作品并不能让我十分满意,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暂时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文学“才华”,我不得不暂时与依旧生活在梧桐街上的田梅子说再见。我期待着我的下一部小说问世的时候,梧桐街上的田梅子已经长大成人,实现了她的梦想,找到了她曾经失去的那些不可或缺的情感。

我非常感谢上海《少年文艺》杂志的许丽勇编辑、《东方少年》杂志社的王庆杰副主编、《中国儿童文学》杂志社的梁燕编辑,以及《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的王慧艳、张俊杰编辑,因为他们的赏识,这部作品的部分章节已经刊发,也增添了我完成这部小说的信心。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儿童文学》杂志社的徐德霞主编、汪碉晗主任和史伟峰编辑,她们在审稿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无论是对此部作品,还是对我今后的创作,皆大有裨益。从2000年在《儿童文学》上发表第一篇儿童小说起,《儿童文学》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儿童文学》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儿童文学作家。能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是我多年的梦寐。深情厚谊,我将稀释于我未来的创作中,回馈给更多的读者朋友。

如果这部作品能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点滴帮助,那当是给予我的最好奖赏。

2009年8月31日一稿于北京北苑家园寓所

2010年2月4日二稿于香港浸会大学

2010年5月11日三稿于深圳大学西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梧桐街上的梅子/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国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98729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30:35